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的超声诊断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探讨

例 , 内叶肝 内胆 管 内2 。 管蛔 虫的 声像 图纵 切 面表现 为扩张 的胆 管 内平行双 线状 强 回声带 , 左 例 胆 内央无 回声液性 暗带 , 彩色 多昔 勒于暗
带 内未探 及 血 液 信 号 , 切 面呈 同心 圆、 中环 、 内 圃点 、 内 小 等号 样 表 现 。 囊 内蛔 虫表现 为胆 囊 内弧 形 、 花 形 、 曲形 、 横 环 环 环 胆 麻 卷
【 键 词 】 道蛔 虫 超 声检 查 关 胆
【 图分 类 号 ] 4 5 中 R 41
【 献标识 码 】 文 A
I 章 编 号 】 6 4 7 22 1) 3a-O 7 -0 文 1 7 -0 4 ( 0 O0 () 1 7 1
死后, 中心 暗 带 逐渐 变 得模 糊甚 至 消 失 。
选取 我院6 年问经 超声 诊断的 胆道蛔 虫症 病例共 l例 , 例 , 4 男6 女8 例, 年龄 5 7 , —6 岁 发病 距超 声检 查的 时 间最短6 , 长2 h最 周左右 , 有 具 典型 上腹 部突 发剧 痛 、 心 、 恶 呕吐 者 1例 , 2 分别 为胆 囊结 石行 胆 有 例 1
2 结果
本组 病例 , 经超声 检查 , 显示较 典型 胆道蛔 虫症声 像 图的 1例 , 3 均
经手 术证 实 , 断符 合 率为 9 .6 误诊 为 胆囊 结 石者 1 。 珍 2 8 %, 例 3 讨 论 胆道蛔 虫病是 常见的急腹症 之一 , 蛔虫是 人体最 常见的寄生 虫 , 通
3 13 胆囊 内蛔 虫 ..
胆 囊 内探 及麻 花样 或弧 形线 条 光带 , 活体
蛔 虫可 见光带 蠕动 , 态不 断变化 。 形 如虫 体死亡 脱水千瘪 后 , 见沉于 可
胆道蛔虫症

胆道蛔虫症【别名】胆道蛔虫病【概述】胆道蛔虫症(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是寄生于肠道的蛔虫逆行进入胆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农村及边远地区多见,发病率占胆道疾病的8%~12%。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概述患者有典型的蛔虫引起的胆绞痛症状,有肠道蛔虫史,高度怀疑胆道蛔虫,经B超或ERCP、MRCP检查可确立诊断。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突发剑突下钻顶样剧痛,向右肩背部放散,出大汗,可突然缓解,此时患者无任何症状。
症状可反复发作。
并发胆管炎症时,则表现发热、黄疸、右上腹痛的三联征,蛔虫死于胆道后则裂解分段,蛔虫体成为结石的核心,形成胆管结石,而表现胆系结石的症状。
2.体征蛔虫初进入胆道时,表现右上腹深压痛,并发胆系感染时,有皮肤、巩膜黄染,体温升高,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细胞升高,并发细菌感染的病例,中性粒细胞升高。
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于胆管或胆囊内可见双管征象,活虫可见其蠕动。
2.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于乳头处见到下段虫体,于胆管或胆囊内存在条索状边缘光滑的负影,虫体死后可见条状结石。
3.磁共振胆管成像与ERCP表现一致。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确诊为胆道蛔虫后,可用山莨菪碱、阿托口、度冷丁、吗啡等止痛药;常规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患者因呕吐导致的水电解质失衡;促进胆道排虫,如口服50%硫酸镁30ml,3~4/d,同时使用肠道内驱虫药物。
手术治疗对驱虫、取虫无效的患者或并发严重胆道感染、胆囊化脓性炎症、肝脓肿,胆囊、胆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技术内镜下取蛔虫在十二指肠镜下,将取石网篮插入胆管,套取蛔虫,简便易行;对并发胆道感染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放置鼻胆引流管,但此法对胆囊内蛔虫效果不佳。
B超诊断48例胆道蛔虫的分析

