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核酸的生物合成

合集下载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尿囊素酶
+ H2 O
尿囊素
尿囊酸酶
+ H2 O
尿囊酸 4NH3
2CO2
尿酶
+2H2O
尿素
乙醛酸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1
1,尿嘧啶与胸腺嘧啶在哺乳动物体内分解时,先
还原成对应的二氢衍生物。
2,破开环状结构分别产生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
丁酸。
3,最后成为CO2和NH3
胞嘧啶具有氨基,所以要先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
通过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实验来 确定,即用标有同位素的各种营养物喂 鸽子,然后将其排出的尿酸进行分析。
(一)嘌呤环的元素来源2(图示)
天冬氨酸
N1
6C
CO2
甲酰FH4
C2
5C
N7
甘氨酸
C8 甲酰FH4 N3
谷氨酰胺
4C
N9
谷氨酰胺
(二)合成过程(总)
从头合成嘌呤的途径已于50年代被
Greenberg等基本搞清,此途径是在核糖- 5-磷酸的第一碳原子上逐步增加原子生 成次黄苷酸(肌苷酸) ,然后再由次黄 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次黄苷酸的合成(11步反应) 2,腺苷、鸟苷的生成 (南大P480,图12-2)
途径称为补救途径。通过补救途径可以重新 利用核酸分解产生的嘌呤和嘧啶或它们的衍 生物。
从胸腺嘧啶或胸苷转变成胸苷酸的补救途径,
除真菌外,对所有细胞都是一样的,故常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或胸苷参入DNA 的实验作为检查DNA合成的手段。
三、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2
核苷 核糖-1-磷酸
激酶
核糖-5-磷酸
1.鸟嘌呤的分解
动物组织中广泛含有鸟嘌呤酶,可以催化 鸟嘌呤水解脱氨产生黄嘌呤,然后黄嘌呤在黄 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尿酸。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核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完全具有放射性的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溶液中经过两轮复制,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性情况是:A、其中一半没有放射性B、都有放射性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E、四个分子都不含放射性2.关于DNA指导下的RNA合成的下列论述除了项外都是正确的。

A、只有存在DNA时,RNA聚合酶才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B、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一个引物C、链延长方向是5′→3′D、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E、合成的RNA链不是环形3.下列关于核不均一RNA(hnRNA)论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它们的寿命比大多数RNA短B、在其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C、在其5′端有一个特殊帽子结构D、存在于细胞质中4.hnRNA是下列那种RNA的前体?A、tRNAB、rRNAC、mRNAD、SnRNA5.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RNA引物酶C、DNA连接酶D、RNA指导的DNA聚合酶6.参与识别转录起点的是:A、ρ因子B、核心酶C、引物酶D、σ因子7.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根据是:A、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的密度梯度离心B、同位素15N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C、同位素32P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D、放射性同位素3H示踪的纸层析技术8.以下对大肠杆菌DNA连接酶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催化DNA双螺旋结构中的DNA片段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催化两条游离的单链DNA连接起来C、以NADP+作为能量来源D、以GTP作为能源9.下面关于单链结合蛋白(SSB)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与单链DNA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B、在复制中保护单链DNA不被核酸酶降解C、与单链区结合增加双链DNA的稳定性D、SSB与DNA解离后可重复利用10.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A、RNA链按3′→5′方向延伸B、只有一条DNA链可作为模板C、以NTP为底物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11.关于σ因子的描述那个是正确的?A、不属于RNA聚合酶B、可单独识别启动子部位而无需核心酶的存在C、转录始终需要σ亚基D、决定转录起始的专一性1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的产物是:A、mRNAB、hnRNAC、rRNAD、srRNA和tRNA13.合成后无需进行转录后加工修饰就具有生物活性的RNA是:A、tRNAB、rRNAC、原核细胞mRNAD、真核细胞mRNA14.DNA聚合酶III的主要功能是:A、填补缺口B、连接冈崎片段C、聚合作用D、损伤修复15.DNA复制的底物是:A、dNTPB、NTPC、dNDPD、NMP16.下来哪一项不属于逆转录酶的功能:A、以RNA为模板合成DNAB、以DNA为模板合成DNAC、水解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D、指导合成RNA二、填空题1.中心法则是于年提出的,其内容可概括为。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核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完全具有放射性的双链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溶液中经过两轮复制,产生的四个DNA分子的放射性情况是:A、其中一半没有放射性B、都有放射性C、半数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D、一个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E、四个分子都不含放射性2.关于DNA指导下的RNA合成的下列论述除了项外都是正确的。

