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评价指标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教育中的数字素养教育

大学教育中的数字素养教育

大学教育中的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已经深深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大学生来说,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的必备技能之一。

因此,数字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育中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

一、数字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数字素养是指个体在数字世界中获取、理解、评价和使用数字信息的能力。

它包括对数字技术的熟练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评估与利用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字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应对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数字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通过数字技术,学生可以迅速而准确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

同时,数字技术还使得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

其次,数字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数字化时代需要创新者和创业者,而数字技术正是创新和创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通过数字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和创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数字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只有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学生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二、数字素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 提升数字技术的应用水平数字技术是培养数字素养的基础。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的使用、数据处理与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向学生传授数字技术的应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2. 培养信息获取与评估能力数字化时代的信息爆炸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如何获取、评估和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了重要的能力。

在大学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了解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学会分析、评估和利用信息。

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

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

2024年4月第26卷第2期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Apr.㊀2024Vol.26ꎬNo.2㊀㊀收稿日期:2023-01-10㊀㊀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3ATQ001)㊀㊀作者简介:王丽雅(1965 )ꎬ女ꎬ辽宁营口人ꎬ研究馆员ꎮ文章编号:1673-1387(2024)02-0211-06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4.02.15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王丽雅1ꎬ熊浩丞2ꎬ曹丽娟1(1.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ꎬ辽宁沈阳110168ꎻ2.沈阳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68)摘㊀要:数字素养的提升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ꎮ阐述了数字素养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ꎬ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ꎬ从发挥高校引导作用㊁加强数字素养课程建设㊁发挥图书馆数字服务主阵地作用3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ꎬ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ꎮ关键词:数字素养教育ꎻ大学生ꎻ就业ꎻ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640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引用格式:王丽雅ꎬ熊浩丞ꎬ曹丽娟.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4ꎬ26(2):211-216.㊀㊀ 数字素养 (DigitalLiteracy)的定义最早由阿尔卡莱(YoramEshet ̄Alkalai)基于工作实践提出并加以详细阐述[1]ꎮ该定义下的数字素养框架涵盖5个维度:解读图像信息的素养㊁基于多媒体信息再创造的素养㊁基于信息检索建立知识架构的素养㊁批判性辨别信息的素养和利用数字平台进行交流的素养ꎮ2013年ꎬ欧盟发布了«发展和理解数字能力的欧洲框架(DigComp1.0)»ꎬ此后于2016年㊁2017年和2022年进行了多次修订ꎬ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若干版本ꎮ欧盟的框架与前者有所区分ꎬ涵盖了信息㊁交流㊁内容创建㊁安全意识和问题解决素养等内容ꎮ基于欧盟DigComp2.0框架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数字素养全球框架»(DigitalLiteracyGlobalFramework)ꎬ包含信息化设备软件操作㊁信息数据使用㊁信息沟通协作㊁数字内容创造㊁数字安全保护㊁问题解决㊁数字化相关职业素养等内容[2]ꎮ2021年ꎬ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ꎬ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㊁战略性㊁先导性工作[3]ꎮ区块链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了数字经济的新兴发展ꎬ同时也促进了大量就业机会的产生ꎮ鉴于此ꎬ数字素养已转变为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素养之一ꎬ与此相关的教育研究也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点研究领域ꎮ一㊁数字素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意义㊀㊀目前ꎬ在数字素养教育方面ꎬ中国高校重视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ꎬ并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ꎮ数字素养教育应同时关注数字技术的操作技能培养和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ꎮ以应用为目的㊁以创新为理念ꎬ并以正确认知为基础ꎬ旨在培育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字信息的技能ꎬ提升其数据212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交流㊁沟通㊁分析及评估能力ꎬ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数字素养ꎬ让大学生能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ꎮ研究结果显示ꎬ尽管数字经济带来了就业质与量提升ꎬ但同时也限制了某些低技术密集型职位的发展[4]ꎮ在数字时代ꎬ数字素养较低的就业者可能面临 技术性替代 风险ꎮ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ꎬ大学生已成为推动社会就业结构转型的关键力量ꎮ大学生是数字化就业的生力军ꎬ数字化就业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ꎬ引领了社会就业方式的数字化转型ꎮ1.