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超声检查胆道梗阻67例病因诊断准确性分析

超声检查胆道梗阻67例病因诊断准确性分析

f m c ir i b u dsl i[ ] D A C l B l1 3 1 r h d nwt f r s y a a J . N e i ,9 , o l e hi o p s l o 9 2
()41 5 :1
[ ] 吴世祥 , 3 丁建平 , 刘瑞萱 等,0 例骨纤维结构不 良的发病机制 14
中以多骨型恶变率高 , 常恶变为骨 肉瘤 、 纤维 肉瘤 、 软骨 肉瘤
和巨细胞肉瘤 , 其中以骨 肉瘤最多。 本病不适于放 疗 , 有报 道放疗 可引起恶 变 。当前 , 治 疗措施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 和手术治疗 相结 合 , 非手术 治疗 包括二膦酸盐 , 如帕米膦酸钠 6 gd 共 3d 每 6个月重复 0m / , , 1 , 次 治疗 l 月以上骨 痛会 有所缓 解 。还 有降 钙素 和 2个 12 , 5一( H) 一V 等。对于单发 性病变 的治疗 , O , D 如无 发生 病理性骨折危险时 , 以进 行定期 复查和对 症治疗 , 是负 可 如
50m ; 0 l了解肝脏、 胆囊及胆管 , 胰腺及周边结构 , 对梗阻部位 的声像 图特征进行描述 , 包括 部位 、 大小 、 内部及周边 回声 , 并做 出诊断。 13 结果 . 6 7例 中胆道结 石 3 9例 ( 其中 1例合 并蛔虫残 骸 ) 超声 诊断 3 , 9例 , 经手术及 E C R P确诊 , 符合率 为 10 ; 0%
5 8
( dc1o ra 。 eC ieePo l§A m dPl eF re)V 12 oO 0 9— 1出版 Mei unl f h hns epe r e oi ocs o.0N . l 0 0 aJ t c 2
胞水平的研 究认 为, 骨纤 维异 常增殖症是 骨祖 细胞转化为成

了解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胆道梗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胆道梗阻是当前比较常见的胆囊疾病,通过超声诊断的方式能够对胆道梗阻的位置进行定位和定性,而且操作方式简单、便捷,准确率高,对胆道梗阻疾病以及手术的判断都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胆道梗阻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接下来将具体进行分析。

1.胆道梗阻的检查方法当前大部分医院在胆道梗阻检查中都采用ALoka630以及Toshiba7000型超声仪,选择的探头频率一般为3MHz到4.2MHz,而且在做超声前必须要空腹,空腹时间需要达到8个小时以上。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采取平卧位、半坐位或者左侧卧位的方式,将检查的位置充分暴露出来,然后进行扫查。

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对病变的位置以及周边组织进行分析,并拍摄图像,同时选择比较满意的图像进行拍片、冻结,最后做出诊断。

1.胆道梗阻的超声检查内容1.胆总管结石的检查当前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比较高,胆总管结石的图形表现为,胆总管结石比较大的情况下胆管的扩张情况也会比较大,反之如果胆总管结石比较小的情况下,胆总管的扩张也会相对减小。

但是大部分胆总管结石都不会导致太严重的胆管扩张问题。

在检查过程中一般胆总管中上段的结石比较容易观察,中下段以及比较小的结石显示难度则会比较大,可以引导患者通过改变体位的方式对胆管位置进行追查,胆总管远端结石的回声强度一般都会减弱,而且后方往往会存在比较暗的声影。

但是软结石的后方则不存在声影,在超声检测中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

如果结石在胆总管的下段,需要沿着胆总管探头以45度角的方式进行加压,如果结石排到肠道中,病人的腹部会出现剧痛的情况,在超声波的检测中会发现结石消失,同时胆道也会立即恢复常规粗度。

1.壶腹部肿瘤以及胰头癌壶腹部肿瘤和胰头癌检测中超声检测也是重要的检测方式,同时在检测中具有共同的特点,肝内外胆道会出现明显的扩张情况,特别是肝内的胆道会出现明显的树杈状改变。

