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河地段岩石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分析

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分析
2 2 三 组深 大断裂 相汇 . 下庄 地 区铀 矿 田处于 东西 向 、 北东 东 向和北北 东 向
三 组深 大断裂 交 汇处 。东 西 向断 裂构 造 为矿 田较 早 形 成 的一 组剪切 带 、 挤压 带 、 火 山岩带 、 潜 中基性 岩带 等组 成 的复 杂构造 带 , 制矿 田早期 铀 矿 化 , 北 往南 有 雷 控 从
矿 田内三组断 裂构 造具有 明显 的长期性 和继 承 陛 , 彼此 之 间相互 交织 、 割 , 成 了矿 田棋 盘格 状 的 圈 围 切 构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2 07 期
西部探矿工程
9 3
华南 下 庄 地 区花 岗岩 型铀 矿 成 矿 规律 分 析
张振奋 , 冼 林
( 东省核 工业地 质局 二九 三大 队 , 东 广 州 5 00 ) 广 广 180
摘 要: 叙述华南下庄地 区花 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 岗岩型铀矿床 类型及其成矿地质特征 , 花 进 而总结分析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 关键词: 岗岩型铀矿 ; 花 矿床类型 ; 含矿带;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 号 :6 2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o 4 5 1 (o70— 0 9— 0 P1 B 10— 762 0 )2 0 3 3 华南下庄地区铀矿 田为我国找到 的第一个花岗岩 型铀矿 田, 15 从 9 7年 普 查 发 现 , 98年 落 实 “ 望 矿 15 希 床”至 19 年 已发 展 为万 吨铀矿 田。试 图通过下 庄地 , 91 区铀矿多年来找矿实践经验 , 阐述其铀成矿地质条件 、 铀热液成矿作用 、 铀矿床类型及其铀成矿地质特征 , 从 而总结分析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维普资讯
9 4

探测铀矿的原理

探测铀矿的原理

探测铀矿的原理铀矿的探测是指寻找地下铀矿床的过程。

铀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常见于地壳中的多种矿物中,主要以铀矿石的形式存在。

铀的富集成矿过程与地质构造、岩石特性、化学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探测铀矿的原理主要基于地质和物理方法。

一、地质方法地质方法是探测铀矿的基础,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性、地球化学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推断铀矿床分布和特征。

常用的地质方法包括: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勘察、地质地球化学和遥感等手段,研究地质构造、岩性、断裂、蚀变矿化等地质要素,提供找矿的基础数据。

2. 区域研究:通过大范围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研究地壳构造演化、沉积盆地特征、成岩变质作用等,寻找铀矿床的形成条件。

3. 斥电法:通过测量地下的电阻率和电位差,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电性异常。

铀矿化围岩的电阻率常常较低,且存在电位异常。

4. 磁法:通过测量地磁场强度和方向,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磁性异常。

铀矿床在地质过程中易受磁性变化的影响,因此常常出现磁异常。

5. 重力法:通过测量地球引力场的变化,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重力异常。

铀矿床中通常含有较重的铀矿石,因而会引起地球引力场的畸变。

二、放射性方法铀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放射性衰变可以通过现代核物理技术进行检测。

常用的放射性方法包括:1. γ射线法:通过测量地下γ射线的强度和能谱,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γ射线异常。

铀矿石中含有放射性的铀同位素,其放射性衰变会产生γ射线。

2. α射线法:通过测量地下α射线的强度和能谱,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α射线异常。

铀同位素放射性衰变会产生α射线,探测铀矿床时常与γ射线法结合使用。

3. 中子法:通过测量地下中子的强度和能量分布,发现与铀矿化相关的中子异常。

铀矿石中含有可引起中子散射的元素,通过测量中子的散射情况可以推断铀矿床的存在。

三、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地质勘探的方法,包括地震、电磁、重磁、电法等。

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如下:1. 地震勘探:通过发射地震波并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情况,分析地下构造、岩性和矿化情况。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下庄“交点”型铀矿位于中国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下庄镇,是中国第一座铀矿。

