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A. 阿米巴B. 蚂蚁C. 玫瑰D. 鲸鱼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片C. 茎D. 花3.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鹦鹉4. 人类的血型是由哪种遗传方式决定的?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 性染色体遗传D. 线粒体遗传5.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肺炎B. 艾滋病C. 糖尿病D. 高血压6.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冷血动物?A. 熊猫B. 鲨鱼C. 蜜蜂D. 老鹰7. 下列哪种细胞器参与蛋白质合成?A. 线粒体B. 叶绿体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8. 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被子植物?A. 松树B. 玫瑰C. 蕨类植物D. 藻类植物9.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节肢动物?A. 蝴蝶C. 蜗牛D. 青蛙10. 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生长的主要激素?A. 赤霉素B. 细胞分裂素C. 脱落酸D. 乙烯1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爬行动物?A. 老虎B. 鳄鱼C. 鸽子D. 蜜蜂12. 下列哪种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蓝藻13. 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原核生物?A. 阿米巴B. 酵母菌C. 草履虫D. 细菌14.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两栖动物?B. 青蛙C. 鸟类D. 蝎子15. 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A. 脂肪B. 糖类C. 蛋白质D. 维生素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 人类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3. 植物的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4. 鸟类属于哺乳动物。

()5. 人类的血型遗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

()6. 病毒是一种细胞生物。

()7. 人类的染色体数目为23对。

()8.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片的叶绿体中。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2分)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2. (2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3. (2分)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4. (2分)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由哪个细胞分裂形成的?5. (2分)下列哪种物质是植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6. (2分)下列哪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 (2分)下列哪种生物的生活方式是寄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8. (1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壁。

()9. (1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

()10. (1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

()11. (1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12. (1分)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

()13. (1分)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14. (1分)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1分)生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16. (1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17. (1分)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释放氧气。

18. (1分)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______和分化有关。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10分)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0. (10分)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对生物有什么意义?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1. (7分)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2. (7分)描述一下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3. (8分)阐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4. (8分)解释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并简述其组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5. (2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______获取能量。

16. (2分)生物体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______和______。

2024年全新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4年全新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2024年全新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试卷及答案(人教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的共同特征包括()A. 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由细胞构成的C. 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D. 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2. 下列关于生物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 生物能进行呼吸C.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 生物的生活不需要营养3.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 草履虫B. 病毒C. 水母D. 火山4. 下列生物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A. 狗B. 水母C. 火焰草D. 人5. 下列生物中,属于动物的是()A. 草履虫B. 水母C. 火焰草D. 草6. 下列生物中,属于植物的是()A. 狗B. 水母C. 火焰草D. 人7. 下列生物中,属于微生物的是()A. 狗B. 水母C. 细菌D. 人8. 下列生物中,属于真菌的是()A. 狗B. 水母C. 霉菌D. 人9. 下列生物中,属于病毒的是()A. 狗B. 水母C. 细菌D. 病毒10. 下列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 狗B. 水母C. 草履虫D. 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物的特征有:①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除病毒外,都是由______构成的。

2.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______和______。

3.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

4. 草履虫是______,水母是______,火焰草是______,细菌是______,病毒是______。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3-4周作业)

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3-4周作业)

生物学科七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上学期第3-4周〕D .森林生态系统 d.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E.农田生态系统 e.人的作用突出,且以农作物为主F.城生态系统 f.以草本植物为主,动物多善于奔跑区分。

:新编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资料一:塑料垃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环境问题,海洋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

资料显示,每年有1200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海洋塑料垃圾总量已超过1.5亿吨。

资料二:20xx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标志着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正式迈入“有法可依〞阶段。

生活垃圾按照不同属性和处置方式,主要分为如图四类。

(1)塑料垃圾在阳光辐射下形成的微塑料颗粒容易被鱼类等生物误吞,并沿着不断积累和转移,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2)直接填埋的塑料垃圾很难被自然界中的分解,大局部应该投放到垃圾桶中,通过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优化。

