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3章第7节
《财务会计》课程教案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中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教案教学引入:(提问引入)1.试述商业汇票的含义及分类2.我们前面讲过的票据有几种?其中即付票据(即能直接成为货币资金)有几种?教学过程:一.应收票据的含义、种类及其计价(一)应收票据的含义:即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二)应收票据的种类:1.按承兑人不同分类:商业承兑汇票——由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付款人的开户银行承兑2.按是否计息分类:带息商业汇票——票据上载明利率不带息商业汇票(三)应收票据的计价:1.企业收到票据时应按票据的面值计价入账(带息和不带息票据都如此)2.会计期末带息商业票据应按其面值和票面利率计提利息,计提未付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
二.应收票据的一般帐务处理(一)应设置的核算账户——“应收票据”借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记:①票据到期收回票款②未到期背书转让给第三者的票据③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据其余额一般在借方为便于管理和分析各种票据的具体情况,企业还应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属于备查账)(二)不带息票据的核算(三)带息商业汇票的核算1.票据利息的计算:票据的应计利息 = 票据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票据期限的计算方法:(1)按日计算(“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例】若票据的签发日为1月4日,5月8日到期,票据期限为多长?票据期限 = 28 + 28 + 31 + 30 + 7 = 124(天)(算头不算尾)= 27 + 28 + 31 + 30 + 8 = 124(天)(算尾不算头)(2)按月计算(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如:4月1日签发,3个月到期,则到期日应为7月1日(3)计算时应注意:票面利率与票据期限计算的口径一致,一般票据期限为月或日,而票面利率一般为年利率,所以,计算时应换算成计算口径一致。
2.带息票据核算的账务处理(收到、计息、到期收款或购方无力付款的账务处理)三.应收票据的贴现(一)票据贴现期、贴现利息、贴现金额的计算贴现利息 = 票据到期值×贴现利率×贴现期(计算时应注意:贴现利率和贴现期计算口径的一致性)贴现金额 = 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贴现期—是指从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的时间间隔(二)应收票据贴现核算的账务处理1.贴现时2.已贴现票据到期付款方无力付款时:贴现银行将已贴现票据退回,贴现企业应按票据到期值返还银行贴现款,同时将购方欠款转入“应收账款”账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1.举例说明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水资源枯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水资源如地下水,海水等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1.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2.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导入:不同国家在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不同的国家问题不同。
由于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不断发展,对水的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世界水资源形势相当严峻。
而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形式。
早在197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水资源危机将成为石油危机之后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地球上水的分布,结合生活经验,你们可以发现几类水资源问题?生:(1)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很少,缺水。
(2)随着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突出。
(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师:虽然地球被称为“水球”,但世界上的淡水占世界水量的2.5%,而可利用淡水却只占0.0075%。
目前,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缺水,13亿人缺少饮用水,30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有40%的河流被污染,每年至少有1000万人因饮用水不合格而致病。
水资源危机主要表现为: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减少,生活、生产、环境生态缺水;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某些国家因争夺水资源纠纷甚至引发战争;3.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污染,加剧水危机。
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又怎样呢?北方由于乱采地下水、过度使用,水在北方已经成了稀缺物质。
现在南方的江、河、湖基本上都污染了,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状况:按水资源总量大小排队,前几名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多一点,世界排名第110位之后。
九年级数学下册 第3章 圆 3.7 切线长定理教案 北师大版