该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首先,下庄“交点”型铀矿属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

在地质构造和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下,造成了矿石地质学构造与岩浆热液成矿环境的交点,使铀在热液作用下聚集成矿体。

该铀矿床广泛分布于下、中、上寒武统的灰岩、火山岩和侵入岩中,其中以中寒武统灰岩为主要承载岩。

其次,下庄“交点”型铀矿发育了多种成矿岩体。

这些岩体包括拉斑花岗岩、辉长岩、正长岩和角闪岩等,这些岩体中的富铀杂质很容易被热液促进形成富集的铀矿体。

此外,该铀矿床还伴生了典型的银、铋、钻、钼等多种有色金属矿床,这些矿床的富集和分布也为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下庄“交点”型铀矿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该铀矿的发现和开发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特别是对于岩浆热液成矿类型的铀矿床勘查及藏矿规律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示。

总之,下庄“交点”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独特,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

通过对其成矿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铀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指导。

同时,也可以为我国其他类型的矿床勘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价值。

相关数据是指在某一现象、事件或行为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数据。

对于各种领域的研究,相关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趋势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基础。

以下列举两个领域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1. 经济领域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支出、投资额、通货膨胀率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在经济领域,GDP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在GDP的发展过程中,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对GDP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通货膨胀也是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直接影响着人民币货币价值和购买力。

因此,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含矿岩系组成特征与铀成矿作用摘要:松辽盆地某砂岩型铀矿床自勘查以来不断获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超大型铀矿床。

该区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特点有过不少报道,但就其含矿建造的详细岩石学特征 ( 蚀源区母岩 ) 及有利的成矿条件等还需要随着研究程度的加深不断完善。

铀矿的成矿作用包括导致铀元素集中形成铀矿的各种地质作用,其中,铀含量高且容易析出铀的源岩是铀成矿的物质基础,后期的氧化—还原、矿化蚀变是铀矿形成的关键关键词:铀矿含矿建造;岩石学特征;矿化蚀变;成矿作用含矿建造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岩石类型及碎屑组成特点勘查区含矿与赋矿岩石主要为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含泥砾长石岩屑细砂岩和泥砾砂砾岩。

砂岩碎屑成分石英与长石之和与岩屑含量相近,岩屑以酸性火山岩为主 ( 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 ),次为粗面岩、正长细晶岩、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硅质岩、泥岩等,偶见石英片岩和硅质板岩等。

含矿主岩岩石化学特征对某砂岩型铀矿Ⅳ块赋矿岩石进行岩石化学全分析)。

SiO2/Al2O3值介于 3.17 ~ 8.71 之间,平均为 6.52,比值低于佩蒂庄的长石砂岩的平均值 (8.86),反映了本区姚家组砂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

CaO 含量 0.51% ~ 10.81%,以方解石砂屑及泥晶灰岩岩屑存在砂岩中碳酸盐化碳酸盐化是热液蚀变常见类型,在砂岩型铀矿成矿热液中CO2 - 3、HCO - 3、CO2、CO 是主要组分,可以从深部逸散渗入的油气中带来,也可能来自地表、近地表氧化水的水岩交换产物。

两种成因碳酸盐化可单独出现,也可叠合经还原作用产生。

碳酸盐化蚀变属于中—低温热液作用类型,是重要的矿化剂,与铀矿的成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高岭石化某Ⅳ块赋矿砂岩中普遍高岭石化。

高岭石化的出现表明成矿热液已转变为弱酸性环境,这种转变预示着 3 种情况 : 其一,蚀源区含矿原岩风化剥蚀的彻底程度,预示着含矿性好的蚀变花岗岩与碱性花岗岩风化彻底; 其二,弱酸性介质条件有可溶性铀的带入有利于成矿; 其三,它的出现造成与碳酸盐化弱酸—弱碱性的交替发生,方可使得可溶性铀的沉淀与富集。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庄-寨下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交点”型铀矿产出,又有”硅化带”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

