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复杂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帮、顶治理应用技术

合集下载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2篇)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2篇)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1)背景:大采高工作面位于地下煤矿的采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区域之一。

工作面顶板管理是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防止顶板事故和保障采煤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目的:制定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旨在规范管理工作面顶板,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防止事故发生,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3)预案内容:1. 工作面顶板管理责任人的安排与职责:a. 指定专门的顶板管理责任人,负责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b. 负责制定顶板管理工作方案、应急预案,组织培训和演练,并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c. 进行顶板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异常情况,并记录相关信息;d. 负责工作面顶板的维护、加固和防护设施的安装与维护;e. 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顶板管理工作的沟通和协调。

2. 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流程:a. 制定工作面顶板管理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管理要求和措施;b. 进行顶板的定期巡查和灾害隐患排查,包括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情况、断层和岩层变化等;c. 及时处理顶板异常情况,进行支护加固和岩层控制,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d. 针对顶板事故风险较高的工作面,加强监测手段和措施,及时发现和预防可能的事故;e. 建立顶板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处置;f. 定期组织顶板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 顶板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评估:a. 由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b. 采用现代化的地质、测量和监测技术手段对顶板进行实时监控;c. 设立顶板事故隐患排查“绿色通道”,鼓励矿工和管理人员积极报告顶板异常情况;d. 定期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4)预案执行与改进:a. 组织预案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执行效率;b.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预案;c. 建立健全的预案执行和反馈机制,定期组织预案的检查与评估;d. 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顶板管理新技术、新方法。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一、背景介绍大采高工作面是指采煤高度在3.5米以上的煤矿工作面。

由于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高度较大,顶板稳定性较差,存在较高的风险。

因此,针对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预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降低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事故发生率,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降低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事故发生率,保障矿工的安全;2. 原则:(1)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将安全放在第一位;(2)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预测和规范管理,避免事故发生;(3) 综合治理:多角度、多手段的治理,全面提高煤炭采矿安全水平;(4) 责任明确:明确各级责任,落实到位,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措施和步骤1. 网格化管理:将大采高工作面分割成不同大小的网格,每个网格设立专门负责顶板管理的工作人员,并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定期巡视、监测顶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问题。

2. 建立顶板稳定性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建立顶板稳定性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位移、变形等指标,并及时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强化巡检和维护:每天进行多次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出现的顶板问题,如顶板开裂、下沉等。

同时,加强对顶板支护设施的维护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4. 严格控制开采进度: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开采进度,避免过快过高的开采,给予顶板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稳定,同时加强通风和降温工作,减少顶板破坏的风险。

5. 加强培训和宣传:加强对矿工的培训,提高其顶板安全意识,教育矿工遇到问题时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同时,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矿工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视程度。

6. 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责任,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流程。

同时,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责任和监督1. 矿方责任:矿方要在制定、执行和落实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中发挥中坚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并为顶板管理配备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浅探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冒顶控制技术

浅探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冒顶控制技术
( 4) 注浆结束。每个注浆孔采用挂牌管理,注 浆结束后清理好现场。班与班交接要清楚,记录要 准确,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设备
工作面两巷深孔施工采用风动钻机配50 mm 钻杆外缠钢带的钻具进行打孔; ( 下转第 94 页)
2011 年第 7 期
中州煤炭
总第 187 期
频率与光缆的自然频率一致,导线将发生微风振动。 已新建线路 10 条,改造线路 18 条,其中有 9 条线路
安装在线夹出口处,消除或降低光缆运行时在层流 2. 3 线路选型技术参数
风作用下产生的振动,以防止金具及光缆的损坏。
根据线路情况,列出所选型号的技术参数 ( 表
1. 8 金具及附件
1) ,光缆型号为 OPGW-2S1 /24( M89 / R75-70) 。
OPGW 的主要配套金具包括悬垂线夹、耐张线 夹、专用接地线、防振锤、引下线夹、抱箍、接续盒、热 塑套管等,一般由光缆厂家或供货商提供。为了保 证 OPGW 光缆在杆塔上的可靠挂线,一般根据杆塔 挂线孔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其对应的金具组装串。 1. 9 接地
大直径线缆,防振效果非常有效,其原理是动态吸收 250 m 之间,最大档距 250 m。1 个气象区。
能量。②防振鞭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冲击型减振器, 2. 2 线路使用条件
防振鞭对小直径线缆线路的高频率振动的减振非常
安装地点为申楼站—月台变电站送电线路线,
有效。防振鞭通过与线缆的撞击来消散振动能量, 海拔高度 1 000 m 以下,环境温度 - 20 ~ 40 ℃ ,日照 进而达到减弱线路微风振动的效果。③螺旋阻尼器 0. 1 W / cm2 ,风速 0. 5 ~ 30. 0 m / s。
参数
94. 1 17. 3 0. 659 70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预案名称: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编制日期:[编制日期]修订日期:[修订日期]编制单位:[编制单位]1.背景和目的大采高工作面作为煤矿井下开采的重要部分,其顶板的稳定性和管理对矿井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

