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写作指导:“一年好景君须记” 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一年好景君须记——散文《春天的速度》赏析

一年好景君须记——散文《春天的速度》赏析春风温暖,植物有如童话般沐浴在温柔的春雨里,因此,春天总是最温情的季节之一。
在《春天的速度》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文字阐释了春天的美妙。
他用字的节奏快速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他以一种特别的视角把读者带入美妙的春季世界中。
作家从一种独特的角度讲述了大自然在春天时节的变化。
他通过对自然节奏的描述,说明了四月份让整个大自然充满活力的原因。
春季,树木开始发芽萌芽,花朵早晚争相绽放,小鸟穿梭于树林中,空气中充满了爱的气息,大自然充满了无尽的生机。
在整个春季,风吹拂着青草,花朵仿佛在快乐地拥抱,小鸟欢快的歌唱,空气中散发着无尽的温柔。
作者用一种非常动人的文字去诉说春天的速度。
他用字的节奏快速的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像在描绘乐曲一样,唱着季节的变换:一瞬间春花灿烂,一瞬间青草新绿,一瞬间花园夜晚梦一场。
作者也没有忘记描写暖暖的春雨,温情的春风,萧瑟的春夜,使人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自然之美。
此外,作者还用细腻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一个温暖的春季世界。
春季里,他把温馨的树梢,绚丽的花朵,欢快的鸟儿,以及清新的野草等景物描绘的栩栩如生,令读者仿佛拥有一种身处其中的视觉体验。
有人说,春天是最短的季节,它像一场流星般迅速而美丽。
从《春天的速度》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是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本来稍纵即逝的春天如此形象地被呈现给我们看到,令我们不禁把春季的美好永久的留存在心中。
春季就像一场美丽的梦,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被这种温暖的感动所折服。
以《春天的速度》为例,作者以幽默风趣的文字写尽春天的美景,使读者明白抓住春天,把每一个看到的美景都深深的记在心中。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难忘的春天,无论是美丽的春天,还是凄美的春天,都将永载于心,令人深受感动。
面对美丽的春季,让我们把它深深的记下,让它永留我们心头,每一年都能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象,让我们永远不忘春天的美丽。
“一年好景君须记”海淀范文

范文1:一年好景君须记(一类上)人大附中有一年的好景,需要被我们记起。
当鸦片战争的炮火轰醒了国人,惊恐的眼神与屈辱的泪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他们,站了出来,身着青衫抑或全套西装,在隐形的战场上开始了第一场厮杀。
这年好景,在历史书上被称作“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这短暂的春天并不一定激情四射,但你若细品,自然看得见沉默的表面下翻滚的熔岩。
那是范旭东的永利制碱厂。
在外国企业垄断技术下的勉力支撑与苦心钻研,并未直接带来好运。
望着劣质泛黄的第一批产品,他们在嘲笑声中奋起,在世博会上用洁白的纯碱驳斥了“中国人造不出像样的碱”这一论调。
那是张骞的大生集团。
在被梁启超誉为“中国进步最大的城市”的南通,这位末世状元让机械化的生产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那是棉花大王穆藕初对从种棉花、纺布到管理工厂的系统性学习,那是中国船王卢作孚短小精悍的身躯中钢铁般的意志。
商人,这个在古时一直被边缘化的阶层,在各方面与外国资本家们分庭抗礼。
他们的爱国热情深埋在理智的外壳下,他们的理想隐藏在埋头苦干的背影中,对国家的忧虑驱动他们,去寻求最快的发展方法与最好的机遇。
这在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背后中国商人不屈的斗志与昂扬的激情,不是最好的风景吗?不应被铭记吗?然而,他们连同这般好景被遗忘了。
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他们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食指如是说。
不错,我们永远无法获取历史的真相,唯有在远离后回望才可让我们把残缺的碎片拼回原来的景象。
然而,在四十年前的那场浩劫燃烧掉他们的功绩之后,在仇富情绪弥漫的当下,我们就有理由去漠视一段中国现代企业先辈们奋斗的辛酸好景吗?一个因为眼下的心态而不敢正视过去的民族是懦弱的,一个因为历史的阻碍而淡忘先辈们淋漓鲜血的民族是悲哀的。
过去的他们本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
但中国人,一向不长记性。
斯人已逝,侯德榜进入了化学课本,他的辛酸无人得知。
穆藕初以昆曲推广者的身份被铭记,张骞与绣娘的忘年恋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扬。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原文赠刘景文⑴荷尽已无擎雨盖⑵,菊残犹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须记⑷,正是橙黄橘绿时⑸。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赏析赏析之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赏析之二: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苏轼知杭州时。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也在杭州。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

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北宋苏轼《赠刘景文》赏析原文赠刘景文⑴荷尽已无擎雨盖⑵,菊残犹有傲霜枝⑶。
一年好景君须记⑷,正是橙黄橘绿时⑸。
