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文本分析及其完善路径
我国实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

方面的规章 , 但从总体上看 , 我国至今还没有全国统 的行政问责法律。我 国行政 问责制 的法律缺失 , 主要表 现 在 以下几 个方 面 : () 1 行政 问责制只是中央政策而不是法律 。我 国涉及 问责方面的制度不少 , 但就全国范围来讲 , 它
们只是 中央制定 的政 策性文件 , 20 如 04年 2月 l 8
向制度化 、 法制化的道路。本文主要从新制度 经济学的视 角 , 分析 了我 国实施行 政问责制的现 实困境及 完善 的路 径
选择 。认 为我 国行政 问责制在制度供给 以及制度 实施等 方面存在 一 系列 问题 , 完善我 国的行政问责制 , 要 应该从 增 加 正式制度 的供 给、 改善非正式制度 的落后现 象、 改善 实施机 构及 其有效性等方 面着手进行 。
、
我 国实施 行政 问责 制 的现 实困境
( ) 式制度 供 给 不足 一 正
正式制度是由权力 中心提供的一种重要的社会 资源。诺斯指 出, 正式规则能够降低信息 、 监督 以及 实施的成本…( 丹 。单从政治规则的视角考虑 , 正式 制度可以通过促进交换来提高政治效率。制度供给 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 , 正式制度 的供给是人们有意 识地设计 出来 的 ( 。有利 的正式制度安排 , ] ) n 可
[ 关键词 ] 行政 问责制 ; 实困境 ; 现 完善路径 [ 中圈分 类号] 92 1 D 2.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02— 99 21 )5 08 0 10 30 (0 10 — 05— 5
行政问责制作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制度 , 是建设 责任政府的重要体现。20 0 3年非典危机 中我 国政 府启动了行政问责制 , 此后 , 中国政坛形成 了一波又 波来势 甚猛 的“ 问责风暴 ” 。以《 内监 督条例 党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3篇)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1. 制定明确的行政问责制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行政问责的对象、标准和程序。
2.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3. 加强问责责任的落实:明确问责责任的界定和分工,健全责任追究的程序和制度,确保问责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4. 加强问责监督和评估:建立问责监督和评估制度,对行政问责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增加问责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加强问责信息的公开和发布,让公众了解问责的过程和结果,增加问责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6. 加强力量和资源的保障: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提高问责制度建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问责工作落地生效。
7. 加强沟通和宣传:加强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传达问责的政策和规定,增加问责工作的声音和公信力。
8. 鼓励和支持举报和揭露:建立举报和揭露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问责工作,及时发现和曝光问题,推动问责的深入开展。
9.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行政问责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问责工作人员和公众的意识和能力,确保问责制度的落地实施。
10. 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实践经验和社会需求,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改进行政问责制度,推动行政问责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2)行政问责制度是指在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或者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人员违法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情况下,依法对其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工作措施是推动公正高效的行政管理,保障国家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高政府的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介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立法工作。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基础。
要出台符合国情和实际情况的行政问责法律法规,明确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和问责方式。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法治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表现形式之一。
我国自1990年代实施行政问责制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情况也显示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因此,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通过研究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可以发现行政问责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问责主体过于局限,问责程序过于繁琐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需要深入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性、效能性和权威性,保障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的研究,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行政问责制概述:包括行政问责制的定义、原则、类型等。
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包括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历史演变、现行法律制度、问责主体、情况通报等。
3.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包括问责主体过于局限、问责程序过于繁琐、问责效果难以评价等问题。
4. 完善和强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扩大问责主体范围、简化问责程序、建立问责考核机制等。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现状的深入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提出完善和强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
3. 完成一篇关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论文。
五、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本研究将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完善和强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问责制的文本分析

引咎辞职暂行办法 》。 从问责的对象上来看 ,有针对行政首长的 ,
如 :《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暂行办法 》、《成都 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 有针对行政组织及 其公务员整体的 , 如 :《湘潭市行政问责暂行办 法 》、《太原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 作为问责办法 》。
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也多处强调问责制 。在 2006年 1月 1日开始生效的《公务员法 》中 ,明确 加入了引咎辞职与责令辞职的制度设定 ,将领导 成员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法定化 。