本预案的目的是确保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

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3.术语和定义3.1 大采高工作面:指采高超过[设定值]的工作面。

3.2 顶板管理:指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进行监测、评估、支护和治理的工作。

3.3 监测:指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观察和测量,发现顶板变形和病害的迹象。

3.4 评估:指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其支护要求。

3.5 支护:指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进行支护设计和施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3.6 治理:指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采取控制措施,防止顶板病害的发生和扩展。

4.工作内容和流程4.1 监测4.1.1 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包括变形测量仪、应力测量仪等,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

4.1.2 设立监测记录,将监测数据及时上报到矿井管理部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1.3 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现顶板变形、病害等问题,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并在必要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4.2 评估4.2.1 根据监测数据和现场观察,进行顶板稳定性分析,确定顶板的支护要求。

4.2.2 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顶板支护方案和施工计划,并进行技术评审。

4.2.3 加强对顶板支护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3 支护4.3.1 根据顶板支护方案,进行支护设计和施工。

4.3.2 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装备,确保支护效果和施工安全。

4.3.3 对支护工程进行验收和检验,确保支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4 治理4.4.1 定期检查和维修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大采高复杂综采工作面刷大及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采高复杂综采工作面刷大及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

大采高复杂综采工作面刷大及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通过现场研究与实践,完善了深井大采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末采刷大期间的施工技术方案及防灭火的安全管理,对深井工作面刷大采取超前铺网、支打锚带、锚索进行加固顶板,除注浆、注氮、封堵等方法防灭火外在支架超前铺设挡风布加强采空区自燃发火管理,有效的控制了顶板及煤层自然发火。

[关键词]深井大采高复杂综采工作面刷大技术防灭火管理中图分类号:te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一、工作面赋存及生产条件概况2223工作面位于孙村煤矿-1100水平,东为一采区,未开拓;西部未开采;南邻f10-6断层及2222采空区;北部未开采。

下覆2422(东)工作面已开采完毕,走向长898.0~959.4m,平均走向长为920.6m,倾斜宽45.9~191.7m,平均倾斜宽为147.3m,平均倾角28.9°,工作面标高为-792.97~-912.70m。

工作面有支架125架,124节溜子,工作面倾斜长度187.5m,采用mg300/700-wd 型采煤机割煤、装煤,sgd-730/400w运输机运煤,zy6700/20/40支架支护顶板。

二、刷大技术方案研究与应用1、工作面提前14m进行铺网,刷大共布置7排锚带,3排锚索。

2、工作面共布置7排锚带,锚带沿倾斜距离0.4m,锚带沿走向的间距为0. 8m。

支设完第三排锚带后,在第二排和第三排锚带之间,沿倾斜方向按4.0m的间距布置一排锚索加强支护;支设完第五排锚带后,在第四排和第五排锚带之间,沿倾斜方向按4.0m的间距布置第二排锚索;支设完第七排锚带后,在第六排和第七排锚带之间,沿倾斜方向按4.0m的间距布置第三排锚索;三排锚索成五花眼布置。

