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考试复习
世界历史填空题(世界史)

初中历史总复习(世界史)1、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是、、和。
2、汉谟拉比制订的《》是世界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是、、、。
4、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缠身的宗教是,其创始人是。
5、欧洲文明源于。
6、公元前27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7、公元前1世纪,教在巴勒斯坦地区产生,其创始人是。
8、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9、伊斯兰教创立于世纪初,其信徒为,经典是《》。
10、阿拉伯人把数字符号加以改进,传到欧洲,称为数字。
11、阿拉伯文学最著名的的代表作是《》。
12、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从萌发,其实质是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13、1492年的船队横渡洋,到达今古巴海地,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线。
14、但丁的名著《》,揭露了教会的腐败,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15、达.芬奇的名画《》和《蒙拉丽莎》,是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
16、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等。
17、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
它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的资产阶级的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18、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庄严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19、美国独立战争的领袖是,他在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
20、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关押政治犯的,法国大革命开始,其纲领性文件是《》,核心内容是。
21、1861年,,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主张废除。
为扭转美国北方军队连连失利的战争局势,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和《》。
2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理论,于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的诞生。
此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运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2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
《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24、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的文学名著是《》,阿基米德发现了原理和原理。
25、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年代,是哈格里夫斯发明开始;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
历史古代世界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

历史古代世界历史复习题集及答案1. 古代世界历史概述古代世界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涵盖了古代各个文明古国的兴衰史。
以下是一些与古代世界历史相关的复习题及答案。
2. 埃及文明2.1 何为古埃及文明?- 答: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涵盖了今天的埃及地区。
古埃及人民以农业及河流灌溉为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且创造出了独特的宗教、艺术和文字系统。
2.2 古埃及文明的经济特点是什么?- 答:古埃及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棉花等农作物。
此外,古埃及还有发达的手工业和贸易活动,如纺织业、陶瓷业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贸易,尤其是与近东地区的交流。
2.3 古埃及的宗教及信仰- 答:古埃及人信仰众多神灵,视法老为神的化身,崇拜太阳神阿蒙-拉,在死后寄望于来世的永恒生命。
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3.1 美索不达米亚是什么?- 答:美索不达米亚是位于两河流域之间的古代文明,也被称为古代近东文明的发源地。
它的主要区域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土耳其。
3.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成就是什么?- 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并且进行了许多建筑和工程创新,如挖掘运河、建造大型神庙和城墙等。
3.3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历史上遭遇了多次征服和入侵,包括阿卡德人、巴比伦人和亚述人等。
这些侵略和内部纷争最终导致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衰退。
4. 印度河流域文明4.1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是什么?- 答:印度河流域文明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位于印度次大陆的流域地区。
它以城市文明、先进的排水系统和典型的砖石建筑而闻名。
4.2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答: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宗教信仰多样,既包括崇拜自然神的多神教,也包括有关轮回转世和解脱的印度教和佛教。
4.3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原因是什么?- 答: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衰落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以及来自其他民族的入侵有关。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棉纺织业开始;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进步。
工业革命进程
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渐扩展到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部门;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成 为主要标志。
对社会经济结构影响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香料等商品运往亚洲。
03
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期来到中国,其游记成为欧洲人了解东
方的重要著作之一。
03 近代史部分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背景及影响
文艺复兴背景
文艺复兴影响
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渐趋衰落,资本 主义萌芽;教会腐朽,阻碍社会进步;意 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九年级历史世界历史复习
目录
• 古代史部分 • 中世纪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当代史部分 • 复习策略和方法
01 古代史部分
早期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
人类起源与进化
早期文明区域的产生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早期人类活动 的遗迹和化石证据。
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 和黄河流域等早期文明区域的兴起。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下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日 趋明显。
国际合作加强
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 挑战。