〔3〕治理塑料污染,应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

〔4〕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需要直面应对的重要环境问题,请提出一条缓解塑料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

:此题通过资料和图示结合的形式呈现,意在在稳固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新编3.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xx贺岁大片《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

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3〕“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4〕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开展。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四周周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全册生物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周考生物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近年来我国某某某某等西南地区持续遭遇干旱天气,致使河流干涸,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下列主要体现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一些鱼类在特定时期,主动、集群的水平移动)B.蛾类的趋光性C.人参在林下生存好D.仙人掌的叶刺3.若如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则图中没有画出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生产者4.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X围的是()A.大气圈的下层 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上层 D.地球的内部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7.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9.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沙漠10.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B.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D.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12.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A.b B.d C.p D.q1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D.镜筒14.莉莉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莉莉需再利用下列哪一步骤,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A.放大光圈 B.移动玻片 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镜15.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C.遮光器和反光镜D.目镜和物镜16.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镜筒17.用下列镜头观察临时装片,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物镜(①、②、③)和目镜(甲、乙、丙)的组合是()A.①和丙B.①和甲C.③和甲D.③和丙18.与显微镜的视野明暗没有关系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9.关于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遮光器能调节光线强弱 B.转换器能调换目镜C.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 D.压片夹能固定玻片20.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象A变成图象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②①④B.③①④C.③④①D.①②④2015-2016学年某某省某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周考生物试卷(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近年来我国某某某某等西南地区持续遭遇干旱天气,致使河流干涸,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表明环境中的水对生物的影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下列主要体现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一些鱼类在特定时期,主动、集群的水平移动)B.蛾类的趋光性C.人参在林下生存好D.仙人掌的叶刺【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鱼类的季节涸游,主要是受季节(温度变化)影响形成的,A错误;B、蛾类的趋光性,蜈蚣白天藏在洞中,夜间出来觅食的行为属于昼夜节律行为.主要受光的影响,B错误.C、人参是弱光性植物,密林下阳光较少,光照强度较弱,因此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主要是受阳光因素影响形成的,C错误.D、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3.若如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则图中没有画出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生产者【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即捕食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注意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鼠、蛇、鹰、兔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4.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C、图中表示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此图没有表示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错误,C正确;B、图中的生物只构成了食物链,故B错误;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X围的是()A.大气圈的下层 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上层 D.地球的内部【考点】生物圈的X围.【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圈的X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X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A错误;B、该食物网中,由于戊以丁为食物,戊与丁是捕食关系,又由于它们在同一营养级,也是竞争关系,B正确;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毒素最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获得的能量最少,C错误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7.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解答】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故选:C【点评】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沙漠【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越强.选项中森林的生物成分最复杂,生物的数量最多,调节能力最强.故选:B【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关系,理解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将位于视野中央的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此时视野中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B.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D.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显微镜的低倍镜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显微镜的高倍镜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解答】解: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就是换成高倍镜.显微镜换成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变大,视野的X围变小了,看到的细胞的数目变少了,透进的光线少了,所以视野变暗.故选B.【点评】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平时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做到熟能生巧,才能较好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2.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A.b B.d C.p D.q【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X小纸上,然后把这X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1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D.镜筒【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解答】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眼要看着目镜.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4.莉莉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莉莉需再利用下列哪一步骤,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A.放大光圈 B.移动玻片 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镜【考点】观察血涂片.【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具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据此解答:【解答】解: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而白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万﹣﹣30万个.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所以,A放大光圈,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都没有用,只有B移动装片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特点.15.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C.遮光器和反光镜D.目镜和物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解答】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16.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镜筒【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大光圈进入镜筒的光线多,视野亮,小光圈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暗.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是视野中光线更强.据此解答:【解答】解:A、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是视野中光线更强,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A选项符合题意.B、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用较大光圈.B选项符合题意.C、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可以通过通光孔反射到物镜中,不能调节光线的强弱.C选项不符合题意.D、镜筒是安装镜头的结构,不能调节光线强弱.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17.用下列镜头观察临时装片,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物镜(①、②、③)和目镜(甲、乙、丙)的组合是()A.①和丙B.①和甲C.③和甲D.③和丙【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①,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对显微镜使用的某一环节作出解释.18.与显微镜的视野明暗没有关系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出现的情况,首先明确显微镜的结构特点.【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与调节视野明暗程度有关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高倍物镜的视野要比低倍物镜的视野暗,换用不同的物镜,视野的亮度不同.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是通光孔.故选:C【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般.19.关于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遮光器能调节光线强弱 B.转换器能调换目镜C.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 D.压片夹能固定玻片【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据此解答.【解答】解:A、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转动遮光器使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不符合题意.B、转换器上安装的是物镜,转动时可以调换物镜不能调换目镜.符合题意.C、转动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小X围升降,使像更清晰.不符合题意.D、压片夹在载物台上起固定玻片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解答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及操作方法上入手.20.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象A变成图象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②①④B.③①④C.③④①D.①②④【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选:B【点评】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春季学期七年级生物第四周周测试卷(附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春季学期七年级生物第四周周测试卷(附答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X年春季学期七年级生物第四周周测试卷一. 选择题1.预防新冠肺炎让人们对“提高自身免疫力”格外重视。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营养供应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其中为人体提供能械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A.维生素B.脂肪C.蛋白质D.糖类2.如表列出了甲、乙、丙、丁4种食物(各100克)中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