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 》; 有县一级 的 ,如 :《江西赣州大余县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问责 暂行办法 》、《四川成都金堂县党政领导干部引咎 辞职暂行办法 》、《安徽蚌埠怀远县政府部门行政 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有区一级的 ,如 :《北京市崇 文区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问责
点的差异 ,从颁布等级上看 ,省级出台的问责办法 还较为少见 ,以市级 (含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 )政 府居多 。因而 ,现以市级层面为例 ,抽取较为典型 的城市所颁布的普遍意义上的政府行政问责办 法 ,对其中的几个重要要素进行分析 ,见表 1 所 示:
制度文本是制度与实际运行之间的桥梁 ,是 该制度推行的前提与依据 ,也是其顺利实施的保 证 。要完善我国政府问责制度 ,促进地方政府问 责制的发展 ,首先得有成熟的制度文本 。因而 ,我 们有必要对各地问责办法的共性与差异进行分 析 ,发现其问题 ,并予以改进 ,为未来的政府问责 制建设奠定基础 。
表 1 我国各地问责办法基本情况
办法名称 时间
依据
主体
客体
问责方式
信息来源
救济
《长 沙 市 人民政府 行政问责 制暂行办 法》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途径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途径行政问责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就其实现社会和行政自身对行政效率和效果期望的程度接受各问责主体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新世纪我国行政问责肇始于香港的高官问责。
2002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高官问责制,为行政当局的负责官员引入一个新的聘用制度,使他们与经过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共同进退。
2003年的“非典”事件则拉开了我国大陆地区行政问责的帷幕,一些失职渎职官员陆续被问责、免职。
随着政府改革进程的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的主体、方式和制度,使其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但与此同时,行政问责制度的落实还面临众多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影响法治政府形象的树立。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进,确保行政问责制度落实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一、行政问责制度之困境分析(一)行政问责主体缺位实行行政问责制,首先要解决由谁来问责的问题。
广义的行政问责主体应该包含同体和异体的问责主体,即不仅有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问责,而且应该包含人大、民主党派、媒体和公众等外部的监督和问责。
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却存在主体缺位的现象,问责权主要被上级行政机关或专门的监督机关等内部机构行驶,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拥有宪法赋予监督权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问责中却出现了“话语缺失”的现象,人大的监督职能往往被架空,沦为“橡皮图章”。
而发生在政府内部的行政问责,因为无法跳出“自己监督自己”的悖论,而无法证明内部问责的合法性。
另外,问责主体缺位还体现在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公民的问责权难以保障,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建立起公众参与问责的制度规范。
这就导致在行政问责中被问责对象往往也是问责主体,自己成为了审判自己的法官,其中的弊端不可避免。
(二)行政问责客体不明行政问责客体是指行政问责所涉及的对象,即解决向谁问责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尚待完善,造成在发生了重大事故、决策失误、工作不力等情况后责任归属难以确定。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傅美容摘要: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是从我国目前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情况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思考和寻求完善对策,对责任政府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度;行政责任;责任政府;政府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秉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执政理念,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这已成为我国社会及境外媒体高度关注并令人鼓舞的焦点话题。
行政问责制最初是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措施而步入我国政治生活的,2003年“非典”期间的高官撤职,引发了一股“问责风暴”,之后,全国许多城市先后出台并全面实施行政问责制。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行政问责制正逐步从政府管理中的一种应急措施变成现代政府管理手段。
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及价值理念(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
[ 王莉花,张善喜:《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载《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9页。
]行政问责意味着问责主体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不当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并追究责任,对不当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政府首长、行政领导,乃至普通公务员实施质询、罢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辞退等惩戒措施,作出党纪政纪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它不仅要求犯错违法要追究,而且公务员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怀疑等方面都要追究责任。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问责的主体,是指“由谁问”行政问责的主体,既有同体问责,即行政系统自身层级的问责,也有异体问责,即行政系统以外的主体包括人大、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公众等的问责。
(定稿)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1

毕业论文中文题目:____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姓名_____ _____ _学号_____ ___专业班级_____ _____指导教师___ ___提交日期__ ____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摘要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西方,而在我国起步则比较晚,自从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中国行政问责制逐渐形成。