数字素养能拓展大学生就业的领域与维度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2%[5]ꎮ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已将新媒体博主㊁电子竞技工作者㊁网络营销师列入就业统计ꎮ腾讯微信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19 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中提到ꎬ2019年微信带动就业达2963万人ꎬ其中直接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ꎬ同比增长率约为16%ꎮ数字素养的提升能为大学生就业带来更多可能ꎮ一是增加了就业机会ꎮ在多元化的数字职业场景中ꎬ拥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大学生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ꎮ这部分大学生善于通过数字平台获取多样的职业培训㊁创业指导等服务ꎬ更容易得到就业方面的多维赋能ꎮ此外ꎬ数字化平台能将企业㊁教育机构和创业导师等多个主体汇聚在一起ꎬ共同参与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ꎬ这使得大学生在扩展就业资源㊁探索职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可能ꎮ二是优化了就业结构ꎮ一方面ꎬ数字经济市场依托数据㊁技术与人才的整合ꎬ促成了大学生就业供需市场的精准匹配ꎻ另一方面ꎬ数字素养较高的大学生更容易进入经济发达地区就业ꎬ获得更优的职业发展机会ꎮ三是推动了灵活就业ꎮ当员工具有较高的数字素养ꎬ就会更容易实现灵活就业与灵活办公ꎮ得益于数字平台的支持ꎬ大学生能够打破地理与时间的限制ꎬ获得更多的远程工作机会ꎮ领英(LinkedIn)公司发布的«2021未来人才趋势报告»显示ꎬ2021年与 弹性工作 相关的职位需求较2019年增长了约83%ꎻ国内的携程集团也在2022年实施了混合办公模式(远程办公与办公室办公混合)ꎮ2.数字素养能提升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甄别能力㊀㊀在数字素养框架中ꎬ批判性辨别信息是一项重要的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ꎮ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判断建立在对广义知识框架的理解上ꎬ使用新技术的前提也是基于对现有信息的正确判断ꎮ在职业选择过程中ꎬ专业从业者通常以领域经验为基础进行判断ꎮ与专业从业者相比ꎬ大学生则更多地依赖于其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的数字素养能力来处理㊁辨别海量的就业信息ꎮ虚假信息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而存在ꎬ针对涉世未深大学生的就业误导信息也日益增多ꎮ当就业信息与客观事实的偏差具有误导大学生的可能时ꎬ就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困扰ꎮ网络匿名性加剧了就业诈骗的隐蔽性ꎬ大数据算法和数据贩卖则方便了诈骗者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画像描述ꎬ进而更容易锁定数字素养较低的大学生人群ꎮ数字素养是避免大学生落入就业信息误区的核心素养ꎬ其在针对大学生的信息诈骗防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ꎮ拥有较高数字素养的大学生具备科学的搜索策略和评估技巧ꎬ更能有效甄别就业信息的真伪ꎮ因此ꎬ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高ꎬ有助于在分析就业资源与信息时规避风险ꎬ进而在就业时做出明智的选择ꎮ3.数字素养能提升大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ꎬ更要掌握可迁移技能ꎬ数字素养能力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技能ꎬ它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后的综合竞争力ꎮ数字素养能力不仅是数字化就业的基础能力ꎬ还能帮助大学生在就业后 自我赋能 ꎬ确保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数字化工作环境时能够有效获取信息ꎬ这不仅能维持就业与生存ꎬ更有助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ꎮ第2期王丽雅等: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213㊀数字素养能力对大学生的就业后赋能可体现为以下2个方面:一是工具操作能力ꎬ即在工作中熟练使用网络媒介工具ꎻ二是信息运用能力ꎬ即对互联网资源信息的检索㊁筛选和再创造能力ꎮ数字素养认知能力能帮助大学生在数字环境中独立思考ꎬ这有助于大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和判断信息ꎬ且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数字技术的发展ꎮ理性的数字素养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后对新技术㊁新方法保持探索态度ꎬ站在全局角度审视㊁处理问题ꎬ全面评估和深入分析纷繁的数字技术和信息ꎬ避免陷入狭隘的技术至上主义陷阱[6]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ꎬ拥有较高数字素养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对于工作任务中可能遭遇的安全㊁隐私风险更具敏感性ꎬ更能有效抵御隐私泄露风险[7]ꎮ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ꎬ就业者在工作中生产信息不再有技术障碍ꎮ数字素养较高的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创造性较强的数字化工作互动中ꎬ更能胜任数字内容的再创造和传播工作ꎬ在工作中能够使用数字程序记录㊁编辑和分享自己的知识㊁经验ꎬ如通过个人博客上传经验分享文章ꎬ通过飞书㊁微信等网络工具进行在线协作等ꎮ二㊁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目前ꎬ中国高校在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ꎬ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ꎮ1.高校对于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㊀㊀为应对数字环境下师生在学习和服务方面的需求ꎬ各高校已设计并初步构建了数字素养教育框架ꎬ然而ꎬ多数高校设定的教学目标较为狭窄ꎬ主要聚焦于基础知识的传授ꎬ未能充分强调从认知层面提升个体数字素养的重要性ꎬ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只关注如何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ꎬ未能深入思考数字技术在知识获取㊁信息处理和社会互动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影响ꎮ部分高校在硬件设备㊁网络环境及在线教育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ꎬ这不仅制约了教师创新教学手段ꎬ也对大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㊁提高个人数字素养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ꎮ多数高校面临数字素养教育教师队伍人数不足或资质不足的问题ꎬ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ꎮ在教师配置方面ꎬ只有少数高校设有专职的数字素养课程教师ꎬ而大多数高校依赖兼职教师来完成数字素养的教学任务ꎮ在教师资质方面ꎬ部分教师存在数字技术知识储备不足㊁对数字技术的前沿发展趋势了解不足㊁授课时对数字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ꎬ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发挥引导作用ꎬ对大学生深入学习数字技术与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ꎮ2.