国际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各国纷纷采取措施 提高自身竞争力。
科技进步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

初中历史世界史知识点篇一: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复习考试要点人教版初中世界历史复习考试要点Ⅰ、古代史部分1P7 2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法典实质是保护奴隶主的利益。
P9-103、印度的”其中,婆罗门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掌握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首陀罗是奴隶,具体见P11。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称为黄色文明)4里当政期间雅典繁荣表现:①经济繁荣,雅典达到全盛。
②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成为了古代世界民主政治的典范。
③奴隶除外,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有参加国家管理的权利。
公民家庭的男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P14-15 5、布匿战争(三次)。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争,罗马取胜。
P176、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布匿战争后,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取代了罗马共和国。
P16和P187、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制度),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P258、穆罕默德的活动:①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伊斯兰教;②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③630年率兵征服麦加,后来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P25-269、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实行有条件的世袭封地制),逐步形成了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是每一位封建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表现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基督教会。
(丕平献土的故事奠定了罗马教皇国的存在。
)P28-2910、法国琅城起义主要是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历史意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115亡。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世界史知识点总结大全高考是每个学子都要面对的一场重要考试,其中世界史是其中一科。
世界史作为一门广博而重要的学科,考察的知识点众多,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文将就高考世界史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率和考试水平。
一、古代世界史知识点1. 文明起源与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发展,包括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农业文明的兴起以及城市文明的形成。
2. 古代东方文明:重点了解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古代东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3. 古希腊罗马文明:包括古希腊民主制度、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以及古罗马政治制度、法律、建筑等的发展。
4. 古代中东文明:关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等中东地区的文化、宗教、科技等。
5. 古代非洲文明:了解埃及、亚述、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古国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二、近代世界史知识点1. 欧洲文艺复兴: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特点以及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科学革命与启示运动:包括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以及启示运动对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3.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包括机器制造业、能源革命、城市化等方面的变化。
4.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主要战役等,以及战争给世界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5.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点了解纳粹德国的崛起、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盟军的反击以及大规模屠杀等重要事件。
6.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了解冷战的起源、分裂的世界格局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变化,包括苏联解体、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等。
三、现代世界史知识点1. 当代中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政治体制的演变、经济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 当代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关注全球化进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问题。
3. 当代国际关系:关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体系、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中考世界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世界史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世界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近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下是中考世界史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农业文明,金字塔的建造,法老制度。
-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楔形文字的发明。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城市布局和水利工程。
-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会。
-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建立,法律体系,建筑艺术。
中世纪的欧洲- 封建制度: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等级制度。
- 基督教的传播:教皇的权威,修道院的兴起。
- 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艺术和科学的复兴,代表性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
-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的产生。
近现代世界的发展- 工业革命:英国的纺织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工业社会的形成。
- 法国大革命:启蒙思想的影响,1789年革命,拿破仑的统治。
- 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美国建国的基础。
- 科学革命: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主要参战国,战争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纳粹德国的扩张,盟军的胜利。
