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三国智慧,促进班级管理
如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和战略教授学生有效的决策和团队管理技巧?

如何通过《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和战略教授学生有效的决策和团队管理技巧?1. 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描绘了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展示了丰富的领导力和战略智慧,这些特质对于现代学生在决策和团队管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三国演义》中几位关键人物的剖析,来阐述如何将其中的领导力和战略应用于学生的日常决策和团队管理实践中。
2. 领导力2.1 创新思维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领导者。
他不仅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而且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提出独特并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创新思维对于学生在做出有效决策时非常重要。
示例: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鼓舞士气赵云是《三国演义》中一位善于鼓舞士气的领导者。
他通过激励和表彰他的部队,使士兵们产生坚定的信心并激发出最大的潜力。
这种鼓舞士气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团队管理中非常重要。
示例: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提高团队成员的士气来优化整个团队绩效。
3. 战略3.1 战略规划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战略眼光的人物之一。
他总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且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计划,并以此指导战争和政治行动。
学生在决策时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战略规划。
示例:引导学生注重对问题和目标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制定可行且有效果的战略计划。
3.2 聪明应变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聪明灵活、善于应变的领导者。
他在危急关头总能灵活地调整战略,利用有利的局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变化和困难时保持灵活性。
示例:教导学生如何在团队管理中灵活应变,快速调整策略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4. 结论通过《三国演义》中人物的领导力和战略特质,我们可以看到在日常决策和团队管理中,创新思维、鼓舞士气、战略规划和聪明应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当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时,他们将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并有效地管理团队。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和战略观念,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浅谈“三国谋略”在学校中层管理中的借鉴意义

浅谈“三国谋略”在学校中层管理中的借鉴意义发布时间:2021-07-20T09:03:50.391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1年1月总第189期作者:杨尧飞胡巧娟[导读] 是一所大课堂,尽管三国已是历史,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不断学习、不断借鉴。
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浙江宁海315600;浙江省宁海县桥头胡中学315611摘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包含着丰富的智慧和谋略的杰作。
宁静的学校虽然不能与风云三国同日而语,但书中的用人管理、用人谋略还是有着相当高的借鉴意义。
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如能借鉴“三国”的管理用人谋略,对学校的管理无疑有着巨大的裨益,特别是对学校中层干部的管理、考核、使用,要学习三国中的亮真诚,善沟通;树形象,做榜样;守规矩,明纪律。
要慧眼识才,唯才是举;要充分授权,知人善任;要关爱下属,赢得民心。
关键词:谋略学校管理借鉴读《三国演义》,我们常常流连于英雄的侠肝义胆,我们常常愤怒于官府的横征暴敛,我们更津津乐道于三国领导人物选用人才的智慧谋略和治理国家的卓越才能。
事实上,管理是一门大学问,是一所大课堂,尽管三国已是历史,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不断学习、不断借鉴。
一、讲真诚,善沟通,凝聚民心刘备与属下是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
他能礼贤下士,所以其部下人才都能愿意为他效死,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权对臣属也能折节下士,信任有加,虽有时也不免逞君主之威,但大多能切己自省,不护己之短,不推卸责任,所以臣下大多也能为他尽心尽力。
作为校长,与学校中层干部的相处要讲真诚、多沟通、多谈心、多商量,以凝聚人心,真诚交往。
学校中层干部的干劲大多是靠“谈”出来的。
校长与中层应保持良好的关系,要建立这种良好的上下级关系的前提,就是要有有效的沟通。
可以说,沟通之于管理者,就像水之于游鱼,大气之于飞鸟。
例如:学校财务是学校工作中比较繁琐的一项工作,我校一副总务主任兼报账员、任教两个班级初三社会,工作量已经与普通老师同等了。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领导力教学方案

