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诞生
中国大学发展史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数年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观念调整后,
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发为标 志,中国大学开始了百年来的第三次重要转型发展,即以 欧美高教模式为主,参照世界各国大学发展经验,走上自 主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模式的道路。
有的说是有千年历史的湖南大学前身岳麓书院;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3年的武汉大学的前身湖北自强学堂; 有的说是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堂和1896年的南洋公学; 有的说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实际上,1903年改制前的岳麓书院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 何特征,湖北自强学堂虽有高等学堂的性质但仍不属于大学, 京师大学堂则诞生于北洋和南洋之后。 中国真正的第一所现代大学1879年由两所诞生于60年代 的教会学院合并而成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书院, 于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是完全按照西方大 学模式设立的,这所实力雄厚的大学最终在解放后被强行解 体,有关系科并入在沪其他高校,校址在今华东政法大学。
三、1922--1949的大学
1922年新学制的颁布为标志,中国大学开始了 百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重要的转型。1922年新学 制的制定最终主要参照美国教育体系来完成构建。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国民党定都南京, 国内形势趋向稳定。国民政府纪念先总理孙中山, 于依次捷占的四大古城(广州、武汉、南京、浙 江)建设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南 京大学、国立浙江大学。
一、古代的“大学”
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方塘:福建南溪书院)
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对于欧洲的文化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暗夜里的花朵----中世纪大学中世纪是指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以前。
由于反动的农奴制, 教会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科学文化发展的滞后以及封建专制主义, 人们习惯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
然而, 就是在西欧的“黑暗时代”, 在教会刚刚从封建贵族制中获得解放的历史关节点上, 却结出了中世纪大学这一灿烂的花朵。
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发展中世纪大学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公元10世纪至公元11世纪,欧洲封建制度进入巩固和发展时期,封建王权逐渐加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开始出现缓步上升的趋势。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职业,手工业者也逐渐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多聚居于一处从事商业和贸易,促进了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这些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十字军战役又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早期发挥了重大教学作用的修道院在中世纪晚期改变了其侧重点。
它们“更加重忏悔、祈祷和隐居生活”, “对教学工作的兴趣降低了”。
这就导致西方社会缺乏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
而社会日益强大的教育需求却非常渴求得到满足。
于是,中世纪的大学便应运而生了。
雅克·勒戈夫认为, “大学社团组织的起源, 正如其他职业的社团组织那样, 常常很难弄清楚。
它们靠积累的成果通过每次都提供了可能的偶然事件, 慢慢地组织成功。
这些成果经常在事后才以规章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
”有学者认为, “大学, 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 都仅仅是行会的一种特殊形式: 大学的上升仅十一世纪时期在欧洲城市中广泛盛行的巨大结社运动的一波而已。
”甚至可以说, “在十一世纪时, ‘大学’一词和‘行会’一词同样被用来专指一种学生团体。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
1137年意大利的萨来诺医学院改为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承认,它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一所比较注重医学的综合性大学。
中国大学发展史

清华、交大等校还支援东北建立起了专门学习苏联的
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军工(现在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哈 尔滨工程大学等校)。
五、1978年以后的大学
1978年,共有高等学校598所,在校生86万人;1993年, 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生279万人。80年代中期,曾有 每三天出现一所大学、年增100多所的盛况。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A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 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 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B类: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综上所述,中国大学的百年转型发展一直处于 向西方大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并时有起伏转折,对 西方大学模式的依附和超越形成了中国大学转型发展 过程的总体脉络。
