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课程

合集下载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们开展生命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同时,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也需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本篇文章将就《微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课程中引入相关科学家和研究者的事迹,让学生了解祖国长期以来在微生物学领域的成就和发展,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例如,引入李时中院士、陈婉真院士等知名学者,让学生了解他们对祖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次,课程中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社会上对卫生和微生物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生们也应该有参与社会健康管理和维护的责任感。

在课堂上,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话题,如近年来大学校园中流行的病毒感染、卫生厕所建设等,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课程中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

微生物学与其他生命科学领域一样,需要学生具有的认真细致的探索精神。

在教授中,应该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探究的不易,鼓励学生耐心钻研微生物学知识,追求真实科学的本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避免“魔鬼研究”的陷阱,保持科学研究的公正、严谨和客观。

最后,该课程的思政教育还应注重发挥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现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微生物学研究也应该紧随科技发展的潮流。

在课堂上,可以引入相关科学家的创新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创造,同时也要教授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就具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和应用,因此也应该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和融合。

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让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微生物学经典教材

微生物学经典教材

微生物学经典教材1. 《微生物学》(Prescott's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经典教材,由Prescott等人编写。

该教材内容全面,讲述了微生物的起源、结构、功能、分类、繁殖等核心知识,还介绍了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

这本教材系统且综合,是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2.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贝尔吉细菌系统分类手册》是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权威教材,由David H. Bergey等人编写。

该教材主要介绍了细菌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讲述了细菌的形态、生理特性、遗传特性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和识别细菌的系统分类。

此外,该手册还提供了各种细菌的详细描述和鉴定方法,适合于需要进行细菌鉴定和分类研究的读者。

3. 《医学微生物学》(Jawetz, Melnick, & Adelberg's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微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George Brooks等人编写。

该书综合介绍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特性、致病机制和诊断方法。

此外,该教材还介绍了常见的医学微生物感染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对于医学生和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本必备教材。

4. 《生物制药微生物学》(Biotechnology: A Laboratory Skills Course)《生物制药微生物学》是一本关于生物制药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经典教材,由John Buonocore等人编写。

该教材详细介绍了生物制药中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技术、酵母和真菌发酵、细胞培养、蛋白质表达等实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对于从事生物制药研发或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该教材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实验技术并开展相关研究。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主修课程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主修课程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是一门涉及微生物学和生化学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在药物研发、生产和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主修课程列表:1. 微生物学基础-介绍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生态功能。

-探讨微生物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2. 生物化学-深入了解生物分子、代谢途径和酶学等基本概念。

-探索生物化学在药物研发和治疗中的应用。

3. 药物化学-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效学。

4. 微生物药物学-研究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探讨微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

5. 生化药物学-研究生物来源的药物,如激素和酶制剂。

-分析生化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6.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探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物动力学。

-研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的药效学。

7. 微生物遗传学-了解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变异机制。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在抗菌药物研发和抗性机制中的应用。

8. 生物制药技术-介绍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如基因工程和发酵工艺。

-分析生物制药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9. 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学习药物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实践药物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10. 药物安全与药理学-探讨药物的毒理学和不良反应。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主修课程列表,具体课程设置可能因学校和课程安排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科研项目和实习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的理解和应用。

《微生物学》教案(共6)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1. 引言1.1 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科学,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是生物学、医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生长繁殖规律等基础知识,为未来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生物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学习微生物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还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精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习微生物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不可忽视。

1.2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增强对微生物的敬畏之心。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了解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卫生观念,培养珍爱生命、爱护环境的思想品德。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微生物学是一门涉及实验和研究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在于通过微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这样的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自然科学课程,研究微生物的分类、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门课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想境界。

《微生物学》课程也具有思政教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就我个人对《微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育进行一些浅谈。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微生物的分类、形态、代谢、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能够了解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联。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科学事实和科学知识的认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通过学习与微生物有关的科研方法和实验技能,学生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学》课程也具有较强的思政教育功能。

