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7901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甘肃礼县7902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甘肃礼县7902矿床铀矿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根 据岩体 之 间 的相 互穿 插关 系 , 石矿 物 、 学 岩 化 成份 及 同位素 年 龄 的差 异 , 区 内岩 浆 岩分 为两 期 矿
四次 侵入 。
1 1 1 印 支 期 侵 入 岩 ..
礼县 一柞水 冒地 槽褶 皱带 西段 中部 。矿 床产 于呈 同 心坏状 产 出的 中川 复 式 岩体 内部 , 岩 体 内 目前 发 是 现 的唯一小 型铀 矿 床 , 床 由 19 、23 16 11 、 矿 22 19 、2 、00
展 布于矿 区 中部 , 控制 11 化段 。断裂 带长 00矿 80 宽 1 2 最宽处 5 0 m, — m, m左 右 , 总体走 向 3 0 , 3。倾 向南西 , 角 7 。 8 。 倾 5 ~ 0 。断 裂带 中心有 厚 2 O~3e 0r a 的灰色 或红 色断层 泥 , 两侧 为不 同破碎 程 度 的碎 裂 花 岗岩 。断裂 面呈 舒缓 波 状 , 下 盘 常 出现 分支 小 上 断 裂 , 裂带 内发育 高 岭 土化 、 云母 化 、 泥石 化 断 水 绿
淋积成因。 关键词 : 铀矿化 ; 特征 ; 因 成 中图分类号 :6 9 1 F 1 .4
1 矿床地质
70 92矿床 位 于 甘 肃 礼 县 洮 坪 乡 境 内 , 县 城 距
5 k 所处 大地 构 造 位 置 为 中秦 岭 华 力 西褶 皱 系 , 4 m,
1 1 岩 浆岩 及 其特征 .
2 中粗粒 斑状 黑 云 母 花 岗岩 ( I)为 印 支期 ) 13




第2 6卷
第三 次侵 入岩 , 中 川岩 体 的 主体 , 环 状 产 出 , 是 呈 与
同位 素年 龄为 1 8百万 年 。 9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铀矿床是指含有富集铀矿物的地质体,是铀矿的自然产出地。

铀矿床形成的成因模式与其控制因素是地质学和矿床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下面将通过对铀矿床成因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的分析,详细介绍铀矿床的形成过程。

1. 成因模式:铀矿床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过程:铀的富集、矿化作用和矿床形成。

从成因模式的角度来看,铀矿床可以归纳为地壳富集型、沉积型和剥蚀型。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主要富集在大陆地壳中。

它们一般与花岗岩、离子吸附体系和硫酸铀型矿床相关。

地壳富集型铀矿床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和热液作用有关,富集铀的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或热液中的溶解铀离子。

这些离子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可以通过各种矿化作用被富集成矿。

沉积型铀矿床是在海洋、湖泊或沉积盆地中形成的。

主要有浅海沉积型、深海沉积型、沉积岩型和粉砂质砂岩型铀矿床。

沉积型铀矿床的形成与沉积过程、成岩作用和次生矿化作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沉积体系中富集铀的机制包括离子吸附、碳酸盐沉淀和有机物还原等过程。

剥蚀型铀矿床是由于剥蚀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这些铀矿床主要富集在风成、水成和冻结圈等剥蚀残留物中。

剥蚀型铀矿床形成的原因是富集铀的物质被风、水或冻结作用带走,然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沉积和富集成矿。

2. 控制因素:铀矿床形成的控制因素非常复杂,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因素等。

首先,地质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包括构造、岩性、沉积环境等。

构造因素主要体现在构造带的选择和构造运动的活动程度上。

地壳破裂和岩石变形有很大的可能会形成裂隙、断裂、断层等储集空间,进而有利于铀矿物的富集。

岩性因素则与岩石结构、岩石矿物和岩石类型有关。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富集能力,如含有脱水矿物的岩石、富含石英的岩石、含有碳酸盐的岩石等可能更容易富集铀矿物。