3、工作面断层处及顶板破碎处,沿走向按1.5m的间距架棚支护,或注射美固宝(加固型)加固顶板。

4、因上出口抹角后,上巷跨度大,工作面上出口在第三排和第四排锚带之间的对应位置布置一根锚索,向外按1.6m的间距布置4根锚索加强支护顶板;下出口在第三排和第四排锚带之间的对应位置布置一根锚索,向外按1.6m的间距布置2根锚索加强支护顶板。

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技术研究

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技术研究

2019年09月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技术研究李军(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综采二队,山西晋城048000)摘要: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井下顶板压力大、构造复杂,导致顶板支护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变形甚至冒顶灾害,严重影响井下综采工作面正常回采。

针对上述难题,提出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技术,采取相应措施,优化工作面顶板支护,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新型片帮冒顶控制技术能降低漏顶及片帮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高回采效率,实现高产高效。

关键词:顶板控制;回采效率;片帮冒顶;技术研究煤矿开采与科技的发展息息相关,机械化开采的应用使得工作面回采速度也得到优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工作面顶板支护进行优化在控制片帮冒顶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

晋煤集团赵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主采3号煤层,由于单位井下条件特殊,井下顶板压力大,构造多,顶板支护过程中容易出现大变形甚至冒顶灾害。

煤帮煤层直接顶多为泥质胶结[1],质地较软,可塑性高。

在开采过程中,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的情况想要得到控制,就要对工作面顶板的支护进行优化。

因为综合机械化掘进时压力过大,工作面顶板容易破碎,是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的最薄弱环节。

因此优化其控制技术,对安全生产有重大意义1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控制技术需要根据井下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征,结合科学的开采工艺,来合理地优化工作面顶板支护。

如果顶板支护没有较强的载荷能力,矿井将存在非常大的片帮冒顶隐患[2]。

1.1优化工作面顶板支护良好的支护状态能有效的控制顶板,减少冒顶事故发生。

顶板破坏程度最明显变化的区间是支护强度在100~150kN/㎡,低于此强度时,顶板破坏程度急剧增加,高于此强度时,对顶板破坏程度的影响慢慢变小,但是增加了成本,得不偿失;所以最优的支护强度范围在100~150kN/㎡,大幅度减小顶板破坏程度,工作面冒顶片帮事故发生概率就随之降低。

为了优化工作面顶板支护,在井下开采多通道支护及回撤工艺的基础上,预裂爆破支护采空区顶板,能够弱化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沿开采方向的阻力强度,有利于减弱综合机械化掘进的压力强度。

2024年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2024年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

2024年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____年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与意义随着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采高工作面已经成为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

然而,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问题与日俱增,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

因此,制定和实施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预案,对于确保煤矿顺利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标和任务本专项预案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机制,确保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运行。

主要任务包括:确定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监测和预警机制;提供针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二章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1 指导思想本专项预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安全生产为根本,以高效运行为目标,以人为中心,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方位、全过程地管理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

2.2 基本原则2.2.1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严格施工和周密管理,提前预防大采高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

2.2.2 安全第一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要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2.3 综合治理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提高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效果。

2.2.4 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矿工要发挥主体责任,加强顶板管理工作的落实,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第三章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3.1 工作流程3.1.1 规划设计阶段在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煤矿的地质情况和生产需求,合理规划和设计大采高工作面的顶板结构和支护方式,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方案。

3.1.2 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施工队伍,做好顶板支护和监测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大倾角复杂煤层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防治技术实际应用研究

大倾角复杂煤层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防治技术实际应用研究

大倾角复杂煤层综采工作面片帮冒顶防治技术实际应用研究【摘要】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煤炭资源开采逐渐呈现出向深、向西部转移特点。