《切线长定理》◆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探究问题——形成结论——巩固提高◆设计说明首先通过问题1回顾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为学习切线长定理打下基础;问题2通过确定圆形工艺品的半径问题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问题3通过解决圆形工艺品的半径问题引出圆的切线长概念,为下一步探究切线长定理作准备;问题4承上启下,引导学生用轴对称性来探索切线长定理,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问题5进一步利用切线长研究圆外切四边形边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例、习题的巩固,突出圆的切线长定理的运用.◆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的第7节《切线长定理》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继续对切线的性质的研究,是在垂径定理之后对圆的对称性又一次的认识.切线长定理的探究,通过设计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最后归纳得出的,使学生的直观操作与逻辑推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切线长定理为证明线段,角相等,弧相等,线段的垂直关系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节知识属于选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切线长的概念;2、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程与方法】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发展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轴对称的性质证明切线长定理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教学难点】切线长定理的运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1 我们在前面学过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具体内容.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问题2 如图是一件圆形工艺品,现只有一个曲尺,你能测出它的半径吗?设计意图:问题1回顾圆的切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为学习切线长定理打下基础;问题2通过确定圆形工艺品的半径问题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同时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数学”.【启发思考】问题3 (1)观察下图的左图,如果这样放置曲尺,能得出圆形工艺品的半径吗?为什么?(2)观察下图的右图,如果这样放置曲尺,可以得出圆形工艺品的半径吗?为什么?(3)以上两种方法,哪些一种方法更简便呢?方法二:引导学生发现A、B分别为⊙O与PA、PB的切点,连结OB,OA,则四边形OBAP是正方形,所以,圆的半径为A点或B点的刻度,PA=PB.切线长概念:右图中的PA、PB是从⊙O外点P引出的两条切线,线段PA、PB的长称之为P点到⊙O的切线长,即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线段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追问:如果这把曲尺的夹角不是90°,是否还能得到PA=PB?设计意图:问题3通过解决圆形工艺品的半径问题引出圆的切线长概念,为下一步探究切线长定理作准备.【探究问题】问题4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1)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2)在这个图形中你能找到相等的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结论:对称轴是直线OP,图中相等的线段是PA和PB.猜想: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图的两条切线长相等.已知: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是切点.求证:PA=PB.证明:连接OA、OB.∵PA、PB分别是⊙O的切线,∴∠APO=∠BPO=90°.在Rt△POA和Rt△POB中,∵OA=OB,OP=OP,∴Rt△POA≌Rt△POB.∴PA=PB.设计意图:问题4承上启下,引导学生用轴对称性来探索切线长定理,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问题5 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条边都与相切,图中的线段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与同伴交流.结论:AB+CD=BC+AD,即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设计意图:利用切线长研究圆外切四边形边之间的关系.【形成结论】 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图的两条切线长相等.圆的外切四边形性质: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巩固提高】例1 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10,BC =24,⊙O 是△ABC 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 ,E ,F ,求⊙O 的半径.解:连接OD ,OE ,OF ,则OD =OE =OF ,设OD =r .在Rt △ABC 中,AC =10,BC =24,∴2222102426AB AC BC =+=+=. ∵⊙O 分别AB ,BC ,AC 相切于点D ,E ,F ,∴四边形OECF 为正方形.∴CE =CF =r .∴BE =24-r ,AF =10-r .∴AB =BD +AD =BE +AF =24-r +10-r =34-2r .而AB =26,∴34-2r =26,∴r =4,即⊙O 的半径4.例2 如图,△ABC 的内切圆⊙O 与BC ,CA ,AB 分别相切与点D ,E ,F ,且AB =9,BC =14,CA =13,求AF ,BD ,CE 的长.解:设AF =x ,则AE =x ,CD =CE =AC -AE =13-x ,BD =BF =AB -AF =9-x ,由BD +CD =BC 可得(13-x )+(9-x )=14,解得x =4.因此AF =4,BD =5,CE =9. 学生练习 课本95页随堂练习.课堂小结:本节课学到那些知识?发现了什么?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1、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图的两条切线长相等.2、圆的外切四边形性质: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布置作业:1、教科书习题3.9第1题、第2题、第3题.(必做题)2、教科书习题3.9第4题.(选做题)◆教学反思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贵州省职业技能双提升教案第三章身边的技与能

