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桂林临桂控规说明

说明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1)

一、项目背景 (1)

(一)区域背景 (1)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

(三)项目背景 (1)

二、规划范围 (2)

三、社会经济概况 (2)

(一)经济概况 (2)

(二)社会概况 (2)

四、上位规划分析 (2)

五、用地条件 (2)

六、现状概况 (3)

(一)用地现状 (3)

(二)建设现状 (3)

(三)道路交通现状 (3)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4)

三、规划理念 (4)

(一)规划愿景 (4)

(二)规划理念 ............................................................................................... 4 第三部分规划方案 (5)

一、功能定位 (5)

二、发展规模 (5)

(一)用地规模 (5)

(二)人口规模 (5)

三、规划结构 (5)

四、开发强度 (6)

五、用地布局 (6)

(一)居住用地(R) (6)

(二)公共设施用地(C) (7)

(三)对外交通用地(T) (8)

(四)道路广场用地(S) (8)

(五)市政设施用地(U) (8)

(六)绿地(G) (9)

(七)水域及其它用地(E) (9)

第四部分支撑系统 (10)

一、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0)

(一)区域交通分析 (10)

(二)道路网规划 (10)

(三)重要立交及道路交叉规划 (12)

(四)交通设施 (12)

(五)停车系统规划 (12)

(六)公交系统规划 (12)

二、竖向规划 (13)

(一)设计标高: (13)

(二)设计坡度: (13)

三、绿化系统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绿化系统规划 (13)

四、市政工程规划 (14)

(一)给水工程规划 (14)

(二)污水工程规划 (15)

(三)雨水工程规划 (17)

(四)电力工程规划 (18)

(五)电讯工程规划 (19)

(六)燃气工程规划 (20)

(七)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1)

五、防灾工程规划 (22)

(一)防洪规划 (22)

(二)人防规划 (23)

(三)消防规划 (23)

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4)

(一)生态环境现状 (24)

(二)环境质量规划目标 (24)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4)

(四)可持续发展策略 (25)

第五部分城市设计引导 (25)

一、基本原则 (25)

二、公共开放空间 (25)

三、空间廊道 (25)

四、空间界面 (26)

五、滨水界面——蓝绿体系 (26)

六、节点与地标 (26)

七、建筑设计 (26)

(一)建筑高度控制 (26)

(二)建筑风格 (29)

(三)建筑界面 (30)

(四)建筑的色彩与材料 (30)

第六部分实施策略 (32)

一、安置区规划 (32)

(一)安置区布点 (32)

(二)旧村改造开发模式论证 (32)

二、分期开发规划 (32)

三、用地开发类型 (33)

第一部分项目解读

一、项目背景

(一)区域背景

桂林是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是珠三角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联系北部湾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区域位置优越,发展潜力巨大。

桂林有着广西北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境内有两江国际机场(两江国际机场是空客A380备降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连接区内外。桂林作为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之一,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依靠大西南资源优势,面向东南亚的广大市场。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临桂新区,距湘、粤、黔、桂四省省会(首府)城市约四小时车程,东距桂林市中心区约10公里,是桂林向西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启动临桂新区建设,落实国家区域战略要求,刻不容缓。

(二)临桂新区发展目标

1、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最好的风景资源几乎全部集中于漓江。但桂林主城的历次拓展,始终都没有离开漓江流域,给漓江的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结合桂林地形地貌以及上层次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向西发展原则,临桂新区规划目标是打造生态样板新区,树立城市现代新风貌,而桂林城市向西拓展的唯一选择就是发展距桂林老城区以西10公里的临桂新区。不仅在空间地理上跳出了漓江流域,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2、疏解老城,发展临桂,提升桂林竞争力。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加速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快速推进条件下,凭借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发战略政策,桂林市面临着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但长久以来为保护桂林主城秀美的山水资源,城市产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另一方面,桂林国际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作为西南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桂林成为国内外游客假日休闲的首选城市。外来游客大量进入桂林城区,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却也给当地原住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在这一背景下,疏解老城的部分功能将成为解决多方面矛盾的最佳思路。

新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疏解老城职能,提高老城生活质量,并通过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最终带动老城与新区的共同繁荣。