微生物是一种生命形式,它不仅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也与人类的生活、健康和幸福密切相关。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明确微生物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医药开发、环境治理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在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可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微生物学》课程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和故事,向学生展示微生物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危害,并强调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和管理应该怎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1. 引言1.1 介绍《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指在传授微生物学知识的通过深入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塑造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课程思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增强对微生物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学知识背后的伦理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科学进步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1.2 研究背景《微生物学》是大学生物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形式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既是病原体,又是利用资源的生物。

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生长繁殖、代谢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知识本身,而忽视了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

引入思政元素成为提升《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正文2.1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包括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微生物类别及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与健康的关联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奥秘,认识到微生物在人类生活和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是传授和普及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生命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这种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课程内容的传授,更是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它们对地球上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巨大。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积极作用,如微生物的氮肥和磷肥的作用、微生物对土壤的改良以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和防腐等方面的应用。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微生物的认识,更可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微生物学》课程思政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较为严谨的自然科学,它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通过学习微生物学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刻地领会科学的严谨性和客观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学知识,更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通过《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微生物、自己的生命和社会责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以及科学。

这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成长的健康心态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搭建一个重要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柯赫法则(1884)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 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 2.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 种; 3.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 能产生同样病症; 4.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 重新分离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2、其他伟大的微生物学家
首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 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术后感染, 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 作奠定了基础。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万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个 1毫升唾液里大约有1亿个以上的细菌 1毫克的牙菌斑中大约有1000亿个细菌
微生物无处不在, 我们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 中
1、陆生生境的微生物
主要分布 区域
A single teaspoon of that soil contains over 1,000,000,000 bacteria, about 120,000 fungi.
近10万单位
微生物的特点 ——分布广、种类多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用火箭采样的高空 几千米的地下 常年封冻的冰川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种类多
生理代谢类型多
代谢产物种类多
微生物的种数多
虽然目前已定种的微生物只有大约10万种,远较动植物为少, 但一般认为目前为人类所发现的微生物还不到自然界中微生物 总数的1%
微生物世界
细胞结构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单细胞)
种群庞杂
非细胞结构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细菌
*放线菌 *螺旋体
*立克次氏体
*霉菌(多细胞) *酵母菌(单细胞)
*支原体
*衣原体 *表示 应学习掌握的内容

原核微生物(procaryotic microbe):
无细胞器,核区无核膜包围,裸露DNA高度折叠形成单 个染色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2、水生生境的微生物
受污染的水体含 较多的微生物
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 细菌总数小于100个/ml 大肠菌群小于3个/L
3、大气生境的微生物
空气一般不是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生境
但是,据《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空 气中微生物的存在情况超出了人们的 想象。
搜索微生物世界1
(0:56-4:16)
/programs/view/yEq5u66exiE/

证明酒精发酵由酵母菌引起;

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都是由不同细菌引起; 在研究丁酸发酵的过程中发现微生物的好氧和厌氧生长及发 酵。
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解决酒变酸和牛奶消毒 的问题; 发现家蚕感染有两种微生物引起的病害,通过检查和淘汰病 蛾遏止了病害的蔓延,挽救了法国当时摇摇欲坠的蚕丝业。
微生物的特点 ——生长旺、繁殖快
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
24小时后繁殖72代: 272 =4722366500万亿个后代,重量4722吨
48小时后:2.2 × 10
43个后代,重量达到2.2
× 10
25