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与领导力教学方案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战争时期。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各个角色之间的智谋较量,还展示了不同领导风格下的团队合作与决策过程。
对于现代组织管理和领导力培养来说,从《三国演义》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成为一种宝贵资源。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情境中如何利用《三国演义》来引发学生对智谋和领导力的思考,并提供一份教学方案作为参考。
教学目标•理解并分析《三国演义》中多个角色所展现的智谋及其背后的策略思维;•探讨不同领导风格的优点与缺点,以及其对团队合作和决策过程的影响;•培养学生在沟通、协作和决策等方面具备领导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智谋与策略思维的探讨•对《三国演义》中的智谋事件进行选取和剖析,例如周瑜赤壁之战、诸葛亮七擒孟获等;•分析角色在决策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思维方式,如陈寿记录下来的各人的治国才能;•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智谋和策略背后的原则和逻辑。
2.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介绍《三国演义》中几位主要领导人物(刘备、曹操、孙权等)及其领导特点;•探讨不同领导风格对团队合作和决策过程的影响;•考察学生对于领导力的理解,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对有效领导的认识。
3. 角色模拟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三国演义》中不同角色,并通过模拟情境来体验智谋和领导力实践;•指定一个场景(如定军山之战)并要求学生根据角色特点进行策略决策与协作;•后续对小组表现进行分析和反思,促进团队建设和领导力的培养。
4. 历史背景与人物性格剖析•图文并茂地介绍《三国演义》时期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分析几位重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如刘备的仁德、曹操的智勇等;•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中获取启示,扩展思考到现实中领导力的塑造与发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参与主题相关问题的讨论,促进互动与交流。
从《三国演义》中悟高中班级管理策略

从《三国演义》中悟高中班级管理策略作者:信亦林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20年第10期[摘要]在中国,“三国”的故事老少皆知。
《三国演义》蕴含丰富的管理哲学和领导艺术,可以为高中班级管理提供许多指导班主任可以从《三国演义》中学到爱才惜才、大胆任用人才、赏罚严明等方法,进而让自己的管理工作更高效。
[关键词]《三国演义》;高中班级管理;策略[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0)30-0095-0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一部《三国演义》让后来人看到了在那段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群雄逐鹿中原、叱咤风云的场景以及经过几番跌宕起伏,最终魏、蜀、吴三足鼎立的精彩故事。
看《三国演义》,有人认为讲的是英雄的故事,有人认为讲的是权谋的故事,而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笔者认为其讲的是管理与领导的故事。
一、爱才惜才每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人才。
《三国演义》中的魏、蜀、吴这三个集团的领导人在对待人才上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先看曹操,他虚心纳士,在《短歌行》里就有:“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从中可见他求才若渴。
尤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创业之初便能用度外之人,即对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计前嫌,即使是仇敌也不念旧恶,不加报复,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恢宏大度。
例如陈琳,他原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发表了著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文中历数曹操罪状,直骂到曹操祖宗三代。
官渡之战后,陈琳被带到曹操面前,本以为必死无疑,哪想曹操不计前嫌,不仅不加报复,还重用他。
再例如张绣,他曾经杀死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手下大将典韦,可是当张绣投降的时候,曹操还是很高兴地接纳了他,并且封他为扬武将军。
曹操还十分厚爱徐晃、关羽等来自敌方阵营的人才。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时代光华-三国管理智慧

第一讲刘备的管理之道(一)前言《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启示-------卓越的管理成就卓越的事业三国演义是段妇孺皆知的历史,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三国,将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国的角逐精彩纷呈,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发现管理思想的光辉,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在三国年代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国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的洗牌,兼并之后,最后天下只剩下了实力最大的魏、蜀、吴三大民营企业集团。
魏蜀吴的创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有很大的企业资产传下来的:⏹刘备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白手起家,成就了大业。
