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人束氏文言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济阴之贾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吾济阴之巨室也,能救吾,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③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④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贾人:商人。
②浮苴:水中浮草。
③薄:撞击。
④盍:何不。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2.选出翻译有错的一项()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前去救他)B.吾济阴之巨室也(我是济阴的富豪)C.渔者载而升诸陆(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D.立而观之,遂没〔(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3.按要求填空。
(1)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
)(2)渔者见死不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要求句中能运用成语或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2.C3.(1)渔夫不应该一下得那么多的钱(2)是许金不酬也4.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活该!(或:渔夫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有罪!)(答案不唯一)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纪中雅居乐凯茵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初一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卷)2015年12月9日责任人:王申成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列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列女·羊耽妻辛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
聪朗有才鉴。
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
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
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
”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
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
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
”敞遂出。
宣帝果诛爽。
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
”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
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其明鉴俭约如此。
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译文: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
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束氏畜猫 译文

束氏畜猫译文【原文】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
举:全;咸:全,都;好:喜爱;唯:只;畜:喂养;狸狌:狸猫,野猫,这里指猫。
【译文】卫国有一个姓束的人,(他)对世间东西都不喜好,只喜爱养猫。
【原文】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家东西:指住宅周围;且:将要。
【译文】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
(他的)家几乎养了一百多只猫,家周围所有的老鼠都几乎被抓捕完了。
【原文】狸狌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嚎:野兽吼叫,这里指猫叫;日:每天;市:买;啖:吃,这里是喂。
【译文】猫没吃的了,饿得整天大声嗥叫,束氏只好每天买肉来喂猫吃。
【原文】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
若:及,与;故:因为……的缘故;辄:立即,就。
【译文】猫生了儿子继而又生了孙子,因为经常只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老鼠这种生物了;(它)只要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
【原文】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已:完毕;与与如也:原指走路慢慢腾腾的样子,这里形容懒懒散散的样子;熙熙如也:和悦快乐的样子。
【译文】猫吃完了,走路慢腾腾,懒懒散散的样子,和悦快乐的样子。
【原文】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病:以……为患;假:借。
【译文】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老鼠成了祸患,家中的老鼠成群结队的出来乱窜,甚至有的(老鼠)跌落到瓮里去,(他)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回去。
【原文】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鬣:这里指老鼠的胡须;磔磔然:指老鼠吱吱叫的声音;意:以为;为:是;异:反常,奇怪。
【译文】猫看见老鼠两只耳朵高高竖着,眼睛突露像漆一样亮,有红色的胡须,又唧唧吱吱地乱叫,便以为是什么奇怪的生物,所以只是环绕着瓮沿转圈不敢下去捕捉(老鼠)。
【原文】士怒,推入之。
狸狌怖甚,对之大嗥。
【译文】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到瓮中。
