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西民族旅游产品定位开发新思路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广西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少数民族的工艺品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开发方向。
本文将从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开发和推广这些工艺品。
广西是中国的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11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各自都有独特的文化和工艺品传统。
广西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包括纺织品、陶瓷、木器、银饰品等。
这些工艺品通常以其精致的工艺、独特的图案和形式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在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少数民族工艺品的传统工艺技术面临着丧失和衰退的问题。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技术已经不再流传。
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相对薄弱。
虽然少数民族工艺品在广西本地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应采取以下措施。
必须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和传承。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一代少数民族传习和发展传统工艺技术。
应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培养专业的工艺师傅和设计师,推动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应加强广西少数民族工艺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成立专门的工艺品协会或联合体,集中资源推动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可以通过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和参加展销会的方式,提升工艺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还可以将工艺品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专门的工艺品旅游产品。
可以开设工艺品原创设计和制作的体验课程,让游客参与亲自制作属于自己的工艺品。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也能够加深游客对工艺品的认识和理解。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广西少数民族工艺品开发的支持力度。
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资助工艺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
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为工艺品企业和从业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广西少数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意义。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

广西“文旅+”的创新路径和实践探索作者:刘倩玲梁碧容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7期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为目标,广西发挥区域、民族和东盟等特点和优势,激发“文旅+”动能,培育“文旅+教育、康养、农林、交通、电竞”文旅新模式,发展文旅夜间经济,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以沉浸式体验塑造文旅消费新标杆,焕新“三月三”节庆壮族传统文化时尚绽放,科技赋能创意发掘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跨境旅游与电商直播东盟合作路径再拓宽等新业态,推进文旅转型升级,打造消费新场景新热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释放消费潜力,广西文旅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旅游业态优势和特点,凸显文化主题,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不断涌现,迎来一波复苏与发展的新高潮。
2023年,广西全区接待国内游客8.4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7%和70%。
2024年一季度,广西共接待游客2.37亿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81.76亿元,同比增长23.9%。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多种文旅新业态列入鼓励类。
截至2024年6月,广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共培育“文旅+”十大类型新业态项目共计72个,激发“文旅+”动能,不断释放消费活力,打造消费新热点,更好满足人民的高品质文旅需求。
跨产业融合亮点纷呈,开启文旅经济发展新篇章广西不断促进文旅与教育、康养、农林、交通、体育、电竞等产业跨界发展、相互渗透,让众多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老树发新芽”的新景象,旅游市场变化日新月异,文旅业适时转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文旅+教育”,研学旅游发展迅猛2023年以来,广西各部门有机整合资源,大力推进研学旅行发展。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共发布55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涵盖广西14个市各研学旅行景区及课程。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广西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目前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精品产品、产品开发不足、缺乏创新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下面提出以下对策。
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
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开发和创新众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可以结合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开发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如民族风味美食体验、民族服饰展示等。
可以结合广西的自然景观,开发一些生态旅游产品,如湿地保护旅游、观鸟旅游等。
通过开发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
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的建设。
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包括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两个方面。
在旅游设施方面,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道路、水电等;要提高乡村旅游设施的质量和标准,使之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服务设施方面,需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可以提升整体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需要强化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如广告、网络推广、旅游展会等。
