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合集下载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

40
39-38
2
20
35
42
37-36
2
20
35-40
44
36-38
4
12
40-45
底棚黄片黄 以2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4℃,湿球温度控制在36-38℃,稳温12小时 筋,小卷筒 左右,烟叶大部分青筋变白,勾尖卷边,风机高速运转。 顶棚黄片黄 以2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6℃,湿球温度控制在36-38℃,稳温12小时 筋,小卷筒 左右,烟叶黄片黄筋,小卷筒,风机高速运转。 以1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0℃,湿球温度控制在38℃,稳温6-8小时, 烟叶黄片黄筋,接近大卷筒,风机中速运转。 以1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4℃,湿球温度控制在39℃,稳温6-8小时, 烟叶黄片黄筋,大卷筒,风机中速运转。 以1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68℃,湿球温度控制在40-42℃,稳温24小 时,全炉烟叶干筋,风机低速运转。
“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8点式”精准烘烤工艺
湿温 阶段 干温℃ ℃ 38 变 黄 阶 段 38-37 升温 稳温时 时间 间 5 8-12 风机风 速 (HZ) 30 目标任务
底棚叶尖变 黄 底棚黄片青 筋,叶片发 软 顶棚黄片青 筋,叶片发 软
操作流程
烟叶装炉后,关闭门窗和进风口,点火,5小时内将干球温度升到38℃,湿球温度控 制在38-37℃,稳温8-12小时,烟叶叶尖变黄,风机低速运转。 以2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0℃,湿球温度控制在38℃,稳温20小时左 右,烟叶变黄7-8成,叶片失水发软,风机中速运转。 以2小时升温1℃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2℃,湿球温度控制在37℃,稳温20小时左 右,烟叶黄片青筋,主脉发软,风机高速运转。定 Leabharlann 阶 段4636-38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

密集烤房烘烤技术要领详解密集烤房是烤烟生产中烘烤烟叶的专用设备。

具有装烟密度大,使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平面、立面干球温差和湿球温差小,烟叶变黄、干燥均匀,烤后烟叶黄烟率高,烘烤时间短的特点,另外,还有温湿度自控系统辅助烘烤设备,操作方便,容易掌握,降低烘烤工作强度明显,节省烘烤用工等优点。

密集烤房分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和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两种。

两种密集烤房在烘烤烟叶的过程中,虽然气流不同,但仍具有较多的相似性。

目前云南烟叶已进入成熟采收烘烤阶段,为确保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特提出密集烘烤操作技术要点,供各地烘烤烟叶参考。

一、提前检修烤房并烧火试炉,确保烘烤工作顺利开展烟叶采收烘烤前,需对使用过的上年烤房进行散热管掏灰,更换石棉条,确保烧火旺,散热管检修盖板密封不漏烟,以后烘烤两炉次再掏灰一次;更换陈旧传感器纱布和对还可用的纱布用洗滴剂清洗,保证烘烤时传感器纱布吸水良好,测定数值真实可靠;对出现损坏的门窗、墙体和担烟梁等维护结构进行修复,提高烤房的保温、保湿性能。

烤房检查修理后,对新旧烤房都要先起动运行,烧火试烤,检查控制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散热器是否漏烟,助燃风机、循环风机和进风板的转动是否正常(注意风机不得反转),线路电压是否合理,附属设备发电机是否正常,若发现问题必须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另外,还要备足燃油,才能保障烘烤工作顺利展开(详见烤房组合图1)。

密集烤房组图1二、烤前查看田间,合理计划采烟,统一采收标准,提高采收成熟度相似性在烟叶采收前,必须到田间查看烟叶的成熟情况,认真估算需要采收的量,做好计划采收工作。

