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

合集下载

企业双元创新是否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业双元创新是否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

企业双元创新是否推动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一、企业双元创新的概念和特点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企业双元创新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这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市场敏感性和创新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市场变化,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跨学科性和综合性:企业双元创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时,需要整合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资源,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创新体系。

这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跨学科整合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创新的最大化。

持续性和迭代性:企业双元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保持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企业还需要对已经实施的创新项目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这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迭代。

开放性和合作性:企业双元创新需要企业与其他企业和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共享创新资源和成果。

这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开放合作精神,能够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社会效益导向:企业双元创新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时,需要关注其对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A. 企业双元创新的定义和内涵企业双元创新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两个方面进行的持续性、系统性的创新活动。

这种创新模式强调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还要关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

企业双元创新的目标是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需要关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包括研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

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双元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双元制对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启示
◎ 顾 国 强

要: 文章通过分析 中国高等职业教 育的现状以及德 国双元制职业教 育的优势 , 得 出德 国双元制
职 业教 育模 式较 符合 我 国 高等职 业教 育发展 的要 求 。 关键 词 : 高等 职业教 育 ; 双 元制 ; 双师 型

上先进职业教育经验依然值得借鉴和参考 ,例如北 美 C B E模 式 , 德 国的 双元 制模 式 , 澳大 利 亚 的 T A F E
模 式 以及英 国 的 B T E C模 式 。其 中 , 德 国作 为职业 教 育 发 展最早 、 最 成熟 的 国家之 一 , 其双 元制 虽 主要 应 用 于 中等 职业 教育 领域 ,但 其特 点 与作法 对 我 国高 职教 育仍有 很大 的启示 。
模式 , 这一发展需求对劳动力提出更高的标准 , 即需
要更 多 的高技术 劳动力 和创新 型劳 动力 。 其次 , 目前 的高等 职业 教育 在师 资配 备 上存 在
相比,我 国在摸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的过程 中依然 存在着认识与实践误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 , 产业分 工 日趋 细化 、 产业 转移 日益 加速 的 国际背 景 下 , 调整 高等职业教育 的发展方 向,使其符合当前区域乃至
作 者简 介 : 顾 国强 , 江 苏省 无锡 交通 高等职业技 术 学校 副教 授 。
养 。这 种 培养模 式 能够 做 到学校 与 企业 间的无 缝 连
第一 , 扩 大 高职教 育规 模 的前 提是 复 合 型 、 应 用
接, 学校能够动态地掌握企业 的用工需求 , 企业 的介 入也减少了学生 由学校 向工作岗位转移过程中的调 整成本。这种具有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的职业教育模 式是德国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 因之一 ,也是当前 德国最为普遍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

“双元制”对我国职教的意义

“双元制”对我国职教的意义

容 的,并且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的阶梯式课程结 构。这一结 构是 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 的、综合性 的 、并 以职业 活动为 核心的课程结构。所有理论课都综合为 三门课 :专业理论 、专业 制图 和专业计算 ,覆盖了专业所需 的所有 理论 ,知识面广 、深 浅适度 ,综 合性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而所有 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 、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 三个层 次呈阶梯式逐渐 上升。“ 双元制”模式的实践课程 设计更加 突出了 以职业 活动 为中心 的特点。职业技能 、职业能力 的训练与生产实 习是一种典 型的实践活 动 ,具有 明显 的过程属性 。因此 “ 双元制”模式实践课程的选择与编 排 更 注重 直 接 性 的 职 业 经 验 。这 样 通 过 以 职 业 活 动 为 核 心 的 培 训 过 程 ,就能达到培养学生掌握有效 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的目的。 4 .课 程 编 制 以 基 础 面宽 为基 点 通常而言 ,课程编制包括课程 内容 的选择 和课程 内容编排两个方 面 ,如何 “ 选择 ”和 “ 编 排” 这本身就 有各种观 念和技 巧。在 课程 编排方 面与我 国的三段制课程编 排不同,德 国汉元制 模式是采用综合 课程的方法把所有的理论课程综合成 专业理论 、专 业制图和专业计算 三门课 ,பைடு நூலகம் 目的也是为了避免无必要 的重复,而尽 可能的拓宽专业知 识面。因此说 ,双元制课程 “ 编制” 无论是课程的内容选择还是课程 内容的编排都是 以宽广职业基础 面为基点的。 5 .课程 实施 以双元合作为基础 职业 教育 的培养 目标就是 为企业培养合 格的职业人才 ,从这一意 义上讲 校企双方合作对职教来说 至关重要 ,而课程 又是一切教育活动 的核心 ,因此校 企业双 方合作从 实 质上讲是 以课程 上 的合作 而展开 的 。而双元制课程实施则是真正以双方 合作 为基础的 ,学校按照各州 总体教学计划 实施理论课程的教学 ;企业则 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 中实 施 实 践课 程 的 培 训 ,双 方 通 过 教 育 文 化 部 和 自主 的 形 式 加 以协 调 ,保证理论 与实践有效的结合 , 并 以此共 同合作来达到 国家对 职业 人才的总体教 育 目 标 。这样做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其一 ,双方合作 能使学生学到知识技能 更加贴 切生产实 际 ,以符合企 业要求 ;其 二 , 增强企业对职教 的参 与意识 ,视 之为 己任,并 从各 方面 给职教 以帮 助 ;其三 ,双方合作既保证了企业的需 求 ,又能满 足国民基本文化素 质 的要求 , 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对 “ 劳资”关 系上 的协调 ,并有 利 于 促 进 职教 的顺 利 发 展 。 6 .教学活动 以受培训者为主体 任何课程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教学 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 与 技 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的培养 目标 必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 教学 活动 。因此 自7 0年代以来 ,德 国职教界开始探索 以受培训者 ( A u s z u . b i l d e n d e )——职业学校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活动 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 双元制”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 是实训教学 均体现 了以学 生为 主体 的思想。理论教学 由传统的讲授法 向启发式 、讨论法 、小组 学习 法等转变 。实训教学 由传统 的四级教学法 向项 目法、引导性课 文法 、 项 目应用法及学习岛等过渡 。也就是说 ,教学活动 的组织 由以教 师为 主体转 向了以学生为主体。 参考文献 : [ 1 ]《 历 史与现 状——德 国双元制职 业教 育》 ,国家教委 职教 中 心研究所,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 ,1 9 9 8 . [ 2 ] 《比较 职业技术教 育》,石伟 平,上海:华 东师 范大学 出版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全文)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发德国“双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被世界各国广为推崇。