文章在论述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交汇部位,寻找”交点”型铀矿;②20、2、108号带,寻找硅化带型铀矿。

标签:下庄-寨下地区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下庄矿田位于贵东杂岩体的东部,地理位置处于江西省全南县和广东省翁源县、连平县的接壤部位。

贵东杂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带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拗陷的交接部位[1],岩体呈东西向展布,严格受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5]。

贵东杂岩体包括沙溪岩体、鲁溪岩体、笋洞岩体、分水坳岩体、司前岩体、帽峰岩体、竹筒尖岩体、竹山下岩体和隘子岩体等,是一个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6~7]。

贵东岩体在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属于地壳浅部地质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独特的构造格局为岩体形成、演化与构造的发生与发展、铀的活化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下庄铀矿田面积约407km2,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矿田岩石主要由印支期花岗岩组成。

鲁溪岩体: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南部;下庄岩体: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中部;帽峰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北部。

各岩体岩石结构差异明显,但岩体间界线不规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庄矿田内与“交点型”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中基性岩脉,以NWW组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且在矿田内分布最广、规律性最强,产状40°~360°∠75°~80°;从北至南可分为五组,每组之间近等间距展布;岩性主要为角闪辉绿岩,少量的闪斜煌斑岩。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中部,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热液活动和围岩蚀变作用强烈,矿化显示好,石角围硅化断裂带、下庄硅化断裂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的相交复合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矿化以”交点”型矿化为主。

文章主要是对下庄-寨下地区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论述,认为区内岩浆热液活动多期多次,含矿断裂构造带发育和围岩蚀变强烈,具备铀成矿有利的地质条件,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标签:铀矿成矿地质特征下庄矿田1区域地质背景下庄-寨下地区位于下庄矿田的中部,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加里东隆起边缘的湘、赣、粤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翼与粤中海西-印支拗陷带交接部位的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即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东翼弧之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组交汇复合部位。

矿田内岩浆活动具有多期多次特点,主侵入体、补充侵入体、中基性岩脉发育。

主体岩石为燕山第一期主侵入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岩体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矿田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pbηγ2(1)5);过渡相岩石在矿田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pbγ2(1)5);边缘相仅见于矿田东西两翼,主要岩性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3mbγ2(1)5)。

典型的断裂构造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三组。

东西向构造带是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韧性剪切带、挤压带和中基性岩等组成的复杂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寨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五组。

中基性岩脉在下庄矿田内呈东西向成群成组分布,是南岭纬向构造带在区内的主要表现形式[1],也是矿田早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2矿区地质2.1岩石矿区内出露的岩石主要是燕山早期贵东岩体主体岩石-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二补体的不等粒小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辉绿岩、伟晶岩、石英脉等脉岩和构造作用形成的花岗碎裂岩、花岗正长岩、糜棱岩、纤闪石化角闪辉绿岩,其次有中基性脉岩,石英正长岩。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

下庄矿田单竹坑地区的地质特征及铀矿化类型下庄矿田构造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大量热液的侵入为后期铀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单竹坑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是主要的成矿和储矿构造。

矿区内岩性简单,围岩蚀变种类多,主要铀矿化类型为硅化带型和交点型铀矿化两种。

标签:下庄矿田单竹坑铀矿化类型1概述下庄矿田是我国主要的硬岩型(花岗岩型)富铀矿床之一,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是华夏古陆西缘和闽赣后加里东隆起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相交复合部位[1],依次经历了前震旦纪、震旦纪-中三叠世、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活动。

贵东岩体呈东西向的展布,并严格的受到东西向的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

贵东岩体具有多期次侵入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期,第一期是英安斑岩,主要分布在岩体的北部和南部边缘;第二期是贵东岩体的主体部分为花岗综合杂岩体;第三期为英安斑岩和花岗斑岩等,主要分布在岩体中部的白门楼一带;第四期为分布较广的中基性岩墙。