相当于4000个地球的重量!
例如生产鲜酵母时,几乎12小时就可以收获一次,每年可以收 获数百次。
Joseph Lister
(1827-1912)
Edward Jenner
(1749~1823)
首创用牛痘预防天花,为预防医 学开辟了广阔途径。
Microbiologists
Paul Ehrich 化学治疗剂砷凡 纳明
E Buchner 青霉素Alexander Fleming 无细胞酵母菌 酒精发酵
空气洁净度的检测方法: 琼脂平板暴露空气5 min,37℃培养48h后,观察并计 数菌落。 洁净空气——30个以下菌落 普通空气——30-150个菌落 污染空气——300个以上菌落
4、动物体中的微生物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 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1690年
1720年
1725年
1760年
1790年
1840年
的发展
1、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
巴斯德(Louis Pasteur) (法国 1822~1895)
柯赫(Robert Koch) (德国 1843~1910)
Pasteur的贡献
曲颈瓶试验 证明有机物发酵和腐败是由 微生物引起,否定自然发生 说。自此,微生物学成为一 门独立学科。
Ivanovsky 提 供烟草花叶病 毒是由病毒引 起的证据
Griffith发现转化现象
Microbiologists
Avery证实DNA是遗传 信息的载体
Microbiologists
James Watson & FrancisCrick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Woese提出古生菌
Microbiologists
受其害而不知其恶”
(一)微生物的发现
Antony van Leeuwenhoek (1632-1723) and his microscope
1676年列文虎克用自磨镜片, 创造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显 微镜检查了污水、齿垢、粪便等, 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 物。
列文虎克绘制的显微镜下观察到 的各种微生物形态(球形、杆状和 螺旋样)及运动线路。为微生物的 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 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 、生态分布、进化分类 等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动植物、人类、自然相互关 系,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和生物工 程等领域的一门学科。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微生物 —— 一个难以认识的世界
1、微生物基因组学是新世纪微生物学的中心 基因组学(genemics):全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功能分
析和比较分析。
微生物将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模式生物,在后 基因组研究(认识基因与基因组功能)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 与工农业及与环境、资源、疾病有关的重要微生物基因组 的研究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 质的飞跃,并将带动分子微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学科的发展。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在哪里? 微生物主要有哪些特征? 微生物的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哪些?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一)什么是微生物
Microorganisms microbes:
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 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 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 通称。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 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其他特点
起源早、休眠长、----
世界上最古老的活细菌(芽孢):2.5亿年 Nature 407, 897 - 900 (2000)
《科学》报道了对一块活性陨石上可能存在的生命遗迹的研究,这块陨石在45亿年 前在火星上形成,13亿年以前由于宇宙碰撞而离开火星,13000年前作为陨石降落 到地球上。对它的分析表明其上可能有生命存在过,更重要的是在该陨石上发现了 类似细菌化石的东西,其直径仅为20-40 nm.
Microbiology
参考书
微生物学 周长林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年
微生物学(第2版) 沈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发展史 三、 21世纪的微生物学
1. 2. 3. 4. 5. 6.
(三)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
微生物的大小
测量单位:微米、纳米
微生物特点 ——吸收多、转化快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 一头500 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 0.5 kg蛋白质
• 500 kg的酵母菌,以质量较次的糖液(如糖蜜)和氨 水为原料,24小时可以生产 50000 kg优质蛋白质。
Licmophora flabellata
霉菌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idum
蓝细菌
细菌
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
项圈藻
禽流感病毒
Anabaena Cyanobacteria
草履虫paramecium
大肠杆菌
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
肺炎链球菌
(二)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广 泛 分 布
细菌数亿个/g土壤
2、工业发展
饮食、调味品 •酶 工 业 •医药工业 •氨基酸工业 •有机酸工业
•新材料开发
•生 物 化 工 •食 品 工 程
3、农业进步
•农用抗菌素 •生物菌肥 •生物农药 •微生物饲料
4、生态和环境保护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 废水的微生物处理 生物修复
微生物处理腈纶废水的塔式滤池
5、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be):
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有典型核结构的单细胞或多细胞 生物。

非细胞型微生物(non-cellular microbe ):
无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核酸,或蛋白质,或核酸组 成的生命体。
原核微生物细胞与 真核微生物细胞结 构上有哪些主要差 异?
海洋硅藻
①以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解决了生物学上的许多重大争论问题 ②是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来源和三大支柱之一 ③遗传学研究对象的微生物化促使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 学 ④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⑤高等生物研究和利用中的微生物化趋向方兴未艾 ⑥微生物学中的一套独特实验技术迅速扩散到生命科学的各研 究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