每次进行烟叶采烟前,要到田间对采收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统一采收标准。

采烟时要做到不多采、不少采、不漏采、不采生,缩小采收烟叶的成熟度差异(详见图2、图3、图4)。

图2 田间成熟期图3 采收的下部叶外观图4 田间集中成熟的中上部叶三、分类堆放,优化上竿,统计分配,对号装炕1、严格分类编烟。

密集烤房烘烤技术要点

密集烤房烘烤技术要点

温度 3 ℃~ 4 使烟 叶大量变黄 , 3 3 ℃,
达 到 底 层 烟 叶有 8 %左 右 黄 片 青 0 筋 ,即烟筋和烟筋两边呈青色 、 叶 基部微带青色 , 其余均 为黄色 。同 时 叶 片 发软 ( 水 量 2 %左 右 )主 失 0 , 脉 部 分 发 软 。之 后 再 升温  ̄4 ℃~ 11 4 ℃, 2 保持湿球 温度3 ℃一 7 , 6 3 ℃ 使 底层 全部烟 叶和二层 部分 烟叶达 到 既 变 黄 又 变 软 塌 架 ( 水 量 3 % 失 5 左右 ) 的要 求 。 殊 情 况 下 , 黄 初 特 变 始, 在点火 2 3 时 内要使烤 房顶 ~小 层温 度达 到3 ℃~ 0 9 4 ℃保持 稳 定 , 湿 球 温 度 也 逐 步 升 至 3 ℃~ 8 。 6 3℃
维普资讯
密集烤房 。 指烤烟生产中烘烤 加工烟叶的专用设备 。 其基本特征 是装烟密度大 , 使用风机进 行强制 通风 , 热风循环 , 温湿度 自控 系 有 统。 分气流上升和气流下降两种基
要 用 木 板 填 满 ,不 得 将 烟 夹 ( ) 离加大或留有空档空隙。 竿 距 湿 、 鲜 夹烟 不 匀、 夹烟不牢 中途严重掉 叶而未妥 善堵漏等原因。 在定色 中后期 出现 叶片干燥严重不均匀时 , 要根据 实 际情况在适当时机给予补救 , 以便 及时均匀干片 、 完成烟叶定色和干
筋。 补救措施 : 调整排湿 口。 叶 ① 将
片干燥 快 的位 置排风 口的铝合 金 页门适 当关小 , 使烤房内的热风有 效 地导向叶片干燥偏慢 的位置 , 促 进这些位置 烟叶的干片。 ②调整 回 风 口。 0 在8 %左右烟叶 已基本完成 定 色后 ( 14 15 ℃左右稳湿 时 )若叶  ̄ 1 , 片 干燥 程 度 悬 殊 , 要放 下 回风 闸 板

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

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

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密集烤房是一种用来加工一些材料或产品的高温设备,需要严格遵守技术要求和规范。

下面是关于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的一些详细介绍,供参考。

1.燃料选择:密集烤房通常使用煤炭、油料或天然气作为燃料供应。

使用燃料时,必须选择适当的燃料种类,并采取合理的燃烧方式,以确保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

2.通风系统:密集烤房需要配备合适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热空气的流动,并排出烟尘、废气等有害物质。

通风系统还可以控制烤房内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为材料或产品的烘烤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3.温度控制:密集烤房需要精确控制烤房内的温度,以实现对材料或产品的精确加热。

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来监测和调节烤房内的温度,以保证温度在要求范围内稳定。

4.安全保护:密集烤房操作时必须重视安全保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灭火设备、烟雾报警器、自动断电开关等,以防止火灾和其他事故的发生,并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5.设备维护:密集烤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维护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清洁、易损件更换、设备调试等工作。

6.电气系统:密集烤房的电气系统需要满足国家电气安全标准,采用专业的设计和施工。

电气线路及开关设备应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和可靠性。

7.环境保护:密集烤房要求坚持绿色环保,减少环境污染。

可以通过安装废气处理设备、烟尘过滤器等手段,减少废气排放和烟尘产生,保护大气和周围环境。

8.热损失控制:密集烤房需要采取措施,减少热能的损失。

可以采用良好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9.操作规范:密集烤房需要制定和执行操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等,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10.质量控制:密集烤房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可以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