贵东岩体处于南岭构造带中部地质构造运动剧烈的部位,其独特的构造格局为铀元素的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下庄矿田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矿田中的岩浆活动频繁,并具有出露面积较大、侵入期次多、演化不连续和岩性复杂等特点[3]。

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以NWW向、NEE向和NNE向的三组大的断裂构造为主,并将下庄矿田分割成了棋盘格子状的构造格局[4-5]。

矿田中的铀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中晚期[3],频繁的构造活动带来了大量的、多期次的成矿热液,为下庄矿田铀矿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2矿区地质单竹坑详测区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下庄矿田的中南部,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有:控制矿田的近东西向辉绿岩带,北东东向仙人嶂角砾岩构造带和北北东向的石角围石英硅化断裂带。

矿区内主要出露了燕山早期第一侵入期主体过渡相的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少量内部相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以及燕山晚期部分中基性辉绿岩脉等。

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

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

第26卷2010年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U ranium Geolog yV o l 26SepNo 52010下庄矿区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新思路赖中信1,2,王连训1,周 锐2,郭海涛2,欧阳海2,汪 洋2(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 430074;2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293大队,广东广州 510800)[摘要]下庄矿区是下庄铀矿田内的老勘探区,前人在该区的主构造带 下庄断裂带深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近年来,对该区进行地表工作及深部钻探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下庄断裂带下盘存在一组与该带走向大致平行,倾向相反,缓倾斜的断裂构造,并且在其中见到新的铀矿化类型和较好的工业矿体;(2)在下庄河沉积覆盖区域找到了隐伏的辉绿岩及硅化断裂构造,为寻找隐伏的 交点型!铀矿提供了依据;(3)在山下村后山402号带、404号带和406号带等深部发现了新的富铀矿体。

这些新的发现表明,今后该区的铀矿勘查工作应充分重视平缓的断裂构造组、隐伏辉绿岩以及深部 交点!,它们与铀矿富矿体存在密切关系。

这也为下庄矿田南部新一轮铀矿勘查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找矿远景[文章编号]1000 0658(2010)05 0277 06[中图分类号]P 61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0 04 22 [改回日期]2010 06 17[作者简介]赖中信(1963-),男,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职硕士研究生。

E mail:fat1984y y@163 com1 引言下庄矿田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生产基地,为我国天然铀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和国内核电建设的迅猛发展,进一步扩大铀资源储量,提供经济可采的铀资源,已成为全国乃至该区铀矿地质工作的重点和中心任务。

笔者通过对区内铀矿找矿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成矿条件、成矿特征的深入研究,认为区内铀资源丰富,仍存在巨大的找矿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庄河地段岩石特征与铀矿化的关系
作者:王佳黄文娅
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5期
摘要:从岩矿鉴定入手,对下庄河地段发育的岩石特征及其蚀变情况进行分析统计,证实该地区属于低温变质岩相,岩石蚀变类型主要有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与铀矿化的关系密切,是该地区找矿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下庄河;岩矿鉴定;蚀变;铀矿化
前言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属于花岗岩型富铀矿床,是燕山期多次岩浆活动的产物。

矿田内的断裂构造发育,以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三组深大断裂构造带为主,控制着下庄矿田中铀矿的分布,构造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热液为铀的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下庄河地段位于下庄矿田中南部,属于新桥——下庄断裂带的一部分。