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赏析赏析之一: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
《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
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赏析之二: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1090)苏轼知杭州时。
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今属河南开封)人,当时任两浙兵马都监,也在杭州。
写作手法鉴赏

写作手法鉴赏————————————————————————————————作者:————————————————————————————————日期:2写作手法鉴赏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词、散文,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诗清新豪健风格独具,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是高考题中出现率较高的, 我们以《赠刘景文》为例体会一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结合本诗运用的意象,谈谈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4)(2)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本诗写法上的特点。
(4)第(2)小题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本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1分):诗人用荷花的“尽”来衬托菊花的“傲”(1分);以荷尽的夏日和菊残的秋色来对比衬托由欣欣向荣的橘树装点的初冬(1分),突出了朝气蓬勃的橘树,突出了诗人对橘树生命力(或高尚节操)的由衷赞美(1分)。
(如答“本诗运用了比的(或比喻)手法,以荷、菊、橘三种植物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可以得2分)这首诗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固然不错,但这首诗又何尝没有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况且,托物言志其实也就是借物抒情,又可以称之为借物喻人。
很显然,命题专家们给出的是一个错误答案,如果以此为“标准”来评卷,对许多考生都是不公平的!无庸讳言,参考答案的不标准,是导致许多考生此题得零分的重要原因。
1.从诗的意象来看本诗运用了荷、菊、橙、橘四个意象,从意象间的关系看,作者是用败荷、残菊来反衬黄橙绿橘的;虽然橙、橘并提,但作者用意当在“橘”。
因此,“绿橘”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
而“橘”这一意象在诗人笔下都是颇有深意的。
我们先看屈原的《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一年好景君须记作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作文一年好景君须记作文(一)读了小学**的友人送别诗,其中我最喜欢宋朝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名为《冬景》的诗。
若问我为何那么多的送别诗中只单单的喜欢这一首。
我也只能说,这是因为我的个人喜好而已。
我虽然看起来挺多愁善感的但其实我的小心脏可比我表面上个性的多。
你看啊,比如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句话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虽然不想友人离去,但只怕友人不肯相留愿友人看见此诗能够留下。
而,《冬景》中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句话所表达的仅仅是对友人离别时的惋惜罢了,就像一年四季中的最美好的秋天一样,但你要走了,我的心里就像最残酷的冬天一样,所以美好的事物的不见了,只剩下我们那像橙子橘子一样的深厚友谊,希望你能记住。
一年好景君须记作文(二)循着春的生机,走过夏的激情火热,我们又汇入了流光溢彩的十月。
北雁南飞,带走了烈日炎炎,也送来了风高霜洁的日子。
秋风掠过,树叶漫天飞舞,似只只蝴蝶片片飘落,结束了短暂的生命旅程,却为下次的重生积蓄了力量。
我想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这个道理吧。
用流光溢彩来形容秋天,真是一点儿都不为过。
你瞧,金黄的稻浪排山倒海般涌来;饱满的豆荚就要绽开圆滚滚的笑脸;红通通的高梁、金灿灿的玉米在清风中热情的舞蹈。
果园也被染透了。
红通通的苹果晶晶亮的葡萄,黄融融的鸭梨,沁人的芬芳在透明的光中飘荡。
“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变了,枫叶红了,红似烈火;榆叶黄了,黄如碎金;冬青绿了,绿若碧玉,五彩缤纷,逼入眼帘,这种感觉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山里的人多了,老人、孩子,前呼后应,喜笑颜开。
漫步山间,捧一口山泉入喉,如烈酒芳醇;品一个干甜的野果,清香四溢,真甜倒心底。
再捡一篮肥嫩的蘑菇,更捡起心头的喜悦。
抬头仰望,天变篮了,云变淡了。
低头俯望,水更清了,鱼儿更壮了。
秋风吹起了收获之歌。
一滴滴汗水滑落的笑脸,一把把镰刀收割付出后的收获。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一年好景君须记

作文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请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有春天,无所畏”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据合理。
【试题来源】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范文示例:1.一年好景君须记现在的人们,大多蜗居城市,抬头低头,只见水泥森林的树梢树根,看不到身边小片的自然景致,更别提心念自然了。
