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五年高考试题整合.

合集下载

新课标物理3-5高考真题汇编

新课标物理3-5高考真题汇编

35.[2011·课标全国卷] O1(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答案】h c λ0 hc e ·λ0-λλ0λ【解析】 截止频率即刚好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和c =λ0ν得:W 0=h c λ0.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做实验,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hν-W 0=h c λ-h c λ0,设其截止电压为U ,则eU =E k ,解得:U =hc e ·λ0-λλ0λ. F3(2)如图1-17所示,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而不固连.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现A 以初速v 0 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 0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1-17【解析】 设碰后A 、B 和C 的共同速度的大小为v ,由动量守恒得3m v =m v 0①设C 离开弹簧时,A 、B 的速度大小为v 1,由动量守恒得3m v =2m v 1+m v 0②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细线断开到C 与弹簧分开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12(3m )v 2+E p =12(2m )v 21+12m v 20③ 由①②③式得,弹簧所释放的势能为E p =13m v 20④ 35.O2(1)[2012·课标全国卷]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 +31H →42He +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已知:21H 、31H 、42He 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2.0141 u 、3.0161 u 、4.0026 u 和1.0087 u ;1 u =931.5 MeV/c 2,c 是真空中的光速.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 是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MeV(保留3位有效数字).35.(1)[答案] 10n(或中子) 17.6[解析] 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粒子x 是中子.由质能方程可得ΔE =Δmc 2=Δm ×931.5 MeV =17.6 MeV .图1335.(2)F3[2012·课标全国卷]如图,小球a 、b 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ⅰ)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ⅱ)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 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35.(2)[解析] (ⅰ)设球b 的质量为m 2,细线长为L ,球b 下落至最低点、但未与球a 相碰时的速率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gL =12m 2v 2① 式中g 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设球a 的质量为m 1;在两球碰后的瞬间,两球共同速度为v ′,以向左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2v =(m 1+m 2)v ′②设两球共同向左运动到最高处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1+m 2)v ′2=(m 1+m 2)gL (1-cos θ)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m 1m 2=11-cos θ-1④ 代入题给数据得m 1m 2=2-1⑤ (ⅱ)两球在碰撞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是Q =m 2gL -(m 1+m 2)gL (1-cos θ)⑥联立①⑥式,Q 与碰前球b 的最大动能E k (E k =12m 2v 2)之比为 Q E k =1-m 1+m 2m 2(1-cos θ)⑦ 联立⑤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Q E k =1-22⑧ 35.[物理——选修3-5](15分)O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1)一质子束入射到静止靶核2713Al 上,产生如下核反应:p +2713Al →X +n式中p 代表质子,n 代表中子,X 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 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 ________.35.(1)14 13[解析]由电荷数守恒可知,新核的质子数为1+13=14;根据质量数守恒可知,新核的中子数为1+27-1-14=13.35.O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2)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 和B ,两者相距为d .现给A 一初速度,使A 与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 .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 的质量为A 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A 的初速度的大小.35.(2)[解析]设在发生碰撞前的瞬间,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在碰撞后的瞬间,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在碰撞过程中,由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得12m v 2=12m v 21+12(2m )v 22① m v =m v 1+(2m )v 2②式中,以碰撞前木块A 的速度方向为正.由①②式得v 1=-v 22③ 设碰撞后A 和B 运动的距离分别为d 1和d 2,由动能定理得μmgd 1=12m v 21④μ(2m )gd 2=12(2m )v 22⑤按题意有 d =d 1+d 2⑥设A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由动能定理得μmgd =12m v 20-12m v 2⑦ 联立②至⑦式,得 v 0=285μgd ⑧ 35.[物理——选修3-5](15分)O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5分)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 .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 .铯原子核 (133 55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208 82Pb)的结合能D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 .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35.(1)ABC [解析] 根据结合能的概念,将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等于结合能,A 正确;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重核衰变放出能量,转化为结合能更大的衰变产物,B 正确;组成原子核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越高,故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C 正确;比结合能是指原子核结合能对其中所有核子的平均值,亦即若把原子核全部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添加的能量,所以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牢固,D 错误;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放出的能量与组成的原子核的结合能相等,E 错误.35.O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量均为m 的物块A 、B 、C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量不计).设A 以速度v 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求从A 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簧分离的过程中,(ⅰ)整个系统损失的机械能;(ⅱ)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35.(2)[解析] (ⅰ)从A 压缩弹簧到A 与B 具有相同速度v 1时,对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 ①此时B 与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设碰撞后的瞬时速度为v 2,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对B 、C 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 1=2m v 2 ②12m v 21=ΔE +12(2m )v 22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ΔE =116m v 20④ (ⅱ)由②式可知v 2<v 1,A 将继续压缩弹簧,直至A 、B 、C 三者速度相同,设此速度为v 3,此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其弹性势能为E p .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 v 0=3m v 3 ⑤12m v 20-ΔE =12(3m )v 23+E p ⑥ 联立④⑤⑥式得E p =1348m v 20⑦ 35.[物理——选修3-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O2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 .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 .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35.