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有待丰富目前高校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嵌入式教学方式ꎬ即教师将数字素养的理论内容融入大学生专业课程ꎻ第二种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ꎬ以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代表的少数高校正在尝试将数字素养作为专业课程或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开展教学工作ꎮ虽然大部分高校在课程中加入了数字素养理论内容ꎬ但总体上说其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还不够丰富ꎮ首先ꎬ目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ꎬ普遍选择注入式教学ꎬ这种方式强调对数字技术理论知识的输出ꎬ而若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操作技能㊁激发大学生对学习数字技术的热情还需要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ꎮ其次ꎬ大部分高校相关课程内容主要由数字素养理论知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知识组成ꎬ缺少数字伦理和网络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ꎮ3.高校图书馆作用有待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强化数字素养能力的平台ꎮ然而ꎬ如果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较弱ꎬ将会减少大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数字技能的机会ꎬ也将对高校数字素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ꎮ214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尽管近年来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致力于积极推动数字化文化传播与服务工作ꎬ但目前高校图书馆在整合空间要素与完善数字化综合服务方面尚未达到理想状态ꎬ即提供的数字服务与传统空间的融合相对不足ꎬ如部分高校图书馆将数字服务区与传统阅读服务区区分设置ꎬ这造成了数字服务与实体阅读环境的分离ꎮ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采购和更新方面也难以适应数字素养教育发展的需求ꎬ如数字资源较为陈旧ꎬ未能反映最新的学术和技术进展等ꎮ图书馆员是数字化服务的执行者ꎬ在高校图书馆员的配置方面ꎬ仅少数高校配有专职的数字图书馆员ꎻ在馆员的资质方面ꎬ部分馆员缺乏对数字科学等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ꎮ三㊁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提升路径高校需主动探索提高大学生数字素养的途径ꎬ研究参照国际先进的数字素养教育模式ꎬ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ꎬ全面融合数字素养教育于教学活动中ꎮ1.发挥高校引导作用ꎬ谋划数字素养教育发展㊀㊀尽管大学生处于数字化环境之中ꎬ但普遍存在对数字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ꎮ例如ꎬ部分大学生在内在行为倾向层面易受到大数据算法影响ꎬ这可能引发信息茧房[8]㊁算法歧视与陷阱[9]等问题ꎮ高校需着重引导大学生深思数字技术在数字化生活中对其认知和行为的影响ꎬ引导大学生掌握数字世界主动权ꎬ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大学生就业ꎮ第一ꎬ在思想上重视数字素养教育ꎮ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注重启发大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数字素养对学习生活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ꎮ高校可通过提供多种渠道和平台ꎬ如举办专题讲座和公开课等方式ꎬ帮助大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所需掌握的数字信息知识和技能ꎮ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上的引导作用ꎬ在校园文化活动㊁课堂实践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素养相结合ꎬ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数字素养的重视程度ꎮ第二ꎬ完善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ꎮ数字化的教育基础设施惠及全体师生ꎬ是教师开展数字化教育㊁大学生进行数字素养能力实践的重要保障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ꎬ推动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设备㊁软件工具及数字资源等供应链的有序发展将是现代化教育发力的重点ꎮ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例ꎬ其在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中不断探索ꎬ开发搭建了 智慧法大 平台ꎬ并将数字校园的核心功能(身份㊁数据㊁业务等)融入数字平台中ꎮ软硬件数字化设施的建设在打破了信息障碍的同时ꎬ也简化了校园事务处理流程ꎬ更有助于提升师生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ꎮ第三ꎬ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数字技术培训ꎮ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来看ꎬ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ꎮ高校应通过相关培训加强对教师数字教学能力的专业化支持ꎬ加强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ꎮ对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教师掌握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媒介和技术的方法ꎬ这将有助于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高ꎮ2.加强数字素养课程建设高校应整合现有课程资源ꎬ加强数字素养课程的建设ꎬ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数字素养ꎮ在课程设计方面ꎬ应将数字素养相关知识融入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ꎬ进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ꎮ以会计专业为例ꎬ可以通过设置审计㊁税务等专业课程强化大学生的专业能力ꎻ通过设置大数据技术㊁信息科学等选修课程开拓大学生的数字视野ꎻ通过设置智能审计㊁数字财务等网络课程帮助大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与数字技能的融会贯通ꎮ在教学手段方面ꎬ结合现行教学模式与数字教学设备ꎬ强调以实践训练为核心的数字素养教学方法ꎮ如英国爱丁堡大学开设的数字技术自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博客分享学习历程ꎬ并将博客内容作为评估课程成绩的依据ꎬ以这种形式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第2期王丽雅等: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研究215㊀中ꎮ沈阳建筑大学在大学生数字素养实践训练方面采取了以下两种培养模式ꎬ一是将信息检索知识渗透到专业选修课程中ꎬ教师承担专业知识教学㊁数字技能辅助学习的任务ꎻ二是开设专门的文献检索教学课程ꎬ向大学生传授科技信息检索知识ꎬ以检索报告㊁专题文献综述的形式考核大学生的学习成果[10]ꎮ在课程设置方面ꎬ应基于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目标ꎬ结合就业所需的数字信息知识和能力要求及学校师资㊁大学生的具体情况ꎬ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ꎮ高校针对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ꎬ开设个性化数字素养选修课程ꎮ其中ꎬ初级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意识为目标ꎻ中级课程以强化大学生数字素养实操能力为目标ꎻ高级课程以发掘大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的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ꎮ3.