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物理降温技术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技术评分标准
3
体现人文关怀,患者舒适
3
用物处置正确
3
理论
提问
5
总分
1拉患者。
6
注意保暖
6
清洁擦拭部位
温度适宜
4
擦洗方法正确,擦洗后床单未浸湿
10
擦拭
擦拭手法、顺序正确
10
嘱患者配合擦拭
4
按摩
擦拭部位手法正确
10
时间适当(<2min为D)
4
整理
床铺整洁、干燥,无皱褶、无碎屑
3
衣服平整、卧位舒适
3
查对记录符合要求
3
妥善清理用物,洗手
2
质量
评定
动作轻稳,准确节力
物理降温技术
目的: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控制炎症扩散,减低体温。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准分
姓名
准备
人员:着装整洁、,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3
用物: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
3
环境:环境整洁
2




解释
严格查对,解释得当
3
环境好,关闭门窗
2
摆体位
翻身方法正确,两手臂着力点正确
4
患者体位稳定,支撑合理

物理降温护理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护理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护理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一、操作规范1. 整体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物理降温装备,包括物理降温设备、测温设备等。

- 评估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体温、病情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 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物理降温仪器等。

- 实施物理降温:按照操作规范使用相应的物理降温方法,如正确使用冷敷物品、正确设置物理降温仪器等。

- 监测降温效果: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完成后处理:对物理降温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妥善保管,及时整理记录。

2. 冷敷操作规范- 准备冷敷物品:准备冷敷用的毛巾、冰袋等冷敷物品,并确保其清洁卫生。

- 测量患者体温:在进行冷敷前,先测量患者的体温,以确保降温效果的监测。

- 冷敷部位选择: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冷敷部位,如前额、颈部等。

- 冷敷时间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并定期观察患者的反应和体温变化。

- 冷敷操作方法:将冷敷物品放置在患者相应的部位,保持冷敷物品与患者皮肤的充分接触,并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 冷敷后处理:冷敷结束后,清除冷敷物品,记录冷敷的相关信息,并对冷敷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3. 物理降温仪器操作规范- 准备物理降温仪器:选择合适的物理降温仪器,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使用和操作。

- 测量患者体温:在使用物理降温仪器前,先测量患者的体温,以确保监测降温效果。

- 确定物理降温仪器的设置: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置好物理降温仪器的参数,如降温时间、降温强度等。

- 正确使用物理降温仪器: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物理降温仪器,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 监测降温效果: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物理降温仪器维护:物理降温仪器使用结束后,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并妥善保管,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
温计、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屏风。
(1)核对医嘱。
2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
5
(3)洗手、戴口罩。
2
(4)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2
(5)酌情关闭门窗,拉隔帘,调节室温。
2
(6)松床尾盖被,协助病人脱上衣,松解裤带。
2
(7)置冰袋于患者头部,放热水袋与患者足底。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6.擦浴时,以拍拭或轻拍方式进行,避免用摩擦方式。
(1)按操作程序各项实际分值评分。 (2)原则性操作程序颠倒一处扣2分。 (3)未取热水袋扣2分。 评分标准 (4)未注意用浴巾擦干扣2分。 (5)未保护患者隐私扣10分。 (6)关心、体贴患者不够,态度不亲切扣2分。 (7)超过规定时间酌情扣分。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化学致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冰融化后
应当立即更换。
注意事项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背紫或者有麻木感 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9)依上法擦拭近侧上肢。
8
(10)协助病人翻身,背向操作者。
2
(11)腰背部:将浴巾搭于患者背上,擦拭颈下肩部→骶尾部,右肩甲→臀部。
8
操作步骤 (12)协助患者穿上衣,平卧。
2
(13)双下肢:协助患者脱去裤子,将浴巾搭于对侧下肢,下垫浴巾,外侧:擦拭髋部

