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学规章制度

超声诊断学规章制度

超声诊断学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推动超声诊断学的发展,提高超声诊断学技术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从事超声诊断学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超声诊断学的实践活动。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超声诊断学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超声诊断学规章制度,加强对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四条医务人员在进行超声诊断学实践活动时,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保证超声诊断学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二章超声诊断学技术要求第五条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经过规范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第六条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应当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特征和诊断要点,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超声检查。

第七条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诊断能力。

第八条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在进行超声诊断时,应当遵守医疗伦理规范,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第三章超声诊断学质量管理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超声诊断学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超声诊断学的管理责任和工作流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超声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定期维护。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和考核,确保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超声诊断学诊断报告的质量评审制度,定期对超声诊断学诊断报告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

第四章超声诊断学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超声诊断学安全管理制度,对超声设备和材料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超声检查的安全性。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明确超声诊断学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超声检查的感染控制和交叉感染防护工作。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超声检查意外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超声检查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和医疗纠纷。

第五章超声诊断学监督管理第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超声诊断学实践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定期检查超声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资质情况。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终稿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1、腹部超声检查【适应证】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

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 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

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

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

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

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

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

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一、概述超声诊断仪是一种用于医疗诊断的高科技设备,能够通过超声波技术对人体进行内部观察和诊断。

操作规程是为了正确、安全地操作超声诊断仪,保障医疗质量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而制定的。

二、操作前准备1. 确认超声诊断仪电源已连接并开启。

2. 检查超声探头和触发器是否齐全并连接良好。

3. 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清楚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做好交流和沟通。

三、操作步骤1. 首先,确定要进行的超声检查部位,选择相应的探头。

2. 根据超声诊断仪的提示,调整好探头的方向和角度,使其对准检查部位。

3. 适当调整超声诊断仪的参数,如频率、增益、深度等,以获得清晰的影像。

4. 用适当的胶水或凝胶涂抹在探头上,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皮肤接触,并传导超声波。

5. 轻轻按压探头,将其放在患者的皮肤上,同时观察超声屏幕上的影像,调整位置和角度直到清晰的影像呈现。

6. 在检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避免晃动或颤抖,以免影响影像质量。

四、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若患者出现不适或疼痛应及时停止检查。

2. 操作结束后,及时清洁探头,保证卫生。

3. 操作人员应熟悉超声诊断仪的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能正确操作。

五、操作结束1. 关闭超声诊断仪电源,清理好工作区域。

2. 记录检查结果和操作过程,便于医生分析和诊断。

3. 对超声诊断仪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通过严格遵守《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保障医疗安全和诊断质量,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超声诊断工作。

超声机设备操作规程

超声机设备操作规程

超声机设备操作规程超声机是一种常用的医疗设备,用于产生超声波并通过图像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正确操作超声机是确保诊断准确性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以下是超声机设备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a. 将超声机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保持稳定。

b. 连接超声机的电源线并将其插入可靠的插座。

c. 确保所有必要的连接线和配件都正确连接。

d. 打开超声机,并等待其完全启动。

2. 患者准备:a. 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便操作员可以轻松获取所需的图像。

b. 根据需要,需要清洗和消毒患者的皮肤表面。

c. 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凝胶将超声探头与患者的皮肤接触。

3. 调节超声机设置:a. 选择适当的成像模式,如B模式(二维),M模式(时间-运动模式)或彩色多普勒模式等。

b. 根据需要,调整图像亮度、对比度、增益和深度等参数,以便获取清晰的图像。

c. 如果需要,可以选择适当的图像修饰功能,如增强血液流动的滤波器等。

4. 选择和调整探头:a.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如线性探头、凸面探头或内窥镜探头等。

b. 疏导探头线缆,确保其不会干扰操作员或扰乱图像质量。

c. 调整探头的角度和深度,以便获得所需的图像视野。

5. 进行超声扫描:a. 将超声探头轻轻放置在患者皮肤上,并确保与凝胶良好接触。

b. 轻轻移动和滚动探头,以便获得全面的图像覆盖。

c. 根据需要,可以改变扫描方向和视图来观察特定的结构和区域。

6. 获得和保存图像:a. 当观察到感兴趣的图像时,可以通过按下适当的按钮或使用触摸屏幕上的命令来捕捉图像。

b. 确保保存图像的正确标识和文件命名方式,以便于后续查看和诊断。

7. 关闭超声机:a. 在完成扫描后,关闭超声机并断开电源线。

b. 清理和消毒超声探头和配件,以确保其卫生和安全。

这些是超声机设备操作规程的一般步骤。

准确、仔细地操作设备是确保诊断准确性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对于特定型号和品牌的超声机,操作人员还需详细阅读和遵守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指南。