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主阵地作用ꎬ强化数字服务㊀㊀高校图书馆应基于数字服务理念ꎬ提供涵盖更加全面的信息素质教育及服务ꎬ旨在实质性提高大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ꎬ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ꎮ目前ꎬ国内数字素养教育体系较为完备的高校ꎬ多数以图书馆为依托开展数字素养教育ꎮ在空间规划方面ꎬ高校图书馆应改善并优化数字化空间服务ꎬ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使用体验ꎮ通过加强信息化资源和设施方面的建设ꎬ打造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场所ꎬ强化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ꎮ初景利[11]认为图书馆应与用户建立伙伴关系ꎬ将服务延伸至用户所在之处ꎬ如会议室㊁食堂㊁实验室等ꎮ图书馆应利用数字多媒体平台ꎬ如微信公众号㊁微博㊁抖音等ꎬ将数字服务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ꎮ通过虚拟数字服务与实体空间服务的结合ꎬ图书馆可将数字素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交流㊁学习与创作中ꎮ在数字资源方面ꎬ应有针对性地采购资源ꎬ以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ꎮ图书馆应锚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ꎬ将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作为工作重点ꎬ兼顾大学生的一般性知识学习与数字素养技能学习需求ꎬ为高校的数字素养教育提供数字技术支持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依托在线教学平台精心打造 文献检索 等数字素养类课程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ꎬ旨在引导大学生主动丰富就业所需的数字化知识ꎬ以资源服务和技术培训带动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ꎮ在人才队伍方面ꎬ应注重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ꎮ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由不同专业的人才组成ꎬ不少馆员缺乏对数字科学等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ꎮ图书馆应做好馆员的培训工作ꎬ通过强化数字素养培训ꎬ提升馆员的数字服务能力ꎬ强化馆员基于数字资源开展服务的能力ꎬ让更多馆员完成从传统工作环境向数字化工作环境角色的转换ꎬ力求为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ꎮ四㊁结㊀语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ꎬ拥有卓越数字素养的大学生更具备适应未来职场的能力ꎬ面向大学生就业的数字素养教育也自然成为当前高校育人任务中的一项关键内容ꎮ高校应当发挥引导作用ꎬ在大学生思想认识上㊁基础设施建设上和教师队伍培训上下功夫ꎬ为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ꎻ有了基础条件的支持ꎬ还需要策划并实施数字素养课程的建设ꎬ整合现有课程和教学手段ꎬ将数字素养相关知识融入各个学科ꎻ最后借助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能力ꎬ将数字素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的信息交流㊁课程学习与灵感创作中ꎬ从而培养出更加符合就业需求的高质量数字化人才ꎮ参考文献:[1]㊀WANN.Canweteachdigitalnativesdigitalliteracy?[J].Computers&educationꎬ2012ꎬ59(3):1065-1078.[2]㊀张恩铭ꎬ盛群力.培育学习者的数字素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数字素养框架»及其评估建议报告的解读与启示[J].开放教育研216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究ꎬ2019ꎬ25(6):58-65.[3]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1-11-05)[2022-12-16].http://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4]㊀孟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就业:理论与实证[J].社会科学ꎬ2021(2):47-58. [5]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数字中国建设发展进程报告(2019年)[EB/OL].(2020-09-13)[2022-12-16].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13/content_5543085.htm. [6]㊀严家辉.技术悲观主义是反技术主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ꎬ2016ꎬ1(4):20-23. [7]㊀俞德凤.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隐私保护服务及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ꎬ2021ꎬ33(11):28-37.[8]㊀许天才ꎬ冯婷婷ꎬ杨新涯.运用零数据破除信息茧房的研究[J].图书与情报ꎬ2020(4):15-20.[9]㊀王沛楠ꎬ比德尔.社交媒体的算法歧视与规制[J].青年记者ꎬ2021(9):97-98.[10]张可心ꎬ王占飞ꎬ沈欣元ꎬ等. 互联网+线下 教学模式在桥梁工程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2ꎬ24(1):92-96. [11]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ꎬ2013(6):5-9.ResearchontheEducationofDigitalLiteracytowardsCollegeStudentsᶄEmploymentWANGLiya1ꎬXIONGHaocheng2ꎬCAOLijuan1(1.Library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110168ꎬChinaꎻ2.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110168ꎬChina)Abstract:Theenhancementofdigitalliteracyhasapositiveroleinimprovingthecompetitivenessofcollegestudentsᶄemploymentandsolvingtheiremploymentproblems.Thispaperelaboratesthesignificanceofdigitalliteracytocollegestudentsᶄemploymentꎬanalyzesthecurrentproblemsofcollegestudentsᶄdigitalliteracyeducationꎬandputsforwardtheenhancementpathofcollegestudentsᶄdigitalliteracyeducationinthreeaspects:playingtheleadingrole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ꎬ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teracycoursesꎬandgivingplaytotheroleoflibrariesastheleadingandmainpositionfordigitalserviceꎬinordertoimprovecollegestudentsᶄemploymentquality.Keywords:digitalliteracyeducationꎻcollegestudentsꎻemploymentꎻuniversitylibrary(责任编辑:徐聿聪㊀英文审校:林㊀昊)。