城市人生活中自然的缺失,让人忍不住唤一声“一年好景君须记”。
有人可能要问,城市里有什么好景须记呢?那胜景,自在身边自然界的碎片之中。
春日,我们也许没有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但我们有如酥春雨中的朦胧绿意;夏日,静听免费的蝉鸣交响何尝不是一种享受;秋日,艳胜春花的秋叶配上无云碧空怎不是一幅绝色画卷?冬天,看那挺冬的松梅,在脑中静听冻土下的种子积蓄开春的萌发……这些,如何不是值得一记的好景,浪费了,岂不可惜?须记这一年好景,才不辜负了自然的赠礼。
更多的人可能要问,诚有值得一记之景,记下了又有什么意义?要我说,记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致,是一种责任。
既是对我们自己负责,又是对自然世界的负责。
现在城市中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的所谓科技,人们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是人工制造的所谓的高端产品。
殊不知,我们本该用科技为自身服务,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汽车和电子产品的“奴隶”。
这些东西方便了人的生活,却也让人在人工的复杂中迷失了自己。
坐上车,连上网,仿佛世界触手可及,最终却是遇到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年年如此,走完一辈子甚至不知在与谁交流,在做些什么。
长此以往,未来不可设想。
如果我们肯用一点儿心,记一记我们身边的一年“良辰美景”,与人诉说分享,精神便能在与可见可感实物的交流中充实一些,丰富一些。
自然不会说话,与它交流要人用心方可成功。
因此,记一年好景,也是对精神的一次丰富与陶冶,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忽视了自然胜景,沉迷于人工景致的人们容易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心,破坏起自然来也就更肆无忌惮。
苏轼《赠刘景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赠刘景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①,菊残犹有傲霜②枝。
一年好景君③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秋末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已58岁的刘季孙也在。
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①擎雨盖:喻指荷叶。
擎:举,向上托。
②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③君:你,指刘景文。
【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阅读训练及答案】(1)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_____”、“_____”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荷尽菊残)(2)上联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意?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独立的品格。
写荷与菊意在衬托橙与橘,赞扬它们的盎然生机和不畏严寒的坚贞气节。
)(3)“橙黄橘绿”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季节?(秋末冬初)(4)诗人为什么称“橙黄橘绿”是一年好景?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即使青春流逝,人生将晚,但还是要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或: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5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这是一首赞咏秋令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晚秋景色之美,实际上是用傲霜枝,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孤高傲世的品格。
7.诗的前两句写“荷”、写“菊”有什么作用?(2分)答: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为后两句议论作铺垫。
8.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3分)答: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作文写作指导:“一年好景君须记”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请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分)
写作指导:
“一年好景君须记”,这是一道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言简意赅,指令明确。
要赢取高分,就必须遵照指令,逐一落实题目要点。
“一年”——或者是特定的某年,或者是最近这一年,或者是刚刚过去的那一年。
“好景”——自然美景、生活美景、事业美景、商业美景、情感美景、艺术美景……
“君须记”——考生眼中的、笔下的“一年好景”,“君”千万要给“记住”了,万万不可忽略。
“君”是谁?——容易有意无意忽视“一年好景”的普通读者,或者与考生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或者某种特定的人物。
把以上要点连起来,就不难把握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让考生引导“君”去留意、感受并牢牢记住“一年”中的“好景”。
考场上,可以采用自我追问法,将思考不断引向深入:
1、生活中有哪些人忽略生活的美好?
考高分失败的学生,赚大钱落空的商人,当高官无望的职员,想结婚却遭遇失恋的年轻人,盼丰收却盼来天灾的农民,办公司遇到经济危机的企业家……打击,往往在他们他们心里引发极大的挫败感,轻则怨天尤人,重则悲观厌世。
2、哪些人容易遗忘生活的美好?