沉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海洋、湖泊、盆地等不同环境中的沉积过程,其中的沉积物对富集铀矿物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化学因素是铀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酒东盆地车场泉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酒东盆地车场泉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酒东盆地车场泉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作者:李建军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24期【摘要】该矿床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阿拉善地块、阿尔金地块和北祁连褶皱带夹持区。

盆地基底由前震旦系龙首山群(AnZln)古老结晶变质岩系、海西-印支期花岗岩类(γ4)及北祁连古生代浅变质褶皱带(∈—P)组成,盖层由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组成。

经过对该区初步勘查认为:该区主要含矿层位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一岩组上段,地层倾角5—21°,铀背景值一般:0.02×10-4—10.5×10-4,平均1.12×10-4,铀矿床主要受层位、岩性岩相及氧化带等控制。

酒东盆地构造演化为该区铀矿床提供了区域构造环境,震旦系中深变质岩系、海西期晚期花岗岩为本区铀矿化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关键词】酒东盆地;车场泉铀矿;地质特征;氧化带;矿床成因1 区域地质背景车场泉铀矿床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1],祁连褶皱系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北缘与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西南缘之过渡带上(图1)。

酒东盆地是酒泉盆地的主要部分,盆地地层由基底及盖层两大部分组成[2]。

盆地北部基底由震旦系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结晶灰岩,硅化灰岩夹后期酸性岩脉及古老结晶花岗片麻岩及海西花岗岩组成;盆地南部基底由北祁连灰岩、板岩、千枚板岩、变砂岩组成。

盆地盖层由上三叠统(T3),新近系白杨河组(N1b),震旦系中深变质岩系、海西期花岗岩及北东部侏罗系铀背景值较高,是该区主要铀源层,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一岩组上段是主要赋矿层位。

2 地质特征2.1 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3]。

褶皱构造总体表现为一些轴向北东向的宽缓向斜褶皱,受北东向断裂控制,是张扭性断裂构造挤压牵引的结果。

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西西—北西向、北北东—北东向,前者将东北斜坡带分为北部抬升带、中部次抬升带、南部下降带。

中部次抬升带又可进一步分为4个抬升断块,3个下降断块,矿区处于被切割成若干菱形块段。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

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蚀变特征分析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境内,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立的国家重点铀矿山之一。

芨岭铀矿区的主要矿体为多金属蚀变-热液型铀矿,因此研究其蚀变特征对该矿区的开发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芨岭铀矿区的蚀变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评价。

1、矿区蚀变类型矿区蚀变类型主要分为交代蚀变和强化蚀变两类。

交代蚀变主要表现为石英化和硅化较为明显,石英含量达到60%-80%,而硅化则主要表现为石英的石英-硅化体。

强化蚀变则主要表现为碳化、矽氧石化和偏铁质化等。

其中,碳化主要表现为以石墨为主的碳化作用;矽氧石化主要表现为石英、方解石和重磁铁矿的结晶和替换作用;偏铁质化则表现为在强化蚀变区域中,碳酸盐、白云石等被替代为铁矿物。

2、蚀变类型与主要矿体关系交代蚀变型矿床中的铀矿主要是与石英-硅化体一起发现的。

而强化蚀变型矿床中的铀主要是在碳化带和矽氧石化带发现的。

偏铁质化主要出现在铁岩带附近,且铀矿体含量较少。

3、蚀变对矿体成因的影响研究表明,蚀变是影响铀矿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代蚀变型矿床的形成主要是在强度较小的岩浆热液和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其铀主要是通过流体的迁移和富集形成的。

而强化蚀变型矿床则主要是在强化的水热体系作用下形成的,其铀的富集主要是与矿化流体的挥发有关。

4、治理与开发对策根据蚀变特征,建议开发时采用分步分层开挖的方式,防止矿物变质或者被丢失。

同时,在矿区内建设有完善的水文地质监测系统,对矿区内的水力环境进行监测,以防止污染对地下水体的损害。

综上所述,芨岭铀矿区的蚀变特征主要表现为交代蚀变和强化蚀变两类。

交代蚀变主要表现为石英-硅化体,而强化蚀变则主要表现为碳化、矽氧石化和偏铁质化。

蚀变对矿体的成因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开发和治理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