以上是关于密集烤房技术要求规范的一些介绍。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烘烤技术,它采用了特殊的气流循环系统,可以实现对食品的均匀加热和高效烘烤。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一、原理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主要依靠热空气的对流传热来完成烘烤过程。

烘烤房内部设有热风循环系统,通过风机将热空气从上方吹入烘烤室,然后由下方的出风口排出。

这种气流下降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持烘烤室内的温度均匀,避免食品出现局部过热或过度干燥的情况。

二、特点1. 温度均匀: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的热风循环系统可以保持烘烤室内的温度均匀,使得食品可以均匀受热,烘烤效果更加理想。

2. 烘烤速度快:由于热空气能够均匀地覆盖整个烘烤室,所以食品的烘烤速度相对较快,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 节能环保:相比传统的烘烤方式,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在能源利用上更为高效,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减少烟尘的排放,对环境更加友好。

4. 操作简便:该工艺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简便,只需设置好烤箱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就可以自动完成烘烤过程,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三、应用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特别适用于面包、饼干、蛋糕等烘烤食品的生产。

使用该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

此外,该工艺还可以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物品烘干和加热,如电子元件、陶瓷制品等。

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是一种高效、均匀、节能的烘烤技术。

它通过热空气的对流传热,实现了对食品的快速烘烤和优质加热。

在食品加工行业和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烘烤工艺还会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味。

密集烤房的烘烤工艺

密集烤房的烘烤工艺

密集烤房的烘烤工艺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密集烤房的烘烤原理与普通烤房相似,但是由于其装烟密度比普通烤房要大得多,而且实行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所以在烘烤工艺方面又有其特殊性。

夹(编)烟与装烟同一烤房所装配的鲜烟叶要力争做到品种、营养、水平和生长状况以及部位、成熟度的一致,要在一天内完成采摘、夹(编)烟、装房并点火烘烤。

夹(编)烟夹(编)烟时将鲜烟叶叶柄对齐,自然、均匀地铺放到烟夹内,烟夹两端适当加铺。

使用针长14cm的竹木烟夹时,对叶片较小的烟叶,每夹夹鲜烟14~16kg,中部叶16kg 左右,上部叶17~18kg。

使用普通烟竿编烟时,每竿编鲜烟12~15kg,每撮烟叶4~6片。

装烟烟夹装房时,保持相邻两个烟夹之间距离5cm左右;烟竿装房时,相邻两个烟竿的中心距为8~12cm。

装烟密度宜控制在55~65kg/m3。

在无法达到全房鲜烟质量完全一致时,起码要做到同层烟叶质量基本一致,并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装烟密度必须均匀一致。

如果烟夹内烟叶密度不均匀,叶间温度、湿度不一致,会导致烟叶干燥不一致。

密度小的部位烟叶干燥过快形成青干,密度大的部位烟叶叶片变薄,颜色变淡,出现平滑烟。

若烟叶数量(烟夹或烟竿数量)不足以装满各层时,空缺的挂烟位置要用木板铺满铺严,其不足部分要用木板填满,不得将烟夹(竿)距离加大或留有空档、空隙。

长6m的烤房装烟量控制在4000kg左右,长8m的烤房装烟量要达到5500~6000kg。

变黄快的鲜烟叶及过熟叶、轻度病叶装在气流上升式烤房底层,质量好的鲜烟装在其中层和上层。

气流下降式烤房则相反。

据测试,密集烤房装烟室大门附近的下层和中层温度最高,上层温度最低。

因此,成熟度高的烟叶应吊挂在下层大门附近,适熟叶应吊挂在下层和中层靠近机械附近及中间,成熟度稍差的烟叶应吊挂在烤房温度相对较高的地方。

烘烤操作装烟后要关严装烟室及进排气口,及时点火。

在烘烤过程中根据烟叶外观形态的变化,用烤烟温湿度监控仪(自控仪)结合三段式烘烤工艺实施烘烤操作,必要时可对温湿度进行在线调节。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一、密集型烤房的设计原理1.烤房的布局:要保证烘烤设备的紧凑布局,烤房之间的间隙要尽可能小。

