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河南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
、
,
济如 何 实 现
“
协调 健康 可 持续
、 、
”
发展 成
面 提 高 由 此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具 有 如 下
。
,
质量
、
可 持 续综 合 发
为 必 须解决 的问题
。
内涵 :
经 济 增 长 是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的 前 提 和 先 决 条件
,
是 社 会产 品 可 供 量 的 质 量 和 生 产 组 织
评 价标 准
1
.
县 域 经 济科学 发 展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的
算 ;人
注
:
人
均 固 定 资产 投 资 额 根 据 各 县 ( 市)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和 各 g ( 市 )人
-
口
中常 住 人
口
的比值计
选取
均 公 路 里 程 是 根 据 各 市 公 路 线 路 里 程 按 照 各 县 ( 市 ) 固 定 资产 投
方式 进 步 和 人 们 生 活 质 量 改 善 的 复杂系 统
进程
。
县 域 经 济 的发 展 绝 不 能单 纯
,
党 的 十六 大 提 出
“
全 面 繁荣农 村经
“
,
地 追 求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率
而 应该更 加
。
由此
,
本 文 将 县 域 经 济科 学 发 展 能力
,
济 加快城镇化进 程
,
,
、
经 济增 长 目标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具 有 单
,
,
城乡
社 会 实 现 速 度 和 结 构 质量 效 益 相 统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若干政策建议

服务 业是 县域 未来 发 展 的方 向 ,如何 做 好三 者的 权衡 显 得尤 为重
要。
县域 经济 是 国 民经 济 体 系 中属 于 基础 层次 的行 政区域 经 济 。
2 0世 纪 9 0年 代 中期 ,县域 经 济才 成 为人 们 关注 的重 点 ,支撑
县 域经 济 概念 的界 定 还 没有统 一 的说 法 ,但大 致来 说可 以从 四个
角度理 解 :其 一 ,复合 性 ,指 在一 个县 级 行政 区域 内各 类 经济 活 动 的 总称 。其 二 ,区域 性 , 一种 行政 区域 型 的 区域 经济 。其 三 , 是 特 色 性 ,是 以县 ( ) 行政 区划所规 定 的 范 围为 管理 对象 ,以 市 级 发展 本 地经 济 为宗 旨。 其 四 ,系 统 性 ,县 域经 济 是一 个 具有 区域 性 、层 次 性 、开放 性 等特 点 的经 济 系统 ,是一 个 功能 相对 完备 和 健 全 的经 济单 元 。县 域经 济 与城 市经 济不 同 ,它 强调 的是 产 业结 构 及体 系的 综合 性 及相 对独 立 性。从 产 业 的角度 来 看 ,因为 农业 的基 础 性作 用 ,相对 于 工业 和第 三产 业 ,它在 县 域经 济 中的 权重
统 农 业经 济 占主 导 地 位 的发 展 中 国家 的 经 济 发展 做 出的 重 要 警 示 ,对 中 国县 域 经 济的 现代 化建 设具 有重 要 的参 考价 值 。 速 水佑 次 郎的 借 用技 术理论 :他 主要 用 比较 制度 的方 法 和他 对 东 亚 ,尤 其是 日本经 济发 展 的经 验和 知识 ,从 人 口增 长 、资源 耗 竭 、资本 积 累和 技术 变化 等 方面 ,对 不 同地 区 、不 同时期 和不 同社会 和 文化 传统 。由资源 禀赋 和技 术 变迁 引起 的 制度 演进 进行 了研 究 。 有几 个重 要结 论 , 他 第一 , 发展 机 制潜 在于 表 面落 后 中 。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引言: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下行,县域经济发展逐渐成为各地领导重点工作。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面临的挑战备受关注。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西部省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县域经济发展和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密切相关。
同时,河南省还是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很多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
因此,如何发挥河南省的经济、政治和区位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河南省县域经济应该如何发展,提出可行的发展战略,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为其他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县域经济发展概况河南省是中国中西部的一个省份,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下辖18个地级行政单位,其中市辖区2个、县级市13个、县2个、自治区3个。
据《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省县域经济总量达到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96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568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150亿元,同比增长9.1%。
从增长速度来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显著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表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阶段。
在河南省的县域内,江西区、荥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县域经济较为发达,其他县域经济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和边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2、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县域经济结构较单一由于历史、区位、资源等原因,河南省的县域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和农村经济为主,而工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的开发相对落后。