以下是就甘肃省龙首山地区芨岭铀矿区进行的相关数据分析:1、矿体含量数据:根据该矿区多年的采掘数据显示,平均矿石含铀量为0.15%-0.25%,全矿体平均铀品位为0.055%,个别点可达10-20倍于平均值。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

浅论铀矿床成矿特点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过程是指成矿物质迁移、聚集、沉淀的作用过程。

矿床的形成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它可涵盖不同时空尺度的构造岩浆作用演化、成矿地质体的形成、矿体的形成,以及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破坏等不同阶段的各类复杂地质过程。

矿床形成过程中,有的由一个期次形成,有的经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多期成矿,即成矿物质由迁移到沉淀的多次过程。

标签:成矿;矿床;铀矿床类型;特点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纷繁的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对这些地质现象的探究可以破解成矿过程之谜。

1铀矿床介绍1.1铀矿床含义:在某些地质过程中,地壳中特定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铀矿物,或铀含量聚集体能够满足目前铀工业的要求,并且在目前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开发利用。

铀矿床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矿物原料需求的变化,铀矿床的范围也在变化。

以前没有使用的一些“岩石”或低等级矿化岩可能是经济可回收的铀矿床,这是原位可浸出的砂岩型铀矿床的一个例子。

1.2铀矿床研究概况: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也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基本原料。

中国的铀资源比较丰富,矿物种类越来越多,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铀矿床种类多样,主要为砂岩型,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酸盐型,成矿地质条件复杂。

在中国北方,新疆伊犁,吐鲁番哈密盆地内陆砂岩型铀矿开发迅速,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也取得重大突破,鄂尔多斯最典型的成果之一盆地东北部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床。

自从2006年以来,我国南部重点铀成矿带和矿场勘查工作已经恢复,部分重点领域取得初步成效,取得了显着成效。

这表明铀矿勘查潜力巨大。

2铀矿床成矿特点2.1矿床类型:中国的铀矿床多样化,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铀矿床的类型。

许多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分类的基础或标准不同,总结主要是:按分类分类;根据含矿岩石的分类;根据铀的分类;按工业生产特点分为主要矿石结构和矿体分类;根据矿藏矿化和矿物组成的分类等。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

铀矿床成因与选矿技术研究铀矿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矿产,其储量和开采利用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核能发展和经济利益。

在铀矿床研究和开采过程中,铀矿床的成因和选矿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铀矿床成因研究铀矿床是指含铀物质较丰富,可供经济开采利用的地质体或矿体。

铀矿床的形成是由多种成因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矿床成因研究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铀矿床的成因机制和发现更多的铀矿床;同时,也为矿床的探测和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对于铀矿床成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化学成因:大多数铀矿床是由地下水或海水溶解物中移动的铀成矿物沉积物形成的。

这种成因会受到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如含水地下环境的化学性质、地下水流速度、沉积质量以及地壳构造等。

2. 地质构造成因:地质构造是铀矿床发生、聚集的重要原因,如断裂、褶皱、优势方向、氧化带等。

铀矿床的形成、聚集通常伴随着岩石圈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环境变化也会对其成因产生一定影响。

3. 生物成因:某些特殊的生物过程,如细菌還原作用、降解有机质等,会对地下水及矿物质进行还原或氧化,导致铀离子聚集成矿物形态沉淀形成铀矿体。

以上成因因素都存在于同一地域,相互作用、影响、补充形成铀矿床及其矿化特征。

二、选矿技术研究铀矿开采是实现铀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然而,铀矿石中的铀占比较低,需要经过提纯和选矿过程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铀。

因此,选矿技术在铀矿采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主要的铀选矿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 重选法:采用重力分选器等设备把矿石按密度、粒度组成分离,分离出中、重质铀矿石。

2. 浮选法:采用气体或液体做介质,使铀矿石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泡或泡沫上,形成浮选浓缩物,然后将泡沫和杂质分离。