- 冷战:1945-1991年,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核武器竞赛。
全球化与现代问题-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增长,跨国公司的兴起。
- 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兴起。
- 当代国际关系:联合国的作用,地区冲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
结语中考世界史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掌握这些必考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全球视野。
简明世界史期末复习题

简明世界史期末复习题一.《吉尔伽美什史诗》围绕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和他的朋友半人半兽的安吉杜之间的友谊故事展开,大致分为四个部分:(1)半人半神的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的君主,但暴虐无度。
他的人民只能求助于神灵。
天父之神阿努下令创造安吉杜。
他来到乌鲁克与吉尔伽美什大战一场,英雄相惜,结为好友。
(2)讲述了吉尔伽美什和安吉杜都在日神沙马什帮助下打败雪松树林保护神胡瓦瓦。
女神伊丝塔为吉尔伽美什所倾倒向他求爱被拒绝,于是以死威胁其父神阿努派出带来旱灾的天牛下凡复仇,被两人杀死。
吉尔伽美什和安吉杜都成为众人拥戴的英雄。
(3)讲述了安吉杜梦见他因为杀死胡瓦瓦和天牛被众神惩罚,病重而死。
吉尔伽美什受到触动开始艰难跋涉,向乌特纳比西丁──大洪水唯一生还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奥秘。
他趁着黑夜翻过通向太阳的马什山,不顾半蝎人帕比尔萨格的阻拦,在用尽了120根船桨以后终于渡过死亡之海来到目的地。
乌特纳比西丁接待了他但并未直接解答生与死的疑问,而是让他经过6天7夜不睡觉的试炼。
吉尔伽美什没有成功,但是由于乌特纳比西丁妻子善心,他去海底得到了永生之草,但不幸被蛇偷吃。
吉尔伽美什只得返回乌鲁克。
(4)是吉尔伽美什通过沙马什创造的生死通道与安吉杜对话,安吉杜都向他描述了死后世界的阴暗悲惨。
史诗中比较著名的一段内容是水神伊亚要用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被后人称作诺亚方舟的美索不达米亚版本。
它是苏美尔人创作的英雄史诗,不但体现苏美尔文明极高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生态度和宗教信仰。
反映出早期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之间的土地上,时间大约是前3000至前2000年,有一位著名的国王吉尔伽美什,他们实行多神崇拜,知道如何耕种土地,并有阅读和写作能力。
反映出人类的两面性,正是人的两面性的矛盾和互相制约才形成完美,反映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困惑。
主要体现在吉尔伽美什的对立面安吉杜身上。
表达了苏美尔人对生和死的思考,不相信来世的幸福,对来世的描绘是模糊和悲观的,与古埃及人形成强烈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当代世界的历史性巨变1,考核重点: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它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导致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2,思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巨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哪些?雅尔塔体制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雅尔塔体制与战后国际格局的关系如何?第二章战后国际关系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1,考核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及变化。
着重学习战胜国对于战争遗留问题的处置及其决策过程中的合作与冲突,认识美苏关系的演变、冷战的起源、两大阵营的出现及其对抗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思考题:冷战为什么会发生?冷战的根源及冷战格局的形成。
战后盟国对德日处置有何异同?其后果又如何?第三章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建设1,考核重点:使学生全面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重点掌握战后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正确认识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经济模式的利弊以及对东欧各国的影响。
2,思考题: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第四章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平衡发展1,考核重点:要求向学生全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及不同国家的各自特点。
重点介绍冷战格局下各国的政府更迭、国内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
特别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说明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状况并未改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体化趋势。
2,思考题: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战后日本经济飞跃的表现和原因何在?战后西德经济奇迹简评。
第五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1,考核重点:要求使学生掌握殖民体系的瓦解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掀起的空前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同步进行的,并且各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胜利,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独立国家。
说明亚非拉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从此,亚非拉民族国家体系与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2,思考题: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如何?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事实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第六章第三世界的兴起与两大阵营的分化1,考核重点:使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随着亚非拉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而逐渐崛起的第三世界在当代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明第三世界的出现和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冷战时代两极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出现分化瓦解的背景下,对于美苏关系的影响。
使学生明确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战后两极格局已经逐步向多极世界演变。
2,思考题:第三世界是如何兴起的?第三世界的兴起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何?简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第七章世界科技革命的高潮及其社会影响1,考核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战后科技迅猛发展的脉络及其影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科技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了解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的多样变化,充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同时也要使学生了解伴随科技突飞猛进而日益明显的副面社会问题。
2,思考题:简述战后新的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及发展。
战后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八章从经济繁荣到经济滞胀的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和文化1,考核重点: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60-70年代由繁荣走向滞胀的历史轨迹,掌握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滞胀时期的国内社会政治状况。