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行政问责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内容、问责程序、问责方式和标准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制相关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应主要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文化的建设三个方面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现状问题对策目录前言 11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11.1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11.2行政问责制的特征11.3行政问责制的作用21.3.1促进法制现代化建设 21.3.2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 21.3.3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22.1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22.2行政问责制当前的发展现状33 当前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3.1问责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43.1.1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 43.1.2异体问责效能有待提高和缺乏支撑体系 43.1.3行政问责文化滞后 43.2问责客体界定不全面 43.3问责内容相对狭隘53.4问责程序操作性不强 53.5问责方式不清晰、标准不完善 54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思考 64.1完善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 64.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64.2.1 加强异体问责 64.2.2明确问责客体 64.2.3扩大问责内容范围 64.2.4完善行政问责程序74.2.5明确问责方式和标准74.3加大行政问责文化的建设7 结语8致谢9参考文献10前言行政问责制源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存在相一致的地方。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行政问责制度完善工作措施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工作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落实:
1. 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问责的基本原则、范围和程序,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方式。
2. 明确问责标准:明确行政职能部门和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绩效指标,将绩效考核与问责紧密结合,明确工作责任界定和绩效要求。
3. 推动行政问责信息公开:建立行政问责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开被问责者的行政失职、违纪违法情况,公示问责决定和处罚结果,加强问责结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 提高问责能力和水平:加强相关部门和公务员的问责培训和教育,提升问责工作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确保问责工作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5. 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加强对问责决定的监督,确保问责决定的执行和效果,及时评估问责工作的效果和问题,为完善问责制度提供反馈和改进意见。
6. 强化问责结果的跟踪和落实:对问责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建立问责结果的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问责决定的落实和执行。
7. 加强执法问责与民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行政问责的过程,加强行政执法问责与社会监督的衔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问责的监督和评估。
8. 不断优化行政问责制度: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及时调整和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确保问责制度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行政 问责制的文本分析及其完善路径
李 玉 明
(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 院, 福建 福州 3 5 0 0 0 7 ) [ 摘要 ] 通过梳理分析 已出台的各级 问责法规 , 指 出我国行政 问责制 呈现 出问责机制 日益规 范、 制度发 力不断增 强、 问贵 类型不断丰富的发展趋 势, 但 制度建设过程 中也 面临着异体 问责缺位 、 问责对 象不全、 问责 方式模糊 以及程序设 定不规 范 等 问题 , 分析提 出合理推进 问责主体 多元化、 不断拓宽 问责客体范 围、 进一步规 范行政 问责方式、 进一 步严格行政 问责 程序 等措 施 , 以不 断完善行政 问责制。 [ 关键词 ] 责任政府 ; 行政 问责制 ; 文本分析 [ 中图分类号] D 5 3 0 .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6 9 2 2 ( 2 0 1 4 ) 0 5 - 0 0 8 4 - 0 4
e  ̄t r l a t i o n s ,t h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cc a o nt u a b i i l t y s y s t e m i n C h i n a s h o ws s o me p o s i t i v et r e n d s , s u c h a 8 he t s t nd a a r d i z a i t o n o f a e ou c nt a b i l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 0 1 4 , 1 7 ( 5 ) : 8 4—8 7
J o u r n a l o f F u j i a n A ̄ i c u ] t u e r a n d F o r e s t r y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Ab s t r a c t :Go v e r n me n t s a t a l l l e v e l s h a v e p a i d h i g h a t e n i t o n t o i t a n d h a v e i n t r o d u c e d a l l k i n d s o f a c c o u n t a b i l i t y s y s t e m t e x t f o r ms t o
i n g s a n d d e f i c i e n c i e s .J u s t i l k e he t bs a e n e c o f a c c o u n t a b i i l y t f o r d i f e en r t s u b j e c t s ,t he bs a e n c e o f a c c o nt u a b i i l y t f o r d i f e e r n t o b - j e c s, t f u z z y o f cc a o nt u a b i i l y t w a y a n d u n . 1  ̄ so a n o f s e t t i n g f o p r o g r a m.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a c c o nt u bi a i l y t s y s t e m s h o u l d b e
i y t me c h a n i s m,e n h a n c e o f he t f u n c i t o n f o s y s t e m, p r o s p e r i y t o f he t t y p e s f a o c c o nt u bi a l i y.Ho t w e v e r , he t r e a r e ls a o s o me s h o R c o m-
U YU. ai r n
( S c h o o l o fP u b l i c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F u j i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 F u j i a n 3 5 0 0 0 7 ,C h i n a )
S y s t e m ex t t a na l y s i s a nd i t s p e fe r c t i ng p a t h s o f a d mi n i s t r a t i v e a c c o u nt a b i l i t y i n Ch i n a
r e g u l a t e i t s o p e r a t i o n s i n c e t h e a c c o u n t bi a i l y t wo r k e d a c t u a l l y .T r o u g h he t na a l y s i s o n he t i n t r o d u c i t o n o f he t a c c o u n t bi a i l y t l a w s n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