通过对下庄河地段钻孔岩芯取样进行岩矿鉴定,分析岩石特征和蚀变类型及程度与铀矿化的关系,寻找有利的找矿方向。

1. 岩石特征
本次钻孔岩芯取样15个,岩性以花岗岩为主(10个),其次有辉绿岩、正长岩和蚀变岩。

1.1 花岗岩
1.1.1 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为黄铁矿、磷灰石。

钾长石,为不规则粒状、板柱状的正长石、微斜长石、条纹长石,粒径2.0mm~8.0mm,颗粒碎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导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35%~40%;石英,它形粒状,粒径2.0mm~4.0mm,一级黄白干涉色,波状消光,含量约占25%~30%;斜长石,为自形板柱状的更长石,粒径2.0mm~5.0mm,颗粒碎裂,双晶纹断裂、扭曲,部分蚀变成黏土、绢云母、白云母、碳酸盐矿物等导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15%~20%;黑云母,片状,已基本上蚀变成白云母、绿泥石,并析出铁质矿物,原生矿物只有少许残留,铁质矿物已氧化,含量约占5%~10%;黄铁矿,正方形,含量很少;磷灰石,自形粒状,在岩石中零星分布。

1.1.2 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为金属不透明矿物、褐帘石及锆石。

钾长石,为半自形板状、柱状、不规则粒状的正长石、条纹长石、微斜长石,见卡氏双晶和格子双晶,粒径2.0mm~5.0mm,颗粒轻微碎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白云母导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35%~40%;石英,它形粒状,粒径
0.4mm~1.5mm,波状消光,一级黄白干涉色,含量约占25%~30%;斜长石,为自形板柱状的更长石,粒径1.0mm~3.0mm,见聚片双晶,双晶纹扭曲、断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绢云母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20%~25%;黑云母,片状、片状集合体,部分蚀变成绿泥石、白云母,并析出铁质矿物,含量约占5%~10%;金属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含量较少;褐帘石,板柱状,偶见;锆石,自形粒状,偶见。

1.1.3 中粒黑云母花岗岩
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副矿物为帘石、磷灰石及金属不透明矿物。

钾长石,为半自形板柱状、不规则粒状的条纹长石、微斜长石,见格子双晶,粒径3.0mm~5.0mm,颗粒碎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导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35%~40%;石英,它形粒状,粒径1.5mm~3.5mm,一级黄白干涉色,波状消光,含量约占25%~30%;斜长石,为较自形板柱状的更长石,见聚片双晶,粒径2.0mm~
4.0mm,颗粒碎裂,双晶纹断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绢云母、白云母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15%~20%;黑云母,片状、片状集合体,部分蚀变成绿泥石、白云母,并析出铁质矿物,含量约占10%~15%;帘石,自形粒状、正高突起,偶见;磷灰石,自形粒状、柱状,一级灰干涉色,含量较少;金属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部分已氧化,含量很少。

1.2 辉绿岩
辉绿结构(蚀变强烈,辉绿结构隐约可见),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辉石;副矿物为钛铁矿、磁铁矿、磷灰石等。

斜长石,为基性的拉长石、倍长石,见卡—钠复合双晶,板柱状,部分蚀变,含有不定量的绢云母、绿泥石、黏土矿物、石英等,含量约占55%;辉石,已基本上蚀变成绿泥石,碳酸盐矿物,并析出游离的氧化铁和其他矿物,含量约占45%;钛铁矿,树枝状、菱面体状,含量很少;磁铁矿,四方形自形晶,不规则粒状,含量很少;磷灰石,自形粒状、柱状,含量约占1%。

1.3 正长岩
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次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白云母、黑云母;副矿物为磁铁矿。

钾长石,为半自形粒状、板柱状的条纹长石、微斜长石、微斜条纹长石,粒径2.0mm~5.0mm,有的颗粒达15mm~20mm,颗粒轻微碎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绢云母、碳酸盐矿物等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85%~90%;斜长石,为较自形板柱状的更-中长石,粒径0.2mm~2.0mm,见聚片双晶,颗粒轻微碎裂,双晶纹扭曲断裂,部分蚀变成黏土矿物导致表面混浊,含量约占5%~10%;石英,它形粒状,粒径0.2mm~1.0mm,一级黄白干涉色,波状消光,含量约占1%;黑云母,片状,已基本上蚀变成白云母,并析出铁质
矿物,含量小于1%;白云母,片状,一组完全解理,闪突起明显,干涉色鲜艳明亮,含量小于1%;磁铁矿,四方形自形晶、不规则粒状,在岩石中零星分布。