加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2,思考题:认识麦卡锡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各国出现经济滞胀的原因何在?欧洲共同体建立的背景如何?其发展有什么启示?第九章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发展变化1,考核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和政治民主建设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2,思考题:苏联是如何解体的?你认为苏联解体的根源及教训是什么?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改革?第十章发展中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1,考核重点:使学生掌握70年代以来亚非拉各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曲折复杂的发展进程及其不同的特点。
说明由于各国因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不同。
世界的多元化和一体化是相伴发展的。
2,思考题: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瓶颈何在?东盟的产生与发展。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第十一章由两极走向多极的世界1,考核重点:使学生掌握本世纪70-90年代是世界由两极逐步向多极转化、新旧国际格局交替的时期,了解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因有多种方面,认识到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战后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的最终瓦解,世界目前正处在重新组合的动荡时代。
尽管现在世界政治经济均面临着诸多问题甚至冲突,但伴随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已不可逆转,世界政治经济正日益显露着多极化的时代特征。
2,思考题:尼克松主义的背景和影响。
思考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出现的新特征。
另附(一)世界当代史考试答案1.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秀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重建计划,也叫欧洲复兴计划,他对欧洲的发展和世界政治过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西欧,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
该计划因又马歇尔提出,以此也叫马歇尔计划。
2.苏共二十大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3.古巴导弹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又称“加勒比海危机”。
指苏美两国为争夺加勒比海地区进行核讹诈、核赌博而导致国际局势紧张的事件。
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 7月开始,把导弹运往古巴。
同年8月美国发现这一行动。
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苏联“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视下,迅速卸除和撤退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同时美国对古巴进行一系列军事挑衅,造成了加勒比海地区局势紧张和日益升级的战争危机。
由于美国的恐吓,10月24日苏联在古巴的船只开始全部返回。
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函肯尼迪,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其条件是美国撤销对古巴海面的封锁和不入侵古巴。
10月27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复信赫鲁晓夫,对苏联“愿意迅速谋求一个解决办法的声明表示欢迎”,并认为苏联的建议可以接受。
此后苏美达成协议,苏联在30天内撤走导弹和轰炸机,美国同意取消对古巴的海面封锁。
当年11月下旬,所谓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即告结束。
4.铁幕演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1946年3月,英国保守党领袖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对苏联的扩张,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5.海湾战争的影响。
其实质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他的形成为两极格局打下了基础。
A战争反映了世界向新格局过渡时期的矛盾,新变化,预示着地区性问题将成为将来世界的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B军事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变革C冷战后新秩序的影响,政治格局的变化,确立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6.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的新技术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低廉,缺乏激烈竞争;自身经济基础较好,并能有效利用朝鲜战争等重大机遇;美国的扶持,这反映在经济援助上,也反映在军事保护上;战后的民主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a.政局趋向稳定,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c.政府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行,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高素质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奇迹”。
7.当代局部战争的特点是什么、A 作战目标的局限性B军事手段和范围的有限性C战争状态的局限性D是科技的较量,是高科技,高消耗特点E当代局部战争受到局部环境的制约8、结合史实分析冷战形成的原因?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
3、战后初期,苏联的战略总目标是确保苏联的头等大国地位和势力范围,发展壮大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体系,推进世界革命。
4、美国是战后头号强国,苏联是战后头等强国,它们一个共识是,在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必须避免美苏直接交战。
于是,冷战就不可避免了。
这是冷战的根本起因。
而杜鲁门政府在战略态势上采取攻势,制定和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则是冷战的直接起因。
9.公平施政战后美国在推行反动的内外政策的同时,为巩固统治和推行全球全球霸权主义的需要,而推行的社会经济改革。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他的提出使使他蝉联总统。
公平施政目的在于用国家的手段,通过自由主义的改良措施,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防止革命,促进发展。
10.二战后的美国总统1948-1952杜鲁门1953-1960艾森豪威尔1961-1963肯尼迪1963-1968约翰逊1969-1974尼克松1974-1976福特1977-1980卡特1981-1988里根1988-1992乔治.布什1993-2001克林顿2001-2009乔治.沃克.布什2009奥巴马11.戴高乐主义戴高乐主义是戴的政治外交思想体系和实践的总称,既是法兰西民族复兴呼声的体现,也是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戴高乐主义的实质内容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12.南北矛盾是指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和世界体系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因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位于南半球,所以双方的矛盾叫做南北矛盾。
13.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
也称万隆,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会议。
会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