据表分析,正确的选项是(〉食物糖(克)脂肪(克)蛋白质(克)维生素A 维生素C 维生素D(亳克)(亳克)(亳克)甲507134000乙453100545丙183632300T9()1S1()16A.有利于邪血病患者食用的仕物是甲B.有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乙C.有利于儿敢预防佝偻物的食物是丙D.提供能域最多的食物是丁3.李大爷最近总觉徂腿疼,经确诊是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食补。

如图是4中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相对含量图.最适合李大爷食补的食品是()囹铁C□钙■锥生素CD雄生素DA B C DA. AB. BC. CD. D4.生物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DNAB. OTCC. ATPD. ADP5.馒头和花生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依次分别为()A.蛋白质脂肪B.淀粉脂肪C.蛋白质淀粉D.淀粉蛋白质6.以下有关氏物中营养物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不能为人体提供能虽的是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A,易患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病症C.缺少含硬无机盐.易患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病症D.脂肪是人体主耍供能物质,不参与构成细胞7.以下关于“食物中水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能为生命活动适当提供能秋C.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D.可以运输体内产生的废物8.以下食物中,淀粉含量最丰富的是()A.肥肉B.馒头C.牛肉9.如图是比拟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鱼薮少的实验示意图。

对于该实验.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虽要相等B.实验中温度计插入水中但不要触碰瓶底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拟D.实验中水吸收的热植等于这些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10.临床上常给危重疝人点滴前萄糖,葡葡糖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的能量是()A.化学能B.热能C.光能D.势能H.医生给低血糖病人髀昧注射5%的葡匐糖溶液.其主要目的是()A.供应能源B.维持细胞液的浓度C.供应水分12.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类物质,以下美于维生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二. 填空题13. 细胞遂行各种生命活动消枉的能址均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和是常见的供能物质。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模拟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2分)下列哪种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2. (2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 (2分)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什么?4. (2分)下列哪个结构不属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场所?5. (2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指什么?6. (2分)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遗传?7. (2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什么?8. (2分)种子植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9. (2分)下列哪种生物属于脊椎动物?10. (2分)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什么?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1. (1分)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2. (1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阳光下进行。

()13. (1分)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相互对立的。

()14. (1分)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5. (1分)动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6. (1分)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能够进行______。