目前,自主探索、理性选择已经成为我国大学建设 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 学教育模式终将形成。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二、1870-1922的大学
北洋大学堂(1895年由天津中西学堂改 办)是中国近代官办最早的大学,今天的天津 大学。
京师大学堂(首任校长严复),1898年在 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是光绪帝变法设立的清朝 最高学府,是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大学的由来

中国的古代大学重人学,而西方的古代大学在自然之学方面走得更远。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先秦传授诗书礼乐。汉后千余年官立的古代大学传讲正统儒学与古代经典,培养治政之才。民间私学书院,讲经辩学修身。西方早期的古代学园,传授知识,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政与通晓哲学之才。到中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大学也培养服务各种专业活动的人才,并在自然科学领域逐步有了突破。随着近代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分科教育逐步确立。研究型大学建立以后,更是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近代中国在与列强的战争失败之后,兴国革新之举骤起,军事兴国、教育兴国、工业兴国、科学兴国等等。高等教育方面,初期创办翻译介绍西方科学技术和通晓洋务的外语学堂、直接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及其他各种专门技术的专科学堂。尔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一国之兴,根本仰赖于国民素质,师范学堂受到重视和发展。再后,中国自己的现代大学孕育发展起来。
在中世纪的西欧,已经产生了大学的雏形。十一世纪在意大利诞生的博洛尼亚大学,堪称西方世界第一所大学。
十二世纪,法国巴黎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诞生,再到十三世纪剑桥大学诞生,之后大学蓬勃发展,到1500年,欧洲已有六十余所大学。此后美国也诞生了最早的两所大学,哈佛大学和后来的耶鲁大学,以及其他包括常青藤名校在内的许多大学。大学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推动着西方文明进步的步伐。在近代西方大学发展的基础上,1810年洪堡在德国创立柏林大学,确立独立治校与自由教学的大学原则,更明确倡导学术研究的大学职能,现代大学由此诞生,远远落后的德国也在科技文明上迅速赶超英法强国。1876年仿柏林洪堡大学而进一步新创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研究型大学在美国蓬勃发展,美国的社会与科技文明也迅猛发展。德国的现代大学也对近代日本大学的诞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东京大学,以及后来的京都大学。中国同样如此。1895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诞生,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诞生,1920年前后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国立综合大学东南大学,此为早期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此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相继发展为中国早期高水平的现代国立大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word版:第8课 西欧的乡村和城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习题word版:第8课西欧的乡村和城市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知识点3大学的诞生诞生条件: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大学:巴黎大学成立于12世纪中叶,它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后来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
牛津大学创办于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
剑桥大学,创办于1209年。
意义: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庄园制度1.中世纪前期,与儒家文化圈的经济属性相比,西欧同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但是从两者的存在基本组织形态而言,西欧最明显的特征是(C)A.小农经济B.商品经济C.庄园经济D.合作经济2.如图是热播美剧《冰与火之歌》的剧照。
剧中庄严的城堡、等级森严的列王和诸侯、宁静的庄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这一设计依托的历史背景是(A)A.中古西欧B.古代南亚C.古代美洲D.古代西亚3.如果能穿越时光隧道,你来到了中古时代的西欧,有可能看到下列哪些现象(A)①封建庄园遍布西欧②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③农奴和领主成为两大基本对立阶级④许多知识分子阅读古希腊罗马作家的作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2城市的兴起4.下列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叙述,不确切...的是(B)A.11—12世纪,新城市开始在西欧建立起来B.新城市一般建立在农奴聚集生产的地方C.城市的兴起中农奴争取自由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D.城市居民通过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取得自治权5.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大学的诞生