这种教育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进展中遇到的问题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概括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色,提出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思路。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内涵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

它被看作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典范。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它为德国经济的进展培养了大批高素养的专业技术工人,被人们称为第二次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特色1.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同生产即劳动力市场紧密结合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所谓紧密结合,是指以技能培训的有用为本位的模式,突出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进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其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的过程中,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掌握的是企业当下最新的技术。

在培训的基本程序上,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学生能较早地接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的培训,能够使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成为企业的合格技术人员。

2.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所谓训练目标的关键性是指训练中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德国“双元制”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密武 器” 。双元 制模 式是 德 国职 业教 育成 功 的 实践 模 式 ,对我 国职 业教 育 的发 展 有 着非 常重要 的 启 示和借 鉴作 用 。从发 达 国 家中汲取有 利 于发 展 我 国职业教 育 的经验 ,使 职 业教 育 由弱 势走 向强 盛 ,由传 统教 育体 系的 附属 走 向终 身教 育体 系的主体 ,意义 重大 而深远 。
教育更完整 、更系统 。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 ,大体上可分为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和进修教 育 四大类 。而 职业教 育在 整个教 育体 系 中 ,占有 重要地 位 ,是学 生升学 就业 的主 渠道 。在德 国小学 毕业后
实 行第一 次分 流 ,分 别进入 普通 中学 、文理 中学 、实验 中学 和综 合 中学 四类 学校 ,就初 步确定 了今后 就业 升 学 的基 本方 向 ,目的性 比较 明确 。初 中毕业 后实 行第 二次 分流 ,根 据不 同职 业 的要求 和学 生及家 长 的意 愿 ,一部 分学 生升人 文理 中学 高 中部 ,具备 升人 高等 学校 资格 ,大 部分学 生选 择职 业学 校 ( 企业 培训 ) 或 接受 “ 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较 高层次 的职业 教 育包括 企业 及其 它类 职业 教育机 构 的培训 ,必须 以接受 过较 低 层次 的职前教 育或 培训 为基础 ,并 应有一 定 的职业 实践 经验 。德 国 目前 实行 9年 义务教 育 ,小学 4年 ,
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落实高职教育 “ 以服务为宗 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根本措施 , 更
是 培养 大批高 技术 、高技 能人 才 ,服 务经 济社会 发展 的战略性 举措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 国职 业教 育 的 “ 元 制 ” 模 式 双

德国双元制证书

德国双元制证书

德国双元制证书摘要:一、德国双元制证书的背景与简介1.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2.双元制证书的重要性二、德国双元制证书的类型与等级1.证书类型a.职业培训证书b.职业进修证书2.证书等级a.初级证书b.中级证书c.高级证书三、德国双元制证书的获取途径1.参加职业培训课程2.通过考试获得证书3.在职进修四、德国双元制证书的国际认可度1.欧洲范围内的互认2.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五、德国双元制证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借鉴双元制教育体系2.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认可度3.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文:德国双元制证书是在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下产生的一种职业教育证书,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和广泛的国际认可度。