17. (1分)绿色植物通过______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18. (1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非生物部分称为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9. (10分)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0. (7分)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1. (7分)描述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22. (8分)阐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3. (8分)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并说明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24. (10分)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意义。

五、综合题(1和2两题7分,3和4两题8分,共30分)25. (7分)试分析水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6. (7分)描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生物人教版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A. 保护细胞B. 营养细胞C. 控制物质的进出D. 产生能量3. 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载体是()A. 核糖核酸B. 脱氧核糖核酸C. 蛋白质D. 脂肪4. 细胞质内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A. 细胞膜B. 细胞核C. 线粒体D. 叶绿体5. 下列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6. 下列属于动物细胞特有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7. 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同点的是()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细胞质8.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 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减小D. 细胞分裂使细胞体积不变9.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使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C. 细胞分化使细胞体积减小 D. 细胞分化使细胞体积不变10.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B. 细胞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C. 细胞衰老和死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 细胞衰老和死亡都是异常的生命现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

3. 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载体是_________。

4. 细胞质内进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5. 下列属于植物细胞特有的是_________。

6. 下列属于动物细胞特有的是_________。

7. 下列属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同点的是_________。

8.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周考生物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近年来我国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持续遭遇干旱天气,致使河流干涸,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下列主要体现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一些鱼类在特定时期,主动、集群的水平移动)B.蛾类的趋光性C.人参在林下生存好D.仙人掌的叶刺3.若如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则图中没有画出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生产者4.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下层 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上层 D.地球的内部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7.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9.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沙漠10.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B.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D.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12.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A.b B.d C.p D.q1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D.镜筒14.莉莉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莉莉需再利用下列哪一步骤,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A.放大光圈 B.移动玻片 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镜15.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C.遮光器和反光镜D.目镜和物镜16.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镜筒17.用下列镜头观察临时装片,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物镜(①、②、③)和目镜(甲、乙、丙)的组合是()A.①和丙B.①和甲C.③和甲D.③和丙18.与显微镜的视野明暗没有关系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9.关于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遮光器能调节光线强弱 B.转换器能调换目镜C.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 D.压片夹能固定玻片20.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象A变成图象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②①④B.③①④C.③④①D.①②④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周考生物试卷(4)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1.近年来我国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持续遭遇干旱天气,致使河流干涸,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流干涸致使鱼虾死亡,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表明环境中的水对生物的影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2.下列主要体现生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是()A.鱼类的季节洄游(一些鱼类在特定时期,主动、集群的水平移动)B.蛾类的趋光性C.人参在林下生存好D.仙人掌的叶刺【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鱼类的季节涸游,主要是受季节(温度变化)影响形成的,A错误;B、蛾类的趋光性,蜈蚣白天藏在洞中,夜间出来觅食的行为属于昼夜节律行为.主要受光的影响,B错误.C、人参是弱光性植物,密林下阳光较少,光照强度较弱,因此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主要是受阳光因素影响形成的,C错误.D、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环境.3.若如图表示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则图中没有画出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分解者和生产者【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即捕食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注意是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图中草属于生产者,鼠、蛇、鹰、兔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因此,图中没有画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是分解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4.分析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B.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C.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解答】解:AC、图中表示出了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此图没有表示出完整的生态系统,只表示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故A错误,C正确;B、图中的生物只构成了食物链,故B错误;D、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太阳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组成生态系统各部分的功能.5.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下层 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上层 D.地球的内部【考点】生物圈的范围.【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解答.【解答】解: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6.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是捕食关系,也是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甲【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A错误;B、该食物网中,由于戊以丁为食物,戊与丁是捕食关系,又由于它们在同一营养级,也是竞争关系,B正确;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毒素最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获得的能量最少,C错误D、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于太阳能,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7.