试论2006年高考生物复习
2006高考理综生物分析及

(二)整体思路
❖ 联系高中生物学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复习,目 的是:
❖ 夯实基础,训练能力,为学科内的大综合奠 定基础,创造条件。
❖ 科学备考、讲究方法重视对知识的整理加工。 ❖ 设计综合思考的问题,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
验。
(二)整体思路
❖ 知识框架的重新整合――五个单元的框 架体系
❖ 以考试大纲的(知识本身的体系)单元 分类为主体框架,将选修内容与必修相 关内容结合学习和复习,建立完整知识 体系。可以将全部知识内容分为五个部 分,再加上实验专题,共六个单元。
❖ (3)加强了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 获取信息能力还包括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 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这一点在题目中也有所体现,如乙卷30(2) 题,“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 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 和去路。”
2.体现了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要求
❖ (3)加强了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 实际获取信息能力考查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从题 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一个是以文字或其他形式进行 表达(回答问题)。这里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比 较高,特别是全国卷主观性试题的实验分析、预期 和解释,都需要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 能力。但今年减少了大段的学生叙述性答题的问题 设置,有些问题改成填空式,有利于学生的心态调 整和节约答题时间,稳定发挥出真实水平。这一点 北京卷更突出,题目都是填空式的回答方式,但其 中逻辑关系明确,看似简单,但需要思路清晰才能 表达准确。
2.体现了能力测试为主导的要求
❖ (4)重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 回答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基 因的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思想和 方法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推理, 另一方面还要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是多种 能力综合运用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
2006高考第一轮复习试题及2006高考样卷-生物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06高考样卷:附答案生 物(4-1)考试范围: 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和生物的新陈代谢(C 3和C 4,生物固氮)。
第一轮复习用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统 分 卡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鲜重和干重两种状态下,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A.C 、HB.O 、NC.O 、CD.N 、H1.C( 提示:鲜重状态下O 元素的质量分数占到活细胞重量的65%。
干重状态下C 元素质量分数一般占到细胞干重的50%以上)2.某41肽被水解成2个8肽, 2个6肽,1个4肽,3个3肽,则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是A .31B .32C .33D .342.C (提示:m 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形成的肽键数=m-1,m 个氨基酸形成的n 条肽链中肽键数=m-n ,这些短肽的肽键总数=2×(8-2)+2×(6-1)+1×(4-1)+3×(3-1),最简便的方法:41肽说明含有41个氨基酸,总共2+2+1+3=8条肽链,所以总肽键数=41-8)3.右图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与细胞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B .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需要①C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并伴随着能量消耗D .细胞经同化作用合成膜蛋白②的过程4.某人在观察一正在发生有丝分裂的细胞。
指出下列各项中足以证明此细胞是植物而不是动物的一项③A.没有纺锤丝B.没有中心粒C.染色体发生复制D.核膜消失5.生长在岩石上的一片干地衣和生长在地里的一株萎蔫的棉花,一场阵雨后,两者的主要吸水方式A.都是吸胀作用B.分别是吸胀作用和渗透作用C.都是渗透作用D.分别是渗透作用和吸胀作用5.B(提示:岩石上的干地衣类似于干种子,其主要吸水方式是以细胞中的亲水物质的吸胀作用吸水的;而一株萎蔫的棉花则主要是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6.不同的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需钾多的植物是A.土豆B.菠菜C.花生D.番茄6.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糖类,以及将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等器官中都需要钾;土豆属于块茎,且其中主要成分为淀粉)7.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下面关于大豆个体发育中有关变化,不正确的说法是A.发育中胚细胞数目的增加与多种分裂方式有关B.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C.个体发育中细胞分裂方式不唯一D.个体发育中受精卵的全能性逐渐得到表达8.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淋巴因子,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
复习2006高考生物学备考