在西部煤炭储量中,有超过50%都为大倾角煤层,研究大倾角厚煤层的开采,是确保西部煤资源开采可持续发展、高效、高产的客观要求。

本文主要以Y矿业集团的3258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为例,分析了大倾角厚煤层长壁开采的特点、技术条件,并着重探讨了长壁综放开采的方法及稳定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综放开采大倾角厚煤层技术条件工艺流程我国对于煤层种类的划分,以煤层倾角度数为依据,可划分为以下几类:倾p1 工作面概况Y矿业集团的X煤矿为中型矿井,其3258大倾角厚煤层工作面处于沟谷纵横的高山丘陵地区,断层发育,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所采煤层结构复杂,有冲击倾向性,倾角在0°~46°,平均43.2°,厚度在3.6~7.6m,平均6.5m。

工作面直接顶为厚3.1m的粉砂岩,基本顶为厚25.3m的中细砂岩,直接底为厚4.57m 的粉砂岩。

采煤方法选用综放开采法。

配套设备如表1所示。

2 大倾角厚煤层的开采特点分析3258工作面是典型的大倾角厚煤层,其覆岩运动具有以下特征:首先,顶板覆岩垮落时,角度效应明显。

因煤层倾角大,工作面在进行开采期间,顶板的冒落矸石不会停留在原地,而是会顺着工作面滚动,冒落矸石不断向下滚动,会在工作面倾斜方向聚集为一个不均匀填充带,即工作面上部悬空、中部有填充、下部填实,其会对工作面矿上压力分布、上覆岩层及顶板移动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工作面底板会朝着已成空间加速移动,加大底板破坏、变形的风险。

在底板被破坏以后,底板就会向下滑动,而被破坏的滑移底板还可能朝上方蔓延,进而使底板失稳范围进一步扩大。

再次,在重力的作用下,工作面的设备、支架可能出现倾倒、下滑,支护设备容易失稳。

最后,底板、支架和设备、顶板是构成工作面的3要素,这三者在大倾角煤层工作面中的失稳可能性远大于倾角<35°的工作面,这也是大倾角厚煤层开采过程中易发生安全事故、开采效率和产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工作 面东 段走 向 2 0 0 m范 围 内 3煤 开 始 分为
上、 下 两层 , 上 分 层平 均 厚度 为 5 m, 下分 层 平 均 厚度 为4 . 5 m, 1 煤平 均厚度 为 3 . 6 m, 3煤 与 1煤层 间距平
工 作 面直 接顶 : 回风 巷 切 眼 向东 3 4 9 m, 进 风 巷
切 眼 向东 5 3 1 m 范 围 内 3煤 直接 顶板 为 3 . 8—2 2 m, 平均 1 0 m 的细砂 岩 。 回风 巷切 眼 向东 3 4 9 m 处直 接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0— 2 7
均厚 度为 1 . 5 m. 局 部 3煤最 厚 处上 分层 厚 5 . 3 m, 下 分层 厚 8 . 8 m, 上分 层与下分层 夹矸厚 0 . 8 m; 3煤 与 1
范围 : 1 1 2 2 3工作 面 位 于淮 南 矿 业集 团潘 二 煤 矿 东 一采 区 , 回风 巷长 1 5 9 0 m, 进 风巷 长 1 7 6 0 m, 工 作
面可采 走 向 长 1 4 7 0 m, 倾斜长 1 8 3 m, 可 采 储 量 约
2 0 3万 t .
姚 文宏 , 温 新, 唐孝 红
淮南 2 3 2 0 9 1 ) ( 淮 南矿 业 集 团 潘 二 煤 矿 , 安徽