猫害怕极了,只是对着老鼠大叫。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断句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断句
摘要:
1.卫人束氏的特别爱好
2.举世之物咸无所好
3.唯好畜狸猫
4.对狸猫的喜爱及影响
正文:
卫人束氏,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在世人眼中,他似乎对世上万物都无所喜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唯独钟爱畜养狸猫。
在众多世人追求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中,卫人束氏显得独树一帜。
他没有追求名利、权势,也没有沉溺于声色犬马。
他超脱于尘世间的纷扰,独自沉浸在他的狸猫世界中。
狸猫,这种小动物在别人看来或许并无特别之处,但在卫人束氏眼中,它们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他悉心照顾这些狸猫,不仅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更是投入了大量的情感。
卫人束氏对狸猫的喜爱,渐渐地影响了他的生活。
他的家成了狸猫的乐园,它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嬉戏、繁衍生息。
而这些狸猫也成了束氏与世人之间的纽带,让他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知己。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卫人束氏的选择或许让人觉得无法理解。
然而,正是这种对狸猫的热爱,使他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语言技能培养系列)八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精读 14 卫人束氏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14 卫人束氏【文章主旨】本文告诉我们安于享乐,终究会被淘汰的道理。
【原文】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
狸猫,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猫无所食,饥而嗷。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猫怖甚,对之大唪。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挪而出。
【拓展阅读】养狸述野禽兽可驯养而有裨于人者,吾得之于狸。
自获此狸,尝阖关实窦,纵于室中,潜伺之。
见轩首引鼻,似有鼠气,则凝蹲不动。
斯须,果有鼠数十辈接尾而出,狸忽跃起,X爪呀牙,划泄怒声,鼠党帖伏不敢窜。
狸遂搏击,瞬视间,群鼠肝脑涂地。
迨夜始背潜窥,室内洒然,予以是益宝狸矣。
常自驯饲之,到今仅半年矣,狸不复杀鼠,鼠不复出穴。
穴口有土虫丝,封闭欲合。
向之韫椟服物,皆纵横抛掷,无所损坏。
【翻译】野生的鸟兽可以驯养了来帮助人类,我是从狸猫这里得到这个道理的。
自从得到了这种狸猫,曾关闭门填埋空洞,放它在房里,躲在一旁等着。
见那狸猫昂着头伸着鼻子,似乎闻到了老鼠的味道,就凝神蹲着不动。
一会儿,果然有几十只老鼠一个跟着一个地出来了,狸猫猛地跃起,X开爪子露出牙齿,发出撕裂的愤怒的吼声,老鼠们驯服地趴那不敢乱窜。
狸猫便出击,一瞬间,所有的老鼠肝脑涂地。
等到夜晚再遮掉灯光查看,室内清清净净,我因为这更加珍视狸猫了。
经常自己驯养它们,到现在只有半年,狸猫不再抓老鼠,老鼠不再出洞了。
洞口有了蜘蛛丝了,就像要合拢了。
原来藏在柜子里的衣物,都随便放置,没被损坏的。
【练习与检测】(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①咸.无所好()②唯好.畜狸猫()③畜至.百余()④束氏日.市肉啖之()⑤束氏日市.肉啖之()⑥束氏日市肉啖.之()⑦以.啖肉故()⑧以啖肉故.()⑨唪则得.肉食()⑩南郭有士病.鼠()2.翻译。
文言文读——《卫人束氏》参考答案

文言文读——《卫人束氏》参考答案[标签:标题]篇一:狸猩技穷阅读训练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狸猩技穷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猩①。
狸猩,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猩无所食,饥而嗥。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猩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②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③。
急从束氏假狸猩以去。
狸猩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④,以为异物也。
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猩怖甚,对之大嗥。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砫⑤其足。
狸猩奋掷而出。
噫!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其亦狸猩哉!(宋濂《狸猩》)【注释】①狸猩:泛指猫。
②与与(yú):行步徐缓的样子。
③甕:盛酒、水的容器。
④磔磔然:茂密的样子。
⑤砫:同“啮”,咬。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畜至百余( )②鼠度其无他技( )③狸猩奋掷而出( )④武士世享重禄遇盗辄窜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举世之物咸无所好狸猩怖甚,对之大嗥B.家东西之鼠捕且尽年且九十C.赤鬣又磔磔然二十又一年矣D.饥而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参考答案】一、1.①养②估计③跳④就2.B 3.(1)姓束的每天到市场买肉喂它们。
(2)(他)急忙从姓束的那里借猫来灭鼠。
篇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一)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
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选自《世说新语》)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因起彷徨因:____________(2)尝暂寄人空宅住尝: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