可以加强与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等合作,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和产品套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
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管理和监管。
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加强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监督和控制。
要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人员考评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管,可以保证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形象。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包括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加强乡村旅游产品供应链建设、强化宣传和推广、加强管理和监管。
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探析——以广西为例

艺术研究文 王春伟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探析 2017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50.0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57万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消费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之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2017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23亿人次,同比增长27.9%,实现旅游总消费5580.36亿元,同比增长33.1%,旅游业也是广西重点发展和打造的产业之一。
在推动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旅游产业链重要一环的旅游产品市场的发展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产品雷同,而且缺乏特色,低质的旅游产品导致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兴趣下降,阻碍了旅游产品产业的更好发展,我国旅游产品消费在旅游产业中的占比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因此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是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旅游产品的内涵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旅游消费者在旅行途中购买的各种商品。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目的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自用,二是与亲朋好友分享。
自用的话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旅游产品激发美好的旅途回忆;旅途中发现的能体现旅游地特点的物品与家人好友分享,两者都要求旅游产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样才能激发旅行者传递旅行地信息给亲朋好友。
所以说特色是旅游产品最本质的特征,是旅游产品的精髓所在。
二、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途径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要以自身的自然资源为基础;重视民族和文化的差异性,深入挖掘拓展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注重手工艺的传承,使特色传统工艺焕发新光彩。
我们可以把与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开发的相关资源分为三大类: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工艺资源。
以广西为例,阐述如何围绕这三类资源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一)自然资源的产品化广西地处亚热带地方,多丘陵、少平原,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及自然景观资源。
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资源包括:桂林山水、德天瀑布、北海银滩等。
以往围绕这种自然景观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大多是把特色的自然风景印到旅游产品上,这种平面化的运用形式单一,缺乏设计感和美感,自然无法打动消费者。
民族地区的旅游商品开发—以广西忻城为例

品、 工艺品 、 特产 、 土 日用品等 , 为旅游资 源的重要 作 组 成部分 , 游商 品是 民族地 区民族文 化和 物 质资 旅
族的旅游 资源 , 才是 世界的旅 游吸 引物 , _民族特 色 2 原 则是 民族 地区旅游 商品开发 的中心原 则。 因此 , 民 族 地 区的旅 游商 品开 发 , 当彰显 出 民族的元 素与 应 符 号 , 出民族 特 色 , 映 民族文 化 , 突 反 否则难 免沦 为 般化 、 遍化 的 “ 普 百货 ” 。
M oG o e n n f c e ain l ut rl ei r tc in st. i a e , nt eb sso ep n i l f v r me t i ei ak yn t a l a l p oe t i Th sp p r o a i f r cpeo Of s o c u r c o e h t h i eh i e t r , a k to e td, u h n iiy a n v tv n s , u sf r r d s m ec u tr e s r sa d t n cf a u e m r e — r n e a t e t t ndi no ai e e s p t o wa o o n e m a u e n i c s g si n t h r blm so n he g’ t u itc m m o ii so e b n . ih r g d t h osl v u ge to ot e p o e fXi c n S o rs o d te n y o e W t e a o t em ty f e r i tu s o m o iisi ic e g, n l d n o rs n i rf, tni o t m e he lh p e e v n r d c , o r tc m i d te nX n h n i cu i g t u m ha d c a eh c c su i t , a t r s r i gp o u t f au e e ii u o d a d t u im r m o i r d c , h sp p rg v ss m ec n r t e s e tr d d l o sf o n o rs p o c t ngp o u t t i a ie o o c e ei a . e d K e r : t ncr go s t u s o m o iis d v lpme tXi c e g ywo ds e i e in ;o r t m h i c d te ; e eo n; n h n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一、引入特色旅游项目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省份,各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因此,要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必须针对当地的特色资源,引入一些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产品的种类和品质,提高其竞争力。