与此同时,农业对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贡献不足以支撑县域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期(总第105期)J ou r nal of t h e Par t y Scho ol of C PC Z he ngzhou M uni ei叫Com m i t t e e N o.3,2010(Sum,105)市情省情研究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冉朝霞(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室,河南郑州450042)摘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
实现中原崛起,既要靠中心城市的带动,又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从而为实现中原崛起构筑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也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制和政策的制约,二是观念的制约,三是经济环境的制约。
河南县域经济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下大力气。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各项治本措施,同时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的视野,努力做到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河南县城经济;存在问题;解决途径中图分类号:F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701(2010)03—0098—03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
实现中原崛起,不仅要靠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带动,也要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从而为实现中原崛起构筑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快,质量、效益不高。
为此,有必要查找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体制和政策的制约。
第一,财政体制不到位和政策不合理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财权和事权不对称。
财权和事权不对称集中表现为财权层层向卜集中,而事权却不断下放。
二是财政转移支付不规范。
财政转移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县乡财政转移支付不透明,暗箱操作,助长了不正之风。
三是调动县乡财政建设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县乡财政建设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南召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的山区县。
近年来,南召县坚持以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南召县发挥地理优势,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县政府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
目前,南召县已经建成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此外,县政府还鼓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南召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服务能力。
县政府加大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通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在水利建设方面,南召县注重水土保持和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同时,电力供应方面,县政府加大电网改造和升级工程的投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三、劳动力技能提升南召县重视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此外,县政府还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和能力。
四、生态环境保护南召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县政府加大生态治理投入,推进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工程,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
此外,南召县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保水平。
五、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南召县以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农村和发展进程。
县政府实行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并注重农村基本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南召县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形象和吸引力。
南召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农业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等。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笔谈(四篇)——在新的起点上壮大河南县域经济

配给予倾 斜。20 0 6年 3月 , 河南 省委 、 省政府 召开第 二次 全 省县域经济工作会 议 , 加大 了政策扶持力度 ,0 8年 4月 , 20 省 委省政府 召开第 三次全省县域经济工 作会议 , 县域经济发 对 展做 出了新 的调整 和部署 。河南省委 、 省政府 的重视和相关 政策措施 的实施 , 使河 南县域 经济发 展大 大提速 , 现出一 涌 批在全 国有竞争力 的经济强县 。
20 0 8年 1 月 1
中 州 学 刊
Acd mi o ra fZ o gh u a e cJ u lo h n z o n
第 6期( 总第 18期 ) 6
No . 2 0 v ,0 8 No 6 .