2006高考生物学备考复习一、你知道2006年高考命题的思路吗?⒈命题原则在全面考查“双基”的同时,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⒉命题要求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二、你理解考纲对考生复习的忠告吗?⒈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要尽可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不要求单纯记忆;⒉综合科要在学好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科内的内容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并能适当联系实际,解决高中毕业生所能达到的跨学科综合问题;⒊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三、你揭晓生物备考的秘诀吗?确定目标、全力以赴;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回归课本、夯实知识;强化技能、提升能力;调节心理、超常发挥。
四、回归生物课本的方法⒈阅读章节的前言和小结前言部分阐明单元课题目标和重点小结概述了单元知识的关键前言和小结中蕴含着相关知识的联系⒉复读单元课题的三类知识描述生物事件的术语经典实验及其研究的方法表述概念要素、原理要点、理论观点的主题词、短语或短句⒊解析单元复习题用生物事件解答的陈述题用概念、原理、理论解答的分析说明题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应用题探究实验、调查研究、作物育种方案的设计⒋浏览课本中辅助学习资料小资料强化单元知识点图解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为什么?”促使你积极思考“课外读”有利于扩展知识面“选学”将相关知识深化五、夯实基础知识的目标生物学备考复习——与同学们的交流㈡六、生物技能的基本要求领悟参与的实验和实习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方法和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或原理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解读和分析;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将备考活动内容加以分类七、强化技能训练的措施⒈完成操作技能训练,归纳实验操作程序,适量的进行作业练习⒉搜集相关实验数据,完成科学论证过程,检验原理是否成立⒊解读实验原理,领悟实验操作的依据⒋设计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分析结论⒌设计遗传育种方案,阐述其理论依据⒍编写社会调查提纲或用于调查的问卷九、制作洋葱根尖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十、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程序生物学备考复习——与同学们的交流㈢十一、能力要求包括哪些方面?2006年高考生物学大纲中的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综合能力等4个方面:⒈有关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在交流(Ⅱ)中已经说明⒉运用学得的知识和术语,正确阐述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方法;并能运用习得的生物学知识、观点解释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生物学问题(理解能力)⒊正确解析文字、图示、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够选择适当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数据。
复习2006年高考生物

高考前必看的十项生物经典结论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2006年高考生物复习“三字经”三焦自舌的下部沿胸腔到腹腔的部分,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部分。
上焦从胃的上口到舌的下部,包括心、肺、食管等,中焦指胃的上下口之间的一段,而下焦则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和膀胱等脏器。
三牲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猪、牛、羊三种家畜。
三肽由三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两分子的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三麦农业上把大麦、小麦和元麦并称为三麦。
三宝我国的东北地区盛产的名贵中药鹿茸和人参,它们与当地的貂皮是我国东北的三宝。
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
三尖瓣三尖瓣也叫“右房室瓣”,它是人和哺乳动物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三片瓣膜的总称,按部位可分为前尖瓣、后尖瓣和隔侧尖瓣。
三体雄蕊某些植物花药的花丝连成三束,称三体雄蕊,如小连翘。
岁寒三友入冬后的竹子青翠依旧,枝干挺拔,坚贞不屈;松树经冬不凋,寒风不致改其性,积雪不能毁其枝,其魅力和神威,令人肃然起敬;一树独先天下春、花开香自苦寒来的梅,气节高贞,傲霜斗雪,它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名得其所,当之无愧。
2006年_3 文综_理综_高考生物备考复习建议

2006年“3+文综/理综”高考生物备考复习建议王勇北京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基础是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进入21世纪,普通高中教育如何适应目前形势,准确地进行人才定位,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加快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这将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新的高中《生物》教材能否体现时代要求,能否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新大纲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生物学的研究性学习多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因此有必要对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
在生物学教育改革与高考中,要探讨的问题很多,今天我选择了《生物学科探究性学习与高考》这一题目,这是因为探究性学习对生物学教师和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且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显得其地位越来越突出,体现高考指挥棒在发挥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必修课、选修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以及高考试题中相关内容的出现,更有必要将探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纳入研究范围。
以深化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关于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不同途径。
科学探索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理解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活动。
2006年生物高考_生物的新陈代谢_专题复习策略

图"
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分布在必修 第三章和选修教材第二章、第五章的有关生物新陈代谢方面的 知识之间的联系, 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根据知识的内容 特点,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呈现知识的途径,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 握知识, 也使学生学会对众多信息进行处理并构建知识网络。 从具体内容看, “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类型” 主要考查新陈代 谢的概念、 酶和 9:;、 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知识, 侧重对概念 的理解和辨析, 对基本生物学事实的识记和分类; “ 植物的水分 代谢” 主要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植物 体水分的运输、 利用和散失、 合理灌溉等知识, 通过研究植物吸 水 和 失 水 等 生 命 活 动 现 象 ,对 水 分 代 谢 的 原 理 进 行 探 讨 和 分 析, 并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植物的矿质代谢” 主要考查植物必 需的矿质元素、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34
的单糖, 二糖中有麦芽糖、 蔗糖、 乳糖等, 多糖则有淀粉、 肝糖 元、 肌糖元、 纤维素 等 多 种 ; 脂质中的磷脂、 脂肪、 胆固醇, 蛋白 质中的载体蛋白、 糖蛋白、 脂蛋白、 血红蛋白、 酶、 微生物的有机 氮源等。从生物的生长、 增殖等生命活动看, 核酸( !"#、 $"#) 的复制、 转录等也是重要的细胞代谢活动。从细胞代谢的环境 条件看, 温度、 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强 度 等 适 宜 条 件 %&、 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从营养类型看, 营养和异养的 生物对无机养料和有机养料有不同的需求。从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看, 碳循环、 氮循环、 水循环等物质循环, 由光合作用和细胞 呼吸推动的能量流动等都离不开生物新陈代谢。 生物的新陈代谢虽然复杂, 但由于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 际相联系,学生比较容易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理解知识, 因 此, 教师可以提供图表、 图象、 影象等多种形式的直观资料帮助 学生学习, 特别是教材中已有的图表更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
2006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及答案