采用密集型布局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和能源消耗。

2.热量回收利用:密集型烤房通常采用热量回收系统,将热源排出的废气通过热交换器回收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空气流通设计:密集型烤房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空气流通系统,以保证热量均匀分布。

通常采用风机或通风设备,通过强制对流的方式,使热空气均匀分布到每个烤房,提高烘烤效率。

二、密集型烤房的操作技术1.调整烤房的通风设备:密集型烤房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通风设备,可以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调整通风设备的风速和风量。

通风设备的作用是将热空气均匀分布到每个烤房,以达到均匀烘烤的效果。

2.控制烤房的温度和湿度:密集型烤房可以采用温湿度控制系统,根据物料的烘烤需求,调整烤房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烘烤效果非常重要。

3.调整烤房的烘烤时间:密集型烤房的烘烤时间可以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烘烤时间越长,产品的烘烤效果越好,但是也会增加能源消耗。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物料的烘烤要求和能源成本进行权衡,确定适当的烘烤时间。

4.定期维护和清洁:密集型烤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烘烤效果。

维护和清洁工作包括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行情况,清洁烤炉的内部和外部,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部件等。

三、密集型烤房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密集型烤房进行烘烤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安全问题:密集型烤房涉及到高温和电气设备,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事故。

2.烘烤质量:密集型烤房可以提高烘烤效率,但也会增加烘烤负荷。

需要根据物料的烘烤要求和设备能力进行合理的搭配,以保证产品的烘烤质量。

3.能源消耗:密集型烤房在提高烘烤效率的同时也会增加能源消耗。

需要根据能源成本和烘烤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环境污染:密集型烤房通常会产生废气和废热,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1.温度控制密集型烤房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温度控制。

对于不同的产品,需要设定合适的烘烤温度。

在烘烤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烘烤室内的温度,并及时调整控制系统,以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

同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设定合适的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确保产品可以均匀受热,烘烤效果达到要求。

2.湿度控制除了温度控制,湿度控制也是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不同的产品对湿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在烘烤过程中,需要监测并调整烘烤室内的湿度,以确保产品烘烤过程中不受潮湿或过干的影响。

可以通过向烘烤室内添加水蒸汽或通过通风换气来调节湿度。

3.通风换气密集型烤房内不断产生热量和湿气,需要及时排出,以保持烘烤室内的温湿度稳定。

通风换气系统可以通过排风扇和进风口实现。

排风扇将烘烤室内的热气和湿气排出,进风口则向烘烤室内注入新鲜空气。

通过控制通风换气系统的运行,可以调节室内温湿度,确保产品的烘烤效果。

4.产品摆放和通风密集型烤房通常采用多层叠加的设计,以提高烘烤效率。

在烘烤过程中,需要合理摆放产品,以保证产品之间的通风和均匀受热。

同时,要注意避免产品之间的相互接触,以免影响烘烤效果。

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产品,可能需要制作专门的支架或夹具,以确保产品在烘烤过程中的稳定性。

5.安全措施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要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部件、传动部件和热源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要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热手套、防尘口罩等。

对于高温情况下的操作,要注意烫伤和中暑等风险,操作人员需进行相关培训和安全防护教育。

总之,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需要合理控制温湿度、通风换气和产品摆放,同时要注意安全措施。

只有科学合理的操作,才能确保产品的烘烤效果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烘烤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集型烤房烘烤操作技术密集烘烤与常规烘烤基本相同,密集烘烤工艺基本模式为“三段式烘烤工艺”;但是,因为密集烤房具有不同于普通烤房的特点,其优势是在“高密度、强制通风,热风循环、风热同步和排湿顺畅”条件下,能够提高工艺到位率,从而提高烘烤质量。

一、密集烘烤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普通烤房的“四看四定,四严四灵活”烘烤原则同样也适合密集烘烤,在密集烘烤时,要遵守的一般原则为:1.看鲜烟叶素质定烘烤方案,把握判断鲜烟叶素质要严,制定实施烘烤方案要灵活。