临桂新区作为向西发展的中心城区,是桂林市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它将承担城市综合服务职能和城市中心职能,并向其周边区域辐射,加速桂林城市向西发展的进程。规划将新区分成四大区域:县城现状建成区、新区中心区、庙岭组团和西城工业园区(包括坱塘、万福、四塘产业组团和万福物流组团)。

其中西城工业园区将为桂林主城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通过疏解老城产业、人口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桂林市产业结构、保护老城风景资源,最终实现提升桂林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三)项目背景

依据桂林城市西向发展的精神,地处主城西侧的临桂组团势必成为城市新一轮建设的热土,临桂新区的发展将进入加速阶段。为了进一步指导临桂新区的建设,强化政府对新区开发用地地引导和控制,桂林市建筑规划委员会组织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招标,在中标方案的基础上委托美国艾斯弧(杭州)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本次

桂林市临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范围

临桂新区是临桂县的规划县城新城区,也是临桂新城的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约62.7平方公里。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新区西北部,规划区范围西北至机场路、东抵西城大道—奥园东路—林桂路沿线,南到福桂路,规划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是临桂新区除临桂县县城现状建成区和总体规划确定的工业园区之外的用地。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临桂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临桂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51.8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31:45:24。财政收入3.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9元。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90位。

(二)社会概况

本区用地为临桂新区中心区,位于临桂县的西部,居住人口为农村人口,新建区后安置人口数为8456人。农居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用地以稻田、草地、和居住建设用地为主,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规划用地内分布有少量废弃厂房。

四、上位规划分析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是2003年经过务院批准的桂林市的法定规划,对桂林市区的建设布局和空间部署起到决定性作用。

规划中明确桂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旅游城市,桂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桂林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把桂林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良好、风景优美的现代城市。

规划中桂林主城区要按照“多中心、分散组团式”进行布局,严格控制旧城的开发强度。城市建设主要是向西发展,适度发展东部组团,控制向北扩大。

城市发展中合理分布市域人口和各类产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内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控制并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密度,保护好古城的基本格局。城市建设中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控制和减少噪声污染。桂林市作为山水城市,要十分注意保护水环境。要切实保护好城市各组团间的绿化隔离带,以漓江风景名胜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尧山自然保护区等为重点,提高绿化覆盖率,形成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绿地系统。

《桂林市临桂县临桂镇总体规划(2008-2025)》确定临桂县城将建设成为临桂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心,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工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新区。

临桂县城作为临桂县中部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将成为未来临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核;同时,临桂县城还作为桂林市向西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将承担桂林市产业发展和新区建设的空间载体作用,是桂林市向西发展的建设区域。

五、用地条件

核心区总用地规模约13平方公里,也是临桂县城重点建设的城市新区。该区域地形平坦,用地建设条件良好,用地范围内基本无基本农田,可以近期迅速启动建设;另一方面,这一区域内现有自然山体及水系较丰富,拥有较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基础,易于营

造良好的新区城市景观。同时,县城中心区东面紧邻原临桂县城和桂林市主城区,有利于利用原有城市基础设施、集聚人气和拓展新区城市功能。

六、现状概况

(一)用地现状

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303.32万平方米,规划区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稻田、草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其间有河流、水塘、水渠分布,村庄普遍布局杂乱;山体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其中翻山山体一侧受到破坏,景观效果不佳。位于规划区中部的小太平河两侧基本为农田,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表1—1 现状用地平衡表

(二)建设现状

地块内农村居民点较为分散,布局杂乱,现状建筑以农民私有住宅为主。建筑陈旧,档次较低;建筑多数为低层,极少数多层布局较为整齐。

(三)道路交通现状

1、外部交通:

临桂陆空交通优势十分突出,境内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机场专用公路、广州至成都321国道、桂林至浮石20171省道等交汇于县城,形成东通广东,北上湖南,西达四川,南至北海、湛江的交通网络。

规划区外西北部2公里范围内有桂柳高速公路和321国道向市外及自治区外通行。另外,湘桂铁路从规划区东南部通过,沿机场公路向西约15公里便到达两江机场。

2、内部交通:

规划区内部道路尚不完善,规划区内主要道路有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和万福路,其中世纪大道、西城大道分别与机场路相接,方便与周边的联系。

第二部分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

2、技术规范、规定

(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建设》(GBJ1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5)《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

(6)《城镇燃气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 GB 50028-93)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区位于三江片西北部。为综合协调区域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宁波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江北城乡一体化规划(2001-2020)》等。 第三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整体性原则,一期用地的开发要考虑与江北工业产业园区整个片区的关系,在市政、道路、结构等方面衔接好。 3.2 弹性的原则,在道路设置、地块划分、土地兼容性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弹性,使园区发展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3.3 注重生态设计原则,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好规划用地与周边条件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工业园区环境景观。 3.4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内便利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 3.5 强化产业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3.6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开发强度、道路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功能需要,使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集中紧凑,以期经济地建设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3.7 创造城市的标志和窗口,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规划要点 4.1 为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当地工业开发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地块规模,既有利于开发地块的完整性,又适应于地块拆并的可能性。 4.2 妥善处理高压线走廊、水网与道路、用地规划的关系,保证开发地块的完整性。 4.3 加强环境规划,创造和谐、优美的生产环境。 4.4 加强竖向规划,在保证道路交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一、总则 1.1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莆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 黄石工业园区首期用地面积126.35公顷。用地范围:东至道山路,西至兴业路,南至普连路,北至晴岚路。 1.3 适用范围 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使用原则 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建设、改造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5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本规划经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解释权属莆田市城乡规划局。 二、规划设计要点 2.1 规划原则 2.1.1 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黄石镇区总规关系及园区分期建设衔接问题。 2.1.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2.1.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2.1.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期限、性质和规模 2.2.1 规划期限:2001—2005年 2.2.2 规划性质:轻型、低耗、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市级工业园区。 2.2.3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6.35公顷,建设总用地121.2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76.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6 3.46%。 2.2.4 人口规模:本区可提供11260个就业岗。园区总人口16407人。其中:村庄人口2250人,单身职工8712人,带眷职工5445人。 2.3 规划结构 2.3.1 本区通过黄石镇区总规确定的谷城路进行功能区划分。谷城路北侧为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谷城路南侧为二类工业及园区生活配套集中发展区。二个区通过谷城路和东井南路为骨架,组成相互联系有机整体。 2.3.2 本区路网是在黄石总规在园区内所确定的二条“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2.3.3 土地使用情况 详见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现状概况 (2) 一基本条件 (2) 二土地利用现状 (3) 三基础设施状况 (3) 第三章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3) 一园区现状不足 (3) 二条件分析 (4) 三SWOT分析 (4) 第四章规划技术路线及编制程序 (5) 一项目特点 (5) 二规划技术路线 (5) 三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5) 四园区与其他园区的关系 (6) 五其他园区的借鉴 (6) 第五章规划总论 (8) 一规划依据 (8) 二规划原则 (8) 三规划范围 (8) 四规划期限.................................................................................................................... 9第六章园区规模与性质. (9) 一示范园区性质 (9) 二园区规模 (10) 第七章园区总体设计 (11) 一园区发展目标 (11) 二园区发展策略 (11) 三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第八章建设用地布局 (12) 一空间布局形态与结构 (12) 二建设用地规划 (13) 第九章交通体系规划 (15) 一对外交通组织 (15) 二内部交通组织 (15) 三交通设施 (16) 四公共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17) 一技术路线 (17) 二设计重点 (17) 三园区循环经济体系设计 (17) 四产业循环 (17) 五资源循环 (18)