例如,在桂林的乡村旅游中,可以引入以山水为主题的旅游,将竹筏漂流和山水画廊等景点打造成特色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推广农家乐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提供美食和舒适的住宿,还能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因此,推广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一环。
在推广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合作推广和提供优惠等方式来达到更广泛的宣传效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关键。
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旅游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例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可以通过改善道路、修建公共厕所、提供无线网络等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为了丰富乡村旅游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如农民体验活动、特色文化节庆等,从而增加游客的体验和参与感,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质量。
在这方面,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五、加强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质量的提升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优化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在培训技能、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等方面加大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只有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才能提升游客体验和产生口碑效应。
六、建立评价机制建立评价机制可以对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优化效果进行反馈和检验,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机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客户反馈、专业评估等方式建立,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价格和品牌形象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在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中,建立合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合作机制可以包括各类主体间的合作,如旅行社、景区、餐饮业、住宿业、乡村旅游者、政府等。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

广西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探访。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广西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目前广西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乡村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不够科学和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导致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
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不足,很多乡村缺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传承,难以吸引游客。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优化广西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广西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分析乡村旅游在广西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乡村缺乏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影响游客体验和提升乡村形象。
乡村旅游项目规划不够科学和系统,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导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和重复,难以吸引更多游客。
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不够完善,缺乏对当地文化和历史的挖掘和传承,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乡村旅游产品多样性不足,缺乏创新和个性化,难以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和标准化,影响游客体验和口碑传播。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提升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是优化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环节。
应该对现有设施进行整理和升级,确保设施的完善和安全。
修缮老旧农家院,更新设施设备,提高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品质。
还可以引入现代化设施,比如互联网、智能化设备等,提升乡村旅游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可以开展旅游设施建设项目,引进一些新颖的设施,比如乡村民宿、特色农庄、文化展示馆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这些新设施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

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1. 引言红色旅游是指以红色革命历史为主题,将革命纪念馆、纪念碑、纪念馆、旧址等纪念性景点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旅游形式。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本文将探讨广西红色旅游市场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2. 市场定位广西作为一个红色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市场定位:2.1 强调历史意义广西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可以通过强调这一点来吸引游客。
以广西革命历史为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如红军长征路线、广西抗日游击战线等。
通过讲解和展示革命历史的故事,激发游客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广西的红色旅游资源。
2.2 结合自然景观广西的自然景观也是其独特的优势之一,可以将红色旅游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例如,将红色旅游景点与壮族民族特色村寨、漓江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相连,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这样的定位不仅可以吸引对红色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还可以吸引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