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收稿日期:2023-02-13作者简介:龙晓虹(1974 ㊀),贵阳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白禹(1986 ㊀),贵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㊂∗本文系2022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聚焦 数字素养 孚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22B007㊂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龙晓虹1,白㊀禹2(1.贵阳学院图书馆,贵州贵阳㊀550005;2.贵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贵州贵阳㊀550005)摘㊀要:文章将地方普通高校随机抽取的部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采集研究数据,以DEMATEL 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和中心度构建了因果关系图,确定了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为高校政策㊁文化环境㊁ICT 基础设施㊁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㊂调查研究确定的12个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取值范围为4~6,排列顺序为R2﹥R8﹥R1﹥R6﹥R10﹥R7﹥R12﹥R9﹥R4﹥R11﹥R3﹥R5,其中R1㊁R2㊁R6㊁R8㊁R11和R12的原因度均大于0,其余6个影响因素的原因度均小于0㊂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DEMATEL 方法;综合影响矩阵中图分类号:G250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3-0055-04㊀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数字资源逐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因此,公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1]㊂高校大学生除要学习专业领域知识外,还必须提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㊂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素养教育与传统的书本教育存在较大差异,高校在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之前,必须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数字素养现状,并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㊂㊀㊀索兴梅㊁滕星选择某民族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式全面采集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基于文化适应理论模型进行了数据分析,以了解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3]㊂但是,该研究的结果不够全面㊂耿荣娜采用文献调研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维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并利用DEMATEL 模型进行计算,提取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4]㊂但是,该研究的分析结果不够精确㊂傅海伦㊁张丽㊁王彩芬利用AHP 层次分析法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发展现状,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5]㊂但是,该研究的适用性较差㊂可见,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以非省会城市的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采集研究数据,以DEMATEL 方法分析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以期精准确定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㊂1㊀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1.1㊀研究对象㊀㊀由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数字素养教育程度不一致,各地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参差不齐[6],故笔者仅针对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开展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㊂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代表性,笔者在地方普通高校的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500人作为研究对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占比情况如下页图1所示㊂55第43卷第3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年3月㊀图1㊀研究对象中不同年级大学生比例1.2㊀研究工具㊀㊀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笔者选择数字公民素养量表和数字公民素养问卷作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有效获取用于分析地方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㊂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建立是以概念分析㊁专家访谈为核心的,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研究对象的网络形象[7]㊂在应用三层理论框架建立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过程中,顶层理论框架是为了理解人与网络的交互而构建的;中层理论框架是针对网络社会观点构建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数字公民的思想意识及计划想法;底层理论框架的构建以人机网络为核心,是建立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基础㊂笔者基于三层理论框架,从互联网政治活动㊁专业技能㊁本地/全球意识㊁批判性视角和人际网等五个维度设计了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的具体题目,详见表1㊂为了保证该表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笔者开展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该表的信效度影响因子,并以该表为基础设计了高校大学生数字公民素养问卷,题目除25道数字公开素养量表题目外,还包含出生地㊁年级㊁至今使用计算机的年限等地方高校大学生基本信息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得到人口统计特征变量㊂表1㊀数字公民素养量表维度题目数量(个)相关系数互联网政治活动90.84专业技能40.85本地/全球意识20.89批判性视角60.81人际网40.722㊀研究方法2.1㊀构建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㊀㊀笔者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利用维果斯基活动理论模型(见图2)分析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8]㊂为了便于分析,笔者将维果斯基活动理论模型中的共同体与劳动分工合并为一个维度,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到如图3所示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内的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总数为12个,记为R1~12㊂图2㊀维果斯基活动理论模型图3㊀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指标体系2.2㊀基于DEMATEL 方法的影响要素识别模式㊀㊀笔者基于矩阵与图论分析理念[9],结合相关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采用DEMATEL 方法进行决策实验室分析,以了解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判断特定影响因素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提65龙晓虹,白禹: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取影响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策略,具体的识别模式如图4所示㊂笔者利用SPSS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因素,将相关数据导入MATLAB 