超声波 操作规程

超声波 操作规程

超声波操作规程超声波操作规程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和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

为了正确使用超声波设备,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下是超声波操作规程。

一、设备准备1. 检查超声波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仪器部件完好无损。

2. 确保超声波设备与电源连接稳定,电源供应正常。

3. 检查超声波探头是否清洁无污垢,确认电缆连接牢固。

二、操作前准备1. 了解被检测物体的基本情况,包括其结构、厚度等参数。

2. 确定超声波检测场景,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耳塞等。

3. 根据被检测物体的材料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超声波频率和探头型号。

4. 根据超声波设备的使用说明,正确设置超声波参数,如增益、门限、频率等。

三、操作流程1. 将超声波探头贴紧被检测物体表面,保证声波传递的接触面积大。

2. 保持探头与被检测物体表面的垂直角度,避免声波发生偏折。

3. 开始超声波检测,观察波形和数据显示,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

4. 扫描被检测物体的整个区域,确保全面检测,注意避开可能影响声波传播的障碍物。

5. 在扫描过程中,保持手持超声波设备的稳定性,避免晃动和碰撞。

6. 如需要,可以记录和保存检测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比对。

四、操作注意事项1. 使用超声波设备时,避免将探头与液体或电源接触,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触电。

2. 确保超声波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通风,防止设备过热。

3. 不要将超声波设备暴露在潮湿或高温的环境中,以免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设备和操作场地的清洁,避免灰尘和异物对设备造成损害。

5.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

总结:超声波操作规程是确保超声波设备正常使用和检测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减少操作中的意外事故和误差,保证超声波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掌握超声波操作规程还可以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1. 引言超声诊断仪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医院的临床诊断中。

为了确保超声诊断仪的安全性和正确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诊断仪的操作规程,包含开机与关机、探头选择与安装、扫描操作以及影像保存与报告生成等内容。

2. 开机与关机超声诊断仪的开机与关机是操作中的重要步骤,正确的操作可以保护设备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1 开机操作1.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插入,并确认电源开关处于“关”或“关闭”状态。

2.将设备与电源插座连接,确保电源线处于正常状态。

3.打开设备的电源开关,并耐心等待设备启动过程中的自检。

4.当设备完成自检,并出现主界面时,表示设备已启动成功。

2.2 关机操作1.在设备主界面中,找到关机选项。

2.点击关机选项,并等待设备关闭。

3.当设备完全关闭后,再将电源开关置于“关”或“关闭”状态。

4.断开设备与电源插座的连接。

3. 探头选择与安装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选择与安装对于获取清晰的超声图像至关重要。

下面是正确的探头选择与安装步骤:1.根据具体的诊断需求选择合适的探头类型。

例如,线性探头适用于浅表结构的检查,而凸面探头适用于深部器官的检查。

2.检查探头表面是否干净,没有损坏。

3.将探头插入超声诊断仪的探头插孔中,确保插入牢固并与设备连接紧密。

4.使用固定装置(如扣钮)将探头固定在被检查部位上,以保持稳定的扫描。

4. 扫描操作超声诊断仪的扫描操作是实施超声检查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操作可以帮助医生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

1.打开超声诊断仪的扫描模式。

2.将探头平稳地置于被检查部位,并保持适当的角度和压力。

3.使用导向标记(如体位标记和轴向标记)来指导扫描方向和位置,以避免遗漏或重复扫描。

4.在扫描过程中,通过调整探头的位置、角度和压力,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5.在扫描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超声仪器的参数(如增益、深度、灰阶等),以优化图像质量。