2.3 定位为教育与文化旅游广西红色旅游可以定位为一种教育与文化旅游形式。
通过红色旅游的方式,向游客传递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增强游客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结合教育与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思想深度和学问内涵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
3. 营销策略针对市场定位,广西红色旅游可以采取以下营销策略:3.1 在线推广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广告宣传和推广,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和在线旅游平台等渠道,向目标游客群体传递红色旅游的信息。
可以结合广西红色旅游的特点和吸引力,制作有趣、有互动性的宣传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和参与。
3.2 定制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游客需求,开发多样化的红色旅游产品。
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提供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旅游线路,如革命历史深度游、红色文化体验游等。
同时,结合广西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元素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3.3 加强合作通过和相关旅游机构、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的合作,共同推广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广西民族旅游产品定位开发新思路作者:关霓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3期摘要: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壮锦、苗银、蜡染、刺绣、织锦、发饰、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相对我国其他地区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在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强调民间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还要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具有时代气息,这就需要系统化、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服饰产品能够在广西旅游产品中绽放异彩。
关键词:民族旅游服饰产品;创新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结合[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结题论文]广西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苗、瑶、侗、壮等多个少数民族,同时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也有号称天下第一银滩的北海银滩,北有群山峻岭、南有碧海蓝天,至新世纪后东盟经济圈及北部湾经济体的建立,广西得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机会,被世人熟识,逐渐成为继云南、海南之后国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旅游业也成为地方经济收入的重要部分。
然而,与其有着紧密联系的旅游产品开发行业却相对滞后。
根据数据显示,几年来在旅游消费食、住、游、购、娱几个环节中,“购”占整体旅游产业的22%~23%,相比香港“购”60%的比重有较大差距,其中民族旅游服饰产品所占的比重更加微小。
广西省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和仡佬12个民族,加上从外地迁入的少数民族13个,共计25个少数民族。
众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独特的服饰文化。
以最具代表性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为例,这些民族都有着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其服饰资源更是纷繁多样,装饰手段丰富多彩。
例如,壮族妇女用来包头的彩色印花或提花头巾,腰间系着的精致围裙。
盛装时佩戴的簪钗、耳环、手镯及盾牌等,还有体现壮族传统刺绣技艺的绣花鞋;瑶族服装中用五色丝线绣成的“绣花五色衣裳”,瑶族妇女用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在头上,再系上各色丝绒线和彩色珠子的“龙盘”形头饰,然后将三块“半月牙”型的银牌置于头顶上的“半月芽”形头饰;还有瑶族男女的上衣丰富多彩的图案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苗族服饰中巧夺天工的刺绣工艺、题材丰富的服饰图案纹样、百褶裙、银饰、蜡染等;侗族女性别具一格的发饰、特殊工艺染制的侗布等。
这些特色鲜明、千姿百态的民族服饰文化都非常值得我们去传承、推广和开发。
但是从目前广西旅游产品结构来看,少数民族服饰产品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少数民族服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的生产总量较少,由于还处于单户生产阶段所以规模偏小,品种单一,产品不成系统,档次较低且不能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很多民族服饰产品还仅限于景区租赁拍照留念和作为部分旅游纪念品出售。
一、广西民族旅游产品的现状(一)对于民族服饰品开发的认识不足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同时又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民族服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壮锦、苗银、蜡染、刺绣、织锦、发饰、首饰等民间传统手工艺术相对我国其他地区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在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时,要充分强调民间工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吸收各种民间技艺的同时还要赋予其时代特征,使其具有时代气息,这就需要系统化、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本地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使少数民族服饰产品能够在广西旅游产品中绽放异彩。
(二)旅游服饰品设计开发手法滞后广西真正进入公众视野是在2000年后,随着东盟博览会的召开,广西进入了跳跃式的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集中出现,各大展览会议、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地域文化传承等项目使人目不暇接,但是在民族服饰品设计开发中还在沿用以往单户家庭手工作坊式和个体生产经营户式的生产思路,导致大部分的民族服饰资源仍然处于闲置的状态,缺少系统化的、具有研究性的、体现民族精神的,并能够与新时代、新标准接轨的创新性民族服饰品设计产品。
(三)特色旅游服饰产品定位过高在过去的发展中,广西区拥有一些代表性的旅游特色产品,如泥兴陶艺茶具、贝雕、侗族建筑模型、壮锦以及民族手工传统服饰百褶裙、苗族银饰等,这些具有地区代表性特色的旅游产品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价格都相对偏高。