A、只有存在DNA时,RNA聚合酶才催化磷酸二酯键的生成B、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需要一个引物C、链延长方向是5′→3′D、在多数情况下,只有一条DNA链作为模板E、合成的RNA链不是环形3.下列关于核不均一RNA(hnRNA)论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它们的寿命比大多数RNA短B、在其3′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尾巴C、在其5′端有一个特殊帽子结构D、存在于细胞质中4.hnRNA是下列那种RNA的前体?A、tRNAB、rRNAC、mRNAD、SnRNA5.DNA复制时不需要下列那种酶:A、DNA指导的DNA聚合酶B、RNA引物酶C、DNA连接酶D、RNA指导的DNA聚合酶6.参与识别转录起点的是:A、ρ因子B、核心酶C、引物酶D、σ因子7.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根据是:A、放射性同位素14C示踪的密度梯度离心B、同位素15N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C、同位素32P标记的密度梯度离心D、放射性同位素3H示踪的纸层析技术8.以下对大肠杆菌DNA连接酶的论述哪个是正确的?A、催化DNA双螺旋结构中的DNA片段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催化两条游离的单链DNA连接起来C、以NADP+作为能量来源D、以GTP作为能源9.下面关于单链结合蛋白(SSB)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与单链DNA结合,防止碱基重新配对B、在复制中保护单链DNA不被核酸酶降解C、与单链区结合增加双链DNA的稳定性D、SSB与DNA解离后可重复利用10.有关转录的错误叙述是:A、RNA链按3′→5′方向延伸B、只有一条DNA链可作为模板C、以NTP为底物D、遵从碱基互补原则11.关于σ因子的描述那个是正确的?A、不属于RNA聚合酶B、可单独识别启动子部位而无需核心酶的存在C、转录始终需要σ亚基D、决定转录起始的专一性1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的产物是:A、mRNAB、hnRNAC、rRNAD、srRNA和tRNA13.合成后无需进行转录后加工修饰就具有生物活性的RNA是:A、tRNAB、rRNAC、原核细胞mRNAD、真核细胞mRNA14.DNA聚合酶III的主要功能是:A、填补缺口B、连接冈崎片段C、聚合作用D、损伤修复15.DNA复制的底物是:A、dNTPB、NTPC、dNDPD、NMP16.下来哪一项不属于逆转录酶的功能:A、以RNA为模板合成DNAB、以DNA为模板合成DNAC、水解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链D、指导合成RNA二、填空题1.中心法则是于年提出的,其内容可概括为。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1

东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1

限制性 内切酶
3′—C—A—A—T—T
G—5′
粘性末端(该末端能与具有互补碱基的目的基 因的DNA片段连结 )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DNA特定核苷酸序列 回文序列 限制性内切酶和核酸修饰酶共同作用, 保护自身的DNA 重要的生物化学工具酶
(八) 基因重组与DNA“克隆”
(九)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与DNA扩增
不对称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位模板)
2 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1)以DNA为模板
(2)以四种核糖核苷三磷酸为底物 (3)链的生长方向是5′→3′(聚合酶) (4)不需要引物,也无校正功能
(5)产物第一个核苷酸带有3个磷酸基。
(1)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全酶
α2 β β/ σ ω
核心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识别起始位点
SSB防止双链 DNA形成
DNA旋转酶 (拓扑异构酶)
冈崎片段的RNA引物
冈崎片段需要引物,RNA引物的合成 “引发”:
引物合成酶: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约10个核苷酸
引物体
(催化合成 引物) 几种蛋白质
引物RNA在复制过程中暂时存在,最后通过PolⅠ的 5′→3′外切酶活力水解。
(3)DNA链的延长
5′→3′ 3′→5′ 5′→3′ 核酸外切酶 核酸外切酶 聚合酶
Klenow fragment
该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分子量为109KD。
1. DNA聚合酶Ⅰ
5′→3′聚合酶活性
催化DNA链的延长
3′→5′外切酶活性
校对功能
5′→3′外切酶活性
切除RNA引物 DNA损伤修复
DNA聚合酶Ⅰ 分子量 每个细胞中的分子数
(1)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核酸的生物合成