布 列 塔 尼 半 岛 的年 轻 神 父 阿培 拉德 ,早 在 1 2 世纪 就 开 始在 巴黎讲 授 神 学和 逻 辑 学。 数 以千 计 渴 望 求 知 的青 年 人 向这 个 法 国城 市蜂 拥 而 来 听他 讲 学。 一 些 不 同意他 的观 点 的神 父也 前 来 解释 他 们各 自的观 点 。 巴黎 不 久 即 挤 满 了吵 吵 嚷 嚷 的 来 自英
回所 有 在 异 国
学 习 的 圣 职 人
被逐 出学校。
员 。 一 批 被 开 除 的 巴黎 大 学 教
有趣 味 的演说 家 ,群 众就 停 下来 听;假 如演 说
乏 味 ,他 们就 耸 耸肩 ,继续 走他们 的路 。久 而 久之 ,某 些年 轻人 开始按 时来聆 听这 位 伟 大导 师 的智 慧 的言词 ,他们还 带 来记 录本 、一小 瓶 墨水 和 鹅 毛 笔 , 把 他们 觉得 重要 的东 西 记 下 来 。有 一天下 起 雨来 ,老 师 和学 生们就 撤到 一 间空 的地 下 室去 ,或到这 位 教授 的家 里来。 学
就 是 博 洛 尼 亚
大学 的开 始 。
接 着 , 在
羞
大 学 的 诞 生
切,而 校舍则无关紧要 。
巴黎大 学发 生 了一 起 争 端 , 非法籍 的学 生
教 授和学生 的联合体,教师 即是 一 与 此 同 时 , 英 在 中世纪,大学就是这样 一 个
皇 亨利 及 许 多俗 人都 从 欧 洲各 地来 听
格 雷 希恩 阐述 他 的思 想 。他 们 为 了保 护 自己不 受该 市 的地 主 、小旅 馆老 板 和 房东 老 板 娘 的压 制 ,
就 组 织 了 一 个
互助协会 ( 或
河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包括:内部自治权、独立审判权、免除赋税及 兵役权、学位授予权及到各地任教权、自由讲 演、罢教及迁校权。
12
获得种种特权的原因: 1.团结和坚定。 2.无固定场所,用罢课和迁徙相威胁。
28
2.17-19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
(1)大学面临的困境与危机 A.经院哲学没有被完全排除。 B.数学和自然科学仍被排斥在大学之外。 C.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
要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29
(2)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的改革 哈勒大学“不仅是德国的而且是欧洲第一所具
38
柏林大学的创办还将大学传统的教学职能扩展 成为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
39
3.17-19世纪美国大学的发展
(1)以哈佛学院为代表的殖民地学院的建立 殖民地时期对英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移植是
以哈佛学院的创办为起点的。
40
创办哈佛学院的最早动议来自于1633年剑桥大学毕业 生埃利奥特的一项提案。
44
《莫雷尔法》的颁布实施,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 掀起了一场赠地学院运动,农业和机械工艺教育 在大学得以广泛推行,为美国工农业现代化做出 了突出贡献。
此外,还形成了美国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确立 了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原则,孕育了在世界高等 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康奈尔计划和威斯康 星思想,进而导致了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产生。
45
(3)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第一位校长吉尔曼深受德国现代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
认为真正的大学至少设有人文学院(哲学院)、法学院、 医学院和神学院,大学应该为教师从事高深水平的学术 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 1901年,该大学已经初具规模,已经拥有由13个系组成 的从事高深知识研究、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哲学院和一所 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医学院。该大学把研究生教育确定 为大学最核心的教育任务。
最早的大学

最早的大学最早的大学是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古代学府。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地中海世界是大学诞生的发源地之一。
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是一座文化繁荣的城市,也是古希腊最早的大学之一。
雅典大学(The Academy of Athens)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学府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前387年,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郊外的阿卡德公园创建。
这个大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政治家和哲学家。
雅典大学提供了一种保护学术自由和独立的环境,吸引了众多学者和学生前来学习和交流。
古希腊雅典大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理论、数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柏拉图也是这个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雅典大学中开设了一门著名的哲学课程,主要内容是他的学说“理念论”。
柏拉图的学说深刻影响了整个古希腊和西方哲学的发展,使得雅典大学成为古代学术的重要中心。
雅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通常都是男性,他们通过口头辩论和研究来进行学术交流。
雅典大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室和图书馆,学生们会聚集在柏拉图的家中或者公共广场上进行讨论和学习。