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得到以下直接影响矩阵公式㊂㊀㊀M =(δab )m ˑm㊀㊀其中,M 表示直接影响矩阵,a ㊁b 表示随机选取的两个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δab 表示因素a 对因素b 的影响程度,m 表示影响因素数量㊂考虑到不同因素的所属评估维度不同,为了便于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笔者对直接影响矩阵公式进行了处理,得到如下规范化矩阵公式㊂㊀㊀T =M -1+M -2+M -3+ +M -m㊀㊀其中,M -表示规范化矩阵,T 表示综合影响矩阵㊂该公式将多个直接影响分析矩阵的计算结果结合起来,可完成对综合影响情况的计算㊂笔者在代入实际调查数据后,获得了最终影响度计算结果,把影响度与被影响度相加可得出中心度,用以反映特定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影响力㊂另外,影响度减去被影响度可得出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原因度,通过观察原因度与0的大小关系,就可以明确判断该影响因素属于原因因素还是结果因素㊂图4㊀基于DEMATEL 方法的影响要素识别模式3㊀研究结果3.1㊀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直接及综合影响矩阵㊀㊀笔者邀请了大学生代表,以及数字素养教育科研人员㊁发展规划行政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对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打分,为了便于计算,分数分为0分㊁1分㊁2分㊁3分和4分,分别对应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程度为无影响㊁低影响㊁一般影响㊁高影响和极高影响㊂笔者记录所有打分结果,选择出现频率最高的分数作为最终评分,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详见图5㊂笔者利用MATLAB 软件进一步对该直接影响矩阵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如图6所示的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矩阵,用以展示所有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㊂图5㊀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直接影响矩阵图6㊀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矩阵3.2㊀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㊀㊀如下页表2所示,笔者采用DEMATEL 模型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评分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㊁原因度㊂为了提升研究结果的直观性,75龙晓虹,白禹: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㊀笔者提取中心度和原因度数值绘制了如图7所示的笛卡尔直角坐标因果关系图㊂其中,中心度可反映特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原因度可描述该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程度,帮助研究者直观判断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关键因素㊂表2㊀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计算结果影响因素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R1 3.42 2.36 5.79 1.35R2 2.86 2.87 5.860.05R3 1.73 2.76 4.52-0.87R4 1.48 3.31 4.81-1.81R5 1.88 2.44 4.32-0.35R6 3.09 2.34 5.380.85R7 2.49 2.64 5.12-0.09R8 3.25 2.52 5.820.61R92.36 2.69 4.87-0.04R10 2.173.16 5.14-0.88R11 2.92 2.144.760.78R12 2.892.325.100.71图7㊀笛卡尔直角坐标因果关系图4㊀研究结果分析㊀㊀表2中原因度大于0的影响因素为原因因素,分别为高校政策㊁教学管理㊁ICT 基础设施㊁文化环境㊁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原因度小于0的影响因素为结果因素,分别为教师素养㊁数字化意义㊁数字原住民㊁数字资源㊁机构合作和多元教育,这些影响因素会受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发挥不同的影响作用㊂结果因素与原因因素相比,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影响更加直接㊂根据分析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应从教学任务与监督机制两个环节入手,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大学生所处的信息化大环境,制定有效的教育方针,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化意识,并在课程规划指导计划的作用下开展多元化教育,利用完备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数字资源㊂㊀㊀根据图7所示结果,笔者筛选出5个影响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高校政策㊁文化环境㊁ICT 基础设施㊁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这些影响因素具有驱动作用,高校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有效开展数字素养教育活动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㊂㊀㊀除上述关键影响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效果参差不齐㊂其中,多元教育的中心度虽然达到5.14,表现出较高的重要程度,但该影响因素极易受到其他影响因素的影响,不能被视为关键影响因素;数字资源㊁机构合作因素的中心度㊁原因度数值较平均,说明二者都属于综合影响因素,仅在多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对大学生数字素养产生较大影响㊂参考文献:[1]㊀田丽,葛东坡.儿童数字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J ].青年记者,2022(12):43-46.[2]㊀蒋敏娟,翟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公民数字素养:框架㊁挑战与应对方略[J ].电子政务,2022(1):54-65.[3]㊀索兴梅,滕星.文化适应理论框架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215-222.[4]㊀耿荣娜.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科学,2020(9):42-48.[5]㊀傅海伦,张丽,王彩芬.基于Fuzzy -AHP 质疑式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20(1):52-57.[6]㊀文九,黄芙蓉.数字鸿沟视野下青少年数字素养的培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84-86.[7]㊀谢革新,李惠芝,曹琼.PISA 视阈下中职学生数学素养调查研究:基于苏北X 市中职生的调查及与普高生调查的比较[J ].职业技术教育,2020(32):70-75.[8]㊀杜岩岩,黄庆双.何以提升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基于X 省和Y 省中小学教师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4):62-69.[9]㊀黄高湧.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落实高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J ].数学通报,2021(6):40-44.(编校:冯耕)85龙晓虹,白禹: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王媛;万金;肖露;李平平
【期刊名称】《世纪之星—交流版》
【年(卷),期】2022()3
【摘要】在国内多所大学进行大学生数字素养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大学生数字素养整体处于中高水平,其中网络安全意识最高,网络自我控制能力最低;年级越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就越高,网络自我控制能力却更低;父母学历越高,大学生信息评估和网络安全意识越高;城市大学生信息搜索、信息储存、网络协作和安全意识得分均显著高于县城与农村大学生。