物理降温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物理降温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4
将浸湿的小毛巾拧至半干,手套式缠于手上。
2
以离心方向进行拍拭(两块毛巾交替使用),顺序:颈外侧→上臂外侧→手背,再从侧胸→腋窝→上臂内侧→手掌心,擦毕,用大毛巾拭干皮肤。
8
同法拍拭另一侧上肢,每侧各3分钟。
8
侧卧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
2
同样手法:颈下→全背→臀部,大毛巾拭干,更换衣服。
5
协助脱去近侧裤子,露出一侧下肢,下垫大毛巾,顺序:髂前上棘→大腿外侧→足背,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腰→大腿后侧→腘窝→足跟。
2
患者:1、评估患者年龄、病情、体温、治疗情况、意识状况、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和合作程度。2、观察局部皮肤状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完整性。
4
操作流程
(75分)
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身份,解释目的,以取得合作。
4
屏风遮挡病人。2Βιβλιοθήκη 松开盖被,协助排便。2
置冰袋于病人头部、热水袋于病人足底部。
4
协助病人脱去近侧衣袖,松裤带,露出近侧上肢及胸部,下垫大毛巾。
物理降温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项目
操作流程及质量标准
标准分
扣分
操作准备
(10分)
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
环境:安静、安全
1
用物:
1、乙醇擦浴:治疗碗内盛25%~35%乙醇100~200ml,温度27~37℃
2、温水擦浴:面盆内盛32~34℃温水至2/3满
小毛巾或纱布2块、大毛巾、冰袋、热水袋及套、便器、备衣裤一套、必要时可备屏风。
2、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异常(寒战、面色、呼吸、脉搏)立即停止操作。
3、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为禁忌擦浴部位。

物理降温护理程序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护理程序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护理程序及评分标准简介物理降温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体温的方法,常用于急症护理和体温控制中。

本文档将介绍物理降温护理的程序和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进行物理降温护理,并评估护理效果。

物理降温护理程序1. 首先,清洁皮肤。

将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并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清洁患者的皮肤,特别是腋窝和大腿内侧等易出汗区域。

2. 准备物理降温工具。

根据医嘱或护理计划,准备物理降温工具,如冷毛巾、冷敷布或降温贴等。

3. 使用物理降温工具。

将准备好的物理降温工具放置在患者的前额、颈部、腋窝等血管丰富的区域,以帮助散热。

4. 监测体温。

在物理降温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以确保降温进展和效果。

5. 定期更换物理降温工具。

根据医嘱或护理计划,定期更换物理降温工具,以保持降温的持续性和效果。

评分标准根据物理降温护理的效果,可使用以下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 优秀: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内,并且能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的稳定状态。

2. 良好: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但仍略高于正常范围,或体温仍存在波动。

3. 一般:患者体温下降有限,且无法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4. 差:患者体温没有明显下降,或者出现了其他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等。

评估护理效果时,还需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整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其他治疗干预。

请医务人员在执行物理降温护理时,根据上述程序进行操作,并根据评分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在评估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护理效果,以便进一步指导治疗和调整护理计划。

物理降温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乙醇/温水擦浴)护理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规程


评分标准





15

1。护士准备:举止端庄,轻态度和蔼,面带微笑,发不过肩,洗手(必要时剪指甲),戴口罩、帽子
2.入院评估:患者病情,年龄、体温治疗情况、局部组织状况、意识、活动能力及合作程度,有无伤口及用冷禁忌症,向患者解释该项操作的相关事项,征得病人同意使之愿意合作
5.擦洗顺序:
(1)双上肢:患者取仰卧
①劲外侧→上臂外侧→手背
②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心
(2)腰背部:患者取侧卧位
劲下背部→臀部→(穿好上衣、脱好裤子)
(3)双下肢:患者取仰卧
①外侧:髂部→大腿外侧→足背
②内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
③后侧:臀下→大腿后侧→腘窝→足跟。
6.时间:每侧(四肢、腰背部)3分钟,擦浴全程应控制在20分钟内.禁擦区: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足底。与患者沟通,并观察有无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
7.取下热水袋,协助穿好衣服,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擦浴时间、效果、反应
9。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记录,如体温<39℃,取下冰袋
3
6
5
15
5
15
5
5
5
1。未核对扣3分,为解释扣2分
2。一项未做到扣2分
3。放错位置扣4分少放一处扣2分
4.未暴露擦浴部位扣3分,未垫毛巾扣3分,手法不正确扣4分,毛巾太湿扣4分
3.环境准备:关好门窗,拉好窗帘,必要时使用屏风遮挡
4。物品准备:治疗盘内放:(盛30℃25%-—30%乙醇或32℃——34℃温水)、小毛巾2块、大毛巾、热水袋(内装60℃——70℃热水)、冰袋及布套、清洁衣裤、便器、屏风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分数日期
项目
操作要领
评分
扣分标准
扣分
用物准备10分
1.着装符合要求,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齐全,放置合理、有序
治疗车上层:备冰袋及冰袋套、热水袋及热水袋套、大毛巾1个、小毛巾2个(大、小毛巾可由患者自备),体温计,手消毒液,必要时备清洁衣裤一套小脸盆内盛25% 35%乙醇200 300ML,温度30C,或盛放32 "34"C温水,2/3满弯盘,手消毒液
关键缺陷
温度适宜,擦拭部位、手法、顺序正确
根据情况进行评分,扣10-40分
整体印象10分
1.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轻稳,准确节力
2.体现人文关怀,与患者适时沟通,患者舒适
3.时间无不足,每侧(四肢、背腰部)各3分钟,全过程20分钟以内
3
3
4
不符合要求扣1--3分
不符合要求扣1一-3分
时间不足扣4分
②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手掌心同法擦拭另一上肢
(2)腰背部:嘱患者侧卧,露出背部,下垫大毛巾。用同样手法自颈下至背、臀部擦拭。再用大毛巾拭于,擦浴毕穿好上衣
(3)双下肢: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脱去近侧裤子,露出一侧下肢,垫大毛巾
①外侧:髂骨(髂前上棘)→大腿外侧+足背
②内侧:腹股沟→大腿内侧-+内踝
③后侧:股下→大腿后侧-→胭窝→足跟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擦浴毕穿好裤子
4.观察:操作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无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等,询问患者的感受(口述)
5.取下热水袋,整理好盖被
5
10
5
5
5
5
5