B超诊断48例胆道蛔虫的分析【摘要】目的研究超声观察胆道蛔虫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并对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及误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分析经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并进行治疗的资料,5例因阻塞性黄疸行内镜取虫,7例行手术,通过随访对照分析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
结果超声诊断胆道蛔虫准确性为98%。
结论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简便快速、经济实用,使诊断更准确,治疗目标更明确,并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对临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胆道蛔虫;并发症;误诊漏诊胆道蛔虫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胆道寄生虫病,以青少年多见、无性别差异,农村较为多见,现在也常见于各年龄组人。
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甚大,也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原因之一,现将本院2003以来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病48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22例,女26例,男女之比为0.85∶1。
年龄3~65岁。
3~18岁22例,19~40岁10例,41~65岁16例。
病程2 h~3年,均因上腹部剧烈疼痛及临床怀疑胆道疾病而行超声检查。
1.2 检查方法使用HONDA-3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胃肠气体多者饮水300~400 ml,以充分显示胆总管长度,检查时记录胆管内径及胆囊大小、壁厚度、胆汁透声性,有无胆道结石。
发现双线光带时记录前后径、数目、位置、观察蠕动,观测胰腺形态、大小,有无胰管扩张。
1.3 临床表现48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上腹部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44例合并恶心呕吐,23例体温升高,5例出现黄疸。
2 结果2.1 诊断结果48例患者中,活虫体5例,胆总管蛔虫30例,胆总管至肝总管蛔虫6例,胆囊蛔虫8例,肝内胆管蛔虫2例,胆道结石并胆总管蛔虫1例,误诊1例。
5例因阻塞性黄疸行内镜取虫,7例行手术,结果均证实有胆总管蛔虫,其余胆道蛔虫患者行药物治疗观察,结果为急性胰腺炎1例,超声诊断吻合率为98%。
超声显像对蛔虫症的诊断分析

一
2 2 临床 诊断与 转归 本组 3 均由 B超首 先作 出提 示 , . 6例 1 例并发胰腺炎经血检证实 , 阑尾炎经手 术证实 。3 例 均反 2例 6 复 进 行 粪 便 找 虫 卵 检 查 , 获 得 阳 性 结 果 , 中 3例 胃镜 检 查 均 其 在 胃腔 内有活虫体 2 ~3条 。2 9例急腹 症病人 , 临床驱虫 治疗 腹痛解除 , 并有 2 4例粪便 中排 出虫 体 , 3例慢性贫 血患者 经驱 虫补铁治疗后症状明显好 转 , 6例胆 道蛔 虫患者 未见有虫 体排 出 , 是 1年 后 B超 复查 胆 道 未 见 平 行 光 带 强 回声 , 便 未 见 但 粪
虫卵 。
3 讨论
因为主胰管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 , 成共 同通 道开 口于 十二指 形 肠乳头 , 当蛔 虫 引 起 共 同 通 道 梗 阻 时 , 致 胰 管 梗 阻 , 成 的 局 导 形 限性 炎 症 有 关 - 。2例 引 起 阑 尾 炎 患 者 , 未 见 蛔 虫 堵 塞 于 阑 3 J 并 尾 腔 内 I , 是 扩 张 肠 腔 内蛔 虫 散 在 分 布 , 动 剧 烈 , 于 肠 间 但 蠕 并 隙可见游离液性 暗区。2 9例 钻入胆 道 、 胆囊 、 内胆 管者亦 引 肝 起 不 同 程 度 的 炎症 反应 , 肖磊 j 道 胆 道 蛔 虫 致 肝 内 多 发 脓 肿 5 报 l例 , 组 均 未 见 引 起 肝 内 脓 肿 。3例 引 起 贫 血 患 者 , 由 于 寄 本 是 生 虫 感 染 导致 铁 丢 失 过 多 , 起 慢 性 缺 铁 性 贫 血 l , 超 声 图 引 6 其 J 像 显 示 肠 管 内 出现 多 个 “ 线 状 强 光 带 ” 成 的 团 块 并 可 见 到 双 组 虫 体 在 肠 腔 内 扭 动 。 因 为蛔 虫 性 肠 梗 阻 多 见 于 1 0岁 以 下 的 儿 童, 又以 2岁 以下发病率最高 J由于 以上 团块蛔虫 均为成 人 , 2, 并未引起肠梗阻。 综上所述 , 由于蛔虫具有“ 双线状 强 回声 ” 有的声 像图特 特 征, 在胆道内由于受气 体干 扰较 少 , 以较 易显示 ; 所 而肠道 内蛔 虫 由于 受 肠 内容 物 及 肠 气 影 响 , 声 难 以 成 像 , 关 文 献 较 多 超 相 是以高频超声诊断-. , 4. 但本 组资料 发现 肠道 内蛔虫 首先 均 以 1 低频 探 头 ( . ~5 0 {) 示 出 “ 线 状 强 回声 ”再 把 深 度 调 35 .r z显 双 , 浅, 同样 可 达 到 良好 显 示 效 果 。 当 肠 道 蛔 虫 活 动 或 数 量 较 多 或 出 现并 发 症 时 , 声 显 示 率 较 高 , 此 对 急 性 腹 痛 病 例 的 鉴 别 超 因 具有 一定 的应 用价值 。不 明原 因急腹 症 病例 应 常规 作全 腹顺 序探 测 , 仔细观察 , 谨慎 除外 蛔 虫性 因素 , 以免误 诊 、 诊。对 漏 疑 诊 肠 道 蛔虫 症 的病 例 超 声 检查 亦 可 作 为 筛 查 手 段 。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的超声诊断