【总页数】3页(P0163-0165)
【作者】王媛;万金;肖露;李平平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
【相关文献】
1.数字环境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对运城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和分析
2.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数字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杭州高职大学生为例
3.英语专业大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
4.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广西三所医学院校的调查研究5.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教学中的数字素养培养

大学教学中的数字素养培养

大学教学中的数字素养培养数字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数字环境中理解、使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个变化,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学中数字素养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提供实践机会数字素养的培养需要实践机会。

大学教学中应该提供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让他们使用数字工具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另外,还可以开设与数字相关的课程,教授学生使用各种软件和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机会,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掌握数字技术的应用技巧。

二、培养信息搜索和验证能力数字化时代信息爆炸,学生面临大量的信息,需要具备搜索和验证信息的能力。

大学教学中应该将信息搜索和验证融入课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专业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的学术文献和资料。

同时,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如何评估和验证信息的可信度,避免受到不准确信息的误导。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验证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培养他们正确使用信息的能力。

三、开设数字化教学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大学教学中应该开设数字化教学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

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

例如,可以开设数据分析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开设创客课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数字制造技术进行创新和设计。

通过这些数字化教学课程,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四、注重跨学科合作数字技术的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大学教育应该注重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跨学科进行团队项目,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可以组织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文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制作一个数字图书馆。

数字素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数字素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数字素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数字素养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数字素养教育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素养教育是指一种培养和提高人们理解和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的教育。

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数字化进程。

据研究表明,在大学中学习数字素养会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数字素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数字化时代,信息量飞速增长,大学生面对巨量的信息时,如何识别和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具备信息素养的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区分资料及信息的价值和可行性并准确快速地获取其结果。

在学习期间,他们不仅能够更快地获取知识技能,也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积累。

在就业过程中,信息素养也是大学生相对于其他人的一种优势。

因为他们不仅能够更快速地获取求职信息,而且还能够通过筛选和整合信息,为求职提供更好的支持。

借助数字技术,他们能够轻松地搜索招聘信息和公司信息,更快地了解和熟悉职位描述,自然更容易向心仪的企业投递个人简历。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化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成为了招聘市场的必备品。

学习数字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延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考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过开发多样的数字资源和高效的授课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更具创新性的方案。

大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创新思考,在课堂内也可以获得一些针对职场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这些都能激发大学生对未来职业道路的探索和认识,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价值三、帮助大学生提高数字素质数字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多种领域和复杂的工具和应用环境。

通过学习数字素养,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字素质。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社会的到来,数字素养成为当今时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成为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等方式,探讨了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和应用实践,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素养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具备正确的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

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对于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构建思路1.1 理论基础:数字素养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社会背景下的能力,它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创新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几个方面。

在构建评价模型时,需要参考相关的理论框架,如PISA调查中提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1.2 指标体系:根据理论基础,构建高职学生数字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创新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含若干个具体指标。

例如,信息获取能力可以包括信息搜索、信息筛选和信息评估等指标。

1.3 评价方法:根据指标体系,设计适合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结合考试、作业等综合评价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

二、高职学生数字素养评价模型的应用实践2.1 模型的实施:将构建好的数字素养评价模型应用于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时间点和评价方式。