3. 化学提取法:采用化学反应原理和溶剂进行提取浓缩。

其中氧化亚氮、二甲酰胺和三氯乙酸等具有较高的抽提能力,是铀的典型提取剂。

以上的技术主要是将铀矿石尽可能的有效选取出,保证产出的铀精矿含铀量高,而到达经济利用的标准。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

地质学知识:铀矿床的成因探析及开发利用铀矿床是能源资源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稀缺的今天更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铀矿床的成因探析以及开发利用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铀矿床的成因探析1.1自然条件铀矿床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取决于地质构造和矿物地球化学条件。

铀矿床的形成需要稳定的地质结构和一定的矿化流体来源和循环,因此常出现在构造稳定的盆地、洼地、断裂带和火山口等地。

1.2矿物作用铀矿床的成因和矿物作用密切相关。

在含有铀元素的岩石中,通过钠长石、方铁矿等含钒、钛、钒铁矿物的富集作用,逐渐形成含铀矿物。

铀的氧化会使其与磷酸根或碳酸根结合,形成铀矿物,并在地球深处富集形成矿床。

铀矿床的成因与成矿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只有分析这些地质条件,才能更准确地预测铀矿床,寻找到更多优质的铀矿石,对于保障能源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铀矿床的开发利用铀矿床的开发利用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勘探、选矿、提取和加工。

这其中勘探是决定开采成败的重要环节。

2.1勘探铀矿床地质环境复杂,矿体含量低,因此铀矿床的勘探难度较大。

要寻找到铀矿床,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石学等方法,综合分析各类地质信息并进行地下勘探。

勘探的目标是确定铀矿床的分布规律、规模和质量,确定各种条件和指标,寻找到矿床。

2.2选矿铀矿床的选矿主要是根据矿床或矿石中的化学、物理性质的差异或不同比例、大小的粒度等,采取机械、重选、浮选、潜水等方法,将中铀、富铀、矸石等分离出来,为后续的提取、加工等工序提供优质矿石,从而提高铀综合回收率,降低成本。

2.3提取铀矿床的提取主要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铀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利用化学浸出、反渗透、氯化溶解等方法,将铀分离出来,过程中还需要对废水、废渣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

这个环节的优质处理技术能有效提高从铀矿床中提取铀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4加工铀元素提取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成合适的铀化合物或金属,以便供应给核电站等市场。

甘肃磨子坝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甘肃磨子坝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