贵州省职业技能双提升教案第三章、身边的技与能第一节:智能手机的使用教学目标:1、拨打电话、发短信,微信交流、微信支付、微信关怀模式,刷抖音,手机查字教学过程:1、拨打电话<1>点击电话图标<2>属于需要拨打的电话<3>、按下拨号键即可拨打电话2、发短信<1>点击短信图标<2>进入短信页面后,选择右上角的“+”新建短信<3>在收件人位置处输入对方的手机号码,在输入框输入要发送的短信内容,点击发送符号。
<4>操作完成后,短信内容会显示在短信息屏幕中,“送达”表示发送成功,红色感叹号“!”则表示未发送成功。
3、微信交流<1>打开微信,在通讯录里找到要交流的联系人,点击该联系人,选择“发消息”,进入聊天页面,点击输入框,输入文字内容,点击“发送”,内容就发送出去了。
<2>可以选择“语音输入”点击输入框左边的语音按钮,按住“按住说话”开始说话,一松手语音消息就发出去了。
<3>可以选择“语音通话”或“视频通话”4、微信支付<1>点击微信图标,打开手机微信;进入微信首页后,点击页面下方的“发现”,进入微信的“发现”页。
<2>进入微信的发现页后,点击“扫一扫”,进入微信扫描二维码页面。
<3>进入微信扫描二维码页面后,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商家的收款码,扫描收款码后进入付款页面。
<4>进入付款页面后,在金额栏内输入应付钱数,点击页面下方的“确认支付”,输入微信中已设置的支付密码,即完成付款。
4、关怀模式微信关怀模式适合老年人使用,文字更大、色彩更强、按钮更大。
开启关怀模式的步骤是:<1>打开微信,点击“我”。
<2>在“我”的页面,点击“设置”。
<3>在“设置”页面,点击“关怀模式”<4>在“关怀模式”页面,点击“开启”,关怀模式就开启了。
2022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3节硫的转化教案

第3节硫的转化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掌握O3和H2O2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
掌握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
了解硫、氧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了解硫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氧化剂-—O3和H2O2知识梳理1.臭氧——氧元素的一种单质(1)组成与物理性质臭氧的分子式为O3,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O3在空气中含量很少,使人们感到清爽,但超过一定浓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O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
②强氧化性a.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KI、FeCl2等。
O3+2KI+H2O===I2+2KOH+O2b.漂白性:因O3有强氧化性,所以它能使有色物质退色,并被用来杀菌消毒.(3)用途①可用作漂白剂、脱色剂和消毒剂.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4)生成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2可以转化为O3,3O2错误!2O3.2.过氧化氢--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1)结构:H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H,结构式为H—O—O—H,含有的共价键有极性键、非极性键,为共价化合物,为无色液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①不稳定性:加热、加催化剂都能使其分解速率加快.2H2O2错误!2H2O+O2↑(实验室制O2)。
常见H2O2的催化剂有MnO2、Fe3+和Cu2+等。
②弱酸性:相当于二元弱酸。
H2O2H++HO错误!,HO错误!H++O错误!。
③强氧化性a.用10%的双氧水漂白羽毛及丝织品(漂白剂)。
b.氧化Fe2+等还原性粒子,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Fe2++2H+===2Fe3++2H2O。
c.使湿润的淀粉。
KI试纸变蓝,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I-+2H+===I2+2H2O。
d.杀菌、消毒.④弱还原性:遇强氧化剂时作还原剂。
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高中生物选修3教案-第3章 胚胎工程

专题三3.1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共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全专题的基础,理论性较强,学生会感到抽象和深奥,也不适宜过分探究。
但本专题又是社会热点,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因此,宜借助多媒体和网络,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简述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及受精过程。
(2)简述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提高自学的能力,有助于理解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胚胎工程建立及发展的意义。
体会运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不断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2.教学难点(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1.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学案预习部分。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有一对夫妇,妻子因病切除了子宫,但他们一直想有一个亲生(携带他们遗传信息)的孩子,你能从理论上想一办法替他们完成这一愿望吗?学生观看关于“试管婴儿”的一个科学片。
教师:近年来通过科学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这方面的成就已是硕果累累。
书本59页的照片展示的就是胚胎移植处理后同时期出生的高产羊的小羔羊。
沈阳工业大学:固态相变及应用 电子教案

《固态相变及应用》
授课教案
2009~2010学年第 2 学期
教师姓名:张松
授课对象:金属材料0701、0702班
授课学时:48/48
选用教材:康煜平. 固态相变及应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材料学院学院材料系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沈阳工业大学教案
欢迎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仅供参考!!!
