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诗词赏析第一讲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合集下载
2017届中考语文整合点拨-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点拨 这类试题,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还要学会结合原句,展开想 象,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评价该 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寒”既写出了水中汀洲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 景, 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课时讲解题型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 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点拨 解答本题时,注意分析这个词所产生的意境,然后再体会诗人用 这个字赋予的内心的情感。 【答案】 “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 突出了诗人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惘等)之情。
真题精练
(2014· 陕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山 行 (清) 姚 范
原文见讲义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 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 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 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 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 闲适恬淡之情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 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点拨 鉴赏人物形象,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思考塑造了什么形 象;二是思考文本中运用什么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分析诗句刻画的人物形 象,要抓住诗句中的细节进行分析。
【答案】 “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 “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017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课件 (1)

古体诗 唐以前的:《诗经》、《楚辞》、汉乐府
唐以后的文人仿古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 绝句 近体诗 诗 歌 古诗 律诗
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凉州词》
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 七言律诗:《登高》 小令:《浣溪沙》 中调:《定风波》
词
长调:《望海潮》 小令:《天净沙·秋思》 曲(散曲)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维的诗画一体 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的知识积累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 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 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 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洒 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 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 落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 为国;红叶:相思等等。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1、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之苦:杜甫《春望》杜甫《石壕吏》 同情人民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观刈麦》 亡国之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 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 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以后的文人仿古诗: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五言绝句:《静夜思》、《江雪》 绝句 近体诗 诗 歌 古诗 律诗
七言绝句:《回乡偶书》、《凉州词》
五言律诗:《春望》、《过故人庄》 七言律诗:《登高》 小令:《浣溪沙》 中调:《定风波》
词
长调:《望海潮》 小令:《天净沙·秋思》 曲(散曲)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维的诗画一体 陆游的悲壮爱国
诗歌的知识积累
1、诗歌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物抒 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诗歌的常见艺术手法:衬托、用典、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抑扬结合、修辞方法(比兴、 拟人、夸张等) 3、诗歌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委婉华 丽、飘逸、雄奇、含蓄隽永。(如:李白的飘逸洒 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等。) 4、诗歌的形象(即传统含义):如:柳:惜别;月、 霜:思乡;松、竹、梅、莲:表人的品质;流水、 落花、夕阳:感时伤事;大漠、孤烟、羌笛:保家 为国;红叶:相思等等。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1、忧国忧民: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之苦:杜甫《春望》杜甫《石壕吏》 同情人民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观刈麦》 亡国之愁: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 沧海》李贺《南园》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 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总复习课件(共30张)

5、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明亮的月亮如同钩子一样。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 之中。
6、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 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 温馨。荒郊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与其相似的异乡游子,冒着 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
表达效果给1分
第14页,共30页。
答题要点 : (yàodiǎn)
❖ 1.从表现手法入手 ❖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
容 ❖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 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第6页,共30页。
诗词 主题分类 (shī cí)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
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让人
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经(境)和情(意)两个 方面。
第3页,共30页。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 之中。
6、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 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茅屋,安谧而 温馨。荒郊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与其相似的异乡游子,冒着 凌冽的西风踟蹰而行。
[评分标准]本题2分,为开放性试题。指出具体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特点,给1分;说出
表达效果给1分
第14页,共30页。
答题要点 : (yàodiǎn)
❖ 1.从表现手法入手 ❖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
容 ❖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 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第6页,共30页。
诗词 主题分类 (shī cí)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
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让人
产生联想和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经(境)和情(意)两个 方面。
第3页,共30页。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现画面。描述时要忠实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 求优美。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课件

总结
诗 眼
整 首 揭示诗的主旨的凝聚点 诗
传神的动词
某 一 富有情韵形容词 句 巧用辞格的其他词语
真题演练(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 诗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最”极言春光之美,“绝”夸饰柳色 之新,(含义)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 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手法)突出早春 的景色最可爱。(表达作用)
(二)间接抒情 A、借景抒情, B、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C、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A、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干谒诗”(用于有所要求而拜谒对方)是作者西 游长安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前两联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后两联由景物转向抒情。 由景想到自己功名未成,空有出仕愿望,而无人推荐, 就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楫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
(8)排比
排比是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
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
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9)设问 (一) 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二) 作用:开头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 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1.修辞方法
(1)比喻 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分类: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比喻有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017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ppt