(1)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衰变.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才可以发生衰变,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可以发生衰变,有的不可以发生衰变,A 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 、化学状态无关,B 、C 正确;三种射线α、β、γ穿透能力依次增强,D 正确;原子核发生α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着γ光子的产生,但同一原子核不会同时发生α衰变和β衰变,E 错误.(2)F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两个弹性小球A 、B 静止在地面上,B 球距地面的高度h =0.8 m ,A 球在B 球的正上方,先将B 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 球释放,当A 球下落t =0.3 s 时,刚好与B 球在地面上方的P 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 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m B =3m A ,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求:(1)B 球第一次到过地面时的速度;(2)P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2)解:(ⅰ)设B 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运动学公式有v B =2gh ①将h =0.8 m 代入上式,得v 1=4 m/s.②(ⅱ)设两球相碰前后,A 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1和v ′1(v ′1=0),B 球的速度分别为v 2和v ′2,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 1=gt ③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m A v 1+m B v 2=m B v ′2④12m A v 21+12m B v 22=12m v ′22⑤ 设B 球与地面相碰后速度大小为v ′B ,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v ′B =v B ⑥设P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由运动学规律可得h ′=v ′2B -v 222g⑦ 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h ′=0.75 m .⑧35.[2014·新课标Ⅱ卷] [物理——选修3-5](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________.A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 .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o )和镭(Ra )两种新元素D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 .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偏转的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2)现利用图(a )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 )中,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滑块A 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图(a )实验测得滑块A 的质量m 1=0.310 kg ,滑块B 的质量m 2=0.108 kg ,遮光片的宽度d =1.00 cm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 =50.0 Hz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显示的时间为Δt =3.500 ms ,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 )所示.图(b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35.[答案] (1)ACE (2)略[解析] (1)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电量,A 项正确;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发现了原子中心有一个核,B 、D 两项错误;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C 项正确;汤姆逊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测出了电子的比荷,E 项正确.(2)按定义,物块运动的瞬间时速度大小v 为v =Δs Δt① 式中Δs 为物块在短时间Δt 内走过的路程.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Δt A ,则Δt A =1f =0.02 s ②Δt A 可视为很短设A 在碰撞前、后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 0,v 1.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v 0=2.00 m /s ③v 2=0.970 m /s ④设B 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v 2,由①式得v 2=d Δt B ⑤ 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 2=2.86 m /s ⑥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 和p′则p =m 1v 0⑦p ′=m 1v 1+m 2v 2⑧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量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δp =⎪⎪⎪⎪p -p′p ×100%⑨联立③④⑥⑦⑧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δp =1.7%<5%⑩因此,本实验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图1-1335.[物理—选修3-5][2015·全国卷Ⅰ] (1)O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1-13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2)F3如图1-14,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图1-1435.(1)ek -eb[解析] 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子能量为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逸出功W 0,多余的能量转化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动能定理得eU c =h ν-W 0,整理得U c =h e ν-W 0e.图线斜率k =h e,所以普朗克常量h =ek ;截距为b ,即eb =-W 0,所以逸出功W 0=-eb . (2)(5-2)M ≤m <M[解析] A 向右运动与C 发生第一次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速度方向向右为正,开始时A 的速度为v 0,第一次碰撞后C 的速度为v C 1,A 的速度为v A 1.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v 0=m v A 1+M v C 1①12m v 20=12m v 2A 1+12M v 2C 1② 联立①②式得v A 1=m -M m +M v 0③ v C 1=2m m +M v 0④ 如果m >M ,第一次碰撞后,A 与C 速度同向,且A 的速度小于C 的速度,不可能与B 发生碰撞;如果m =M ,第一次碰撞后,A 停止,C 以A 碰前的速度向右运动,A 不可能与B 发生碰撞;所以只需考虑m <M 的情况.第一次碰撞后,A 反向运动与B 发生碰撞.设与B 发生碰撞后,A 的速度为v A 2,B 的速度为v B 1,同样有v A 2=m -M m +M v A 1=⎝ ⎛⎭⎪⎫m -M m +M 2v 0⑤ 根据题意,要求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应有v A 2≤v C 1⑥联立④⑤⑥式得m 2+4mM -M 2≥0⑦解得m ≥(5-2)M ⑧另一解m ≤-(5+2)M 舍去.所以,m 和M 应满足的条件为 (5-2)M ≤m <M ⑨35.[2015·全国卷Ⅱ] [物理选修3-5](1)O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________.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 .人们利用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 .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答案] ACD(2)F3滑块a 、b 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两者的位置x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1-13所示.求:(ⅰ)滑块a 、b 的质量之比;(ⅱ)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图1-13[答案] (i)1∶8 (ii)1∶2[解析] (i)设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a 、b 碰撞前的速度为v 1、v 2.由题给图像得 v 1=-2 m/s ①v 2=1 m/s ②a 、b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两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由题给图像得 v =23m/s ③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1+m 2v 2=(m 1+m 2)v ④联立①②③④式得m 1∶m 2=1∶8⑤(ii)由能量守恒定律得,两滑块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m 1v 21+12m 2v 22-12(m 1+m 2)v 2⑥ 由图像可知,两滑块最后停止运动.由动能定理得,两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12(m 1+m 2)v 2⑦ 联立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W ∶ΔE =1∶2⑧。