物理降温法评分标准20

物理降温法评分标准20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物理降温法(一)目的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并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后,进行环境准备,关闭门窗,保证室内温度适宜,为患者进行遮挡。

(2)实施冰袋降温操作要点: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袋,放置于患者所需部位, 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3)实施冰帽降温操作要点: 取去冰棱角的冰块适量装入冰帽,放置于患者头部,观察局部血液循环和体温变化情况。

(4)实施冷湿敷降温操作要点:将敷布按正确方法敷于所需部位,按要求更换敷布,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和体温变化。

(5)实施温水/乙醇擦浴降温操作要点:帮助患者暴露擦浴部位,头部置冰袋,足底部置热水袋,按正确方法及顺序擦浴,擦拭完毕半小时后测量体温。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三)注意事项1.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体温变化情况。

2.随时检查冰袋、冰囊、化学制冷袋有无破损漏水现象,布套潮湿后应当立即更换。

冰融化后应当立即更换。

3.观察患者皮肤状况,严格交接班制度,如患者发生局部皮肤苍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冻伤发生。

4.物理降温时,应当避开患者的枕后、耳廓、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部位。

5.用冰帽时,应当保护患者耳部,防止发生冻伤。

物理降温法评分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降温技术
物理降温技术利用冰袋、酒精或温水擦浴的物理原理使患者体温得到降低,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 1.为高热患者降温。

2.为患者实施局部消肿,减轻充血和出血,限制炎症扩散,减轻疼痛。

3.为患者实施头部降温,防止脑水肿,可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其需氧量,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

二、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2.了解患者局部组织状态,皮肤情况
3.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三、告知
1.告知患者物理降温的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

2.告知患者在高热期间保证入足够的水分。

3.指导患者在高热期间采取正确的通风散热方法,避免捂盖。

4.告知患者在软组织扭伤、挫伤487小时内禁忌使用热疗。

四、物品准备
小毛巾、大毛巾(2块)、病号服、床单、冰袋、冰桶(内盛冰块)、脸盆、水桶、布套。

32-34℃温水、热水袋(备用)、治疗车、屏风
五、操作方法
1.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3.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安全,保护患者隐私
5.将冰袋放入布袋内,将冰袋置于所需部位。

6.或用浸湿的纱布垫包裹手掌,以离心方向边擦拭边按摩,再用浴巾擦干。

7.每10分钟观察一次局部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受
8.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必要时更换床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代注意事项
9.整理患者床单位及清理用物。

10.洗手、记录(用冷部位、时间、反应)
六、注意事项
冰袋使用时间一般为10-30分钟或遵医嘱。

使用冰袋禁用于后颈部、耳部、心前区、腹部、阴囊及足底等部位。

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取下冰袋。

腋下降温后,腋温的测量不宜在50min内进行。

选择合适的擦浴水温,温度为32-34℃;乙醇擦浴的浓度为25%-35%,温度为27-30℃。

擦至腋窝、腹股沟、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以助散热。

注意擦浴时间,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min即可。

乙醇擦浴完毕后取下热水袋,30min后测量体温,如体温<39℃,取下冰袋。

禁止擦拭患者后颈、胸前区、腹部、足底等对冷刺激敏感的部位。

擦拭过程中,患者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给予保暖等相应处理。

擦浴过程不宜超过20min。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
考核老师:
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