例如,可以在学生入学时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定期进行跟踪评估,得出学生数字素养的进步情况。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践研究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师生充实自我,提升能力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注重完善传统阅读体系,还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数字管理理念,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开创现代化、智能化高校图书馆。

本文将会针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素养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数字素养培养的可行性进行具体论述,希望能够为高校图书馆的日后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数字素养实践研究引言: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主要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情感素养。

这五大素养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其中图像素养主要指学生理解视觉图像信息的能力,在翻阅资料、查找文献的时候,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图像素养。

再创造素养主要指具有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可以进行合成和多维思考的能力,再创造能力也是高校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分支素养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中较为重要,指驾驭超媒体素养技能,学会用非线性的信息搜索策略的能力。

而信息素养和感情素养是最基础的素养,只有具备上述五种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我。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践要从多个角度培养,这样才能更有助于高校培养优秀型人才。

1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数字素养的内容和途径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数字素养的方式有很多,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高校图书馆更倾向于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推进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数字服务能力的提升。

与前些年高校图书馆发展相比,近些年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空间更广阔,有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无论从图书、期刊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高校图书馆应当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数据服务,其中包括数据计划服务、获取数据服务和数据共享服务,有了多样化的信息数字活动,必定可以将数字素养的提升工作整合到及教学与科研活动当中,对高校图书馆的长久发展起到促进性作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 Based on KANO model ,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of universities centered on the " digital literacy" in the age of big data. The evaluation index is pertinent , operable and feasible. By KANO evalua tion model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entropy method , the evaluation index can perform classification of KANO de mand , screening , weight calculation and importance ranking for 15 evaluation indexes ,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 spective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 digitalliteracy; teaching evaluation; KANO model; evaluation index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 based on university students' digital literacy
GAO Xian-ping1,2, CHENG Ying1, GUAN Zhi-wei1, HU Kun-peng1
( 1.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2.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 China)
第 29 卷 第 2 期 2019 年 6 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DOI:10.19573/j.issn2095-0926.201902011
Vol.29 No.2 Jun. 2019
师作为教育教学的实施主体,其专业教学能力直接影 响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及数字素养的建设效果。因 此,在新时代下合理评价教师教学能力对学生素质发 展和高校提升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教学评价一般采用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 生评价等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一方面因统计数据 及参数较少而使统计结果较为片面;另一方面因无法 建立科学的规则,评价结果主观性较强。近年来,在高 校教师能力评价方面,已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如张 红 阳 [8] 利 用 灰 色 系 统 理 论 ,俞 明 传 等 [9] 提 出 多 源 评 价 法,张有绪等[10]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研究评价方法,专 家们试图通过不同方法提高教师评价的科学性,然而 对评级指标并未进行深入探讨。选择合理、典型、客观 的评价指标是构建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在
·55·
激发教师自我完善的同时,可有效避免教学能力评价 失真。本文基于 KANO 模型确定教育大数据时代下以 学生“数字素养”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以期为 评价体系提供更为合理的评价思路及方法。
1 KANO 模型原理及研究思路
获得其他指标所属需求类别;其中一级需求指标包含 必备、期望、魅力指标,筛选后的细分指标项作为二级 指标,分别隶属于 3 个一级需求指标。最后,基于熵值 法数学模型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根据权重值确定教 学能力评价体系相关指标的重要度排序。数字素养内 容如图 2 所示。
以 色 列 学 者 Y.Eshet -Alkalai 在 1994 年 提 出 了 “数字素养”的概念[1]。数字素养是经媒体、网络、计算 机等多种素养元素交叉并融合后形成的一种综合能 力,被称作是“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和“信息社会的 重要资产”[2]。目前普遍认为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过 程中,具备能够创造性地批判、使用数字信息的能力 即具备数字素养[3]。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高校的教育 培训密不可分,高等教育需在学科教学中确定以“数 字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 力,以适应社会需求。美国新媒体联盟 (new media consortium,NMC) 致力于探索数字技术对全球教育的 影响,NMC 于 2015—2018 年曾连续 4 年发布的年度 报告《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4-5]中,都提到高等教 育发展中重要的挑战之一是如何提高数字素养[6-7]。教
基于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评价指标研
(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天津 300222;2. 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 300130)
摘 要: 基于 KANO 模型,确定了教育大数据时代下以学生"数字素养"为中心的高校教学评价指标,该评价指 标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及可实现性,借助 KANO 评价模型和熵值法数学模型,实现了对 15 类评价指标的 KANO 需求分类、筛选、权重计算及重要性排序,为高校教学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教学评价; KANO 模型; 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0926(2019)02 - 0054 - 05
收稿日期: 2019-03-04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JDGC03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课程教学改革项目(2019);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201710066059). 作者简介: 高鲜萍(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汽车教育教学与汽车新技术.
第2期
高鲜萍,等:基于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教学评价指标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