要 以淮南矿 业 集 团潘二煤 矿 1 1 2 2 3大采 高工 作 面地质 条件 及 开采 技 术条 件 为 背景 , 运用
深 孔预 裂爆破 、 顶板预 注水 泥浆 、 煤层 注水 、 浅孔 注 高分 子化 学材料 等技 术手段 , 探 索 出一 套 完整 的在 极 松 软煤层 、 坚硬 顶板 、 复合 项板 、 构 造复 杂条 件 下 大采 高 工作 面 回采 过 程 中帮 、 顶 的治 理技 术 , 为 工 作 面 安全 回采 创造 了条 件 , 值 得推 广 与应 用 。
化碎片, 厚度 1 . 3 6 — 2 . 0 m, 平均 1 . 5 m .
1 . 3 煤 层 状 况
其 它 条件 : 1 1 2 2 3工作 面 位 处 突 出危 险 区 内 , 瓦
斯 涌 出主 要来 源于 3 、 1煤层 , 预计 回采 期 间瓦斯 绝 对 涌 出量 3 6 . 4 1 m 。 / m i n . 3 、 1煤 层 自燃 等 级 均 为 自燃 ,

5 00. 1~ 一5 5 4. 8 m.
为 砂质 泥岩 。 根 据取 芯 和安徽 理 工大 测 试 报告 , 1 1 2 2 3切 眼处
3煤 直接 顶板 为 平 均 1 6 . 4 m 厚 的 中粗 砂 岩 , 层 理 发
煤层倾角 : 最 大倾 角 2 8 。 , 工 作 面切 眼平 均倾 角
第 1 期
2 0 1 5年 1 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S h a n x i Co k i ng Co a l S c i e nc e& Te c h no l o g y
No. 1
J a n . 2 01 5
技术经验 ・
极复杂条件下大采高工作面帮、 顶治理应用技术
煤 层 间距平 均厚 1 . 2 i n . 煤体松软 , 硬 度l 厂 值0 . 2- 0 . 3 .
1 . 4 构 造 状 况
2 . 1 . 3 效果 分析
关键 词 地质 构造 ; 大采 高 ; 顶板 加 固
中 图分类 号 : T D 8 2 3 . 8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7 2— 0 6 5 2 ( 2 0 1 5 ) O 1— 0 0 3 9— 0 4
1 工作 面概 况 1 . 1 工作 面 开采条 件
顶 开始 发育 泥岩 , 进 风巷切 眼 向东 5 3 1 m处直 接顶 开
始 发育 泥 岩 。泥岩 的厚 度 为 0 . 2—8 . 2 m, 平 均 厚 约 5 . 0 m, 薄 一中厚层 状 , 浅灰色 , 细腻 , 有滑感 , 裂 隙 及 滑 面发 育 , 含少 量植 物化 石 碎 片 , 已炭 化 。工 作 面 两
自然发 火期 4 5天 。
1 )工 作面 3煤 西段 为 1 层, 厚3 . 0~ 8 . 4 m平 均 5 . 5 m,3煤 与 1煤 层 间 距 1 . 2 ~3 . 5 m, 平 均 为
1 . 5 m.
回采 方 向 : 自西 向东 回采 。
1 . 2 煤 层 顶 底 板 状 况
作者简 介: 姚 文宏 ( 1 9 6 1 一) , 男, 安徽 肥东人 , 1 9 8 3年毕业于徐州煤炭工业学校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煤矿安全生产救 护工作
( E—ma i l ) l i u b o b o 5 4 6 8 @1 6 3 . c o m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2 0 1 5年第 1 期
巷 掘进 过程 中 , 泥岩 顶板 经常 发生漏 顶 现象 。
老 顶大 部 为 细 砂 岩 , 灰 白色 , 石英 为主 , 细 粒 结 构, 最厚 达 2 2 . 7 m, 平 均厚 1 0 m, f=5 . 8 8 . 局 部 老 顶
标高: 回 风 巷 一4 6 0 . 1~ 一4 9 8 . 6 m, 进 风 巷
1 4 。 , 东段 平均 倾 角为 1 8 。 . 涌水 量 : 预计工 作 面开采 底板 灰 岩最 大涌 水 量为 5 9 . 1 3 m / h , 顶 板砂 岩最 大 涌水量 为 1 7 . 8 m 。 / h , 合 计
7 6. 93 m /h.
育, 抗压 强 度为 5 8 . 8 M P a , 抗拉 强 度为 7 . 0 MP a . 工 作 面直接 底 : 泥岩 灰 ~深灰 色 , 泥 质胶结 , 见 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