它旨在培养具备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德国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

这种模式旨在让学员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双元制证书分为职业培训证书和职业进修证书,涵盖了众多行业领域,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

要获得德国双元制证书,学员需要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课程,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证书。

此外,在职进修也是获得双元制证书的途径之一。

德国政府鼓励企业为员工提供在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在国际认可度方面,德国双元制证书在欧洲范围内具有互认性,德国还与其他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间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德国双元制证书对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国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与认可度,培养更多具备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

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

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论文报告: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分析一、引言二、德国双元制的概念及特点三、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四、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五、实施德国双元制的推进方案六、案例分析七、结论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国外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以公司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已经在德国及其周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因此,本文将围绕试论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可行性方面展开讨论。

一、德国双元制的概念及特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要教育机构共同负责的职业教育制度。

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企业作为职业培训的主要机构,企业在本身的业务上为员工提供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学校则为职工提供与这种工业实践经验有关的科学和理论知识。

双元制是一种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取得职业学位的学生还可以继续选择在大学深造。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广大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是我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比例并不高,职业教育质量普遍不高,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从学生人数和毕业生质量上看,职业教育在我国是体现不足的。

随着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领域的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德国双元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来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以实现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提升。

在政策层面上,已有一些国家的政府积极推动该制度,比如中国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德国双元制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在市场层面上,实施德国双元制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需求和员工实际所需进行改进。

四、实施德国双元制的推进方案在推行德国双元制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考虑到我国国情,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比较贴近我国国情的方式。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职业导向性,即是以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教学内容以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为主体;教学方式强调行动导向;教学环境强调职业世界的真实性。

职业教育职业导向性的本质属性就决定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地方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和市场导向性。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1职教模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是“双元制”,也称“双轨制”或“德国学徒制”。

所谓“双元制”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学生在学校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授课,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从而把学校的理论培养与企业的实践培训结合起来,学校和企业都是教学实施主体,是职业教育的“双元”。

在这种职业教育模式下,招生工作由企业负责,学校基本上不组织招生工作,学生向有招生资格的企业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此时,学生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学制一般是三年,有个别专业是三年半,第一学年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每周学校学习4天,企业培训1天,第二年、第三年以企业培训为主,每周企业培训4天,学校学习1天。

学生学习期满后,经过国家考试委员会的考核和审定,合格者颁发毕业证书,然后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选择就业,大部分学生是留在原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企业,还可以到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深造。

“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就是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2师资队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可分为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两支队伍。

德国职业学校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总体教师质量比较高。

要想成为一名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除了必须具有相应的学历和资历之外,还必须经过两年以上的工厂实践,才能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如果是担任实训教师则必须通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