磨 子坝 地 区铀 矿 点 位 于 甘 肃 省 礼 县 罗 坝 乡境
内, 距礼县 县 城 约 2 k 3 m。属 于 花 岗岩 体 内铀 矿 点 。 区内的铀 矿地 质工作 始 于 16 9 8年 , 2 0 从 0 7年 以来 ,
己控 制 3Leabharlann 3+3 4 3 3 1级资 源量 2 0多 t 0 。
式 花 岗岩 体 的东 部 , 临 毛 香 坝 和 吴 茶 坝 ( 9 2 紧 70 )
碌础坝 、 柏家庄等酸性侵入岩体 。其中中川花岗岩 体为富铀岩体 , 与铀成矿关 系密切如 图 2 所示。在 中川岩体外接触带发育宽 0— k 的环状热接触变 5m 质带 , 此带对铀金矿化具明显 的控制作用。在中川 岩体西部还有呈残留体产 出的海西期辉长岩。在小 顶 山、 八龙王 山一带有喜山期基性一超基性橄辉玄 武 岩 、 山角 砾岩等 。岩浆 岩 空间分 布 、 次划分 及 火 期 特征, 表 1 见 。中川 岩体 为一 等 轴 状岩 基 , 早 到 晚 从 可分七次侵入活动 , 中川岩体是 以印支期花 岗岩为 主 体 , 由海 西一 印支一 燕 山 ( 经 早期 ) 喜 山 四期七 一 次 活动 的复式 岩体 , 呈近 等轴 同心环 状岩基产 出 , 出
石炭统为一套裂陷槽盆沉积的浅变质含炭碎屑岩夹
碳 酸盐 岩 。
类型为富硅偏碱铝过饱 和型 , 岩石成 因类型属地壳
重熔 S型花 岗岩 。
田 , 团 团 , ・ s t , ・ , , ” 口 固 回 圈 田 田 田 。 困 田 一 - “ , t t , t ∞ 篮 : , 圈 回 田 , t t ・ , 囫 囵 囵 圈 田 t 回
T 都 褶 系 岭 皱 ; I潘 孜 皱 ; 连 皱 :I t I 褶 系 Ⅲ松 甘 褶 系 Ⅳ扬 准 台 ① 临 一 南 断 带 子 地 ; 夏 商 俯冲 裂 ; ① 夭 一 鸡 断 ; 羊 一 娘 断 ; 罗 一 桥 裂 ⑦ 董 一 渚 断 ; 水 宝 深 裂 ◎ 沙 娘 坝 裂 ◎ 埂 高 断 : 河 黄河 关 裂 ( 潭 冯 俯 断 带 @ 光 山 成 断 ; 码 一 阳 冲 裂 ; 碧口 北 断 ; 临 一 县 冲 裂 ; 盖一县裂@ 曲略俯断 带( 西 缘 裂 ⑦ 清 一阳 俯 断 带 山 1 冲 裂 :① 天 一 都 底 断 : 铀 床 置. 关 水 武 基 深 裂 @ 矿 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F 为主要含矿构造, 5 其它仅见零星矿化。断裂带
第 1 6期
朱 明 国等 : 肃 70 矿 床铀矿 化 特征及 成 因分 析 甘 91
6 1
具膨 胀 、 收缩 、 分支 复合 特征 。构造带 中段 宽度最 大
矿体 受构造 控制可 分为北北 东 向 、 北西 西 向、 北 西 向 3组 。以北北 东 向矿 体为 主。
达 6 最 小宽 度 03 平均 宽度 0 7~1O m, .m, . .m。 矿床西 部为 中川 复式 岩体 。矿 区内热 液活动强 烈, 以细脉及 网脉充 填形式 为 主 , 交代微 弱 。围岩蚀 变主要有 黄铁矿 化 、 化 、 岭 石 化 , 次有 碳 酸盐 硅 高 其 化 。黄铁 矿细脉 、 铁矿 一沥 青 铀矿 细 脉 与 铀矿 化 黄
关系密切 。
2 2 含矿层 位及 含矿岩 石 .
2 2. 仑 砖 岳隹 . 1
北北东组 , 主要受 F 断裂构造带控制, 5 矿体产 于构造带上、 盘, 下 成串珠状矿体群。矿体形态复 杂, 呈透镜状、 扁豆状 , 大部分矿体规模不大, 一般长
仅 4 m, 35 深 4 m。最大 的主矿 体 为 l 0 宽 .m, 0 7号矿
图 l 中川地 区区域地 质略 图
1 嚣 j 搬 上第三I I : 下 三 :^F 《 舅:纛 『甘I毙 中 中 ; 中掘 石 啦 隗 量抗两 赴 谯柬 7 盆l 睬 曩粗 善 山 中扼 触 :8 期 瞄 嘲 嘲 出 m ;9 矬 一舌懈 嘲 磬 I唰 嘣 冒 曝 黉 中 ; 1 . 唧
花 岗岩 ( 卜 ) 中细粒黑 云母花 岗岩 ( ) 三者 组 、 , 成 同心 环状 ( 1 三次 花 岗岩 为 同源 岩浆 活 动 产 图 ) 物, 岩石类 型属 二长花 岗岩 , 岩石 化学 类型 为富硅 偏