2.看烟叶的变化定干湿球温度,烟叶变化标准掌握要严,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的调整要灵活。

3.看干球温度定烧火大小,掌握各个时期适宜的温度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

4.看湿球温度定冷风进气门开关大小,掌握适宜的湿球温度要严,冷风进气门的开关要灵活。

根据"烤烟三段式烘烤"基本原理,结合密集烘烤应用研究成果,确定以"低温中湿变黄,中湿定色,相对高湿干筋,控制烘烤各阶段风量风速"为技术核心的密集烘烤原则。

确定了密集烤房适宜的装烟密度,密集烤房正常烟叶装烟密度为55~65kg/m3,即烟竿间距为12cm 左右;密集烤房的烤能一般为4500 -5000kg鲜烟叶/烤次;重视烘烤过程湿度、强调低温充分变黄;强调40℃的凋萎过程和46-50℃稳温消除青筋、延长54℃时间提高香气浓度、减少正反面色差。

密集烘烤过程温湿度及通风控制为:1.在烟叶变黄阶段,主要变黄温度35~38℃左右,在42℃左右给予较长时间,湿球温度保持在36~38℃,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相对湿度85 -80%;风机先高速运转2~4h,然后低速连续运转,主要进行内循环。

2.定色阶段温度由42℃左右逐渐升至54℃左右,一般先慢后快,平均升温速度1℃/2~3h;湿球温度逐步上升且稳定在37~39℃,相对湿度由75% 逐渐降低到40-35% ;风机连续高速运转,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内循环与外循环并举,加快排湿。

3.干筋阶段湿球温度4l~42℃,高速到低速通风。

干球温度以每小时I℃的速度由54℃升温到65℃。

68℃保持稳定;湿球温度保持湿球温度40℃~43℃;风机由高速变低速连续运转,直至烘烤结束。

二、烟叶采收与整理(一)烟叶采收烟叶大田成熟采收时指烟叶达到烘烤工艺所要求的成熟时及时采摘。

烟叶大田成熟采收不能机械地照搬照套某种模式或方法,应视情况灵活掌控:1、正确把握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特征(1)下部叶:主脉2/3成乳白色,支脉1/3变白;叶色褪绿转黄,以绿为主;叶尖明显下垂,茸毛少量脱落。

第一炕烟可适当提前,稍褪色即可采收。

(2)中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2/3变白;叶色褪绿变黄,黄绿各半,有黄色至黄白色成熟斑块;叶耳淡黄/茸毛大部分脱落,茎叶角度明显加大。

采收时断音清脆,断面整齐。

(3)上部叶: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叶面发皱,黄色鲜明、较深而均匀,有较多黄色至黄白色的成熟斑块;叶耳淡黄,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卷勾稍枯。

2 、正确把握"四看"采收原则(I)看叶位采收:下部烟叶适熟早采,中部烟叶成熟稳采,上部烟叶充分成熟来,顶部4片~6片叶完熟一次采。

(2)看叶龄采收(移栽到大田的烟龄):下部叶叶龄50天~60天,中部叶叶龄60天~80天,上部叶叶龄70天~90天。

(3)看栽培环境条件采收种植在肥沃粘重的土壤上或施氮肥较多、稀植和留叶少的烟株,应在叶面表现出典型且充分的成熟特征时来;种植在土壤肥力差、质地轻的土壤上或因留叶数过多而造成早衰的烟株;应在略具成熟特征时及时采;在肥水过多和密度过大的条件下,下部叶易发生"底烘",叶色稍褪绿转黄时就要采收;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形成的良好烟叶,应适熟采收。

(4)看品种采收一般叶色浅、叶片薄、水分多和变黄快的多叶型品种,不耐成熟,应在其显现成熟特征就算成熟,即可采收;叶色深、叶片较厚、成熟慢且耐熟的品种,应等其充分显现成熟特征时采收;叶色、身份介于两者之间的品种,要适熟采收。