这种开放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自由讨论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知识的进步和传播。
尽管雅典大学在古希腊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并没有长久存在下去。
在公元前86年,罗马将雅典占领,并关闭了这个大学。
古希腊雅典大学的灯火熄灭,但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却没有消失。
它的教学理念和学术传统被后来的学府所继承和发展。
古希腊雅典大学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整个古代世界没有任何学府。
与雅典大学同时期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大学,比如罗马的柏拉图学院。
此外,东方也曾拥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学府,比如中国的白马寺和印度的纳拉达大学。
总的来说,古希腊雅典大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学之一。
它在古希腊时期成为了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中心,为后来的学府奠定了基础。
尽管它已经不复存在,但雅典大学对于整个人类学术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的诞生
曹静
《解放日报》2007年7月27日
大学诞生于中世纪的欧洲。
然而,没有一位专家能说清楚大学诞生的确切时间。
这是因为,大学的创立,并不是某位君王心血来潮的善举,也工非源于某位哲人的设想和努力。
人们寻找不到一个标志性事件作为大学诞生的确切时间。
事实上,大学,和世界上的许多事物一样,并没有创始者,也没有确定的开始日期。
它只是在历史的演进中,缓慢地、不为人知地产生了,再经过漫长的发展,日臻完善。
因此,你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奇迹,一个必然发生的奇迹。
早期的厌没有自己的建筑,甚至没有固定的教室。
老师们在附近的教学或私人住所给学生上课。
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便是巴黎学子集会、学习的地方之一。
如果老师家中没有适合教学的房间,便在附近的地方租一间,进行授课。
以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条街上就汇集了许多这样的“教室”。
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的一位教师描述过自己理想中的讲堂:安静而整洁,窗外景色宜人,讲座人的座位比较高,学生的座位也固定排列。
当然,现实与他的想象相反:“我自己从来没有这样的房子,也不相信这样的房子在哪里造过。
”
今天,当人们徜徉牛津、剑桥,在一幢幢庄严恢弘、镌刻着历史鲂的建筑中流连忘返时,往往会忽略一个事实:这些令学校、校友引以为傲的建筑,是14、15世纪乃至更近的年代才建造的。
这也说明了,大学生的诞生,不在于建筑物或者某种建筑模式。
相反,如一位哲学家所说:“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
”
希腊和罗马均有高等教育,但并不因此就成为大学的雏形。
原因很简单——苏格拉底是不发毕业证书的。
直到12、13世纪,对结业证书的需求,形成了最早的学位。
那时,“硕士”学位意味着具备教学资格,而“博士”就是获得合格证书的老师。
除学位制度外,大学的建立,更有赖于学生阶层的出现。
在12世纪的波洛尼亚,已有几百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学生聚集于此。
他们租住当地居民的房子。
为了互相帮助、保护,抗衡当地居民,他们组织起来,形成联盟。
与些相应的是,教授们也组织了一个行业协会,处理处理教师内部和对学生、对居民的事务。
在这两个社团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开始了制度化的历程,院、系出现了;校长、副校长、学监竺一系列管理者出现了……在与当地居民的多次冲突后,在国王和教皇的权力平衡中,大学终于成为一个能够自我管理,并完成“培训学生”这一主业的组织。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大学传统中最宝贵、最直接的一个方面。
以巴黎大学、波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大学制度,很快被欧洲各地复制。
以中世纪末期,欧洲已有至少80所大学生。
后来,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翻版了英国的学院模式,没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兴起之时,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学术复兴期。
显然,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在大学之间,欧洲人学习的是传统的“七艺”——语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
当这些原理与概念讲授殆尽后,教育似乎进入了一条死胡同。
恰在此时,大量新的知识传入欧洲。
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名字,点亮了人们心灵的天空。
人们不再为用罗马数字做乘除法而感到痛苦,平面和立体几何进入了教学内容,亚里士多德成为整个欧洲的导师……正是插上新知识的翅膀,大学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起飞——它冲破了教会学校的束缚,创造了多学科的学术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渴求知识的青年。
令人诧异的另一点是,中世纪的知识分子,比人们想象的更开放、更自由。
在法学、医学、语法和数学领域,他们能自由地进行教学与争论。
即使在神学和哲学家这两个“敏感地带”,很多人也并未觉得被束缚了手脚。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延续着学术传承的活力。
如今,大学已存在了近千年。
对比今天的现代化大学,诞生之初的大学是多么的粗粝、原始。
然而,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事物的最初形态却往往更接近它的本质。
因此,在高等教育成为热议话题,大学的改革、发展牵动人心之时,追述大学诞生的几个因素,思考大学的特质,也就更显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