⏹曹操的条件稍好一些,但也不足以一开始就能够名震天下。
⏹孙权继位的时候虽然条件好一些,但是他的父兄,他的爸爸和他的哥哥孙策创业的时候条件仍然很艰苦。
在条件很艰苦,竞争又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三家都能够成就伟大的事业,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研究,他的营销和管理之道也必然是非常高深的。
成就最大的魏、蜀、吴三大集团,除了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外,卓越的管理成就了他们卓越的事业。
卓越的管理使他们聚集了人才,整合了资源,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迈上事业的巅峰!一、刘备的目标管理(一)明确最高目标,绝不动摇刘备的最高目标是“伸大义于天下”,这个最高目标对自己和团队都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
刘备创业历经坎坷,成败起伏,但他始终明白自己的最高目标“伸大义于天下”,即使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
1.刘备其人(1)具有“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显于色”的特点刘备性格很宽和,这是他管理风格特点的一个体现。
“寡言语”是指刘备话不多,但一旦说话有分量,一言九鼎,一言千均,这种性格的特点使他很沉得住气,所以,我们很少看到刘备因为事业经营或某种状况有惊慌失措的样子。
在正式创业之前,他的职业是编草席、草鞋,每天挑着自己的担子到街上去卖,尽管他的生活状态很糟糕,但是刘备“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喜欢与天下有志向的人,有能力的人们去结交;刘备后期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这里也可以看出一定端倪。
运用《三国演义》名句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课堂实践方案

运用《三国演义》名句培养学生领导力的课堂实践方案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其富有哲理和智慧的名句不仅能够启迪思想,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领导力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三国演义》名句的课堂实践方案,旨在通过引用、解读和讨论名句来激发学生的领导潜能并提升其领导力。
一、目标设定通过本课程设计,我们希望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名句,并掌握其中蕴含的哲理道理; 2. 激发学生对于领导力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4. 增强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战略规划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决策力和领导风格。
二、课程设计1. 模块一:《三国演义》名句启示领导力在这个模块中,我们将介绍并解读《三国演义》中的几个经典名句,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蕴含的领导智慧和道德准则。
老师可以选择以下名句进行讲解:-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杰出的领导者需要具备招贤纳士的能力,每个团队成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领导者需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和劣势,以制定战略和应对挑战。
-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 领导者需要灵活调整策略,并根据不同情况做出决策。
-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素其位而行" - 出色的领导者应该按照职责履行职务并示范正面榜样。
2. 模块二:团队合作与沟通通过讨论名句中所蕴含的合作与沟通原则,学生将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方式。
这个模块可以包括以下活动: -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于名句中团队合作和沟通的理解;- 情景模拟:给出一个问题或情景,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反思结果。
3. 模块三:解决问题与创新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三国演义》名句中所蕴含的智慧和战略思维,培养他们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德国哲学家舍勒 如是说:
就整个人类而言,将“狡诈”、“机 智”、“工于心计”的生活方式发展 到无以复加的,总是那些内心最为恐 惧、最为压抑的人种和民族 。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所有的生命都是黑暗的,
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的渴望都是盲目的, 除非有了知识; 所有的知识都是空洞的, 除非有了激励; 所有的激励都是徒劳的, 除非有了爱!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渔夫的管理学 VS 园丁的管理学
渔夫:认为人性本恶,总是预先设定敌人和对手, 然后设法战胜他们。 园丁:认为人性本善,没有坏人,只有需要帮助的 朋友。 渔夫:崇尚力量和权谋,倾向于掠夺和占有。 园丁:崇尚道德和责任,倾向于创造和奉献。 渔夫:总是怨恨别人。 园丁:总是反省自己。 渔夫:使用“利用”、“控制”、“竞争”之类的 关键词。 园丁:使用“培养”、“成长”、“创造”之类的 关键词。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人心如水,不可测量。谁是曹操?谁是周郎? 斗智斗勇,剑拔弩张,数黑论白争短长。 商场如战场,翻起千层浪。 你为名来我为利往,编成一张互联网,爱你骗你没商量。 对酒且当歌,歌声多悲壮。 曹操的歌声穿过了千年的时空,掀起我心中的巨浪。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曹操的困惑
什么是员工忠诚度?
