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课练古诗三首课时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课练  3.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3.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 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 “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 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 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A.向来。

B.颜色单纯,不艳丽。

C.白皙。

D.与“荤”相对。

二、填空题3.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qī xīxiān xìwū yāzhū hóu piān zhānɡ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4.根据古诗意思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寒食:________。

②御柳:________。

③暮: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东风—________ 日暮—________ 轻烟—________6.形近字组词城________ 诚________烟________ 咽________7.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传蜡烛________ 寒食________ 五候________三、默写8.默写古诗《寒食》。

寒食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

四、问答题9.读诗文《寒食》,说说你怎么理解“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五、语言表达10.品析句子。

【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时练及答案

【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课时练及答案

第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1)解释重点字词。

咬:坚劲:任:(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2)C(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2)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3课《古诗三首》(含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____”。

迢迢..牵牛星( tiáo tiáo zhào zhào )纤纤擢.素手( zhuózhái)脉脉..不得语(màimài mòmò )札札弄机杼.(yùzhù)二、比一比,再组词。

泣( ) 侯( )栖( )盈( )垃( ) 候( )牺( )盘(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A.花纹。

B.条理。

C.佩戴在身上的标志。

D.诗、文、歌曲的段落。

2.泣涕零.如雨( )A.没有数量。

B.落下。

C.(草木花叶)枯萎。

D.某些量度的计算起点。

3.盈盈..一水间( )A.仪态美好。

B.清澈的样子。

C.动作轻盈。

D.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城:御:诗意:2.中庭..无声湿桂花。

..地白树栖鸦,冷露中庭:冷露:诗意:五、对文中三首诗赏析不对的一项是( )A.寒食节在清明前两天,习惯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提倡简约。

日暮时分,皇宫只好分发蜡烛照明。

B.《迢迢牵牛星》中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或写景,或描人,或叙情,生动传神,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三首古诗写的都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寒食》写的是清明节前1~2天的节;《迢迢牵牛星》写的是节;《十五夜望月》写的是节。

七、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结合诗句解释下列词语。

地白:尽: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第一句中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第二句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3.古诗三首课时练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1.日暮汉宫传.(chuán zhuàn)蜡烛,轻烟散入五侯.(hòu hóu)家。

2.迢.(zhāo tiáo)迢牵牛星,皎.(jiāo jiǎo)皎河汉女。

二、读拼音,写词语。

kūqìwūyāzhūhóu piān zhānɡhán qínɡmòmò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终日不成章.。

( ) A.文章。

B.章法。

C.句子。

D.花纹。

2.泣涕零.如雨。

( ) A.零头。

B.同“淋”。

C.落下。

D.没有。

3.今夜月明人尽.望。

( ) A.都。

B.极。

C.完。

D.最。

4.纤纤擢素.手。

( ) A.向来。

B.与“荤”相对。

C.白皙。

D.颜色单纯,不艳丽。

语句应用练四、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盈盈..不得语。

..一水间,脉脉盈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品析句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3.古诗三首课时练习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n ɡōnɡpǔ sùqī xīfùɡài kònɡ zhìduǒ cánɡdān ɡējí jùjiǎo xínɡxī shēnɡ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

供.桌(gōng gòng)闰.土(rùn yùn)正.月(zhèng zhēng)参差.(cīchà)神佛.(fúfó)骤.然(zhòu jù)伽.蓝(jiāqié)膝髁.(huái kē)虹霓.(míní)三、辨字组词。

颗(_________)梳(_________)梭(_________)歹(_________)棵(_________)疏(_________)棱(_________)夕(_________)四、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天(____)海角得(____)扬扬无(____)于事头晕(____)弦焉知(____)福聚精(____)神乌(____)之众垂头(____)气1.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他希望走遍____________。

2.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___________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五、选词填空。

深刻深奥1.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______),不容易懂。

2.这件事给我留下了(______)的印象。

尊敬孝敬恭敬3.(______)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我(______)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来便走出书店的门。

5.老师为了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辛勤工作,我们应该(______)他们。

六、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1.《寒食》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时练习附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考查。

1.前两句用_____、 _____两字点明仲春景色; 后两句用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 简单分析暗喻讽喻的特色。

3. 今天人们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 说说《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 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第二课时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说,人们常用这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1、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ī)鸦(yā yá ),冷(lěn lěng )露(lù 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不知 / 秋思(shī sī) / 落谁家。

2. “十五夜” 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有_______、 _______的习俗。

3. 组词鸦()庭()栖()鸭()廷()晒()4. 诗意再现。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课时练及答案【优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课时练及答案【优选】

第一课时一、诗歌考查。

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

三、小试牛刀。

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第二课时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第三课时1.字正腔圆读古诗。

(将错误的读音画去)中庭 / 地白 / 树栖(xī qī)鸦(yāyá ),冷(lěn lěng )露(lùlòu)无声 / 湿桂花。

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 )望,不知 / 秋思(shīsī)/ 落谁家。

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3.分辨孪生兄弟。

(组词)鸦()庭()栖()鸭()廷()晒()4.诗意再现。

(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走进《十五夜望月》。

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

“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古诗三首 -(试卷配答案)(3)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古诗三首 -(试卷配答案)(3)

寄语:亲爱的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就是逐级攀升的难度。

即使每一级都很陡峭,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一层又一层地跨越,最终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

祝愿你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课时练一、选择题1.《马诗》的作者李贺被尊称为()A.诗佛B.诗鬼C.诗魔D.诗狂2.下列关于“月似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月似钩”写出了月亮的形状,诗人由月亮联想到形似月牙的兵器“钩”,反映了诗人当时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处境。

B.“月似钩”写出了诗人快乐的心情。

3.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粉骨碎身”形象地写出了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情景,“浑不怕”蕴含不怕牺牲的精神B.诗人借助这两句诗抒发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C.这两句诗出自《石灰吟》,“吟”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是吟诵的意思D.这两句诗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志向相同4.对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燕山月似钩钩:鱼钩。

B.粉骨碎身浑不怕浑:浑浊。

C.快走踏清秋走:走路。

D.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高尚的节操。

5.下列对李贺《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B.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白雪和似钩新月的描写,描绘出一派宁静旷达的场景。

C.诗的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诗人想要披甲戴冑上战场、建功立业的热切企盼。

D.全诗萦绕着一种悲凉肃杀的氛围,以至于诗人想要逃离战场,返回故里隐姓埋名,过着踏青赏秋的平淡生活。

二、填空题6.理清脉络内容梳理1.《马诗》通过描写清冷大气的场面,勾勒出马的苍劲有力,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愤懑、矛盾的复杂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2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3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
坚劲:
任: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

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第二课时
(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C
(3)用拟人手法,很形象。

写出了竹子不屈不挠,刚毅顽强的性格。

(4)借物喻人,托竹抒情。

表现了作者不向恶势力低头,铁骨铮铮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