6.扫描完毕后,将超声图像保存,并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超声机安全操作规程

超声机安全操作规程

超声机安全操作规程超声波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检查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领域。

但是,在使用超声机时,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超声机安全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一、操作前准备1. 确定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病史、部位、需要检查的项目。

2. 检查设备的状态,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且没有任何损坏或故障。

3. 确认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包括电源、接地、电线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

4. 确认所有设备都已经接好了线缆,且连接牢固。

5. 准备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手套、口罩、消毒液等。

二、安全诊断1. 确保超声机的功率被正确调整,以确保获得准确和稳定的图像,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多的辐射。

2. 在进行检查时,应尽可能避免向患者散发超声波,以减少对患者的辐射损伤。

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跳、呼吸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稳定。

4. 对于需要用到扫描剂、超声造影剂等的检查项目,应提前告知患者可能的副作用,并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饮食和禁忌事项的指导。

三、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应该对超声机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在进行检查前应该向患者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解释,以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紧张。

3. 操作人员应该穿着干净、整洁、舒适的衣服,应避免使用悬挂物品,并且要将所有金属物品都摘下来,以避免干扰超声机的工作。

4. 在进行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尽量减少与患者的距离,以避免电磁怀疑。

5. 在接近患者时,必须戴好手套和口罩,以避免病菌传播。

6. 在操作时,要尽可能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以避免病原体感染。

7. 在进行检查前应该将超声机的所有相关设置都确认无误,确保图像质量最佳,并且尽量减少假象和误诊。

8. 在结束检查时,应当关闭超声机的所有设置和功能,并将设备和检查环境消毒清洁。

超声波 操作规程

超声波 操作规程

超声波操作规程
《超声波操作规程》
一、操作准备
1. 确保超声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无异常声音或故障现象。

2. 检查超声波探头是否干净,无污垢或损坏。

3. 准备超声波传导介质,如水或凝胶。

4. 确保操作者和被检查对象的安全,如戴上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二、操作步骤
1. 将超声波探头涂抹传导介质,确保与被检查对象的接触面干净且完整。

2. 调整超声波仪器的频率和增益,使得图像清晰且信号强度适宜。

3. 将超声波探头轻柔地贴近被检查对象的皮肤表面,避免用力过猛。

4. 在显示屏上观察超声波图像,并进行必要的截图或记录。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者需经过专业培训,了解超声波设备的使用规范和安全知识。

2. 注意超声波探头和被检查对象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或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4. 操作结束后,及时关闭超声波设备并清理工作场所,保持整洁有序。

四、操作结束
1. 确认超声波图像和记录符合要求,保存相关数据材料。

2. 关闭超声波设备并清理探头及周围区域。

3. 若有必要,向医生或专业人员提供超声波检查结果,以便进行后续处理或诊断。

以上即为《超声波操作规程》,希望操作者在操作超声波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规程,确保操作安全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检查前准备
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
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
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
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三、心脏超声检查
(一)、心脏超声检查方法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
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5.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腔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腔和/或大血管之间分流和瓣膜狭窄的射流及关闭不全的返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返流的程度。

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多普勒和/或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在必要时估测肺动脉压力。

(二)、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mm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四、浅表超声检查
1.选用7.5-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

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

3.检测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4.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5.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或多发。

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五、妇科超声检查
(一)、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以能够显示子宫底
部为标准。

(二)、妇科超声检查方法
1.探头一般采用凸阵探头或其他类型的探头。

2.患者常规取平卧位。

3.纵向扫查自腹正中线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探头,纵切图上子宫的形态较清楚,可以显示子宫真正长径,测量宫颈内口至宫底长度及内膜厚度。

横向扫查自耻骨联合上平行移动探头,可观察子宫、卵巢和肿块的相互位置关系。

对附件疾病的探测,应在宫体两侧作对称的比较观察,以了解其方位关系。

六、完成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完毕,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清除探头上残留的耦合剂,放好探头。

2.下班关闭机器前,应将机器退回至机器工作开始状态,关闭仪器开关,拔去电源插头。

3.清洁机房卫生,并用紫外线灯消毒。

4.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5.每周彻底清洁仪器一次,做定期保养并登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