核酸的生物合成

核酸的生物合成引言核酸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之一,它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核酸的生物合成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涉及到许多酶和辅因子的参与。

本文将对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并讨论其中的关键步骤和调控机制。

核酸的组成核酸分为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类。

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介质,而RNA则在蛋白质合成和其他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功能性作用。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核苷酸,核苷酸由糖、碱基和磷酸组成。

DNA的糖是脱氧核糖,RNA的糖是核糖;DNA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脱氧胸腺嘧啶(C),RNA的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

磷酸连接不同核苷酸,形成链状的DNA或RNA分子。

核酸的生物合成路径核酸的生物合成路径分为两个主要的步骤:核苷酸的合成和核酸链的合成。

核苷酸的合成核苷酸的合成是核酸合成的第一步,它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核苷酸的合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碱基的合成和糖-磷酸的合成。

在碱基的合成过程中,腺嘌呤和鸟嘌呤是由一些小分子前体合成的,而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则是由核苷酸催化的反应合成的。

碱基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酶和辅因子的参与。

在糖-磷酸的合成过程中,核糖-1-磷酸和脱氧核糖-1-磷酸是通过核糖-5-磷酸和脱氧核糖-5-磷酸的合成转化得到的。

这个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核酸链的合成核酸链的合成是核酸合成的第二步,它是通过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DNA的合成是由D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RNA的合成则是由RNA聚合酶催化的反应进行的。

在DNA的合成中,DNA聚合酶结合到DNA模板上,依据碱基配对规则,在新合成的链上加入互补碱基,形成一个新的DNA链。

这个过程是一个复制过程,可以将一条DNA模板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 分子。

第十二章 生物化学DNA合成

第十二章 生物化学DNA合成

复制叉
复制泡的两个复制叉向相反方向移动,双链不断解开, 复制不断向两侧推进。新合成的子代链与亲本链互补,并 形成双螺旋结构的子代DNA。
复制叉会合 处复制终点
连续合成
复制起点
复制起点
亲代 亲代 DNA DNA
不连续合成
复 制
三、DNA是半不连续复制的
3′
5′
新链合成是从5′→3′端进行 的其中一条链从起始点开始连 续合成,并与复制叉前进方向 一致——前导链
DNA复制起始必须精确受到调控,因为每个生命周期复制只 发生一次。现已知,复制起始的时序受到DNA甲基化和细菌 细胞质膜相互作用的影响。
E.Coli 的 oriC DNA是由Dam甲基化酶甲基化的,而甲基化
发 生在回文顺序(5′)GATC的腺嘌呤N6 (m6A),大肠杆菌的
oriC区密布GATC顺序(在245bp的DNA链中含有11个GATC)
P ~ P ~ P
5′
A
5′→3′聚合酶活性
3′ 5′
P P P P P P P P P P P
PPi
P P P P P P
A G C A T C G T A G C A T C G T T C G T A 3′-OH
P P P P
5′
聚合酶催化形成3′磷酸酯键使
单核苷酸随即被添加到3′端
Ⅰ型DNA聚合酶用胰蛋白酶温和处理,可以把5′→3′核
亚基数
1 6(同亚基) 1
功能
识别原点,在特异位点打开DNA双链 DNA解螺旋酶 辅助DnaB与原点结合
HU
引物酶(DnaG) SSB RNA聚合酶 TopoⅡ Dam甲基化酶
19
60 75.6 454 400 32

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核酸的生物合成
22
13.1 DNA的生物合成
13.1.2 逆转录—由RNA指导合成DNA的过程 ➢ 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dNTP为底物,催化5端到3端
方向合成DNA的酶(RDDP)或反转录酶,是 1970年在劳氏肉瘤、鼠白血病病毒中发现的引 起生物致癌的酶。 ➢ 逆转录特点:(1)模板为单链RNA;
(2)逆转录酶(RnaseH)具有专一切除 RNA—DNA杂交分子中的RNA的功能。
u 解开DNA双螺旋结构
(4)拓扑异构酶 拓扑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名称,空间异构的意思。
用于解开DNA超螺旋结构,TOPI——打开一条链;TOPⅡ从中间 剪开。
(5)单链结合蛋白(SSB) u 防止两条链再结合(复性)
(6)引发酶和引发体: u 催化引物的合成,多数是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引 物、也有
DNA复制——依赖于DNA的DNA合成,