3、正确把握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凡能正常成熟的烟叶尽量让其达到成熟的指标再采;二是及早摘除 2 片~3片脚叶;三是及早采收病叶和不能正常成熟的烟叶(水黄烟、旱黄烟等)。

4、正确把握采摘的方法(1) 采收时必须依据"多熟多采、少熟少采、不熟不采"的原则,做到生不采、熟不漏;(2) 采收时行走在行间,将两行成熟的叶片一齐采下;(3) 采收时用食指和申指托着叶柄基部,拇指放在叶柄上,向下一压,向旁一拧来下;(4) 将采下的烟叶叶柄对齐,成把后放在烟行间。

待采摘结束时,将叠放整齐的烟叶,收集装筐或用车运到烤房附近的树荫下或晾棚内。

5、正确把握采收的时间。

多云、阴天全天均可采收,晴天应以早晨阳光直射前采收为好,雨天不采收;早上采露水烟、不采太阳烟,烟叶不暴晒、不淋雨。

6、特殊叶的采收。

一是假熟烟的采收,只有当叶尖转黄,主脉变白方可采收;二是在成熟期如遇风、雹、病等灾害侵袭的烟叶应及时抢收。

7、其它应注意的事项(1) 根据烤房容量按计划采收;(2)采收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挤压损伤。

(二)编(夹) 烟1、烟竿编烟(1) 品种、烟叶部位、叶片大小、烟叶含水量、成熟度等,要求同竿同质;编烟时,叶柄对齐、叶背相对,束间距离均匀一致,每束2-3 片,烟竿两头各留3~4厘米;编竿时要绑紧扣牢,编烟不能用塑料绳,要用麻线或棉线绳;编好的烟搭架挂起。

(2) 编烟密度,单竿叶片数量;下部叶l40~l50片,中部叶120-130 片,上部叶120 ~140 片;每竿烟叶重7 ~10kg。

(3) 要在阴凉处,编烟整个操作过程均要防止堆积和暴晒,避免烟叶沾染泥土;已编好的烟竿要暂放在阴凉处,避免日晒,防止损伤烟叶。

2. 烟夹夹烟(1)夹烟要同夹同质。

(2)烟夹(梳式烟夹)夹烟时,针长l4cm的烟夹,每夹烟重l5~l8kg。

下部叶或水分大的烟叶,每夹烟叶重量宜控制在低限;上部叶或水分小的烟叶,烟叶重量可控制在上限;较小的叶片宜密。

(3)夹烟时,相邻两个烟夹之间的距离为5cm左右;一般以手推靠紧为宜,不宜过紧过密。

(4)夹烟时,每夹烟重不宜过量或欠量,要确保每夹烟叶重量基本相同;夹好的烟叶最好是搭架暂挂放。

(三)装烟技术装烟,就是把编好的烟叶合理地放入烤房中。

装烟技术与烘烤技术密切相关,十分重要。

装烟过密,排湿不顺,"影响色泽;装烟过稀,难于变黄,容易烤青。

因此,装烟需注意以下方面,以利于提高烘烤质量。

1、装烟数量必须与烘烤能力相适应,以确保烘烤质量和不浪费烤房空间为原则。

以装烟室内空长8米,两路三棚挂烟的烤房为例:竿距l2cm,最多可装烟400竿,竿距14cm,最多可装烟340 竿(表6-47)。

重7-10kg计算。

2、装烟时一是坚持当天采收当天装炕。

杜绝采后不烤,造成鲜叶损伤;二是坚持均匀装烤。

同层均匀一致。

否则,热气流会从装得稀的地方大量上升(或下降),造成通风"短路",使烟叶难于均匀一致地变黄干燥,影响整体质量的提高,还延长烘烤时间,增加耗煤耗电量;三是分类装烟人烤房,成熟度较高的烟叶装在烤房内温度较高的地方,成熟度较低的烟叶装在烤房内温度较低的地方,以延缓其变黄期,以免烤青;四是烤房内温度较高的地方要装密一些,烤房内温度稍低的地方要装稀一些,以便保持烤房内的温湿度基本一致。

