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

合集下载

4.4 谁先迎来黎明 网课

4.4 谁先迎来黎明 网课
太阳
模拟实验步骤:
2、按照自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一圈,看谁先看见太阳。
太阳
模拟实验步骤:
3、再按自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一圈,看谁先看见太 阳。
太阳
谁先迎来黎明 模拟实验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自西向东转(逆时针转) 北京先迎来黎明
自东向西转(顺时针转) 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模拟实验记录单
世界时区图 北京和巴黎两个时区相差了( 7 )个小时 东时区
西时区
13 小时
东时区
认识时差和时区
分别计算北京和乌鲁木齐、巴黎、纽约的日出时间相差 多少小时。
城市 北京 乌鲁木齐 巴黎 纽约
所在时区 东八区 东六区 东一区 西五区
与北京日出时间比较
比北京晚2小时 比北京晚7小时 比北京晚13小时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大约24小时。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北
西


逆时针旋转
确认地球自转的方向
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
乌鲁木齐
北京
北京先迎来黎明
小结
我们知道了: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2.地球自转的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 ( 时间不同 ) ,东边( 早 )西边( 晚 )
小结: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P77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逆时针)
24小时 (一天)
• 我来思考:
• 1、小明就要到美国去旅行了,小明想,如果北京 是中午,是12点,纽约就是晚上23点,你说在下 面的地球仪上A、B两点,哪个点代表纽约和北京? 请在()中填上北京或纽约。 A代表( 北京)、 B 代表( 纽)约

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课件

五年级科学下册 谁先迎来黎明课件
那么北京比乌鲁木齐早几个小时先迎来黎明?
新疆某小学作息时间表
世界时区图
人们以经线 为标准,将地球划分24 个时区.经过英 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 0度经线 。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观察时区图
根据时区图上,五个城市的位置,最早迎来黎明的是 ( 北京 ) 最晚迎来黎明的是 ( 纽约 )
当我们坐在车里快速向前行驶的时候, 我们看到窗外的树,房子等景物是怎样运 动的?
坐在高铁上
当我们坐在一个转椅上,如果顺时针由 东向西转动转椅,看到周围的景物的运动 方向又是怎样的呢?
推测: 当我们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我们太阳、月
球等天体,它们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西
地球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自转的,所以北京比 乌鲁木齐先迎来了黎明。
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几小时?
课堂小结
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天 或24小时 )。 当我们向一个方向运动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景物 是向反方向运动的,这种现象叫做(相对运动 )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模拟实验
1、打开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 2、先使北京与乌鲁木齐都处在背光处,表示黑夜,确认位置关系。 3、然后由东向西顺时针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4、第二次由西向东逆时针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5、把实验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模拟?
回忆生活中的事例,也许能够帮助你
谁先迎来黎明
良渚三小 黄玉娟
通过傅科摆,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在不停地 自转 。
黑夜
白天
地球的转引起了昼夜交替现象。
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是一样的吗?谁先 迎来黎明?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谁先迎来黎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自转现象,探究时区的形成原因。

教材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的自转和时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但同时,学生对地球自转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球的自转现象,知道时区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实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现象,时区的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地球自转的原理,时区的划分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时间”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时区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自转现象,知道时区的形成原因。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现象,探讨时区的划分方法。

4.合作交流:学生分享实验成果,讨论地球自转的原理,总结时区的形成原因。

5.知识拓展: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对生活的影响,思考如何利用时区合理安排生活。

6.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谁先迎来黎明地球自转现象时区的形成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协作和思考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谁先迎来黎明》是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观察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地理现象可能对他们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地球自转的实际情况存在一些疑问,需要通过讨论和探究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学生对地球自转实际情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地球仪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的现象。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的规律,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地球自转的理解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准备一个地球仪,用于展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2.日出日落时间表:提前获取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表,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

3.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灯光、地球仪等。

4.分组讨论材料:准备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如纸张、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地球除了自转还有其他的运动吗?大家能举例说明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并演示地球自转的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标注,如经纬度、时区等,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

4.谁先迎来黎明

4.谁先迎来黎明

4.谁先迎来黎明 作业参考答案
谁先迎来黎明(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验现象和结论:
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 黎明的时间也就不同。按逆 时针的方向转动,北京将先 迎来黎明,按顺时针方向转 动,乌鲁木齐将先迎来黎明。
生活大空间
一、填空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地区迎来 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2.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 区之间的时差。 3.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最 先看到黎明的是东京。
二、简答题。
1.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 刻敲响?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 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 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2.为什么东边的时区先迎来黎明? 答: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 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这就意味着越是 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3篇)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2-4《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3篇)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1)《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一节重要课程,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科学教学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反思。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本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24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以及通过模拟实验得出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的结论。