碱 铝过饱 和 , 钾大 于钠 。
主要构 造 线 呈 北 北 东 向及 北 西 西 向 展 布 ( 图 1 。矿床 内断裂 构 造 极 为发 育 , ) 以切 层 构 造 为 主 。 按 断裂方 向主要 分 为北 北 东 、 北 西及 东 西 向。其 北
云 母搬H 岩=l 云母花 ≈ 张转 n曩萱母j 2 中l I g 张 1 ‘
11 ̄ 奠蜃 5P ,i
再缝 l熏 母缸断 有 , _ 眷 I 毫点 消堍 挎镛I 爰膏 2 妊n ∞ 点: 1 & 簟 r 束 l % 仉 ,臭
膏I ( 置采内 鼻
带, 以及岩体内呈等间距产出的北北东向碎裂蚀变 带构成区内构造基本格架 , 如图 1 所示。中川矿床 2 矿床地质特征 产 于东 外带 弧形构造 西侧 的近南北 向断 裂 中。褶皱 21 地层、 . 构造 与岩 浆岩 构造 主要有石 家河坝 复式 向斜 。 矿床位于中川岩体以东 , 处于石家河坝复式向 区 内岩浆 活 动 比较强 烈 , 以印支 期 中川 花 岗岩 为主体 , 呈等轴状岩基产 出。中川岩体 由外 而内为 斜 的北 翼 西端 。 出露 地 层 均 为 中 石炭 统 浅 变 质 岩 中粗粒 斑状黑 云母 花 岗岩 ( 卜。 、 ) 中粒含 斑黑 云 母 系, 共分 9层, 其中 cz 3 cz -为含矿层。 ~、 1 I
床 主要 含矿层 位 。
中石炭 统 铀 含量 为 3 6X1 ~, 构 成 明显 的 . 0 未 铀源层 。下 白垩 统 和 第 三 系 为 红 色 陆 相 碎 屑 岩 建
造 , 布矿 区北 部 和东 部 。 分 矿 床处于 近东西 向 的洮坪一 礼县 断裂 与北西 向 罗坝一 田家河 断裂 带 构 成 的 倒 “ ” 形 构 造 的夹 人 字 持部位 , 夹 持 区 内有 中川 岩 体 及 石 炭 、 在 泥盆 纪 地 层 。夹持 区 内断裂 、 皱 构 造发 育 。 中川 岩体 外 围 褶 的近东 西 向断裂 破碎 带 、 外 带 的弧 形 破碎 角 砾 岩 东
以北组成 复式背 斜两翼 。 中石炭 统 中川组 总体呈 北 西、 北西西 向展布 , 为一套 碎屑岩 夹碳 酸盐岩建 造 的
海相 沉积 岩系 , 组成 石 家河 坝 复式 向斜 。 中川组 第 二岩 性段 ( 2 ) 第 三岩性段 ( : 为金 、 CZ 、 C Z) 铀主要 赋 存层位 , 第三 岩 性 段 第一 亚 层 ( 2 ) 中川 铀 矿 Cz 为
关 键 词 : 矿 化 ; 征 ; 因 铀 特 成 中图 分 类 号 : 6 9 1 P 1 .4
1 区域地质概况
70 矿 床位 于秦 岭 褶 皱 系 礼 县一 柞 水 冒地 槽 91 褶皱 带西段 中部 ,地 处秦岭 东西 向构造 带与天水 一 ,
武都 隐伏基底 深断裂 的交 汇复合部 位 。 矿 区 出露 地层 主要有 中泥盆 统 舒 家坝 群 ( ) D S 和 中石 炭统 中川 组 ( ) c Z 。舒 家 坝群 分 布 于 罗 坝 、 崖湾 以北 , 内仅 出 露第 二 岩 性 段 ( : , 罗 坝 区 D S) 在
(. 1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 队 , 甘肃 天水 7 12 ;. 4 0 52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 院 , 陕西 西安 70 5 ) 10 4 摘 要 :9 1铀矿床产 于中川岩体 以东 , 于石家河坝复式 向斜北翼。矿体受 F 70 处 5断 裂构造控 制。矿化 岩石主要有
构造角砾岩、 长石石英砂岩 、 含炭 石英 砂岩 。成矿物质主要来 自中川花 岗岩体 第 1 6期 21 00年 8月
甘肃 科技
Ga s ce c n e h oo 3 n u S i n e a d T c n lg
l 2 No 6 f 6 . .1 A“ . 2O1 g 0
甘 肃 70 9 1矿床 铀 矿 化特 征及 成 因分 析
朱 明 国 , 斌 志 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