是主要的合成方式。

逆转录 —— 依赖于RNA的DNA合成,


主要在病毒中,
是转录的逆过程。
DNA的损伤与修复—— DNA损伤后,
DNA片段的填补。
3
13.1 DNA的生物合成
13.1.1 DNA复制—由亲代DNA合成两个相同的 子代DNA的过程
u 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u DNA复制的方式——半保留复制
Ø 6.DNA复制的过程——起始、延长和中止
复制的延伸:
是一个重复的过程。在RNA引物上,由DNA聚合酶Ⅲ(真核为α)催化, 以dNTP为底物,沿着5 / 3/滑动,按碱基配对原则在引物3/—OH 上接上相应的核苷酸,以添加dNMP顺序。不断滑动,不断添加,链就不 断延长。
②模板DNA高级结构的解除:拓扑异构酶Ⅱ(旋转酶)打开拓扑结构, 解旋酶打开双螺旋,DNA单链结合蛋白结合于已解开的链上,提供模板

核酸的生物合成

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核酸是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以密码的形式编码在DNA 分子上,表现为特定的核苷酸排列顺序。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通过DNA 的复制把遗传信息由亲代传递给子代,在子代的个体发育过程中遗传信息由DNA 传递到RNA ,最后翻译成特异的蛋白质,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遗传性状。

在某些情况下RNA 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如在RNA 病毒中RNA 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同时作为mRNA ,指导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在致癌RNA 病毒中,RNA 还以逆转录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DNA 分子。

上述遗传信息的流向称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它是由F .Crick 在1958年最早提出的,其后又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中心法则可简洁的用图11-1表示:图11-1 中心法则简图图中复制就是指以原来分子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转录(或逆转录)就是在DNA(或RNA)分子上合成出与其核苷酸顺序相对应的RNA(或DNA)的过程;翻译就是在以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简称核糖体)上,以mRNA 为模板,根据每三个相邻核苷酸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规则,由tRNA 运送氨基酸,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第一节 DNA 的生物合成一、半保留复制DNA 呈双股螺旋结构,这样的结构对于维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复制的准确性都是极DNA 复制转录复制 [病毒]翻译蛋白质为重要的。

两条链严格以A —T 和G —C 碱基配对所形成的氢键联结在一起,这两条链是互补的。

在DNA 复制时,亲代DNA 的双螺旋先行解旋和分开,然后以每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在这两条链上各形成一条互补链。