职业学校的专任教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教师每年还必须定期到企业挂职训练,或不定期派遣到相关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最新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edarfsplanung
Bedarfsplanung der Ausbildungsst tte
切削机械工
48 个虎钳(可调高度)工作台 6 台立式钻床 3台坐标钻床 3 台Raboma 3 座划线平台 3 座平面台 3 台铁皮剪断机 3 台弯曲机 工具保存柜橱 工具 (48套) 1 间公共休息室 1 间带投影仪的理论教室 3 台锯/带锯机 3 台锉床 3 台带有缩放仪的平面仿形铣床 3 台组合磨床 1 个车间
Bedarfsplanung der Ausbildungsst tte
ca. 400 Azubis in 3 Ausbildungsberufen innerhalb von 3 Jahren
需求计划
培训车间需求计划
学徒人数:约400名. 专业:3个. 学制:3.5年
Bedarfsplanung
Ziel aller Ausbildungsregelungen ist es, eine berufliche Handlungsf higkeit herzustellen
双元制教育
所有教育规章制度的目的:产生职业行动能力(即从事合格的 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和能力)
Bedarfsplanung
Konzept zur Etablierung eines Berufsschulbildungssystems
DIE DUALE AUSBILDUNG
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创办草案 双元制教育
bersicht
Die Duale Ausbildung Die Duale Ausbildung
Bedarfsplanung Bedarfsplanung
ZM
48 Werkb mit h nke henverstellbaren Schraubst cken 6 S ulenbohrmaschine
IM
32 Werkb mit h nke henverstellbaren Schraubst cken 4 S ulenbohrmaschine
Bedarfsplanung der Ausbildungsst tte
1. Ausbildungsjahr
需求计划
培训车间需求计划
第1学年
Bedarfsplanung
EAT
16 Werkb mit h nke henverstellbaren Schraubst cken 2 S ulenbohrmaschine
工业机械工 Industriemechaniker
自动化技术电工
切削机械工
学校职业教育部分
考试结构
Die Duale Ausbildung
Konzept zur Etablierung eines Berufsschulbildungssystems mit anerkanntem Abschluss
3 Koordinatenbohrmaschine
3 Raboma 3 Anrei platte 3 Richtplatte 3 Tafelschere 3 Biegemaschine Werkzeugschr fü Werkzeuge und nke r Werkzeugtr ger Werkzeug (Satz 48 mal) 1 Aufenthaltsraum 1 Unterweisungsraum mit Beamer 3 S / 3 Bands ge ge 3 Feilmaschine 3 Graviermaschine
Das Duale System Das Duale System
Die Ausbildungsberufe Die Ausbildungsberufe
Industriemechaniker Industriemechaniker
Elektroniker fü r Automatisierungstechnik
Schwei kabinett mit 16 Pl tzen
16 Universalfr smaschinen (konventionell) 16 Spitzendrehmaschinen (konventionell)
Universalscharfschleifmaschine nutzbar
双元制教育
建立职业学校教育体系(毕业证书得到国家承认)草案
前提 职业学校 考试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 联邦教育研究部
基础 《培养框架计划》 《框架教学计划》 《职业培训条例》 《职业培训合同》
Die Duale Ausbildung
Betrieblicher Ausbildungsanteil
Die Ausbildung findet ü berwiegend am Arbeitsplatz, also w hrend der Arbeit, statt. Dies ist ein zentraler Unterschied zu schulisch organisierten Ausbildungsmodellen anderer L nder, da die betriebliche Ausbildung sowohl technologisch, wie arbeitsorganisatorisch stets in die aktuellen betrieblichen Arbeitsprozesse einfü hrt. Zudem tragen die Auszubildenden im Rahmen der Lehrproduktion dazu bei, das bereits w hrend der Ausbildung Produktive Werte geschaffen werden, was hinsichtlich der Kosten fü die Berufsbildung sowohl die Betriebe wie die Allgemeinheit entlastet. r
1 Koordinatenbohrmaschine
1 Raboma 1 Anrei platte 1 Richtplatte 1 Tafelschere 1 Biegemaschine Werkzeugschr fü Werkzeuge und nke r Werkzeugtr ger Werkzeug (Satz 16 mal) 1 Aufenthaltsraum 1 Unterweisungsraum mit Beamer 1 S / 1 Bands ge ge 1 Feilmaschine 1 Graviermaschine
Zerspanungsmechaniker
Schulischer Ausbildungsanteil
Prü fungsaufbau
目录
Die双元制职业教育 Duale Ausபைடு நூலகம்ildung
需求计划 Bedarfsplanung
双元体系 Das Duale System
需经培训的职业(或称专业) Die Ausbildungsberufe
Bedarfsplanung
Bedarfsplanung der Ausbildungsst tte
2. Ausbildungsjahr
需求计划
培训车间需求计划
第2学年
Bedarfsplanung EAT
SPS Kabinett mit 16 Pl tzen (Sinumerik S 7) 1 Beamer 16 Computer mit dazugeh riger Software 1 Werkstatt
Sinutrain / Sinumerik 840D
16 CNC Universalfr smaschinen 16 CNC Drehmaschinen 8 CNC Flachschleifmaschienen 8 CNC Rundschleifmaschinen 2 Universalscharfschleifmaschine 2 3er Schleifb cke 1 Laserschneider 3 Werkst tten
2 Koordinatenbohrmaschine
2 Raboma 2 Anrei platte 2 Richtplatte 2 Tafelschere 2 Biegemaschine Werkzeugschr fü Werkzeuge und nke r Werkzeugtr ger Werkzeug (Satz 32 mal) 1 Aufenthaltsraum 1 Unterweisungsraum mit Beamer 2 S / 2 Bands ge ge 2 Feilmaschine 2 Graviermaschine
1 Segmentschleifmaschine
1 Werkstatt
3 Segmentschleifmaschine
1 Werkstatt
2 Segmentschleifmaschine
1 Werkstatt
需求计划
自动化技术电工
16 个虎钳(可调高度)工作台 2 台立式钻床 1 台坐标钻床 1 台Raboma 1 座划线平台 1 座平面台 1 台铁皮剪断机 1 台弯曲机 工具保存橱 工具(16套) 1 间公共休息室 1 间带投影仪的理论教室 1 台锯/带锯机 1 台锉床 1 台带有缩放仪的平面仿形铣床 1 台组合磨床 1 个车间
ZM
CNC Kabinett mit 16 Pl tzen 1 Beamer 16 Computer mit Software PAL-Keller
IM
Pneumatik Kabinett mit 16 Pl tzen 1 Beamer 16 Computer + Software 4 Hydraulikpl tze
Voraussetzungen Berufsschule Prü fungskommission/ IHK Ministerium fü Bildung und r Forschu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