烤房内温度均匀的装烟要一致;五是坚持烤外分棚,排队装烟,提高装烟的科学性。

3、装烟时要注意:一是不要让较长的烟叶搭在温度传感器上,以免影响检测精度、在湿球传感器上套上纱布,纱布必须干净且充分浸在水中。

干球传感器和湿球传感器掉换或干球传感器上套上纱布时烘烤将失败;二是干球和湿球传感器上必须盖好防护罩。

传感器上方碰到异物时干、湿球温度不正确,将导致烘烤失败。

一次干燥结束后桶内必须灌满清水;三是传感器水瓶要挂在底棚担烟梁靠近观察窗的位置,高度在底棚烟叶的中部为好。

三、三段式烘烤技术应用(一) 变黄阶段1、烟叶变黄的适宜温、湿度条件。

烟叶能够变黄的温湿度范围很宽,在温度30~45℃、相对湿度95%-65%这个范围内,烟叶都会变黄,而且随着温度提高烟叶变黄速度加快。

三段式烘烤工艺要求含水量适中或较少的优质烟叶,要控制变黄温度在35-42℃(主要在38℃左右),相对温度是85%~75% ,在42 ℃左右以下完成变黄。

先低温高湿使烟叶转化充分,然后高温低湿有利于烟叶失水定色,确保最终把烟叶烤黄、烤香。

2、烟叶变黄的标准。

烟叶完成变黄要达到两条标准,一是叶面基本全部变黄,黄片青筋,二是主脉发软,凋萎塌架。

烟叶变黄程度不够,急于升温转火会烤成青黄烟;若变黄程度过大,未能及时升温转火,会降低烘烤质量,甚至于烤出糊烟、褐烟或挂灰烟。

含水量适中或较少、干物质多、失水和变黄慢的优质烟叶,在温度38-40℃时,要便烟叶变黄9~I0成后再升温转火;含水量较大的下二棚叶,质量较好,干物质含量相对较少,应在42℃使烟叶变黄9 成再转火定色。

3、技术要领和操作要求。

烟叶变黄阶段的技术要领:稳住干球温度,调整湿球温度,控制火力大小,适当延长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

装炕前,如烤房内自然温度己经达到33℃可12h不点火,若低于33℃,烧小火使温度以~1℃每小时的速度升到35℃,保持干湿差2℃左右,维持这种温湿度水平,待烟叶叶尖部有I0Cm左右变黄后再升温到37~38℃,保持干湿球温度差2-3℃,延长时间,一般24- 36h,便烟叶达到7~8成黄叶片发软。

接下来升温到40~42℃,保持湿球温度35~37℃,延长时间12小时以上,使烟叶达到黄片青筋微带青,主脉发软折不断。

在烟叶变黄期间,对于水分较大、干物质较少、失水和变黄较快的下二棚叶,主要变黄温度要控制在38~41℃,干湿球温度差~4℃;含水量过大(鲜干比在9以上)、干物质少、失水和变黄快的烟叶,必须在40~42℃(水分更大时,41~43℃)的高温下先排除一部分水分,再实现变黄。

其间,要适时排湿,防止形成硬变黄。

对于水分小、耐烘烤的烟叶,还要提高变黄程度,到10成黄再转入定色。

"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进行内循环。

在38℃以前,原则上不能开启进风门进行通风排湿。

(二)定色阶段·1、主要技术指标。

定色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把烟叶己经变黄的色泽和优良品质性状及时固定下来,必须及时升温排湿,排除烟叶水分,停止烟叶细胞的生命活力,防止多酚氧化酶的氧化作用导致黄色变褐。

定色从43℃开始,到54~55℃完成。

在干球温度50℃以前保持湿球温度37~39℃,50℃以后提高并保持湿球温度38~40℃。

2、操作要领和主要技术要求(1)定色阶段的操作要领:稳住湿球温度,升高干球温度,稳定加大烧火,逐步加强排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