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方向及其产生的现象,能够运用“地球椅”模拟实验和地球模型来验证结论,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二、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播放昼夜交替的动态图,引发学生思考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是否相同,这一情境导入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2.模拟实验,直观体验:通过手拉手围成“地球”模拟实验、“地球椅”体验活动和地球模型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直观感受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产生的现象。

这些模拟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地球自转规律的理解。

3.合作探究,共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参与实验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1.实验条件有限,影响效果:尽管我们努力准备了教学所需的器材和模型,但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如“地球椅”实验中的椅子转动不够平稳、地球模型上的反光小圆片不够明显等,都影响了实验效果。

未来可以考虑采用更专业的实验器材或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效果。

2.学生基础认知差异大:学生之间的基础认知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北京与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地球仪上的方向判断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这导致在模拟实验和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或跟不上进度。

因此,在课前需要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充分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讲解。

3.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模拟实验和讨论环节较多,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小册子 第 4 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小册子 第 4 课时 谁先迎来黎明

第4 课时谁先迎来黎明一、知识解读1.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2. 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3. 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这也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4. 地球的自转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早,西边地区迟。

在北京比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5. 我国横跨五个时区,北京所在的东八区作为全国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二、实验重现实验: 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1. 实验目的: 探究地球上不同的地区谁先迎来黎明。

2. 实验器材: 表示城市与太阳的纸片等。

3. 实验步骤:(1) 观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北京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2) 一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

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

(3) 在她右手边的一个同学身上贴上“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

(4) 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5) 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太阳”。

(6) 然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看看又是谁先见到“太阳”。

4. 实验现象:5. 实验结论:(1) 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迎来黎明。

(2) 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 地球自转方向不同,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先后也会不同。

指点迷津问题: 谁先迎来黎明和地球的自转方向有关系吗?有关系。

根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也就是从东边运动到西边,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所以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过程中,东边的区域比西边的区域先迎来黎明。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4课《谁先迎来黎明》(表格式教案)
二、探索
(一)模拟实验:谁先迎来黎明(预设12分钟)
1.找一找位置:要想知道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我们要在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边。
3.出示模拟实验的要求:
(1)每个小组的同学手拉手,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模拟地球。
(2)其中一个同学身上贴上写有“北京”和“东”的纸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边的同学身上贴上写有“乌鲁木齐”和“西”的纸片,代表乌鲁木齐。再请一个同学站在圈外举一个红色纸片,代表“太阳”。
(3)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谁先迎来黎明;再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观察谁先看到太阳,也就是谁先迎来黎明。
2.微课展示模拟的方法:在地球上找到北京和乌鲁木齐这两个城市,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小圆片贴在上面,打开手电筒(使其照亮半个地球),慢慢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哪个城市先迎来黎明。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讨
1.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一个城市先迎来黎明?你是如何知道的?(预设:北京,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北京先被太阳照到,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2.班级记录大表、地球仪
学生:打印好的“北京”“乌鲁木齐”“东”“西”大字、双面胶、红色圆卡纸、可以旋转的办公椅、手电筒、学生制作的地球模型、小圆片贴纸、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我们开始上课了。我们将要继续谁先迎来黎明的探索。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单元 4.谁先迎来黎明 教学设计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先迎来黎明
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北京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
北京 ☆
思考:我们可以用怎么的模拟实验来找寻答案?
模拟实验
注意点:
1、地球仪不要转动的太快;
2、注意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之间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
地球仪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要随便乱动。
地球自东向西or自西向东旋转?
汽车前进时,外面的景物又是怎 样运动的?
汽车倒退时,外面的景物又是怎 样运动的?
推测: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星星东升西 落,据此你可知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乌鲁木齐
北京 ☆
世界时区图
世界时区图
根据时区图上的五大城市位置你能说哪个城市 最先迎来黎明,哪个城市最迟迎来黎明?
世界时区图
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 北京
最迟迎来黎明的城市: 纽约
世界时区图
课堂小练习
围成一圈的同学 贴有地名方位标志的同学 红色纸片 按某种方向转动 先看到红色纸片
太阳 地球 地球的自转 地球上不同地区 的人们 迎来黎明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逆时针
(自西向东)
24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