03
技巧
探头选择及操作技巧
选择高频探头
使用频率为5-10MHz的高 频探头,以提高图像的分 辨率和清晰度。
合适的体位
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使胆道充分暴露,便于超 声检查。
探头操作
在患者腹部轻轻移动探头, 寻找胆道位置,避免过度 压迫引起患者不适。
图像识别与判断方法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表现
胆道内可见条索状或蚯蚓状回声,与胆道壁分界清晰,后方伴声 影。
胆道蛔虫症超声诊断标准的建立
基于大量实践经验和病例分析,本次研究初步建立了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标准,为临床 医生和超声医师提供了明确的参考依据。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 步创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 超声诊断技术将继续发展创新, 如三维超声、弹性超声等新技术 有望应用于胆道蛔虫症的诊断,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便捷性。
超声检查在胆道蛔虫
02
症中应用
超声检查原理及优势
超声检查原理
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反射 、折射等物理特性,通过接收和 处理回声信号,形成人体内部结 构的图像。
超声检查优势
无创、无痛、无辐射,可重复性 好,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胆道蛔虫 的活动情况。
胆道蛔虫症超声表现
01
02
03
胆道内蛔虫回声
呈现为条索状或弯曲的管 状回声,内部可见点状回 声,代表蛔虫体壁和内部 结构。
动态观察
对于疑似胆道蛔虫症的患者,应进行 动态观察,定期复查超声,以了解病 情变化。
误区避免
在诊断过程中,应避免将胆道内的气 体回声误认为蛔虫回声,以免造成误 诊。
胆道蛔虫症超声诊断
04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胆道蛔虫的腹部超声检查

剂黏 度 越低 ,流失 越 快 。 胃内 充钡 过 多 ,则可 因钡剂 遮 盖 而不 能形成 双对 比造影 。根 据 胃的容积 大小 和潴 留量 多少 , 般用 量介于 1 0 0 ~ 3 0 0 m l 之 间 。吞 钡 后 压 迫 胃体 和 胃窦 , 使 高 位 充钡 ,在透 视 下要 多 轴 转位 及 变换 角 度 ,观察 胃 的 黏膜像及 充盈像 。则 可提高诊 断率 I 3 l 。
3 1
( 上接 第 2 2 5页)
e f e c t s [ J ] . B r J C a n c e r ,2 0 0 1 , 8 5 ( 9 ) : 1 3 3 5 . [ 3 ] 翟立业 . 甲状腺癌 的声像 图特征 与鉴别诊 断 的l 晦床分析 [ J ] . 实用 肿瘤学杂志 , 2 0 0 5 . 1 9 9 8 , 7 ( 1 ) : 5 5 — 5 7 . [ 5 】L e w j I , R o d g e r s S E ,S o l o r z a n o C C . De v e l 。 p me n t s i n t h e u s e 0 f u h r a s o u n d f o r t h y r o i d c a n c e r . C u r r O p i n On c o l [ J ]2 0 1 0 . J a n . 2 2 ( 1 ) : 1 1 一
胆道蛔虫病的超声诊断再认识