2006年高考生物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含绪论)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A. NH--COB. --NH--CO--C. --NH2--COOH--D. NH2—COOH2、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土壤动殇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3、(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理科综合试卷生物部分)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A.二糖B.多糖C.氨基酸D.脂肪参考答案:1、B2、A 3、B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 D D.核酸3、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不.正确的是A.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B.分化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未离体的体细胞不会表现出全能性D.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4、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
高考重温2006年理综(生物)

重温2006年理综(生物)高考,怎么不断系统认识高三生物教学的过程近年来,高考生物试题不断的更新改革,试题更贴近生活实际。
命题更加科学化、考试组织更加人性化、透明化,也就是说,试题为所有的考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空间。
一、对近几年理综生物试题的研究1、高考理综生物命题注重双基,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均是以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为依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基本上没有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
2、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基因工程是高考的重点章节,在历年高考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大。
而且并不回避同一知识点在连续几年的试题中出现。
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2004年和2005年都出现在第30题,又如:“遗传和变异”中的有关显隐性的判断分别出现在2005年和2006年的第31题中。
3、依托实验,突出创新实验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实验过程的科学设计及实验结果的预期和分析等高层次的能力,试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尤其是本次考试中的实验题,在给出了实验材料和用具后,在给出实验前2步的设计基础之上,完成实验并进行预期实验结果的分析,这一有一定开放性的试题就要求学生有多种能力才能做出科学、准确、严谨的回答。
4、力求学科内综合,关注考生的差异性高考试题将《必修》课本与《选修》课本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地进行了学科内的综合。
如2006年的选择题3,尽管题干是“动物细胞培养”,但选项中则涉及了效应T细胞、B细胞、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等知识;最后一道20分的生物试题,以果蝇一对相对性状为载体,将种群中传递途径、核质遗传确定方法、性状显隐关系确定及基因数量和位置分几个小题进行考查,很好地关注了考生的个体差异,虽同样考查的是遗传知识,但比2005年的同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更多、角度更全,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拿到与自己学习水平相当的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考前必看的十项生物经典结论
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2006年高考生物复习“三字经”
三焦自舌的下部沿胸腔到腹腔的部分,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部分。
上焦从胃的上口到舌的下部,包括心、肺、食管等,中焦指胃的上下口之间的一段,而下焦则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和膀胱等脏器。
三牲指旧时用于祭祀的猪、牛、羊三种家畜。
三肽由三个氨基酸分子脱去两分子的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三麦农业上把大麦、小麦和元麦并称为三麦。
三宝我国的东北地区盛产的名贵中药鹿茸和人参,它们与当地的貂皮是我国东北的三宝。
三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
三尖瓣三尖瓣也叫“右房室瓣”,它是人和哺乳动物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的三片瓣膜的总称,按部位可分为前尖瓣、后尖瓣和隔侧尖瓣。
三体雄蕊某些植物花药的花丝连成三束,称三体雄蕊,如小连翘。
岁寒三友入冬后的竹子青翠依旧,枝干挺拔,坚贞不屈;松树经冬不凋,寒风不致改其性,积雪不能毁其枝,其魅力和神威,令人肃然起敬;一树独先天下春、花开香自苦寒来的梅,气节高贞,傲霜斗雪,它与竹、松并称“岁寒三友”,名得其所,当之无愧。
三大代谢糖类代谢、脂质代谢和蛋白蛋代谢并称人和动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叉神经属于第五对脑神经,也是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在人体,三叉神经附着在脑桥上,包含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由近脑处的半月状神经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磷酸腺苷ATP的全称,它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一个三磷酸腺苷分子含有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它也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