三年中考五年高考试卷语文

三年中考五年高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B. 震耳欲聋(lóng)C. 比比皆是(jì)D. 窃窃私语(qi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经常加班加点。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C.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D. 他虽然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一直不见提高。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B. 他工作认真,是单位里的模范。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触手可及。

D. 这个方案非常好,值得大家借鉴。

4. 下列词语中,与“得意洋洋”意思相近的是()A. 兴高采烈B. 喜出望外C. 欣喜若狂D. 心花怒放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古典文学。

B. 他问我:“你今天去哪儿?”C. 他经常去公园散步,有时还带着狗。

D. 他告诉我:“我昨天去爬山了。

”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窍不通,什么也不会。

B. 她的歌声婉转动人,让人陶醉。

C. 他做事犹豫不决,总是错失良机。

D. 她长得亭亭玉立,像一朵盛开的花。

7.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炯炯有神B. 恍若隔世C. 碧波荡漾D. 纵横交错8. 下列句子中,用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B. 她的表演精彩极了,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他因为工作出色,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D. 她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很有见识了。

9. 下列句子中,句子成分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小说。

B. 这本书很有趣,我一口气读完了。

C.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D. 他虽然很努力,但成绩还是一直不见提高。

10. 下列句子中,句子结构完整的一项是()A. 他因为工作繁忙,所以经常加班加点。

三年中考五年高考试卷语文

三年中考五年高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崇尚(chóng)竭蹶(jié jué)悠然自得(yōu)B. 妩媚(wǔ)沉湎(miǎn)瞠目结舌(chēng)C. 恬静(tián)振聋发聩(kuì)独辟蹊径(qī)D. 倾盆大雨(qīng)艳阳高照(yàn)风驰电掣(c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已经走向世界。

B.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C.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也在增强。

D. 他的演讲激昂慷慨,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个项目难度很大,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C. 她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在同事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道题很难,我实在做不出来。

”他沮丧地说。

B. 她的家乡位于我国东北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C. “你去哪儿?”他问。

D. 我记得他曾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论读书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是古人的一种处世的智慧。

读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既能怡情养性,又能增长见识,更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读书可以怡情。

在孤独的时光里,读书可以让人忘却烦恼,陶冶情操。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智者,能给人以启迪,让人在孤独中感受到温暖。

读书可以博采。

与人交流时,读书可以让人谈吐不凡,彰显个人魅力。

五年真题高考试卷语文

五年真题高考试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互联网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信息过载。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信息过载,我们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获取、评估、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意识: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关注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

2. 信息获取能力: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包括通过搜索引擎、图书馆等途径。

3. 信息评估能力:能够对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

4. 信息应用能力:能够将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问题。

5. 信息创造能力: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信息,为他人提供帮助。

提高信息素养需要我们付出努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阅读,关注不同领域的知识。

2. 学会筛选信息:通过关键词、摘要等手段,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 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真实性和价值。

4. 学会使用信息工具:掌握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5. 参与信息交流:与他人交流信息,共同提高信息素养。

【乙】信息过载带来的问题不仅限于个人层面,还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虚假信息、谣言等可能对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应承担起提高信息素养的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互联网信息传播;学校可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企业可以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帮助用户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信息过载带来的挑战。