【 业 与农 村 经 济 】 农
河 南 县域 经 济 发展 笔谈 ( 四篇 )
尽快改变面貌的决定》 出 台了减免农 业税 、 免所得税 、 , 减 鼓
励承包荒 山、 扶持畜 牧业发 展 、 给予科 技人员 优惠待 遇等一
揽子政策 , 收到 了良好效果 。 19 , 92年 河南对全省综 合经济 实力排 名前 1 的强县 8位 进行扩权试点级审批权 、 稳定一把手 任职 期限 、 县委 书记和 县长归 省委组 织部管理 、 县项 目直接报省里审批等 。这次改革 被形象地称
编者按 : 县域 经济是促进城 乡经济协调发展 的重要途径 。河南作 为农业大 省、 口大省 , 实现 中原 崛起 , 人 要 关键 在 县域经济 , 点在县域经济 , 力也在县域经济。 改革开放 以来 , 难 潜 河南发展县域 经济 的思路 清晰, 措施 得力, 县域 经
济不 断发展壮大 , 有力地促进 了河南 向经济大省的跨越 , 从根本 上 改变 了河 南的经济社会 面貌。但 以更高 的标 准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背景介绍: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内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本次考察旨在了解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县域经济现状分析:1.1 城市与农村差距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城市与农村差距。
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而农村地区受制于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2 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导。
这意味着县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1.3 人才流失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人才流失。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力不足,高端人才普遍流失到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造成了人才的稀缺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问题与挑战:2.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在河南省的一些县域地区,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2 缺乏创新能力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缺乏高端人才和技术创新,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突破,无法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2.3 资金短缺资金短缺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问题。
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吸引投资的难度较大,导致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发展建议: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强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3.2 鼓励创新创业为了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河南省应该鼓励创新创业。
建立创新创业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县域经济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探讨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环节在县城;推进“三化”协调,坚实根基在县城;全面建成小康,重点难点在县城;实现“中原梦”,光荣使命在县城。
县域经济是宏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也是农村、城镇经济的连接,是河南省全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
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呈现两极化等问题,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县域经济发展路径迫在眉睫。
一、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一)地域特征。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黄河中下游,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跨约550公里,总人口达10,906万人,全省土地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处于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
河南省共有18地市,105个县(市),一半以上地处中原地区,其次是丘陵地区,山区数量最少。
地理和自然条件上,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平原地区面积较广,拥有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的发展;交通上,四通八达,兼具陆运和空运;文化上,九州之心、文明之源,是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
(二)产业结构。
通过河南省2019年统计年鉴可知,2018年县域生产总值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不平衡、不协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31,920.8亿元,同比增长6.84%。