这样,由亲代DNA 的分子可以精确地复制出2个子代DNA 分子。

每个子代DNA 分子中有一条链是从亲代DNA 来的,另一条则是新形成的,这叫做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图1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复制叉上DNA合成的三种可行性 合成的三种可行性 复制叉上
(2)冈崎片段的 )冈崎片段的RNA引物 引物 利福酶素对RNA聚合酶有抑制作用。 利福酶素 氯霉素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 氯霉素 噬菌体M13 DNA复制的引物是RNA。由引物酶催化。 引物RNA在复制过程中暂时存在,最后通过PolⅠ 的5′→3′外切酶活力水解。 (3)DNA连接酶 ) 连接酶 催化一条DNA链的3′末端与相邻的另一条DNA 链的5′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的合成。 其它功能: 其它功能:(1)修补双螺旋DNA中单股的缺口; (2)连接线状双螺旋DNA以产生环状DNA;(3) 重组过程中将几段DNA链连接起来。
(4)母本 )母本DNA双链的分离 双链的分离 DNA解螺旋酶(DNAhelicase) 拓扑异构酶Ⅱ(type Ⅱ topoisomerase) 聚合酶的“ (5)DNA聚合酶的“校对”作用 ) 聚合酶的 校对” DNA聚合酶的3′→5′外切酶活力是校对新生DNA链和改正 聚合酶活性所造成“错配”的一种手段。 4. 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DNA的复制 的复制 (1)真核细胞DNA复制有多个起始点。 (2)至少有5种DNA聚合酶,即α、β、γ、δ 、ε 。 (3)端粒由端粒酶催化复制。 生物细胞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 生物细胞 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
平头末端
5′—G—A—A—T—T—C—3′ 3′—C—T—T—A—A—G—5′ EcoRⅠ 5′—G T—T—A—A—C—3′ 3′—C—A—A—T—T G—5′ 粘性末端
8. 基因重组与 基因重组与DNA“克隆” 克隆” 克隆 9.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与 聚合酶链式反应( )技术与DNA扩增 扩增
5′ 5′
1 热变性 2 退火
5′ 5′ 5′ 5′
PCR PCR 反 应 全 过 程
3 DNA聚合酶 聚合酶
5′ 5′ 5′ 5′
重复1, , 重复 ,2,3
3. 双链 双链DNA复制的分子机制 复制的分子机制 (1)冈崎片段和半不连续复制 )
5′ 3′ 5′ 3′ 5′ 3′
3′
5′
3′
5′
3′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生物合成 的生物合成
二、RNA的生物合成 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生物合成 的生物合成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的半保留复制
0 1 2 3 4
轻 居中 重
单链环状DNA主要采用滚环式 滚环式复制 滚环式
3′ 5′
3′ 5′ 5′
(二)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最早研究DNA复制起点和方向的是J.Cairns(1963年)。
二 RNA的生物合成 的生物合成
(一)转录 转录产物有mRNA、tRNA、rRNA。 原核细胞的mRNA为单顺反子或多顺反子。 真核细胞的mRNA为单顺反子。 有义链;反义链 1. 原核细胞的转录 E.coli 的RNA聚合酶中,α2ββ′称为核心酶。 σ因子辨认模板DNA的起始位点。
2. 真核细胞的转录 真核细胞RNA聚合酶有Ⅰ、Ⅱ、Ⅲ三类。 3. 转录过程的选择性抑制 放线菌素D是原核和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专一抑制剂。 放线菌素 利福平是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剂。 利福平 α-鹅膏蕈碱 鹅膏蕈碱是真核细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剂。 鹅膏蕈碱 4. 转录产物的加工 (1)rRNA前体的转录后加工 ) 前体的转录后加工 17S 原核细胞 30S前体 25S 5 28S 5.8S (2)tRNA前体的加工 ) 前体的加工 (3)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mRNA的加工 的加工 真核细胞mRNA的三个特点。 转录后加工过程。
5. 反转录作用 1970年Temin和Baltimore同时从RNA病毒中发现反转录酶。 利用反转录酶可制造与任何RNA(mRNA、tRNA、rRNA) 的互补DNA(cDNA)。 6. DNA的损伤与修复 的损伤与修复 1)DNA损伤的各种结构变化 (1)DNA损伤的各种结构变化 ①碱基缺失或插入 ②碱基改变 ③形成TT二聚体
特点 (1)不能催化从无到有的聚合反应。 (2)催化的反应只能在引物的3′延伸。 (3)3′接上的核苷酸决定于模板链。 (4)具有5′→3′和3′→5′外切酶活性。
PPP
OH
+
PPP
OH
PPP
OH
PPP
OH
+
P
OH
DNA合成方向不可能是 合成方向不可能是3′→5′的解释 合成方向不可能是 的解释
2. PolⅡ和PolⅢ Ⅱ Ⅲ 三种聚合酶特性的比较 1985年A.K.Saiki等首先报道了PCR(多聚酶链式反应)
(2)修复机制 ) ①光复活 ②切除修复 ③重组修复 ④SOS修复 (3)修复缺陷和疾病 ) 癌症;着色性干皮病;贫血病。
重组修复
5′
重组 5′
修复 5′
7. 细菌的限制 修饰系统 细菌的限制—修饰系统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序列具有二次旋转对称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产生平头末端或粘性末端。 5′—G—T—T—A—A—C—3′ 3′—C—A—A—T—T—G—5′ Hpa Ⅰ 5′—G—T—T 3′—C—A—A A—A—C—3′ T—T—G—5′
θ型 型
单向复制
i
双向复制
观察到的放射 自显影图象
真核生物DNA的多起点复制 的多起点复制 真核生物
单向复制
18%
质粒ColE1的单向复制示意图
(三)原核细胞的DNA复制 原核细胞的 复制 1. DNA聚合酶Ⅰ(PolⅠ) 聚合酶Ⅰ 聚合酶 Ⅰ (dNMP)n + dNTP
Mg2+
(dNMP)n+1 + PP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