〈一〉江乙对荆宣王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二〉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译:战国时代,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动用全家大小四处搜寻,都没有消息。
邻人便来请求扬子家的佣人协助寻找,杨子不解地问他:「为什麼需要动用这麼多的人来寻找一只小羊呢?」他的邻人告诉他说:「因为路上有太多的岐路了嘛!」不久,仆人回来,依然找不到小羊。
杨子就问他:「为什麼找不到呢?」仆人回答他:「因为路上有太多分岐的路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人束氏文言文翻译
【原文】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shēng)。
狸狌,捕
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
肉啖(dàn)之。
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zhe,阳平二声)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
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唪。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
狌奋掷而出。
【注释】
1、举世之物:所有人世间的东西。
举,全。
2、咸(xián)无所好(hào):全都不爱好。
咸,全,都。
好,喜爱。
3、唯:只。
畜xù,喂养。
狸狌(líshēng),狸猫、野猫。
这里泛
指猫。
4、家东西:指住宅周围。
5、且:将近
6、嗥(háo):野兽吼叫,这里指猫叫。
7、束氏日市肉啖(dàn)之: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
日,每天。
市,买。
啖,吃,这里是喂。
8、若:及,至于
9、以啖肉故:因为喂养肉的缘故。
以故,因为的缘故。
10、但:只
11、辄(zhé):立即,就。
12、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吃饱了就舒舒服服(蹓跶),快快乐
乐(玩耍)。
已,完毕。
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
熙熙如,和悦快
乐的样子。
13、南郭有士病鼠:城南有家人家闹鼠灾。
病,忧虑,被件事情骚扰。
14、假:借。
15、鬣(liè):这里指老鼠嘴角的胡须。
16、磔磔然:吱吱地叫。
磔磔(zhézhé),形容老鼠的叫声。
17、意为异物也:以为是什么怪物。
18、度(duó):猜测、估量。
19、啮(niè):咬,啃。
20、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21、狸狌无所食:猫没有东西吃。
无所一没有什么。
【翻译】
卫国有个姓束的人,他对于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爱好养猫。
猫
是捕鼠的动物,他家养了很多只,家里周围所有的老鼠将要被猫捕完了。
猫没有吃的了,饥饿得整天嗥叫。
束氏每天到集市上买肉喂它们。
猫生了
儿子又生了孙子,因为吃肉的缘故,竟然不知道世上还有老鼠,只知道饿了就叫,一叫就得到肉吃。
吃完肉就懒散地走走,非常快乐自在。
城南有个读书人家里正遭鼠患,老鼠成群的跑来跑去,有的甚至落入缸里去了,读书人急忙到束氏家借了猫用来去除鼠患。
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的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
还有红色的胡须,又发出吱吱的乱叫,猫心里想老鼠是奇怪的东西,猫随着缸里老鼠的行走在缸口沿上走动,就是不敢下去捉老鼠。
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
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哇哇大叫。
过了很长时间,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本领,就去咬猫的`爪子。
猫吓得奋力跳出了缸。
《卫人束氏》阅读练习及答案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
狸猫,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猫无所食,饥而嗷。
束氏日市肉啖①之。
狸猫生子若孙②,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猫怖甚,对之大唪。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③。
注:①啖:吃。
②若:及,至于。
③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1.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咸无所好______②束氏日市肉啖之_________
③但饥辄唪④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________
2.与“以啖肉故”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徐喷以烟(《童趣》)
B、蒙辞以军中多事务(《孙权劝学》)
C、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潮》)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说说。
参考答案:
1.①都②买③就④借
2.B
3.生活条件的优越,将使人丧失能力(斗志、勇气)
写作背景: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初名寿,字景濂,
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汉族。
祖籍金华潜溪(今浙江义乌),后迁居金华浦江。
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
东四先生”。
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宋濂升任奉议大夫、国子司业,却因祭
祀孔子未按时呈上奏章,于八月被贬为安远知县。
洪武五年(1372年)
二月,宋濂被召还任礼部主事。
十二月,升任太子赞善大夫。
同年,甘露屡降,朱元璋问宋濂这样的天象是什么预兆,宋濂以《春
秋故事》告诉朱元璋受命于人不于天,做事不必受天象的影响。
朱元璋的
侄子朱文正犯了罪,宋濂为朱文正求情,说可以将朱文正贬到边远地方,
不宜治死罪。
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