卖友求荣的熟人,过河拆桥的伙伴,红杏出墙的配偶,平步青云的官员,一夜暴富的商人,一举成名的歌手……他们眼里只有他自己,他们的世界就是他本人。
3、忽略、遗忘生活的美好会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变得自卑,甚至堕落。
看不到生活的亮色,变得偏激,甚至仇视社会。
看不到生活的馈赠,不懂感恩,自私至上。
看不到生活的真相,变成愤青,怨天尤人……
4、留心、发现、感受、牢记生活的美好会产生又会带来哪些妙处?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点燃自信,鼓足干劲;善待他人,和谐社会;享受美好,获得幸福……
构思时,尽量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以满腔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心,艺术性地引导“君”去找寻、发现、感受并牢记刻骨铭心的“一年好景”,进而为“君”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具体行文时,最好设计一个特定的场景、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要注意化大为小,针对特定对象去找寻相应的“好景”;要注意把握分寸,切勿居高临下;要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但又要给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豁然一亮的感觉。
因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能妙用书信体、博客留言体,定能令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大声叫好。
一年好景君须记
郭伊晨
亲爱的同桌,你到底在哪里?开学已经五天了,为什么还没有看到你的脸庞?打你的电话,也总是关机,难道你和父母真有什么大不了的是非?可是再大的是非,也不能用蓬勃的青春美好的前程赌气啊!
记得你曾说你恨你的爸妈,恨他们把考分看得高于你的生命,恨他们严防死守巴不得把你的全部精力都榨成分数,恨他们恶狠狠地逼你甚至不惜把你逼疯。
还记得你曾说要报复他们,甚至不惜退学,不惜离开这个世界!
你不觉得傻吗?爸妈纵有一万个不是,可我敢保证,他们是真的爱你;你们纵有天大的是非,我也敢肯定,那百分百属于沟通的缺失。
记得上学期,你半夜发高烧的那一次吗?那天夜深人静,全寝室都被你的胡言乱语吵醒;寝室长一摸额头,才知晓你发高烧说起了胡话。
那一霎那,我们都吓蒙了,不知所以。
是你的妈妈,一路嚎啕着打车赶到到学校,又嚎啕着把你送往医院。
看那个模样,谁都能感受到,在你妈妈的眼神里,多么巴望能够替你承担这场疾病。
就这么一个疼你疼到愿意替你生病的妈妈,不就是平时唠叨了几句好好读书之类的闲话吗?你真就这么记恨?
再说的你爸爸吧,那可是全班艳羡的楷模啊。
也许在你看来,你爸爸从单位请假来替你参加学校农场的劳动很没出息,很伤你的面子。
可是,如果你爸爸不是心疼你顶不住烈日经不住酷暑,他大可不必自讨苦吃,完全可以优哉游哉地在单位享受空调。
虽然班主任大道理一串一串的,说什么百炼才能成好钢,一再提醒家长让儿女自己承担劳动任务,但是我们班有哪一个不羡慕你有那么爱你疼你的爸爸?可是,你却视爸爸的关爱为累赘。
就连最熟悉你的我,都忍不住要怀疑你是不是铁石心肠抑或脑袋进水了。
在大学生找工作都屡屡碰壁、萝卜招聘数见不鲜的竞争背景下,在房价高企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时代语境中,哪一个父母能心平气和地看到儿女沦落到社会的底层?哪一个不会为儿女的前途命运发愁?哪一个不期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在高考这块净土中拼实力赢得美好前景?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许爸妈的教育方法有值得检讨的地方,也许爸妈有时会有口不择言的现象,但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你翻过来看,这些不当之处,不都写满了爸爸妈妈对你满腔的爱吗?
亲爱的同桌,请不要拿青春和前途来赌气。
开学这些天,老师进进出出,同学上课下课,大家都在忙碌;我们曾一起聚焦一起指指点点的无名小鸟,依然不时落在电线嬉戏打闹;而我们一起乘凉的那些树木,不经意之间,都爆出了浅浅的嫩芽。
春天到了。
亲爱的,你在哪里?
据说班主任明天将来看你,特作打油诗一首送给你:
一年好景君须记,爸妈爱你勿要疑。
试看高考放榜时,青春最能出奇迹。
点评: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儿女对父母之爱,总是习惯接受,而忘却感恩。
本文从同桌赌气辍学切入,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推心置腹,娓娓道来,引导同桌努力发现并牢记父母之爱,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令人印象深刻。
(刘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