某淡水生态系统中有这样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当这水域被排放了难分解的有毒物质﹣﹣汞后,一段时间,体内汞的含量最多的生物是()A.浮游植物 B.剑水蚤C.小鱼 D.大鱼【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食物链:“浮游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该食物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大鱼,因为大鱼的营养级最高.故选:D【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食物链的末端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A.甲→乙→丙→丁B.丙→丁→甲→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解答】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故选:C【点评】理解物质和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即从多到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面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 B.森林 C.农田 D.沙漠【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据此解答.【解答】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因此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越强.选项中森林的生物成分最复杂,生物的数量最多,调节能力最强.故选:B【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关系,理解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特点,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0.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A.右下方B.右上方C.左上方D.左下方【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的,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的中央.【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将位于视野中央的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此时视野中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11.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后者()A.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少B.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C.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多D.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显微镜的低倍镜视野较亮,细胞数目较多;显微镜的高倍镜视野较暗,细胞数目较少.【解答】解:先用显微镜的15×物镜观察,然后换上45×的物镜继续观察,就是换成高倍镜.显微镜换成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变大,视野的范围变小了,看到的细胞的数目变少了,透进的光线少了,所以视野变暗.故选B.【点评】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平时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做到熟能生巧,才能较好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2.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A.b B.d C.p D.q【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解答】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d”.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透明纸片上的“p”字母时,物像是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1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着()A.目镜 B.物镜 C.载物台D.镜筒【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解答】解: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眼要看着目镜.故选: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4.莉莉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时,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莉莉需再利用下列哪一步骤,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A.放大光圈 B.移动玻片 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镜【考点】观察血涂片.【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没有细胞核;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数目最少,具有细胞核;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据此解答:【解答】解:在三种血细胞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而白细胞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万﹣﹣30万个.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视野中观察到数量最多的细胞是红细胞.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已知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所以,A放大光圈,C滴加蒸馏水,D更换高倍物,都没有用,只有B移动装片才最有可能观察到白细胞.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三种血细胞的数量以及特点.15.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遮光器和目镜 B.遮光器和物镜C.遮光器和反光镜D.目镜和物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解答】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16.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镜筒【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大光圈进入镜筒的光线多,视野亮,小光圈进入镜筒的光线少,视野暗.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是视野中光线更强.据此解答:【解答】解:A、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是视野中光线更强,反光镜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A选项符合题意.B、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用较大光圈.B选项符合题意.C、反光镜反射的光线可以通过通光孔反射到物镜中,不能调节光线的强弱.C选项不符合题意.D、镜筒是安装镜头的结构,不能调节光线强弱.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B【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17.用下列镜头观察临时装片,若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选用的物镜(①、②、③)和目镜(甲、乙、丙)的组合是()A.①和丙B.①和甲C.③和甲D.③和丙【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①,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会对显微镜使用的某一环节作出解释.18.与显微镜的视野明暗没有关系的是()A.反光镜B.遮光器C.通光孔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出现的情况,首先明确显微镜的结构特点.【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在显微镜对光时,与调节视野明暗程度有关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高倍物镜的视野要比低倍物镜的视野暗,换用不同的物镜,视野的亮度不同.对显微镜视野亮度没有直接影响是通光孔.故选:C【点评】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般.19.关于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遮光器能调节光线强弱 B.转换器能调换目镜C.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 D.压片夹能固定玻片【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据此解答.【解答】解:A、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转动遮光器使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不符合题意.B、转换器上安装的是物镜,转动时可以调换物镜不能调换目镜.符合题意.C、转动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小范围升降,使像更清晰.不符合题意.D、压片夹在载物台上起固定玻片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解答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及操作方法上入手.20.如图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图象,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象A变成图象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①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②向右下移动了玻片;③向左上移动了玻片;④转动细准焦螺旋.A.②①④B.③①④C.③④①D.①②④【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解答.【解答】解:从图中可看出,A物像原来在视野的左上方,而B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的偏左上方,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的右下方.A图中的细胞体积小,而B图中细胞的体积大,故而由A变成B是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故选:B【点评】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