试题部分WORD—5年高考、3年模拟

试题部分WORD—5年高考、3年模拟

§1.2常用逻辑用语【5年高考】考点一命题及其关系1.(2021新高考适应卷,3,5分)关于x的方程x2+ax+b=0,有下列四个命题:甲:x=1是该方程的根;乙:x=3是该方程的根;丙:该方程两根之和为2;丁:该方程两根异号.如果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命题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A2.(2017北京,13,5分)能够说明“设a,b,c是任意实数.若a>b>c,则a+b>c”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b,c的值依次为.答案-1,-2,-3(答案不唯一)3.(2018北京理,13,5分)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答案f(x)=sin x,x∈[0,2](答案不唯一)考点二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4.(2020天津,2,5分)设a∈R,则“a>1”是“a2>a”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5.(2020浙江,6,4分)已知空间中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l,m,n.“l,m,n共面”是“l,m,n两两相交”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6.(2020北京,9,4分)已知α,β∈R,则“存在k∈Z使得α=kπ+(-1)kβ”是“sin α=sin β”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7.(2019天津,3,5分)设x∈R,则“x2-5x<0”是“|x-1|<1”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8.(2019浙江,5,4分)设a>0,b>0,则“a+b≤4”是“ab≤4”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与AC⃗⃗⃗⃗⃗ 的夹角为锐角”是“|AB⃗⃗⃗⃗⃗ +AC⃗⃗⃗⃗⃗ |>|BC⃗⃗⃗⃗⃗ |”的() 9.(2019北京,7,5分)设点A,B,C不共线,则“AB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10.(2018北京,6,5分)设a,b均为单位向量,则“|a-3b|=|3a+b|”是“a⊥b”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11.(2017浙江,6,4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S n,则“d>0”是“S4+S6>2S5”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考点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2.(2017山东理,3,5分)已知命题p:∀x>0,ln(x+1)>0;命题q:若a>b,则a2>b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B.p∧¬qC.¬p∧qD.¬p∧¬q答案 B13.(2017山东文,5,5分)已知命题p:∃x∈R,x2-x+1≥0;命题q:若a2<b2,则a<b.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p∧qB.p∧¬qC.¬p∧qD.¬p∧¬q答案 B考点四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4.(2016浙江,4,5分)命题“∀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A.∀x∈R,∃n∈N*,使得n<x2B.∀x∈R,∀n∈N*,使得n<x2C.∃x∈R,∃n∈N*,使得n<x2D.∃x∈R,∀n∈N*,使得n<x2答案 D[教师专用题组]【5年高考】考点一命题及其关系1.(2015山东文,5,5分)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D.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答案 D 命题“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x 2+x -m =0没有实根,则m ≤0”,故选D .2.(2014陕西理,8,5分)原命题为“若z 1,z 2互为共轭复数,则|z 1|=|z 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假,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假,假,假答案 B 先证原命题为真:当z 1,z 2互为共轭复数时,设z 1=a +b i (a ,b ∈R ),则z 2=a -b i ,则|z 1|=|z 2|=√a 2+b 2,∴原命题为真,故其逆否命题为真;再证其逆命题为假:取z 1=1,z 2=i ,满足|z 1|=|z 2|,但是z 1,z 2不互为共轭复数,∴其逆命题为假,故其否命题也为假.故选B . 3.(2013天津理,4,5分)已知下列三个命题: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 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③直线x +y +1=0与圆x 2+y 2=12相切.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答案 C 对于命题①,设原球的半径和体积分别为r ,V ,变化后的球的半径和体积分别为r',V',则r'=12r ,由球的体积公式可知V'=43πr'3=43π·(12r)3=18×43πr 3=18V ,所以命题①为真命题;命题②显然为假命题,如两组数据:1,2,3和2,2,2,它们的平均数都是2,但前者的标准差为√63,而后者的标准差为0;对于命题③,易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1+1=1√2=r ,所以直线与圆相切,命题③为真命题.故选C .4.(2013陕西文,6,5分)设z 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若z 2≥0,则z 是实数 B.若z 2<0,则z 是虚数 C.若z 是虚数,则z 2≥0 D.若z 是纯虚数,则z 2<0答案 C 举反例说明,若z =i ,则z 2=-1<0,故选C .5.(2012课标理,3,5分)下面是关于复数z =2-1+i的四个命题: p 1:|z |=2, p 2:z 2=2i ,p 3:z 的共轭复数为1+i , p 4:z 的虚部为-1.其中的真命题为( )A.p 2,p 3B.p 1,p 2C.p 2,p 4D.p 3,p 4 答案 C z =2-1+i =2(-1-i )(-1+i )(-1-i )=-1-i ,所以|z |=√2,p 1为假命题;z 2=(-1-i )2=(1+i )2=2i ,p 2为真命题;z =-1+i ,p 3为假命题;p 4为真命题.故选C .评析 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及复数的性质,考查了运算求解能力.考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2019北京文,6,5分)设函数f (x )=cos x +b sin x (b 为常数),则“b =0”是“f (x )为偶函数”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 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以及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逻辑推理.当b =0时, f (x )=cos x 为偶函数;若f (x )为偶函数,则f (-x )=cos (-x )+b sin (-x )=cos x -b sin x =f (x ), ∴-b sin x =b sin x 对x ∈R 恒成立,∴b =0.故“b =0”是“f (x )为偶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 易错警示 本题在判断必要性时,易把函数化为f (x )=√1+b 2sin (x +φ),其中tan φ=1b ,再分析φ=π2+k π(k ∈Z )在什么条件下成立.事实上,当φ=π2+k π(k ∈Z )时,tan φ不存在. 2.(2019天津文,3,5分)设x ∈R ,则“0<x <5”是“|x -1|<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x -1|<1⇔-1<x -1<1⇔0<x <2. 当0<x <2时,必有0<x <5; 反之,不成立.所以,“0<x <5”是“|x -1|<1”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一题多解 因为{x ||x -1|<1}={x |0<x <2}⫋{x |0<x <5}, 所以“0<x <5”是“|x -1|<1”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3.(2018北京文,4,5分)设a ,b ,c ,d 是非零实数,则“ad =bc ”是“a ,b ,c ,d 成等比数列”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比数列的性质. 由a ,b ,c ,d 成等比数列,可得ad =bc ,即必要性成立;当a =1,b =-2,c =-4,d =8时,ad =bc ,但a ,b ,c ,d 不成等比数列,即充分性不成立,故选B . 方法总结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1.直接法:分别判断命题“若p ,则q ”和“若q ,则p ”的真假.2.集合法:设命题p ,q 中的变量构成的集合分别为P ,Q.