理解员工在企业中的位置
从管理学的路径看历史 从历史学的路径说管理
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
园丁的管理学是一种五行相生的 文化。所谓五行相生,是互相爱 护、彼此帮助的关系。 渔夫的管理学是一种五行相克的 文化。所谓五行相克,是互相控 制、彼此残杀的关系。
通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启发学生的领导能力

通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启发学生的领导能力引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众多英雄人物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还涉及到大量关于战略、政治和领导能力方面的内容。
因此,通过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对学生进行领导能力的启发。
1. 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三国演义》描绘了许多具有强烈个性和卓越才能的英雄人物。
比如刘备、曹操、孙权等,在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学生可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以下几点:•创造力与决策:这些英雄人物经常需要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艰难而明智的决策,并采取创新方法来解决问题。
•战略思维:他们善于制定长期目标,并根据当前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他们思考全局,善于利用资源。
•沟通与合作:这些英雄人物懂得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并鼓励团队协作。
•领导力:他们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带领自己的团队并承担责任。
2. 团队管理与组织能力在《三国演义》故事中,英雄人物必须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需要善于组织与管理团队来应对。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设定与规划:团队领导者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策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绩效管理:通过设立奖惩机制、提供及时反馈以及监督跟进,团队领导者可以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协调与协作:团队里不同成员可能有不同意见和偏好,但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领导者可以使整个团队保持一致并达到共同目标。
3. 值得背景与智慧启迪《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丰富多样,其中涉及到政治、战略、外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获得许多关于领导能力的宝贵启发:•政治智慧:学习历史上不同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与权谋策略,使学生具备更清晰的政治思维和理解力。
•战略规划:通过分析和思考在复杂环境下的战略选择和应对方法,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冷静与智慧。
•外交艺术:了解各种外交策略与技巧,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或跨文化交流中处理复杂关系和冲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取三国智慧,促进班级管理
作者:何尚蓉
来源:《新班主任》2017年第09期
班级管理是一门细致的学问,一门精深的艺术。
管理工作做好了,整个班级就能朝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学生也就能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最近,我重温了文学巨著《三国演义》,感悟颇多。
千年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银河中,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它不仅仅有着形象生动的人物描写、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妙趣横生的智谋策略,而且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对于班级管理亦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
曹操出征张绣途中,曾严令兵士不许践踏麦田。
但有一天,他带兵在乡间行走时,忽然从麦田中飞出一只麻雀,他的马受了惊,踩到了旁边的庄稼。
曹操马上拔出剑来要依据军法自刎,谋士郭嘉赶紧劝说。
于是,他拿剑割下了自己的一束头发,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
”曹操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枭雄,与他以身作则的优良品德是分不开的。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比如要求学生不许迟到,班主任就应该每天按时到教室;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班主任就应该坚持读书,与学生共同进步;要求学生不能披头散发,不能穿奇装异服,班主任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前,教室的地面上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纸屑,无论我怎么强调卫生问题,效果都不明显。
后来,当我看见地上有纸屑时,总是默默地弯下腰捡起来,学生看见了,也弯腰捡起自己身旁的垃圾。
如此几次之后,学生也就养成了随手捡垃圾的习惯。
班主任做好了榜样,学生自然会效仿。
高明的德育,是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以情动人,营造爱之境
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出幼主,双手递给刘备,刘备接过之后,却气愤得往地上一扔,说道:“为了救你,几乎损掉我一名大将!”赵云忙接住,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对刘备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正因为刘备爱惜人才,关心下属,所以下属们都愿意为其卖命。