其中,第一产业37,11.76亿元,增长2.39%;第二产业15,408.84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12,500.11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颐48.73颐39.53,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工业。
相比2017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河南省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2倍,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收入状况。
河南省105个县(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3万耀3万元之间,38%的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高于2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有所提高。
河南省县(市)平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的收入差距为1.39万元,同比增长8.1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河南县域经济体产业结构 变化 Fig. 1 The industry structure change of counties economy in Henan
资料来源 : 同表 1。
其中正指数的有 38 个 , 占 总数的 34. 86% , 主要分布在河南 的 西北部 , 负指数县 ( 市 ) 71 个 , 占总 数的 65. 14% 。经 济实力 综 合指数极差为 3. 79, 标准差为 0. 7297, 区域差异显著。河南县 域经济发展呈现以 下空 间特征 ( 图 2) : 如以 兰考县 到邓 州 市为河南西北和中部的 界线 , 以永城 西部边 界到信 阳市为 河 南中部 和东南部的 界线 ( 见图 2 中的 两条直线 ) , 可以看出 河 南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 从西北 向东南 的梯次 差异 , 其中中 部 又呈现出豫东和豫 西南的差异。河南经济发达县 ( 市 ) 和次发 达县 ( 市 ) 共 24 个 , 除舞钢市外都分 布在河南西北部。其又 可 以分为两类 , 一类以郑州市所辖县 ( 市 ) 为主 , 另一类以西北省 边界县 ( 市 ) 为 主。 14 个经 济中 等县 ( 市 ) , 除 东南 部 1 个外 , 其余 13 个 都 位于 西 北 部。中 部 地区 除 舞 钢 为经 济 发 达 县 ( 市 ) , 其余均属于经济欠发达县 ( 市 ) 或不发达县 ( 市 ) , 经济 不 发达的 30 个县 ( 市 ) , 22 个在本 区。并且经 济不发 达的 22 个 县 ( 市 ) 在中部呈集中连 片分布 状态 , 河南县 域经济 综合实 力 排名后十位 , 除正阳外全 在豫东。东 南部 包括 11 个县 ( 市 ) , 整体发展水平高于 中部 , 其中永城市属于河南经济中等县域 , 新蔡县、 淮滨县、 正阳 县属于经 济不发 达县 , 其余 7 县 为经 济 欠发达县域。 & 从河南 县域所 处的地 貌类型 看 , 山 区县域 经 济实力高于平原县域。 河南地 势西高 东低 , 山地集 中分布 在 豫北 , 豫西和豫南地区 , 丘陵主 要分布 在豫西 北部分地 区 , 豫 西山地的东缘和豫 南山地北部边缘 , 多与山地相伴分布 , 平原 主要分布在豫东 , 有黄河平原、 淮河平原、 南阳盆地、 伊洛河平 原等 [ 7] 。河南 24 个经济发达和次发达县 ( 市 ) , 除新郑、 长葛、 禹州、 新乡县位 于黄 河平 原 , 巩义、 济 源、 舞钢 部分 位于 平 原 外 , 其余都位于山区。经 济实力中 等的 14 个县 ( 市 ) 中 , 除 长 垣县、 镇平县、 中牟县 、 许昌 县、 永 城市位于 平原外 , 其余都 为 山区或丘陵。山 区地 形 复杂 , 交 通不 便 , 信 息传 输慢 , 但林、 矿、 水力、 旅游资源丰富 , 开发潜力大 , 极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特 色农业、 工业和旅游业 的发展。东 部平原 广阔 , 土层深 厚 , 土
第 27 卷第 3 期 2007 年 5 月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27, No. 3 May. , 2007
文章编号 : 1000- 8462( 2007) 03- 0409- 04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
彭宝玉 , 覃成林 , 阎
1, 2 1, 2
艳
1
( 1.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 , 中国河南 开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注 : 增长率以当年数据计算。资料来源 : # 河南五十年∃ 和#河南统计年鉴∃ ( 2001, 2006) 。
改革开放后 ,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 表 1) 。1979 ∀ 2005 年 , 县 域经 济以当 年价 格计算 年均 增长 16. 62% 。其 中 1980 年 代 后 半 期 ∀ 1990 年 代 是 县 域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1986 ∀ 1990, 1996 ∀ 2000 县 域 经济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16. 77% 和 11. 60% , 高于同期全省平均 增长速 度。1991 ∀ 1995 年是全 省 经济快 速发展 时期 , 县 域经济 增长 率高达 25. 95% 。 2000 年 以来县域经济增长略高于 全省经 济增长 速度。分产 业来看 , 县域经济的增长 主要 由第 二产 业的 增长 推动。 1980 年代 以
来 , 县域第二产业的增长始终高于县域总量经济增长 , 而第一 产业始终低于县域总量 经济增 长 , 第 三产业 略高于 或与县 域 总量经济增长率相 当。 随着 县域经济 的快速增长 , 县域 产业结构 处于不断的 变 化之中 ( 图 1) 。1978 年县域经济 体第一、 第二、 第三次产业 构 成为 0. 58%0. 21%0. 21, 1990 年三 次产 业构成 为 0. 48%0. 28%0. 24。进入 1990 年代后 , 县 域第 二产业 进 入快 速发 展时 期 , 产 业结构也进 入急 剧变 动时 期。 1995 年 三次 产业 构成 变化 为
475004; 475004)