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18) 一给水工程规划 (18) 二排水工程规划 (19) 三电力工程规划 (20) 四邮政电讯规划 (20) 五供热工程规划 (21) 第十一章绿地景观规划 (21) 一绿地系统规划 (21) 二景观规划 (2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卫生规划 (23) 一环境保护规划 (23) 二环境卫生 (2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25) 一防洪规划 (25) 二消防现状 (25) 三抗震规划 (26) 四人防规划 (2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一近期规划指导思想 (27) 二近期建设重点 (27) 三近期建设重大项目 (27) 四园区入驻企业 (27) 五、园区初期发展模式 (27) 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28) 一、组织措施 (28) 二、法规措施 (28) 三、技术措施 (28) 四、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28) 附表:建设用地计算表: (29)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 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 第十一章附则 (11) 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 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 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 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二)xx地方法规、文件 《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 《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 《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二)立足大经济区域,分析xx-xx工业区在xx县以及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科学确定其职能和发展规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从于上位总体规划。 (三)注重工业园区的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从有利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构成有现代xx的工业园区风貌。 (四)规划体现市场运作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规划管理的规范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 因地制宜与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在深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考虑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山水的自然肌理特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以体现规划区的山水文化品质,融山、水、城、林为一体。 (二) 整体协调原则 从整体性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对规划区的相关要求,合理衔接周边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创造功能配套、环境协调、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本规划表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深化和落实了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合理划分地块,确定通过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为综合开发和相关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三) 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 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指标为刚性控制指标,其建筑形式、色彩等为弹性控制指标,规划采取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以利于规划的实施。 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变化需求,规划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用以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 (四) 以人为本的原则

工业区修建性详细的规划说明书

晋江市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政策背景 2007年6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镇村建设专业化标准厂房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围绕“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结合晋江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明确提出每个专业化标准厂房园内只能有一个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专业化标准厂房主导产业的选定由镇(街道)根据辖区中小企业产业聚集情况选定,同时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用地上,标准化厂房选址除了必须符合相应规划建筑相关规范外,为使标准化厂房达到效果,晋江市对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单体建筑面积不得小于4000平方米;同时,除特殊行业外,标准厂房要建多层,原则上不低于3层;建筑密度要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1.5以上。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也有相应规定,办公和生活区宜集中设置,并与生产区相分离,总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区域内部不得建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非生产性配套建筑。 根据该文件要求,深沪镇政府决定结合本镇中国内衣名镇的产业特色,建设内衣制造园,在晋江市政府的支持下,确定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2.0以上的规划条件。考虑到内衣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性,以及让利于周边村民的社会化配套原则,园区按50%的职工配套设施标准控制,其他职工配套设施由周边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并以此为规划前提,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研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究院进行《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深沪镇总体规划相关背景 依据晋江市总体规划,泉州市域晋南片发展方向以外向型、市场型、轻加工为主,逐步向高科技型转化。晋江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概念性规划,分析深沪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晋江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深沪镇为晋江市域南部经济区中重要的旅游港口城镇。 规划分析了深沪镇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各行业发展潜力,确定在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在以发展轻工为基础的同时,对台贸易和沿海且具港口必将大力影响其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确定深沪镇镇域性质为:滨海港口城镇。 深沪镇产业空间布局:以镇区服务为核心,巩固现有各主要职能片区地位,拓增主要职能片区的交通联系,加快“旅游、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镇区和沿海旅游带全面增强服务业,由旅游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保证各基础性设施的齐备,率先实现在各镇中由生产型城镇向高层次的消费型城镇转变。 其次,渔业捕捞是深沪镇的传统产业,深沪镇对渔业体制进行优化改革,要求以发展深加工产业为延伸主业,加大作业区,大力推广新型网箱养殖技术。深沪镇同时是一个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目前经国务院审批,泉州港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沪港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今后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 第三,利用沿海地区优势,设立生态隔离带和直通镇区中心的生态绿色走廊,形成绿水相依的镇区生活环境。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保证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工业区建设,促进老城改造,合 理安排新区建设,整合优化园区功能,为此特制定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用地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镇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范围包括了整个凤阳门台片区建设用地, 其西临蚌埠规划的外环路,北到京沪铁路,南连大青郢水库、东山、小青郢 村,东至门台镇界,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 第3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4条本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规分图图则,其中:总体规划是对规划区各类用地、设施进行总体布局和安排;城市设计 主要对空间形态进行要素控制;分图图则主要提出地块规定性和指导性的规 划控制要素。 第5条本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8)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