刘备的“以情动人”赢得了下属的忠心。
孔子曾说:“仁者爱人”。
陶行知也说过:“爱满天下,爱生如子。
”爱是教育的基石。
班主任要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心关爱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
其次,要分担学生的痛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应及时给予他们温暖。
然后,要分享学生的快乐,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为他们
所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而喝彩。
最后,要关注学生未来,立足于他们的长远发展,要如同雨水滋润大地一样,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一些调皮的学生,班主任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会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
所以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们,真诚地与他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效果反而会更好。
比如我们班的学生小城,一直被以前的老师称为“混世小魔王”,经常调皮捣蛋,屡教不改,成绩一塌糊涂。
我通过走访家庭,了解到他来自单亲家庭,自小缺乏关爱。
于是,我找他促膝长谈了一次,表达了我对他的关心与期望,发掘他的优点,经常给予他鼓励,慢慢地,他开始有了改变,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现在,他已经是班级的“进步之星”了,还带动了其他学困生一起进步,温暖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有时候,“和风细雨”比“狂风暴雨”更有力量。
在爱的氛围中,学生们得到被关爱的满足感,也学会了互相关爱,班级凝聚力也就能逐渐增强。
学会放权,培养班干部
诸葛亮人称“智绝”,神机妙算,功绩卓著,为何最终蜀国还是被魏所灭?这与诸葛亮事必躬亲有关。
派兵遣将、战略部署,都是他一人掌控,他人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蜀国后继无人。
这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有人曾说:“管理之道在于借力。
”优秀的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如果说,班级是学生的舞台,那么班主任不是演员,而是导演。
班主任要把舞台留给学生,退居幕后,让他们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尽情施展才华。
刚开始接手班级时,由于对班级情况还不太了解,此时可以“事必躬亲”,但是当班级逐渐稳定后,就该学会放权了。
班主任要慧眼识人,选取优秀的人才担任班干部。
先“扶”,授之以渔,示范工作,教给他们管理的方法;再慢慢“放”,直到他们能独立工作。
“放”的同时,要在幕后监督与跟进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威信,给予他们支持。
班干部团队越优秀,班级工作就越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班集体就越积极向上。
严明纪律,掌好规之舵
马谡曾立下军令状,镇守街亭,然而因为他刚愎自用,违反军纪,导致街亭失守。
诸葛亮平时与马谡感情极好,但为维持军纪,他流着泪将马谡斩首示众,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整个军队顿时都被震撼了,可见他对纪律的重视。
“无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级,若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会如一盘散沙。
当学生犯错时,即便是老师极为喜爱的学生也不应该偏袒,而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规章制度严格处理。
否则,就会有损班主任的威信,影响班级的秩序。
纪律严明,班主任也就掌握好了良好班风之船舵,班级管理才能驶向正确的方向,学生才能提高自制力,班级才会有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知人善用,扬学生之长
孙权是个不善于用兵征战的人,但是他却能知人善任。
在赤壁之战中,任命年轻的周瑜担任总司令,取得转折性胜利;后来重用鲁肃,拯救吴国于危亡之中;又破格提拔出身低微、文化不高的吕蒙,英勇斩杀关羽,巧夺荆州;重用年轻书生陆逊,与诸葛亮抗衡。
虽然吴国地处一隅,常常需要应对别国的侵犯,但是正因为孙权能够任人唯贤,所以才能保一方国泰民安。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一个班级由不同性格、不同特长的学生组成,班主任应该事先观察学生的特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知人善用,发挥学生特长,使他们各司其职,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
在我们班级里,人人有事做,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任务,有负责编辑出版班报的“小编辑”,有负责照料花花草草的“小花匠”,有负责墙报设计的“小画家”,有负责领队出操的“小教练”,有负责活跃气氛的“小主持人”……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获得了成就感,也就能真正把自己当作班级的小主人,使班级的管理工作细致入微、井井有条。
教育有方,良药无需皆苦口;太阳无语,葵花自觉向日倾。
有智慧的教育能够使得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一部《三国演义》不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髓,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班级管理之道。
沉下心来,多读读这本“秘籍”,汲取其中的智慧,多思考,多借鉴,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就能做得更加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北海小学)
(责任编辑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