1.4 蚀变岩
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岩石主要由蚀变矿物绿帘石、纤闪石、钠长石、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石英、金属不透明矿物及磷灰石组成。

绿帘石,粒状或粒状集合体,正高突起,干涉色鲜艳明亮,弱多色性,含量约占30%~35%;纤闪石,纤维状集合体,多色性明显,正中——高突起,干涉色二级,含量约占25%~30%;钠长石,粒状,负低突起,一级灰白——黄白干涉色,含量约占10%~15%;绿泥石,片状,鳞片状集合体,多色性明显,干涉色低,正低突起,含量约占5%~10%;碳酸盐矿物,脉状、不规则粒状、土状,闪突起明显,干涉色高级白,含量约占1%~5%;石英,它形粒状,一级黄白干涉色,含量约占1%~5%;金属不透明矿物,不规则粒状、脉状,部分已氧化,含量约占5%~10%;磷灰石,自形粒状、长柱状,含量很少。

2. 矿化蚀变类型及其与铀矿化关系
矿区岩石主要的矿化蚀变类型有黏土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其次有碳酸盐化、赤铁矿化等,部分蚀变类型与铀矿化的形成关系密切。

2.1 黏土化
分布广泛,是一种低温热液蚀变作用。

原岩中的部分钾长石和斜长石破碎后被交代蚀变成了黏土矿物,导致岩石矿物表面混浊。

2.2 绢云母化
较常见,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的一种。

斜长石被绢云母交代的同时析出石英和少量的方解石,绢云母集合体多呈透镜状、团脉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常与岩石的条带或片理方向一致,绢云母集合体呈浅色的斑点分布。

矿化部位常见,与铀矿化关系密切。

2.3 白云母化
较多见,白云母有原生、自变质和它变质三种成因。

其中,自变质成因的白云母是黑云母和绿泥石衍变的,沿黑云母的边缘分布,部分只保留了黑云母的残骸或假象;它变质是白云母交代黑云母、长石甚至副矿物的结果,分布不均。

2.4 绿泥石化
花岗岩中较常见,多是黑云母蚀变后的产物,大多保留了黑云母的残骸,蚀变过程中铁质矿物的析出使得绿泥石化多与黄铁矿、绢云母成细脉状或球粒状分布于花岗岩中。

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常分布在含矿部位两侧。

2.5 碳酸盐化
较发育,早期形成的方解石为细中粒晶质粒状,集合体呈细脉状,广泛地分布在内外接触带岩石中;晚期形成的方解石多为隐晶质的发丝状、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

2.6 赤铁矿化
发育较少,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的一种。

原岩铁镁矿物中的铁组分分解、氧化为微小的赤铁矿晶体。

同时,热液中也有部分赤铁矿结晶出来。

与铀矿化关系密切,常分布在矿石的周围或成为矿石的组成部分。

3. 结论
综上所述,采样点岩石变质程度较低,多为低温变质岩相;不同岩性的围岩蚀变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花岗岩中的黏土化和绢云母化比辉绿岩中的发育,而辉绿岩中绿泥石化的发育程度较花岗岩中强烈;与铀矿化有关的矿化蚀变类型主要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赤铁矿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岩石在自变质作用和他变质作用影响下,各种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性质的变化和差异,也最易使矿液失去化学平衡而造成矿质的沉淀富集。

参考文献:
[1] 丁瑞钦,梁天赐.下庄矿田构造岩浆演化与富铀成矿作用初探[J].铀矿地质.2003,19(1):21~27.
[2] 吴烈勤,谭正中,刘汝洲,等.粤北下庄矿田铀矿成矿时代探讨[J].铀矿地质.2003,19(1):28~33.
[3] 邱列,毛孟才,王建雄.下庄矿田湖子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08,23(1):1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