7、《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8、国家、省、市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和规划成果。 第6条本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思想,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的新要求、新情况。 2、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基础设 施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在充分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 注重城市景观设计。 第7条本规划指导原则: 1、协调原则:安徽凤阳工业园与总体规划建设之间的协调,园区用 地与门台现有用地的协调,区内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协调。 2、严格控制的原则: 通过对用地、交通、景观三方面的规划控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第8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和图纸,经凤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是规划区的主要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规划说明书是对文本和图纸编制的具体说 明。 第9条本规划解释权属归凤阳县城建局;若需要修改规划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初,县委、县政府就进一步加速工业发展问题做出了“规划建设两大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的部署,明确了“以项目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对相关产品或产业链条实行合理集聚,营造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业化生产”的工业发展主攻方向,力争3—5年内使新区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县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带动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二、概况 1、区位和交通条件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隶属濮阳市,辖13个乡(镇),总面积560平方公里,48.3万人,耕地50万亩。范县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省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地面黄海标高51m—46m,自然坡降1/5000—1/6000。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位于范县新区东北部,东到王庄,北到义和庄,西靠范新公路,南依濮台高等级公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德商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分别在园区东部、南部穿过,濮台铁路横贯东西,东与京九线接轨,西连京广线。项目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上、地下无文物,地基承载力平均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 2、自然条件 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境内黄河、金堤河蜿蜒而过,引黄工程纵横交错,水利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2小时。 气温 年平均温度13.5℃ 极端最高温度42.6℃ 极端最低温度-19.3℃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下) 总则 0.0.1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0.0.2 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苍山县总体规划》、《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而成的。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纸,其中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0.0.3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0.0.4 (1)本次规划目标:分析矿坑乡社会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完善工业园区交通运输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认证园区性质,合理确定工业区规划建设阶段与相应的指标体系。

(3)合理选择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城镇格局。 (4)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区绿化率。 (5)结合矿坑乡现状格局,吸收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景观风貌。 (6)近、远期相结合,保证工业区各阶段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及延续性。 (7)以跨世纪小城镇发展的思想发展矿坑乡,将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观念充实到本规划中来,使本规划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0.0.8 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0.0.9 本规划由矿坑乡人民政府及其乡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以关条文。 0.0.10 本规划待乡人大通过后,苍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法律效力。 第一章工业园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一节规划结构 1.1.1 工业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不得破坏规划结构。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规划依据 (1) 一、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1) 第三章规划区现状分析 (1) 一、区位条件 (1) 二、规划范围 (1) 三、自然条件 (1) 四、用地现状 (2) 五、现状发展优势分析 (2) 六、影响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3) 第四章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3) 一、规划原则 (3) 二、规划目标 (3) 三、园区发展趋势 (3) 四、功能定位 (4) 五、人口规模 (4)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4) 一、空间结构 (4) 二、用地布局 (4)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 一、对外交通规划 (5) 二、园区道路网规划 (5) 三、铁路站场用地规划 (6) 第七章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6) 一、公共服务设施 (6) 二、工业配套设施 (6)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7) 一、绿地系统规划 (7) 二、水域及其它用地规划 (7)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8) 一、整体景观形象设计 (8) 二、景观系统规划 (8) 第十章地块规划控制 (8) 一、地块划分 (8) 二、土地使用控制 (8) 三、建筑退道路红线和间距控制 (8) 四、建筑高度控制 (8) 五、道路交通控制 (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10) 一、环境现状分析 (10) 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和目标 (11)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2) 三、给水现状 (13) 四、规划用水指标及用水量 (13)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4) 一、规划依据 (14)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4) 三、污水工程规划 (14) 四、雨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15) 一、现状概况 (15) 二、规划依据 (15)

崇左工业园区控规说明书

目录 第1章规划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规划内容及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规划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现状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现状地形地貌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建筑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道路交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村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上位规划解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广西中泰(崇左)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30)》................................................................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功能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发展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规划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项目策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规划空间结构与空间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总体空间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功能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用地布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布局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规划用地总体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对总规的深化调整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用地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产业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现状产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产业布局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产业布局导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产业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规划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等级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布局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规划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设施兼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配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规划公共开放空间分类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标准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对外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道路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道路交叉口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公共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交通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绿地景观规划原则与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绿地与广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章景观风貌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景观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景观界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滨水岸线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章竖向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竖向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章公用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给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污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雨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电力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5电信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6燃气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7管线综合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章环卫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