我们可以将旅游者分为两大类:一是自助类旅行,此类旅游者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旅游路线,在出行前会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适当地了解和研究,因此在选择消费旅游产品上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特色性和地区文化性;二是团体类旅行,此类群体占据旅游人数的大部分比重,特点是根据团体规划景点,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这部分群体对区域文化的印象是被动式地听讲解、介绍而得来的,因此对产品的选择通常会建立在“纪念”“便捷”“价位合理”的理念上,那么中低端大众产品是其不二之选。
根据实际情况,显然第二类人群是推广旅游服饰产品开发设计的主要服务人群。
综上所述,要树立民族旅游服饰品开发的理念,依据服务人群的定位改变对其开发的观念使其与时代接轨,大胆地运用新型材料、新技术等方式降低产品的成本,真正地提高旅游服饰品在销售环节中的位置,为地域文化的推广及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对广西旅游服饰品开发的思路建议(一)民族服饰品开发原则1.应沿袭传统文化特色民族服饰文化不仅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个民族的变迁。
如果能更好地利用它的文化优势,对民族服饰进行全面、系统地开发,就能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将其推广出去,所以民族服饰品开发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又承载着文化发展创新的历史使命,但是要开发出具有生命力的产品,必须建立在文化继承的基础之上,只有通过文化的支撑才会使产品被大众接受、欣赏、购买,使民族旅游产品同民族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开发利用,让游客对当地服饰文化加深了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地区文化形象。
2.产品与地域文化一脉相连目前在我国旅游产品市场上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现象,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还是在江南水乡杭州、或是古城丽江,旅游产品的品种、样式都大同小异。
原因是统一的货源供应渠道,这样产量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又省去了研发阶段的投入。
很多地区并没有统一完善的理由产品制度,经销商根据个人喜好或市场成交比重来选择销售的产品,而并不是站在售卖本地区特色商品、推广本地区特色文化的立场上去销售旅游产品。
长此以往就会对游客造成地区特色混淆,出现“买什么”“什么值得买”的疑惑,所以旅游产品应该与地域文化一脉相承,发挥自身的地区民族特色。
(二)开发思路1.制定发展规划,搞好指导和引导,促进民族旅游产品的发展。
政府职能部门,对民族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应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发展规划,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对该优先发展的给予优先扶持,做到循序渐进,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要引导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市场,到外地推介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要宣传少数民族服饰特色,把开发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结合起来。
2.建立多样性的民族服饰产品类型对于民族服饰品的印象不应该只停留在可穿、可戴的基础上,因为民族服装的形制、工艺、生产确实已经不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服装很难进行搭配穿着,民族服饰很大的一个层面是供现代人欣赏或收藏的,所以欣赏层面大于可穿层面。
如果站在大众的角度去分析,民族服饰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有极高观赏价值,穿、带只是一时,新鲜过后便放在衣橱,失去了重要的观赏价值,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建立以“赏”为主题的民族服饰品尤为关键,如1:30的民族服饰玩偶、有较强实用功能的杯、盘、灯具、摆设等,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类型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同时也加强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3.依据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民族服饰、配饰为设计动机(1)去繁求简少数民族无论是服装还是配饰的图案、色彩、线条相对都是比较丰富古典的,如苗族服饰中就龙纹图案为例,常见的就有衣袖上的蚕龙、飞龙、蜈蚣龙,裙摆上的鱼龙、凤头龙,孩童帽子上的狮体龙,背带上的龙纹等众多装饰纹样。
这些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都可以成为我们对于上述民族服饰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方向,重点是我们如何将其与现代审美标准相对接,去繁求简,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产品。
(2)特色分明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特色众多,各少数民族的服饰面料、工艺、图案、配饰等都各具特点。
笔者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很多服饰产品开发的方法通常是采用图案样式的叠加,想将所有特色综合到一个载体之上,但是这种做法缺乏对比关系,特色反而变得平淡无奇,所以在产品开发设计中寻求特色是必然选择,放大特点是现代设计的常用手法,突出重点、弱化整体也是开发设计中的另一重要思路。
(三)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方便生产销售,降低价格成本,产品应适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传统的民族服装、饰品多采用纯手工、天然材料进行制作,这种材料的好处是可以让产品原汁原味,缺点是生产环节繁琐、以人工为主、费时费力。
如果能够改良传统制作工艺技术,将新材料、新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就能够改善手工技术费时费力等弊端,填补原料稀缺、产量少等方面的不足。
如广西壮锦织造技术革新,传统壮锦的织造工艺枯燥繁杂、织造效率低,使得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对壮锦织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
在广西,主要有宾阳、靖西和忻城三地与壮锦有较深渊源。
其中宾阳选择了壮锦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道路。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产量,使得宾阳壮锦获得了很好的销路。
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利用现代工艺技术研发出既具有古老文化内涵,又适应现代生产节奏、适应现代审美观点的民族旅游服饰产品,让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产品能够在多元化的今天重新绽放异彩。
三、结语广西的旅游产品开发与我国其他的省市一样都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开发使用自身的特色文化资源,是当地面临的首要问题。
只有站在创新发展的角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是科学的良性发展,创新的基础是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用时代的语言来诠释产品,才是民族服饰品发展的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1]田兰兰.侗布的传承创新及其商业前景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2]周莹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时装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作者简介:关霓,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