资料仅供参考!!!。
【南太湖默写】选考总复习默写测试7(第3章第7节1-2)试卷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选考总复习默写测试7(第3章第7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和内政外交1-2)特别说明:本卷以南太湖团队编写的《睛点书理选考总复习》为底本制作。
考试说明:①分值:每题2分,满分100分;②形式:闭卷考试,时间40分钟。
1.三国两晋南北朝先后包括三国f西晋一Xf南北朝几个阶段,其中的X应为什么?除了哪个阶段外,其他都处于分裂状态?2-4.分别简述XXX和蜀汉建立的基本史实(时间+建立者+都城)β【6分】5-6.判断题。
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正确则写“无”。
【4分】①西晋相继灭蜀和吴,完成了统一。
()理由:②西晋的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中央集权,在内江中被权臣取而代之。
()理由:7-8.指出从十六国到北朝时期,北方政权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4分】9-12.分别指出东晋、东晋南朝之交、南朝中前期和XXX四个时期南方政权的疆域范围。
【8分】13.公元4世纪下半叶曾短暂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其所建政权是哪个?14-15.观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谁?对战败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16∙18.简述XXX改革的背景。
【6分】19-26.xxx改革于世纪进行,并简述XXX改革的内容。
【16分】27∙29.xxx改革的影响。
【6分】30-3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行政制度的变化。
【4分】34-35.连线题。
【4分】XXX 匈奴西XXXXXX XXXXXX 羌36 .十六国政权中位于西南的是哪个?37 .结束十六国分裂混战局面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38-42.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示意图。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①E政权的主要支柱是,他们通过(选官制度)等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特权。
②F政权应为,1权应为。
③六朝均定都,即今天的O@xxx政权应为(字母),E政权灭亡的原因是。
⑤G政权的都城是,按灭亡的时间顺序排列FGH政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Kwn46 .任意列举2个逃到南方的北方土族代表。
47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48 .东晋和北魏的建立者分别是谁?49 .东汉末年,面对军阀割据局面,XXX于哪一年向XXX提出了什么战略建议?50 .南北朝对峙后期,曾与北齐、北周、XXX对峙还有哪个小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Ω0 = 2π F0
− jk Ω0 nT 2π nk N
X ( jk Ω0 ) ≈ T ∑ x ( nT )e = T ∑ x ( n )e
Ω = k Ω0
−j
Ω0T = 2π F0 / f s = 2π / N
= T ⋅ DFT [ x ( n )] 1 Ωs jΩnT d Ω → Ω0 x ( nT ) = X ( jΩ ) e d Ω 2π ∫0 N −1 ∞ 1 N −1 jk Ω0nT ∫−∞ d Ω → ∑ Ω0 ≈ ∑ X ( jk Ω0 )e ⋅ Ω0 k =0 2π k =0 2π j nk 1 1 N −1 ⋅ N ⋅ = f s ∑ X ( jk Ω0 )e N N N k =0 = 1/ T ⋅ IDFT [ X ( jk Ω0 )]
∞
−∞
dt →
∞
n =−∞
∑T
− jΩnT
∞
X ( jΩ ) = ∫ x ( t ) e
dt ≈
n =−∞
∑ x(nT )e
⋅T
2)将 x ( n ) 截短成有限长序列 t = 0 ~ T0,N 个时域抽样点
X ( jΩ) ≈ T ∑ x ( nT )e − jΩnT
n =0
N-1
3)频域抽样:一个周期分N段,采样间隔 F0 ,时域周期延拓, 周期为 T0 = 1/ F0
x ( n )为周期序列,周期N = 14
∴抽样点数至少为14点
或者因为频率分量分别为500、 、 600 700Hz
得 F0 = 100Hz
N = f s / F0 = 1400 /100 = 14 ∴ 最小记录点数N = 14
ω = ΩT = 2π f / f s ω = 2π k / N
f = fs * k / N
七 、用DFT对模拟信号作频谱分析
信号的频谱分析:计算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T − 时域采样间隔 f s − 时域采样频率 T0 − 信号记录长度 F0 − (频率分辨率)频域采样间隔 N − 采样点数 f h − 信号最高频率
