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定稿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经济生活》:4.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编制人:王立红【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学习过程】一、预习内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第九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经济活动的舞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哪一阶段,这对于明确我国经济活动目标和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影响。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探究一: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你了解我国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吗?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
探究二:漫画欣赏(1)漫画中的人物对小康社会描述的共同点是什么? (2)我们已经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什么?(3)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又是怎样的?你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吗?成果展示、汇报交流:(小组探究的成果)归纳总结、提升拓展:探究三: 部分省、市制订全面小康时间表山东提出建设“大而强,富尔美”的新山东,提出在20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海南省的小康步骤是: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人民综合生活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到202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教版)高中政治 第十课 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第十课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2.记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3.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1.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比较。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核心要求是什么?一、判一判: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更高。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新要求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使所有人都过上小康生活。
(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上要求协调发展。
( )二、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总体小康的特点:1.低水平: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较低。
2.不全面: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不协调。
3.发展很不平衡: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水平有差距。
四、准确把握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发展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民生要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生态要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2.下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我国现阶段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 )。
A.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目标,主要是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是一种远大理想,还需要几代人的长期努力C.是“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后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D.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 )。
人教版必修一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案 (1)

4.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的表现和特点;2、表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远景3、知道总体小康的不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进程是不平衡的。
【学习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学习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预习导航】(一)预习提纲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跨越。
(2)全面小康的目标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二)基础知识梳理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跨越。
①时间_______世纪末。
②表现:城乡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再由到的历史③特点:________的、______的、___________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①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②特点: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远景目标:A______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B人民___________普遍提高、____________明显改善、_________良好;C人民享有更加充分________权利、具有__________素质和_______追求;D各方面____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___________;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①党的十八大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比2010年翻一番。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大幅提升,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建设成效显著,机制基本形成。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总体实现。
社会保障,人人享有服务,基本形成。
④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导学案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时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学习目标1、知道总体小康的特点2、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学习的重难点:总体小康的特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二、基础知识梳理:(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水平。
2、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小康。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合作探究(1)忆往昔百家讲坛看成就哪位同学能来描绘一下你家乡的新变化?宏观方面有什么成就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看今朝实话实说道不足说一说你的周围,人们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环境还有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学生回答)说一说你的周围,是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家庭都达到了小康水平?这些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总体小康是怎样的?(3)展明天畅想未来表憧憬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小康有什么区别。
为了实现这么美好的目标,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我们国家作了哪些努力?四、巩固练习(一)、判断题1、总体小康水平就是全体人民都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社会是指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小康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消费的小康。
()(二)、单项选择题1.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现了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即()A.解决温饱问题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D.基本实现现代化2、对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的正确认识是()A、只是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知识水平仍比较低D、是少数人的小康3、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除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强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及答案

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标要求】【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五个方面:②经济方面:③社会民生方面:④生态方面:⑤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总体小康的实现时间、表现及特点?2.全面小康的预计实现时间及目标?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内容?(二)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是A.全国人民都已经达到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的生活B.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况C.是全面的小康,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经很进步、很完善D.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首次提出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从初次分配领域看,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四)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三步走”战略第1步:1981-1990年,人均GNP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2步:1991-2000年,人均GNP再翻一番,实现小康。
第3步:21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1.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而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小康水平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总体小康只能说是刚刚跨进小康的门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
2.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配套K12】高中政治 4.10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考点能级及要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学习目标】1、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2、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促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高效预习】1、党的十八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其中有以下几项新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第一要义是 _____________(2)核心立场是_____________(3)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为主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线:(1)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2)推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3)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全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剖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问题探讨】在过去的十年,中国每天消失几十个村庄!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了祖先延续下来的民俗和邻里文化,拆掉了人们对乡土的情感。
城镇建设没有融入自然,结果居民望不见山、看不见水、淡忘了乡愁。
十八届三中会会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导学案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原因、措施):①、原因: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复习提问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引入教师引导:讲解下列材料“我国三步走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出课题,为学习新课做铺垫讲授新课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板书)探究活动:(课本P85页)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我们的家乡近几年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发表感受。
教师引导:结合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联系图片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6页“名词点击:GDP的含义”提问:结合课本P86第一段内容,说明图片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2)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板书)②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板书)材料:东南部地区经济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探究活动:以上材料说明了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这说明总体小康社会的第三个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①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学案导学设计】2020高中政治第十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 1 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从整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整体小康(1)意义实现整体小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成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观。
(2)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然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的 ________________大大加强。
(3)特色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很 ____________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1)成为 ____________基本实现、 ____________明显加强、国内市场整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2)成为人民 ____________广泛提高、____________显然改良、生态环境优秀的国家。
(3)成为人民享有更为充足 ____________、拥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4)成为各方面制度更为 ________、社会更为充满活力而又 ____________的国家。
(5)成为对外更为开放、更为拥有亲和力、为 ____________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动向的发展过程,小康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跟着社会不停发展、经济不停增添,将来的小康标准还会提高。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新要求(1)加强发展 ____________,努力实现经济 ____________发展。
(2)全面改良 ____________。
(3)建设 ____________,基本形成节俭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家产构造、增添方式、花费模式。
2.小康社会的进度小康社会的建设进度与实现现代化的进度同样,是一种____________发展过程。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
它从尊敬和保护生态环境为要旨,以可连续发展为依据,以将来人类的连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类文明观与过去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不一样点,就在于重申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互相促使、共处共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成为对外更加____________更加具有__________、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
(1)
2.全面小康目标
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特点:
(1)将成为__________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2)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____________良好的国家。
(3)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____________、具有更高文明素养和精神追求追求的国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课前预习案
【基础知识梳理】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的特点是()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些,落后地区要奋起直追
B、全面小康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同步小康
C、必然存在着曲折和困难D、是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
3、下列对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必须保持各地区平衡发展,不允许出现贫富差距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时间:世纪末。
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____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小康。
探究一:总体小康的特征是什么?
探究二:全面小康的目标是怎么样的?
探究三: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是什么?
效果评估案
(2)
(3)
【预习自测】
1、根据国家统计局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2013年西部地区实现程度为70.18%,东部实现的程度为97.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83.18%。可见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社会是()
A、低水平的小康社会B、不全面的小康社会
C、发展很不均衡的小康社会D、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社会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高一政治导学案
课题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C支持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D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
合作探究———我合作、我会学、我展示、我精彩
材料:2011年2月11日,苏州市委书记向江苏省委书记汇报:“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去年年底苏州已经基本完成各项考核任务。”苏州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做法是,在目标定位上,“快中求好,好中求优”;在路径选择上,“扬长避短,整体推进”;在工作方法上,“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在组织保障上,“全市一盘棋,凝成一股劲”。到2013年底,苏州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已经达到54143元,比省均目标高1.3倍。城市化水平达到6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比省均目标值低1.7%;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6276元,比省均目标值高2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93元,比省目标值高11%;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2.5%,比省目标值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