2. 河南大学 黄河 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中国河南 开封 摘
要 : 县域经济发展为其他大区经济发展的基 础。对 分析表 明河南 县域经 济存在 农业增长 乏力 , 且波 动较大发
展 ;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 空间差异显著 ; 经济发展处 于低级 阶段等 几个问 题 , 基 于现状 问题的 分析和 区域发展 的新区域主义提出了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 新区域主义 ; 县域经济 ; 问题 ; 对策 ; 河南 中图分类号 : F127 文献标识码 : A 体个数为 109 个。 2005 年其占河南 GDP 的近 70% , 总人口 的 83% , 从业人员的 87% , 第一产业增加 值的 90% , 第 二产业 增 加值的 70% , 第三产 业增 加值的 57% , 在 河南省 经济 发展 中 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河南 这样的发 展中人 口大省、 农业 大省来说 , 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提高省区经济综合实力、 缩小 与先进省份发展差 距、 实现中原崛起 , 都显得尤其重要。对河 南县域经济发展的 某些方面 , 如县域 经济差 异及经 济空间 结 构演化已有 学者 进行 了探 讨 [ 5, 6] 。但是 , 多 数 关于 河南 县 域 经济发展的文章则 主要集中于 河南县域 经济发 展现状、 问题 对策的探讨 , 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本文基于统计数据 , 并结 合 GIS 的图形分析技术 , 以 河南省 县域经 济发展 的进 程现 状 和结构变化为主要 分析内容 , 探讨河 南县域 经济发 展存在 的 问题 , 并基于区域发展的新区域主义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
收稿日期 : 2006- 09- 13; 修回日期 : 2006- 12- 12 基金项目 : 河南大学基金项目 ( 编号 : 05Y BZR007) 和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编号 : 2002BJJ005) 联合资助。
410
经
济
地
理
27 卷
0. 35%0. 42%0. 23; 2000 年为 0. 30%0. 44%0. 26; 2005 年为 0. 23%0. 52%0. 25 。总体上说县 域产业 结构 的变 化是第 一产 业比重 不 断下降 , 第 二产 业 比重 不 断 上升 , 第三 产 业比 重 变 化 不大。 1978 ∀ 1990 年 10 年间第 一产 业比 重下 降了 10 个 百分 点 , 第 二产业 , 第三产业 分别 增长 7 和 3 个百 分点。 1990 ∀ 2000 年 10 年间 , 第 一产业比重下降了 18 个 百分点 , 其下 降部分主 要 由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填补 , 第二产业比重增 加了 16 个 百分 点 , 第三产业增加了 2 个百分点。2000 年以来 5 年间 , 第 二产 业上升了 8 个百分点 , 第 一产业 下降了 7 个百分 点。随着 第 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 其占全省第二产业 的比重也由 1978 年的 35. 05% 上升 至 2005 年 的 69. 93% 。产 业结构 的变 化呈现 出 由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期阶段 迈进的 特征 , 快速 的结构转 型 将是今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时段 全省增长率 县域经济增长率 县域第一产业增长率 县域第二产业增长率 县域第二产业增长率
1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表 1 1978 ∀ 2005 河南县域经济和全省经济分时段经济增长率 %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ounties and whole province in Henan in some period of 1978 ∀ 2005
1979 ∀ 1980 0. 1860 0. 1241 0. 1292 0. 1173 0. 2042 1981 ∀ 1985 0. 1454 0. 1510 0. 1364 0. 1784 0. 1546 1986∀ 1990 0. 1565 0. 1677 0. 1380 0. 2069 0. 2018 1991 ∀ 1995 0. 2629 0. 2595 0. 1850 0. 3674 0. 2558 1996 ∀ 2000 0. 1134 0. 1160 0. 0777 0. 1225 0. 1414 2001∀ 2005 0. 1556 0. 1585 0. 1014 0. 1995 0. 1436 1979 ∀ 2005 0. 1672 0. 1662 0. 1273 0. 2050 0. 1742
1980 年 代以 来 国际 区 域 研究 蓬 勃发 展 , 新 区 域主 义 兴 起 , 城市、 新产业区、 集群、 大都市区成为人们研究关注的焦点 区域 [ 1, 2] 。伴随着 国际 研究 潮流 , 我 国对 区域 的研 究 也从 地 带经济、 经济区、 省际经济过渡到对都市圈、 县域经济、 产业集 群的研究 [ 3, 4] , 研究区域逐 步走向 具体、 特定和 微观尺 度。县 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 是构造 地带经济、 经济 区、 省区、 城市 ( 城市群、 大都市区、 一般城市 ) 等区域经济的基 础。我国当 前社会经济运行 中的主 要矛盾如 城乡二 元结构、 区域差异扩大、 三农! 问 题等都 集中反 映在县 域尺度 上。因 此对县域经济的剖析研究成为 其他大 区经济 研究的 基础 , 发 展县域经济也成为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 设和 统筹 城乡 经济 社 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鉴于市 辖区产 业结 构和 经济 密度 与县 或县 级市 有很 大 不同 , 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 是指以 县或县 级市为 地域单元 的 经济体。2005 年河南省共辖 88 个 县 , 21 个县 级市 , 县域经 济 Ta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