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8天津,理4,文3,5分)设x ∈R ,则“|x -12|<12”是“x 3<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解不等式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由|x -12|<12得-12<x -12<12,解得0<x <1.由x 3<1得x <1.当0<x <1时能得到x <1一定成立;当x <1时,0<x <1不一定成立.所以“|x -12|<12”是“x 3<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方法总结 (1)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解决此类问题应分三步:①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②尝试从条件推结论,从结论推条件;③确定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关系.(2)探究某结论成立的充要、充分、必要条件.解答此类题目,可先从结论出发,求出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验证得到的必要条件是否满足充分性.5.(2017北京理,6,5分)设m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是“m ·n <0”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由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可得m 、n 共线且反向,夹角为180°,则m ·n =-|m ||n |<0,故充分性成立.由m ·n <0,可得m ,n 的夹角为钝角或180°,故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 6.(2017天津理,4,5分)设θ∈R ,则“|θ-π12|<π12”是“sin θ<12”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及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 ∵|θ-π12|<π12⇔-π12<θ-π12<π12⇔0<θ<π6, sin θ<12⇔θ∈(2kπ-7π6,2kπ+π6),k ∈Z , (0,π6)⫋(2kπ-7π6,2kπ+π6),k ∈Z , ∴“|θ-π12|<π12”是“sin θ<12”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7.(2016天津理,5,5分)设{a n }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 ( )A.充要条件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则a 1+a 2<0,又a 1>0,所以a 2<0,所以q =a2a 1<0.若q <0,可取q =-1,a 1=1,则a 1+a 2=1-1=0,不满足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所以“q <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 2n -1+a 2n <0”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C .评析 本题以等比数列为载体,考查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属中档题.8.(2016山东,6,5分)已知直线a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α,β内.则“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是“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因为直线a 和直线b 相交,所以直线a 与直线b 有一个公共点,而直线a ,b 分别在平面α,β内,所以平面α与β必有公共点,从而平面α与β相交;反之,若平面α与β相交,则直线a 与直线b 可能相交、平行、异面.故选A .9.(2015重庆理,4,5分)“x >1”是“lo g 12(x +2)<0”的 ( )A .充要条件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C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当x >1时,x +2>3>1,又y =lo g 12x 是减函数,∴lo g 12(x +2)<lo g 121=0,则x >1⇒lo g 12(x +2)<0;当lo g 12(x +2)<0时,x +2>1,x >-1,则lo g 12(x +2)<0⇒ /x >1.故“x >1”是“lo g 12(x +2)<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选B .10.(2015天津理,4,5分)设x ∈R ,则“1<x <2”是“|x -2|<1”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因为|x -2|<1等价于-1<x -2<1,即1<x <3,由于(1,2)⫋(1,3),所以“1<x <2”是“|x -2|<1”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 .11.(2015湖南理,2,5分)设A ,B 是两个集合,则“A ∩B =A ”是“A ⊆B ”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若A ∩B =A ,任取x ∈A ,则x ∈A ∩B , ∴x ∈B ,故A ⊆B ;若A ⊆B ,任取x ∈A ,都有x ∈B ,∴x ∈A ∩B ,∴A ⊆(A ∩B ),又A ∩B ⊆A 显然成立,∴A ∩B =A. 综上,“A ∩B =A ”是“A ⊆B ”的充要条件,故选C .12.(2015陕西理,6,5分)“sin α=cos α”是“cos 2α=0”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由sin α=cos α,得cos 2α=cos 2α-sin 2α=0,即充分性成立.由cos 2α=0,得sin α=±cos α,即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13.(2014课标Ⅱ文,3,5分)函数f (x )在x =x 0处导数存在.若p :f '(x 0)=0;q :x =x 0是f (x )的极值点,则 ( )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q 的充分条件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答案 C ∵f (x )在x =x 0处可导,∴若x =x 0是f (x )的极值点,则f '(x 0)=0,∴q ⇒p ,故p 是q 的必要条件;反之,以f (x )=x 3为例, f '(0)=0,但x =0不是极值点,∴p ⇒ /q ,故p 不是q 的充分条件.故选C .14.(2014安徽理,2,5分)“x <0”是“ln (x +1)<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 ln (x +1)<0⇔0<x +1<1⇔-1<x <0⇒x <0;而x <0⇒/-1<x <0,故选B .15.(2014浙江理,2,5分)已知i 是虚数单位,a ,b ∈R ,则“a =b =1”是“(a +b i )2=2i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A 当a =b =1时,有(1+i )2=2i ,即充分性成立.当(a +b i )2=2i 时,有a 2-b 2+2ab i=2i ,得{a 2-b 2=0,ab =1,解得a =b =1或a =b =-1,即必要性不成立,故选A .评析 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复数相等的概念,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定,属于容易题. 16.(2014北京理,5,5分)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D 若q >1,则当a 1=-1时,a n =-q n -1,{a n }为递减数列,所以“q >1”⇒/ “{a n }为递增数列”;若{a n }为递增数列,则当a n =-(12)n 时,a 1=-12,q =12<1,即“{a n }为递增数列”⇒/ “q >1”.故选D .考点三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2017山东理,3,5分)已知命题p :∀x >0,ln (x +1)>0;命题q :若a >b ,则a 2>b 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 A .p ∧q B .p ∧¬q C .¬p ∧q D .¬p ∧¬q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x >0,x +1>1,∴ln (x +1)>0,∴命题p 为真命题;当b <a <0时,a 2<b 2,故命题q 为假命题,由真值表可知B 正确,故选B .2.(2014湖南理,5,5分)已知命题p :若x >y ,则-x <-y ;命题q :若x >y ,则x 2>y 2.在命题①p ∧q ;②p ∨q ;③p ∧(¬q );④(¬p )∨q 中,真命题是 (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 由不等式性质知: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假命题,从而¬p 为假命题,¬q 为真命题.