fs ≥ 2 fh f s = 1/ T T0 = 1/ F0
f s = NF0 T0 = NT
频谱泄漏
对时域截短,使频谱变宽拖尾,称为泄漏
改善方法:
1)增加x(n)长度
2)缓慢截短
栅栏效应
DFT只计算离散点(基频F0的整数倍处)的频谱, 而不是连续函数
改善方法: 增加频域抽样点数N(时域补零),使谱线更密
频率分辨率
F0 = 1/ T0
提高频率分辨率方法: 增加信号实际记录长度 补零并不能提高频率分辨率
2)频域截断:长度正好等于一个周期
x ( nT ) ≈ ∑ X ( jk Ω0 )e
k =0
N −1
jk Ω0 nT
2π nk N
= ∑ X ( jk Ω0 )e
k =0
N −1
j
2π nk N
1 =N⋅ N
∑ X ( jk Ω )e
k =0 0
N −1
j
= N ⋅ IDFS [ X ( jk Ω0 )]
近似逼近: X ( jk Ω0 ) ≈ 1 ⋅ DFS [ x ( n )]
N
x ( n ) ≈ N ⋅ IDFS [ X ( jk Ω0 )]
频率响应的混叠失真及参数的选择
时域抽样:f s ≥ 2 f h 频域抽样:F0 = 1/ T0
T0 f s N= = T F0
信号最高频率与频率分辨率之间的矛盾
解: 1)最小记录长度:
1 1 T0 ≥ = = 0.1s F0 10
2)最大抽样间隔 (f s > 2 f h
f s = 1/ T)
1 1 T< = = 0. ms 125 3 2 f h 2 × 4 × 10 3)最小记录点数
2 f h 2 × 4 × 103 = = 800 N> 10 F0
取N = 2 m = 210 = 1024 > 800
1-14 有一调幅信号
xa ( t ) = 1 + cos ( 2π × 100t ) cos ( 2π × 600t )
用DFT做频谱分析,要求能分辨 xa ( t ) 的 所有频率分量,问 (1)抽样频率应为多少赫兹(Hz)? (2)抽样时间间隔应为多少秒(Sec)? (3)抽样点数应为多少点? (4)若用 f s = 3kHz 频率抽样,抽样数据为512 点,做频谱分析,求 X ( k ) = DFT [ x ( n )] , 512点,并粗略画出 X ( k ) 的幅频特 性 X ( k ) ,标出主要点的坐标值。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 ,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对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DFT逼近过程 1)时域抽样 2)时域截断 3)频域抽样
近似逼近: X ( jk Ω0 ) ≈ T ⋅ DFT [ x(n)]
dt → T
N −1
∫
T0
0
dt → ∑ T
n =0 − jk Ω0 nT
N −1
1 X ( jk Ω0 ) ≈ ∑ x ( nT )e T0 n =0 2π N −1 − j nk 1 = ∑ x ( n )e N N n =0 1 = ⋅ DFS [ x ( n )] N
⋅T
Ω0T = 2π / N T0 = NT
解:
xa ( t ) = 1 + cos ( 2π × 100t ) cos ( 2π × 600t )
= cos ( 2π × 600t ) 1 1 + cos ( 2π × 700t ) + cos ( 2π × 500t ) 2 2
(1)抽样频率应为
f s ≥ 2 × 700 = 1400 Hz
T0 f s N= = T F0
对连续时间非周期信)e − jΩt dt
−∞ ∞ ∞
1 x (t ) = 2π
∫
−∞
X ( j Ω ) e jΩ t d Ω
1)将 x (t ) 在 t 轴上等间隔(T)分段
t → nT
dt → T
∞ −∞
∫
− j Ωt
t0 = Th / 2
1 1 fh = = Th 2t0
例:有一频谱分析用的FFT处理器,其抽样点数 必须是2的整数幂,假设没有采用任何的数据处理 措施,已给条件为:
1)频率分辨率 ≤ 10 Hz 2)信号最高频率 ≤ 4kHz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2)抽样时间间隔应为
1 1 = 0.00072 Sec = 0.72ms T≤ = f s 1400
(3)x ( n ) = xa (t )
t = nT
6 1 7 1 5 = cos 2π × n + cos 2π × n + cos 2π × n 14 2 14 2 14
T0 f s N= = T F0
要增加信号最高频率f h ↑ 则f s ↑
当N 给定 F0必 ↑ ,即分辨率 ↓
1 要提高频率分辨率,即F0 ↓ 则T0 = ↑ F0 当N 给定 则T ↑ f s ↓ 要不产生混叠,f h必 ↓
同时提高信号最高频率和频率分辨率,需增加采 样点数N。
信号最高频率f h的确定
1 x(n) ≈ IDFT [ X ( jk Ω0 )] T
对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DFS逼近
1 X ( jk Ω0 ) = T0
x (t ) =
k =−∞
∫
T0
0
x (t )e
− jk Ω0t
dt
∑
∞
X ( jk Ω0 ) e jk Ω0t
1)将 x (t ) 在 t 轴上等间隔(T)分段
t →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