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合集下载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一、大萧条1、背景:1)1920S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广,主要资义国家进入经济繁荣时期 2)供求矛盾突出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②人民贫困,购买力下降 ③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3)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4)股票投机过度 5)根源:资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资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2、爆发:1929.10.24 周四,华尔街股市 3、表现:1)银行纷纷倒闭 3)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4、应对:1)美国:胡佛总统“自由放任政策” 2)国际: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减少进口;货币贬值,增加出口) 5、影响:1)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国内社会矛盾严重(人民示威) 2)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资义制度遭到怀疑———资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4)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6、特点:来势猛、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企业破产,生产下降 4)失业剧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大萧条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力解决3)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以“新政”为口号 2、首要任务: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义统治) 3、措施:1)整顿财政金融:重建信心1/52)调整工业生产:①《全国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②保障劳动者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①《社会保障法》②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4、评价:1)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求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2)实质:对资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资义的。

3)局限:没有改变自已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义的经济危机 4)意义:①经济: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恢复 ②政治:广大民众从新政中获得了好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了资统 ③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④世界:资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三、经济思想1、17C 重商主义:金银充足时国家富足的标志,鼓励出口,减少进口 2、18C 自由主义:工业革命,英国亚当*斯密 1776 年《国富论》 1)观点: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总供求,无须政府干预。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关注金融局势的纽约市民
2、大萧条(1929—1933)
(1)以纽约股市的崩溃为开端(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 (2)首先银行纷纷倒闭; (3)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 (4)失业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很多人濒于破产。 (6)迅速波及所有 资本主义国家
2、看得见的手—凯恩斯主义兴起
(1)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经济理论开 始受质疑。凯恩斯的”政府干预”思想开始成为主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内容:
①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②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 ③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 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3)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①对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 恩斯革命 ②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 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 ③局限性: 不能从根本解决商品供需矛盾。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 着经济陷入“滞胀” 状态,凯恩斯理论局限性显示出来,其 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逐渐动摇。
一、大萧条(1929-1933)
1.背景:
(1)20世纪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 果得到普遍推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 入经济繁荣期。美国尤为突出。
(2)社会供给与需求矛盾激化 (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之间的矛盾激化) 股票投机狂热,推动生产投资 增长,同时对消费增长产生负面影 响。作为消费主力军的工人农民收 入增长缓慢,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1)

第15课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1)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内容
整顿金融
国家干预
复兴工业 调整农业 工赈救济
《全国工业复兴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超常的大调整 超常的大调整
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成绩单: 公共事业振兴署(WPA)成绩单: 600个 600个机场 超过50万英里的公路和街道 50万英里 超过50万英里的公路和街道 11万个公共图书馆、中小学、 万个公共图书馆 11万个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医院 100多万 多万个新厕所 100多万个新厕所 1460家 1460家托儿所 ……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 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1930年) 年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 的只有恐惧本身! 的只有恐惧本身!
富兰克林·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1933年3月) 年 月
罗斯福的腿部支架
美国政府应尽量 减少对企业的约束, 做好企业的守夜人就 行了,经济应该绝对 自由化,每位美国公 民不要等待救济,要 个人奋斗。 靠个人奋斗。 ——胡佛 胡佛
疯狂பைடு நூலகம்大繁荣 疯狂的大繁荣
美国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 美国 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企 政府 业的约束, 做好企业的守夜 业的约束 , 做好企业的 守夜 就行了, 人 就行了 , 经济应该绝对自 由化, 由化 , 每位美国公民不要等 待救济,要靠个人奋斗。 待救济,要靠个人奋斗。 个人奋斗 ——胡佛 胡佛
严峻的大萧条 严峻的大萧条 1929—1933年 1929 1933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1933
凯恩斯
超常的大调整 超常的大调整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 国家干预 刺激消费 提高有效需求 实现充分就业
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内容
凯恩斯主义——理论支撑 理论支撑 凯恩斯主义

第15课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第15课_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导入
2008年9月15日, 美国著名投资银行 雷曼兄弟公司宣告 破产,被世界公认 为揭开了近百年一 遇的大危机的序幕。
对我们来说金融危 机发展至今似乎仍然是 一团看不清的迷雾,今 天我们不妨看看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或许从中我们能够找到 一点危机发展的逻辑脉 络,得到一些启示。
大萧条 与罗斯福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其作用
整顿财政金融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调整工业生产
首要环节。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 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中心环节。消除生产过剩,复兴 工业。把生产的无序状态纳入正 轨,有助于恢复经济,缓和阶级 矛盾。 克服农业生产相对过剩,提高 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增加就业,部分解决失业问题。 增加社会购买力,刺激企业发 展,改善美国基础设施,为经 济发展开拓了空间。
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富兰克林· 罗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1882—1945) 1932 年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 任期12年零39天,是美 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 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统。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社 愤怒的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会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 坠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关 系恶化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这些原因, 假设你是这个国家的首脑,面临这 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 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思考:面对危机或者灾难,你持什 么样的人生态度?