故p ∧q 为假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真命题,(¬p )∨q 为假命题,故选C .3.(2014辽宁理,5,5分)设a ,b ,c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 :若a ·b =0,b ·c =0,则a ·c =0;命题q :若a ∥b ,b ∥c ,则a ∥c.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p ∨qB.p ∧qC.(¬p )∧(¬q )D.p ∨(¬q )答案 A 由题意知命题p 为假命题,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故选A .4.(2014重庆文,6,5分)已知命题p :对任意x ∈R ,总有|x |≥0;q :x =1是方程x +2=0的根.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 ∧¬qB.¬p ∧qC.¬p ∧¬qD.p ∧q答案 A 由题意知,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假命题,故¬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 5.(2013课标Ⅰ文,5,5分)已知命题p :∀x ∈R ,2x<3x;命题q :∃x ∈R ,x 3=1-x 2,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p ∧qB. p ∧qC.p ∧ qD. p ∧ q答案 B 对于命题p ,由于x =-1时,2-1=12>13=3-1,所以是假命题,故 p 是真命题;对于命题q ,设f (x )=x 3+x 2-1,由于f (0)=-1<0, f (1)=1>0,所以f (x )=0在区间(0,1)上有解,即存在x ∈R ,x 3=1-x 2,故命题q 是真命题.综上, p ∧q 是真命题,故选B .考点四 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1.(2015课标Ⅰ理,3,5分)设命题p :∃n ∈N ,n 2>2n,则¬p 为( )A.∀n ∈N ,n 2>2nB.∃n ∈N ,n 2≤2nC.∀n ∈N ,n 2≤2nD.∃n ∈N ,n 2=2n答案 C 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知¬p :∀n ∈N ,n 2≤2n,故选C .2.(2015浙江理,4,5分)命题“∀n ∈N *, f (n )∈N *且f (n )≤n ”的否定形式是 ( )A.∀n ∈N *, f (n )∉N *且f (n )>nB.∀n ∈N *, f (n )∉N *或f (n )>n C.∃n 0∈N *, f (n 0)∉N *且f (n 0)>n 0D.∃n 0∈N *, f (n 0)∉N *或f (n 0)>n 0答案 D “f (n )∈N *且f (n )≤n ”的否定为“f (n )∉N *或f (n )>n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故选D .3.(2014湖北文,3,5分)命题“∀x ∈R ,x 2≠x ”的否定是 ( ) A.∀x ∉R ,x 2≠x B.∀x ∈R ,x 2=x C.∃x ∉R ,x 2≠x D.∃x ∈R ,x 2=x答案 D 原命题的否定为∃x ∈R ,x 2=x.故选D .4.(2013重庆理,2,5分)命题“对任意x ∈R ,都有x 2≥0”的否定为 ( ) A.对任意x ∈R ,都有x 2<0 B.不存在x ∈R ,使得x 2<0C.存在x 0∈R ,使得x 02≥0D.存在x 0∈R ,使得x 02<0答案 D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对任意x ∈R ,都有x 2≥0”的否定为“存在x 0∈R ,使得x 02<0”,故选D .5.(2015山东理,12,5分)若“∀x ∈[0,π4],tan x ≤m ”是真命题,则实数m 的最小值为 . 答案 1解析 ∵0≤x ≤π4,∴0≤tan x ≤1,∵“∀x ∈[0,π4],tan x ≤m ”是真命题,∴m ≥1.∴实数m 的最小值为1.【3年模拟】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2021届湖北荆门龙泉中学11月月考,4)已知p :A ={x |x 2-2x -3≤0},q :B ={x |x 2-2mx +m 2-4>0},若p 是q 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3)∪(5,+∞)B.(-3,5)C.[-3,5]D.(-∞,-3]∪[5,+∞) 答案 A2.(旧课标)(2020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月考(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α=π6,则sin α=12”的否命题是“若α=π6,则sin α≠12” B.若命题p ,¬q 均为真命题,则命题p ∧q 为真命题C.命题p :“∃x 0∈R ,x 02-x 0-5>0”的否定为¬p :“∀x ∈R ,x 2-x -5≤0”D.在△ABC 中,“C =π2”是“sin A =cos B ”的充要条件 答案 C3.(旧课标)(2021届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10月月考,2)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B.“x =1”是“x ≥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sin x =1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x =π6”D.若命题p :∃x 0∈R ,x 02≥0,则命题¬p :∀x ∈R ,x 2<0答案 C4.(旧课标)(2021届陕西西安中学第一学期期中,4)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命题p :∀x ∈R ,x 2+x +1>0,则¬p :∃x 0∈R ,x 02+x 0+1≤0;②命题“若x 2-3x +2=0,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x 2-3x +2≠0”; ③“x =1”是“x 2-3x +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若命题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B.2C.3D.4答案 C5.(2021届山东菏泽东明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2)已知a >0,b >0,则“a >b ”是“a +1b>b +1a”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6.(2021届百师联盟一轮复习联考(二),9)下面命题正确的是 ( ) A.“a >1”是“1a<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定是“存在x <1,使得x 2≥1” C.设x ,y ∈R ,则“x ≥2且y ≥2”是“x 2+y 2≥4”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设a ,b ∈R ,则“a ≠0”是“ab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ABD7.(2021届广东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联合体第一次联考,9)下列四个条件中,p 是q 的充分..条件的是( )A.p :a >b ,q :a 2>b 2B.p :ax 2+by 2=c 为双曲线,q :ab <0 C.p :a >b ,q :2a >2bD.p :ax 2+bx +c >0,q :c x 2-b x+a >0 答案 BC8.(2021届山东新泰一中第二次月考,1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a >1”是“1a<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命题“∃x 0∈(0,+∞),ln x 0=x 0-1”的否定是“∀x ∈(0,+∞),ln x ≠x -1”C.若a ,b ∈R ,则b a +a b ≥2√b a ·a b=2 D.设a ∈R ,“a =1”是“函数f (x )=a -e x1+ae x在定义域上是奇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BD9.(2021届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入学考试,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0<a <b ,则“a +b =1”是log 2a +log 2b <-2的充要条件 B.∀n ∈N *,(n +2)n +3>(n +3)n +2C.∃x ∈(0,π4),2x1+x 2>sin 2xD.△ABC 中,若∠C 为钝角,则cos (sin A )>cos (cos B ) 答案 BD三、填空题(共5分)10.(2021届山东济宁鱼台一中第一次月考,13)已知p:x2-4x+3<0,q:x2-(m+1)x+m<0(m∈R).若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答案(3,+∞)四、解答题(共10分)11.(2021届山东德州宁津一中月考,17)已知集合A={x|m-1≤x≤2m+3},.(1)当m=2时,求A∪B,(∁R A)∩B;(2)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试从以下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问题中,并完成解答.①函数f(x)=lg(-x2+2x+8)的定义域为集合B;②不等式8x-1<1的解集为B.(注:如选择两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算)。