考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思乡和思亲的情感,同 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 苦难。
识记常用术语
5.表达技巧题
(1)表达方式:常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 方式。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 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两 种方式。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 讽今、运用典故、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动静 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格式:手法+表达效果(内容+主旨+感染力)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 桂花 (春)山(涧) 、_______ (明)月 、________ (山 )鸟 等 _____、_________ 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山涧的 幽静 。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 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①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 静谧的氛围。②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 情趣。
月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一)
• • • • •
• • • • • • • • • • •
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泊秦淮》 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李煜《相风欢—无言独上西楼》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观沧海》李贺《南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保家卫国的决心:夏完淳《别云间》李贺《雁门太守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陆游《十一月 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石壕吏》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思亲念友:李商隐《夜雨寄北》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使至塞上》 闺中怀人:李商隐《无题》温庭筠《梦江南》
2017年中考语文(人教版)诗词及文言文阅读课件诗词赏析

第6页,共102页。
(2)抒情方式: 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________(内容),抒发了 ________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用术语)。 2.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第70页,共102页。
第71页,共102页。
第72页,共102页。
第73页,共102页。
第74页,共102页。
第75页,共102页。
第76页,共102页。
第77页,共102页。
第78页,共102页。
第79页,共102页。
第80页,共102页。
第81页,共102页。
第82页,共102页。
为了准确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们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思想情感。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第3页,共102页。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
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
第31页,共102页。
第32页,共102页。
第33页,共102页。
第34页,共102页。
第35页,共102页。
第36页,共102页。
第37页,共102页。
(2)抒情方式: 答题步骤: ①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②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③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________(内容),抒发了 ________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用术语)。 2.分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 答题步骤: 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 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
第70页,共102页。
第71页,共102页。
第72页,共102页。
第73页,共102页。
第74页,共102页。
第75页,共102页。
第76页,共102页。
第77页,共102页。
第78页,共102页。
第79页,共102页。
第80页,共102页。
第81页,共102页。
第82页,共102页。
为了准确把握内容,体会感情,我们应把握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较为固定的思想情感。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第3页,共102页。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
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
第31页,共102页。
第32页,共102页。
第33页,共102页。
第34页,共102页。
第35页,共102页。
第36页,共102页。
第37页,共102页。
2017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10 课内重点古诗词赏析

作用;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
分析。
4.答题格式: 这个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生
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情态),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
月:思乡怀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菊、兰:隐逸高雅之士。梅:高
洁。莲:超凡脱俗。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柳:送别、思念。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3.解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
②答题格式: 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 想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____(用术语)。
(3)哲理类: ①解题步骤: A.先理解句意。 B.再结合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C.展开联想与想象,分析诗句揭示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
③题型示例: 问题:赏析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回答:这句诗将近景和远景完美地结合起来,逼真地写出了秀美的山村风光,表现了 诗人偶逢故人、暂适农家的怡然喜悦之情。 (2)抒情类: ①解题步骤: A.先确定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B.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C.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10.课内重点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第二轮复习
1、了解诗歌赏析常规题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古诗词赏析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唐诗、宋词,课内基本篇目和课外诗
分析。
4.答题格式: 这个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它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生
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情态),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
月:思乡怀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菊、兰:隐逸高雅之士。梅:高
洁。莲:超凡脱俗。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柳:送别、思念。鸿雁: 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3.解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
②答题格式: 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 想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___________(用术语)。
(3)哲理类: ①解题步骤: A.先理解句意。 B.再结合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C.展开联想与想象,分析诗句揭示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
③题型示例: 问题:赏析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回答:这句诗将近景和远景完美地结合起来,逼真地写出了秀美的山村风光,表现了 诗人偶逢故人、暂适农家的怡然喜悦之情。 (2)抒情类: ①解题步骤: A.先确定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B.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C.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10.课内重点古诗词赏析
九年级语文第二轮复习
1、了解诗歌赏析常规题设题特点。 2、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古诗词赏析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唐诗、宋词,课内基本篇目和课外诗
中考专项复习:诗词赏析ppt课件

;.
13
赏析句子
1、分析手法 2、把握“一切景语皆情语” 3、语言优美流畅
;.
14
可能出现的其他题型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动 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声衬静、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修辞、 典 故、感官角度 2、语言风格:质朴淡雅、欢快风趣、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含蓄 隽永,简洁洗练
;.
6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过意 象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 书、归雁、明月、 秋、落叶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
7
炼句
;.
18
;.
19
;.
20
;.
21
;.
22
炼字
1、体会妙处 2、紧扣全句乃至全诗的意义 3、结合作者的感情来理解。
;.
23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 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 动、许多愁。 词中一个“倦”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对重点诗词意境的再现, 对重点诗句写作手法和艺术效果的品析, 对重点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体会
;.
8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和“乱花渐欲 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任选一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