C r so dn uh r L U J n E all j nh 1 6 Cr o e n i a t :I i , m i i i s @ 2 .O rp g o a :u a n
【 bt c】 O jc v T i usteutsuddans f ia sa ai adaa z era A sat r bet e ods s h laon i oi o lr acr s n nl et e— i c r g s biy is y h
Twe t sv n c s swe e blay a c ra i e k g ny—e e a e r iir s a isswr c a e.Th l re s ai o y wih u a e i n to g e h e b u r d a c rsb d t o tly rnga d sr n c —
结论
超声检查 可及Βιβλιοθήκη 时发 现胆道 蛔虫所在 体 内部位 、 虫体 条数 , 临床及 时有效 诊治 提供重 要参 考 对 【 关键词 】 胆道蛔虫 ; 声检查 ; 超 胆系感染
依据。
Reas sme to l a o n da n ss f r bl r sa iss F -ses n fut su d ig o i o ia y a c ra i r i U
i 7 p t n ss r ie .S n g a h h w d d ltt n o e e ta e ai i .i ih t ee w sa r u d r n 1 ai t u vv d o o rp y s o e i ai ft xr h p t b l n whc h r a o n wom e a o h c e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与分析

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诊断与分析目的对胆道蛔虫症的超声表现进行探讨,分析其准确性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20例胆道蛔虫症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观察超声影像学特征。
结果20例胆道蛔虫,胆总管内9例,胆囊内5例,胆总管与左肝管内2例,左内叶肝内胆管内2例。
2例最终证实仅有胆道结石而无胆道蛔虫。
胆管蛔虫的声像图纵切面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平行双线状强回声带,内夹无回声液性暗带,彩色多普勒于暗带内未探及血液信号,横切面呈同心圆、环中环、环内圆点、环内小等号样表现。
胆囊内蛔虫表现为胆囊内弧形、麻花形、卷曲形、S形等线状光带。
结论超声诊断胆道蛔虫症简便、快速、经济、实用,使诊断更准确,治疗目标更明确,并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对临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标签:胆道蛔虫;超声表现;误诊、漏诊治疗胆道蛔虫症是由于寄生在人体中下段小肠内的蛔虫,当其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如胃肠道功能紊乱、饥饿、发热、妊娠、驱虫不当等,蛔虫可上窜至十二指肠而进入胆道所致,并引起胆道阻塞和继发感染。
多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烈绞痛,阵发性,常伴恶心呕吐,甚至吐出蛔虫,病程长时可出现发热、黄疸。
超声检查可直观显示进入胆道内的蛔虫,及时发现胆道蛔虫引发的并发症,降低胆道感染引发急腹症的发病率。
本文对不同部位胆道蛔虫症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再探讨,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经超声诊断的胆道蛔虫症病例共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5~76岁。
发病距超声检查的时间4h~15d左右,多数病例都有典型的上腹部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
疼痛发作时患者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病程从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有5例分别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4年、9年。
1例2个月前曾因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胆囊结石而行手术治疗。
1例3年前曾因胆总管内蛔虫而行胆总管切开取虫术,1年前又因胆总管内蛔虫而行非手术治疗成功,此次亦行非手术治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蛔虫的超声诊断
胆道蛔虫送肠道内的蛔虫经过vater壶腹钻入胆道系统引起的疾病,蛔虫多位于总胆管内,也可进入胆囊或肝内胆管。
虫体钻入胆道可引起胆道阻塞导致胆管扩张和继发细菌感染。
超声表现
1.肝外胆管,特别为胆总管扩张明显,这是胆道蛔虫病的明显声像特征。
2.扩张的胆管内有数毫米宽的“双线”状长条形的平行强回声带,又称通心粉征,形态自然,边缘光滑,前端圆钝,光带中间可见暗区,是蛔虫的假体腔。
3.超声探测到虫体在胆管内移动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异性表现。
4.肝内胆道蛔虫,可见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可见平行条状强回声带,活虫可见蠕动。
5.胆囊内蛔虫,可见弯曲状条状平行强回声带。
6。
蛔虫死亡裂解成断不易观察。
典型的胆道蛔虫症
胆总管内蛔虫
胆管内蛔虫
胆管蛔虫伴胆管扩张
胆囊与胆总管内蛔虫
病例分享
病史:中上腹“钻顶样”疼痛六小时,恶心、呕吐、血淀粉酶、
尿淀粉酶显著升高、WBC显著升高。
病例分享
患者女,38岁,右上腹痛半天,剧痛难忍,呈阵发性。
B超示:肝内胆管、胆总管上段扩张,肝内Ⅱ级胆管内径约0.7-0.8cm,胆总管上段内径1.0cm,于右肝管及其分枝、胆总管上段内见多条条索状稍高回声结构,直径约0.5cm,偶见其蠕动。
肠腔内亦探及多条“空心面征。
”
图片来源:中国超声医师网论坛版权声明:本文为公益性学习交流平台,欢迎广大粉丝投稿,所转载文章均已标明作者和来源,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