5年高考组合(题+答案)

5年高考组合(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近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组合卷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8年)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高考试卷近五年语文

高考试卷近五年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窃窃私语恍若未闻瓢泼大雨B. 惊愕不已恶贯满盈摇曳生姿C. 独树一帜气贯长虹铺张浪费D. 色厉内荏脚踏实地融会贯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方言种类繁多,这无疑增加了人们沟通的难度。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便利。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提高垃圾处理标准、推广垃圾分类等。

D.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仿佛一块银色的玉盘。

B. 他的目光如炬,洞察着一切。

C. 那一片绿油油的麦田,像是铺在田野上的绿色地毯。

D.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悦耳。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发现了许多珍稀动植物,如雪豹、藏羚羊、藏野驴等。

B. “这是我的书吗?”“不是,那是你的。

”他说。

C. 这本书里有许多插图,如:人物、风景、动物等。

D.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那些描写自然风光的散文。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B. 她用那双巧手,为我们编织了美好的未来。

C. 通过这次旅行,我对我国的大好河山有了更深的了解。

D. 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使大家深受鼓舞。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意境相近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下列词语中,含有“花”字,且表示植物开花的季节的一项是()A. 春花秋月B. 花团锦簇C. 花前月下D. 花好月圆8.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堪称一部百科全书。

语文近五年高考试卷

语文近五年高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谦逊(qiān xùn)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B. 谨慎(jǐn shèn)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C. 豁达(huò dá)落落大方(luò luò dà fāng)D. 精湛(jīng zhàn)神采奕奕(shén cǎi yì 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每周的课时。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C.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让人听了受益匪浅。

D. 老师鼓励我们要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悄悄地爬上了树梢,把那光洒向了大地。

B. 这场雨下的及时,解救了干旱的庄稼。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愿望。

D. 他的歌声如同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其中。

4. 下列诗句中,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

C.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D.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杰作,以梁山好汉为主角,展现了他们英勇斗争的故事。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的决心。

7.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______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年课标)(1)在光电效应试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

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

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布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

(2)如图,A 、B 、C 三个木块的质量均为m 。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 、C 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两端与木块接触可不固连。