2019-2020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2019-2020高一历史第二学期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
②二十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股市投机现象严重
合作探究 必备知识2:大萧条原因
材料三:美国银行业的弱点是促成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的最后一个因素。 当一家银行倒闭时,恐慌便传播开来,储户纷纷赶到其他银行去提取存款, 从而引起了一个逐渐破坏整个金融结构的连锁反应。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 繁荣原因: •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 扩张了经济
实力,为其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 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
因。 •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必备知识2:大萧条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重要概念: ①大萧条、30年代经济大危机、1929年至1933年经 济危机、胡佛标签 ②工业、农业、商业、金融业、实体or虚拟经济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③金本位、金融、财政、税收、行政与法律 关税壁垒、贸易战、金融战(货币战)、
思考:依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遇到什么问题?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给 今天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1934
收入 216100344 169196576 153116892 130084022
必备知识2:大萧条特点
•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 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 材料2: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 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 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 材料3: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 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 更长一点。
典型例题2 必备知识2:大萧条特点
下表反映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最明显特征是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
四、凯恩斯主义
看பைடு நூலகம்见的手
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 基本思想: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推动 了经济发展,但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
高考链接
1.(2000)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息,吸纳民间资金
D)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代替工业政策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 的总统,一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 业的总统,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 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成功?或许这正是我 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主要目的何在?
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 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
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范了工业生产。还 规定了最高工资和最低工时标准,承认劳 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作用: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产销矛盾); 调节了劳资关系,保护了劳工权利,缓和了阶级 矛盾(劳资矛盾); 为工业复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措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对失业 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 府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
作用: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矛盾; 也保护了救济者的自尊心,锻炼人们的意志; 提高了人民收入和购买能力,有助于社会稳定。
2.内容
新政
3.作用
①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社会 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直接作用) ②缓和社会矛盾,保留了美国的民主制 度,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为后来美国 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 件。(间接作用)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新 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 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深远影响) 模式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解决供求矛盾.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重点探究:新政的实质
业是美国健全经济的主心骨”。 ——《罗斯福演说选》 “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 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 ——凯恩斯致罗斯福的信
“我认为,我一直这样认为,而且我仍将认为私人企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罗斯福新政有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私有制?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由 此用一句话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 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合作探究: 对美国 生产恢复柱状图 结合教材71页最后三段 正文和上述材料,从对 1、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美国、对世界两个角度 2、缓和了社会的矛盾,避免了走上了法西斯的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道路,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对世界
1933
失业率统计柱状图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标志着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 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3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 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金沙五中 万飞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什么是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 出现的,它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隔若干 年就会爆发。资本主义生产周期就是由危 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周期构成的。 其中以1929年~1933年由美国席卷资本 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破坏力最大、影响最 深远,也称为大萧条时期。
世界太混乱, 我还怎么活!
二、罗斯福新政
• reform • relief 改革 救济
• recovery 复兴

[高一政史地]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高一政史地]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一位出身高贵的总统,一位腿部残疾的总统,一
位空前绝后的总统,一位最终成就了伟业的总统,他的成功 得益于他的优秀品质。你觉得他的哪些优秀品质支撑起他的 成功?或许这正是我们实现梦想所需要的。
h
30
凯恩斯
英国经济学家。1936年发表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 书,反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 经济的放任自由政策,主张国 家干预经济,是对传统资本主 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2.(2002)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
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
是:( ) A.凡尔赛体系
D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h
33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不同点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背景
任职时间最长的 总统。
h
18
h
19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胡佛总统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 迟迟得不到解决。
②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当选总统。
h
20
2.内容
新政
h
21
h
22
h
23
罗斯福新政中“新”的含义
从政策的阶级性、阶段性上理解罗斯福新政与胡佛 的反危机措施相比到底“新”在何处

的率还的1汽收2总9工却不0平车2入 数0资增到9均公黑0的的年增长非美价司36夏色1长农5元/0格的955季%为业左2%,星相股,的9工2右。而当票年%还期三人的农全于由,有1个的贫业四年520而2月年64困月工收18工0中前%户美人%入2厂,的的4占元的。大中日通家四家上工约生用庭倍,庭升资在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整个世界已经 联系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 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 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三、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30年代危机期间排队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
德国失业工人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2.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 股票投机过度
(二)1929-1933经济危机的特点 1、破坏性特别大
货币贬值,出现金融危机,社会政治危机。
2、持续时间特别长
4年之久 3、范围特别广
波及全球,国际关系恶化
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各国?
第十六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 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 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一)“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措施 金融方面 工业方面 农业方面
具体内容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 《全国工业复兴法》,开展“蓝 鹰运动”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 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 制市场价格 以工代赈,《社会保障法》;举 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 业机会
社会救济
2、作用及影响:
①新政的实施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 困扰。 ②罗斯福新政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 发展余地和活力。 ③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Hale Waihona Puke 经济危机下日本失业工人﹤
(三)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一、加深了社会危机。到处都是示威游行的人 群,焦虑不安与灰心绝望情绪弥漫着整个西方 世界,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 二、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资 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作 法,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三、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加紧了对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反抗, 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