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表示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表示课件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例1] (1)设集合A={1,2,3},B={1,3,9},若x∈A且x∉B,
则x=( )
A.1
B.2
C.3
D.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①不大于 10 的非负偶数组成的集合; ②方程 x2=x 的所有实数解组成的集合; ③直线 y=2x+1 与 y 轴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④方程组xx-+yy==-1,1 的解.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描述法
[导入新知]
描述法 (1)定义: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 (2) 具 体 方 法 : 在 花 括 号 内 先 写 上 表 示 这 个 集 合 元 素 的 __一__般__符__号__及_取__值__(或__变__化__)_范__围__,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 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_共__同__特__征___.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类题通法]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 (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3)用花括号括起来.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活学活用]
已 知 集 合 A = { - 2 , - 1,0,1,2,3} , 对 任 意 a∈A , 有 |a|∈B,且B中只有4个元素,求集合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设集合 B=x∈N2+6 x∈N

.

①试判断元素 1,2 与集合 B 的关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蒸馏和萃取含答案

第二课时 蒸馏和萃取[课标要求]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蒸馏和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1.蒸馏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方法;蒸馏法可用于分离互溶而沸点相差较多的液体混合物。

2.蒸馏的装置及主要仪器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蒸馏水的制取1.蒸馏用来分离相互溶解的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2.萃取时选择的萃取剂和溶质不反应,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且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4.检验Cl -的试剂是稀硝酸和AgNO 3溶液。

蒸 馏[特别提醒] 用AgNO 3溶液检验自来水中的Cl -时要用稀HNO 3酸化而不能使用盐酸和硫酸酸化。

1.(1)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与常用蒸馏装置相比,少了温度计。

是什么原因呢?(2)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提示:(1)温度计的作用是控温和显示加热范围。

因为制蒸馏水是除去溶解在水中的难挥发性杂质,蒸馏出水,水的沸点恒定为100 ℃,故不需要温度计。

(2)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是为了使馏出物充分冷却。

2.蒸馏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应如何放置温度计?提示:在蒸馏实验中,温度计用来测量蒸气的温度,所以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3.某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吗?提示:不一定;原溶液中也可能含有CO 2-3等杂质离子。

1.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1)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2)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3)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4)给蒸馏烧瓶加热。

(5)收集馏分。

(6)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NaOH溶液。
2.向盛有2mL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3.向盛有2mLNa2c03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盐酸。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
每个实验派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板书】写成离子的物质:
易溶且易电离:强酸、强碱和易溶的盐,其余的均写成化学式。
【学生练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
1、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2、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
3、碳酸钙溶于盐酸
【学生板演】
【老师点评】
【学生练习】不同酸、碱中和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KOH+HCl==KCl+H2OH++OH-=H2O
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与学的媒体
选择
课件PPT、暴风影音播放器等。
课程实施
类型
偏教师讲授类
V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2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及练习
4
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活动概述
【学生实验探究2—1】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KCl溶
液。4
无明显现象
2.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滴加2mLBaCl2溶液。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教案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星球。

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可以从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进行分析。

通过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结构图可以进行分析地球在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都是适中的,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也是适中的。

活动三:八大行星的运动共性
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从距日远近和自身体积分析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共性。

(2)从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公转轨道分析它们的共性。

总结八大行星饶日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2、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球。

活动四: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所处的位置对地球的温度有何影响?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对地球上存在大气有何影响?
(3)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与地球所处位置有何关系?
答:(1)地球距离太阳间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温度适宜。

(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得地球的引力适中,气体在表面形成厚厚的大气层,随着地球的演变慢慢形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并且大气层还能缩小昼夜温差。

(3)液态水的存在和距日远近存在很大的关系,距离太阳过近,温度高,水会以气态形式存在;距离太阳过远,温度过低,水会以固态形式存在。

无论固态还是气态水都难以孕育出生命。

同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这也有利于地球形成生命: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正处于壮年期,提供的光热资源比较稳定。

延伸提问: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
人们不断是研制新的工具加强对宇宙的观测。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1第2课时

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第一章§1.1.1第2课时

本课时栏目开关
高中数学课件
(金戈铁骑 整理制作)
本课时栏目开关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本课时栏目开关
一一列举
较少 无限多个的无限集
描述法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2 000,2 001,2 004}
本课时栏目开关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目标达成落实处 D
本课时栏目开关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本课时栏目开关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本课时栏目开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两课时任务单

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两课时任务单

1.将NaCl固体溶解在水中,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NaCl=Na++Cl-B.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水合氯离子C.该过程中,水分子的作用是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重要原因D.氯化钠固体中不存在钠离子、氯离子,所以氯化钠固体不导电2.电解质是一类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CuB.K2SO4C.MgCl2溶液D.NaOH溶液3.HCl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称盐酸,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A.HClB.HCl、H2OC.H+、Cl-D.H+、Cl-、H2O二、填空题4.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如图所示,请补全表格。

实验编号溶液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亮实验解释(用电离方程式表示)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乙醇溶液④蔗糖溶液⑤食盐溶液5.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1)H2SO4;(2)KMnO4;(3)Ba(OH)2;(4)NaHCO3;其中,属于酸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

学习任务单A.H+、Na+、C O32-B.Cl-、Ba2+、S O42-C.H+、OH-、S O42-D.H+、Ag+、N O3-二、填空题4.往碎蛋壳上滴盐酸,会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已知蛋壳的化学成分中含有CaCO3,则上述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5.同学们利用等浓度等体积的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水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示意图,其电离方程式分别为、;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电离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图1 图2(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填离子方程式);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为(填离子方程式)。

(3)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还发现在溶液中(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化学基本实验方法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化学基本实验方法导学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一节: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课时:第二课时编号:2学习目标1.掌握过滤、蒸发基本操作2.常用离子检验方法学习重点难点:过滤蒸发的操作学习任务:一.过滤与蒸发1.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过滤时,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水,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内的三层滤纸的一边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烧杯内壁相接触。

以上就是平常所说的“一贴”“二低”“三靠”。

2.蒸发——适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1)主要仪器: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a.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b.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较多固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c.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上水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在石棉网上。

3.利用所学知识完成P5实验1-1.并思考:1.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2. 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过滤(1次):引流;蒸发(2次):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转移固体二.SO42-的检验(P6实验1-2)1.试剂:盐酸、BaCl2溶液2.现象:有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3.化学方程式:BaCl2 +H2SO4 ===BaSO4 ↓+2HCl4.问题探讨:(1)在试样中是否含有某种物质时,每次应取少量进行检验,而不能将检测试剂一次全部加入到待检测的试样溶液中,为什么?因为检测试剂不可能只用于一次实验,你第一个实验就把试剂全部用完,那么在做之后的实验的时候,就没有试剂可以用了. 而之后是会有继续的实验证明试剂的成分的.(2)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检验某试液中是否含有SO42-,评价下列两个方案是否严密?并说明理由。

高一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全套教案

高一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

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温度0°C、压强101 kPa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

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

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

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 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

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 m 表示,单位为L/mol ,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 m 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 m 亦随之改变。

如在0℃、101 kPa 时,V m =22.4 L/mol ;在25℃、101 kPa 时,V m =24.8 L/mol 。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 •V 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 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 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 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 2S 和0.1 mol HBr 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大多少? (4)哪个所含H 原子的物质的量多?多多少? (5)其中含S 和Br 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 4 (2) 3.01×1023个HCl 分子 (3)13.6gH 2S ,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 、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 、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 、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 2、CO 2、SO 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