将弹簧压紧到不能再压缩时用细线把B 和C 紧连,使弹簧不能伸展,以至于B 、C 可视为一个整体。

现A 以初速v 0沿B 、C 的连线方向朝B 运动,与B 相碰并粘合在一起。

以后细线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 与A 、B 分离。

已知C 离开弹簧后的速度恰为v 0。

求弹簧释放的势能。

2.(2011年海南)(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 和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

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131I 和137Cs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131I 和137C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A .13711560X Ba n →+B .13102541X Xe e-→+C .13703561X Ba e -→+D .13114541X Xe p →+(2)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

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

现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 相对静止。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i )木块在ab 段受到的摩擦力f ;(ii )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 。

3.(2012年课标)(1)氘核和氚核可发生热核聚变而释放巨大的能量,该反应方程为:21H+31H→42He+x ,式中x 是某种粒子。

已知:21H 、31H 、42He 和粒子x 的质量分别为2.0141u 、3.0161u 、4.0026u 和1.0087u ;1u=931.5MeV/c 2,c 是真空中的光速。

由上述反应方程和数据可知,粒子x 是__________,该反应释放出的能量为_________MeV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2)如图,小球a 、b 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

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

忽略空气阻力,求(i )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ii )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 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A B Ca bO4.(2012年海南)(1)产生光电效应时,关于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3分,选对3个给4分;每选错1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强度无关B .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波长成正比C .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时间成正比D .对于同种金属,E k 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E .对于不同种金属,若照射光频率不变,E k 与金属的逸出功成线性关系(2)一静止的U 23892核经α衰变成为Th 23490,释放出的总动能为4.27MeV 。

问此衰变后Th 23490核的动能为多少MeV (保留1位有效数字)?5.(2013年新课标Ⅰ)(1)一质子束入射到能止靶核上,产生如下核反应:P+→X+n 式中P 代表质子,n 代表中子,x 代表核反应产生的新核.由反应式可知,新核X 的质子数为,中子数为。

(2)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 和B ,两者相距为d 。

现给A 一初速度,使A 与B 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 的质盘为A 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 的初速度的大小。

6.(2013年新课标Ⅱ)(1)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I 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2)如图,光滑水平直轨道上有三个质童均为m 的物块A、B 、C 。

B 的左侧固定一轻弹簧(弹簧左侧的挡板质最不计).设A 以速度v0朝B 运动,压缩弹簧;当A 、B 速度相等时,B 与C 恰好相碰并粘接在一起,然后继续运动。

假设B 和C 碰撞过程时间极短。

求从A开始压缩弹簧直至与弹黄分离的过程中,(i)整个系统拐失的机械能;(ii)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

7.(2013年海南卷)(1)原子核Th具有天然放射性,它经过若干次α衰变和β衰变后会变成新的原子核。

下列原子核中,有三种是Th衰变过程中可以产生的,它们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3分.选对3个得4分;每选错I个扣2分,最低得分为0分)A.Pb B.Pb C.Po D.Ra E.Ra(2)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三个物块A、B和C,它们具有相同的质量,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开始时,三个物块均静止,先让A以一定速度与B碰撞,碰后它们粘在一起,然后又一起与C碰撞并粘在一起,求前后两次碰撞中损失的动能之比。

8.(2014年新课标Ⅰ)(1)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

每选错1个扣3分)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C.放射性元萦与别的元紊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2)如图,质量分别为m A、m B的两个弹性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b=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

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

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

已知m B=3m A,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

求:(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9.(2014年新课标Ⅱ)(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钋(Po)和镭(Ra)两种新元素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E.汤姆逊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2)现利用图(a)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 、B 两个滑块,滑块A 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数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的质量m 1=0.301kg ,滑块B 的质量m 2=0.108kg ,遮光片的宽度d =1.00cm ;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 =50.0Hz 。

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 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 相碰。

碰后光电计数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 =3.500ms ,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

1.91图(b)(cm )1.92 1.93 1.94 3.25 4.004.02 4.03 4.05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100%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

10.(2014年海南卷)(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的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过程中,一定不同的是。

(填入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A .遏止电压B .饱和光电流C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D .逸出功(2)一静止原子核发生α衰变,生成一α粒子及一新核,α粒子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其运动轨迹是半径为R 的圆。

已知α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新核的质量为M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小为c 。

求衰变前原子核的质量。

11.(2015年新课标Ⅰ)(1)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

(2)(10分)如图,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 、B 、C 位于同一直线上,A 位于B 、C 之间。

A 的质量为m ,B 、C 的质量都为M ,三者都处于静止状态,现使A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m 和M 之间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A 只与B 、C 各发生一次碰撞。

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

图(a)气垫导轨光电门遮光片纸带A B12.(2015年新课标Ⅱ)(1)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A.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B.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C.人们利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E.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2)滑块a、b沿水平面上同一条直线运动,并发生碰撞;碰撞后两者粘在一起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光滑路段进入粗糙路段。

两者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求:(i)滑块a、b的质量之比;(ii)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