胰管也会出现显著扩张,扩张范围超过3毫米。

胆囊明显肿大,而且存在胆汁淤积的情况。

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例, 符合 率 8 3 . 3 %( 5 / 6 ) ; 壶腹 癌 3 例, 超声诊 断符合 2 例, 符合率 6 6 . 7 %( 2 / 3 ) ; 肝 门部胆管癌 4 例, 超声 诊断符合 3 例, 符合 率
7 5 . 0 %( 3 / 4 ) ; 肝外 胆管囊状扩张 5例 , 超 声诊断符合 5例 , 符合 率 1 0 0 %( 5 / 5 ) 。综上 , 超声对梗 阻性 黄疸病 因诊 断的符合率 为 8 8 . 4 %( 1 3 7 / 1 5 5 ) 。结论 超声能够判断有无胆道梗阻、 明确梗阻部位 以及鉴别胆道梗 阻的病因 , 是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首选方法。
果进行对 比分析 , 探讨其声像 图特征 , 以提高超声对梗 阻性 黄疸 病因诊断的准确率。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声像图特征: ① 肝外胆管结石: 扩张 的肝外胆管 内可见强光
团或稍强 回声 团 ,后方伴声影 或声 影不明显 ,与胆管 壁分界清
该组梗阻性黄疸患者 1 5 5例 ,为该 院住 院患者 ,其 中男 8 4 例, 女7 1 例, 年龄 2 1 ~ 7 6 岁 。术前均 于该 院行超声检查 , 术后经 病理诊 断证 实。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 、 上腹不适或疼痛 , 部分 患 者伴有腹泻和发热等 。
进行对 比分析 , 总结其声像图特征 , 以提高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病 因诊 断的准确 率。 结果 肝外 胆管 结石 1 2 6 例, 超声诊断符 合l 1 3例 , 符合率 8 9 . 7 %( 1 1 3 / 1 2 6 ) ; 胰头癌 1 1 例, 超声诊断符合 9例 , 符合率 8 1 . 8 %( 9 / 1 1 ) ; 肝外胆管癌 6 例, 超声诊断符合 5
1 1 3 例, 漏诊 l 0例 , 误诊为脓 团及 胆泥 的 2例 , 误诊 为胆管癌 的 1 例; 胰 头癌 1 1 例, 超声诊断符合 9例 , 漏诊 1 例, 误诊 为壶腹癌 的1 例; 肝外胆 管癌 6例 , 超声 诊断符合 5例 , 误诊 为肝外胆 管 结石的 1 例; 壶腹癌 3 例, 漏诊 1 例; 肝 门部胆管癌 4例 , 超 声诊 断符合 3例 , 误诊为胆 管狭窄 1 例; 肝 外胆管囊 状扩张 5例 , 超 声诊断全部符合。

超声检查胆道梗阻67例病因诊断准确性分析

超声检查胆道梗阻67例病因诊断准确性分析

超声检查胆道梗阻67例病因诊断准确性分析
王海波;姚宏莉;李志平
【期刊名称】《武警医学》
【年(卷),期】2009(20)1
【摘要】胆道梗阻是普外科的常见疾病,胆道结石、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因;超声检查被公认为胆道梗阻的首选方法,但如何提高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性则有待进一步探讨。

笔者将6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合CT、手术和病理结果逊行相关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王海波;姚宏莉;李志平
【作者单位】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特诊科,四川610041;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特诊科,四川610041;武警四川总队成都医院特诊科,四川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
【相关文献】
1.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硬化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J], 俞先奇
2.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硬化病因诊断中的价值 [J], 俞先奇;
3.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中病因诊断价值分析 [J], 倪卫花
4.内镜超声检查对比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导下胆道引流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的Meta分析 [J], 赵志强;聂元华;马福林;陈敏学;朱占弟;樊勇;陈昊;王琛
5.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的特征与准确性分析 [J], 符晓云;李桂英;陈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一)

超声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一)

超声在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一)【关键词】胆道梗阻胆总管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病因诊断是超声工作中的难点,因为病变的解剖位置深而隐蔽,病变显示率低,而鉴别诊断对于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愈后判断等又有重要意义,故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59例恶性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超声图像与超声诊断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9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患者。

男38例,女21例,年龄28~88岁,中位年龄70.8岁,均经ERCP胆道刷检、活检病理或手术确诊。

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5.2MHz。

患者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

取仰卧位、侧卧位、坐位常规扫查肝脏、胆囊、胰腺及周围组织,观察肝内外胆管及胰管、胆囊有否扩张及扩张程度、范围,尽可能显示胆总管全程,重点观察梗阻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声像图特征,同时鉴别与毗邻脏器的关系。

扫查方法采用基本扫查法和附加扫查法。

2结果59例病例中胰头癌3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胆管癌7例、壶腹癌5例。

超声对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8.14%(52/59),误诊5例、漏诊2例。

1例胰头癌误诊为胆总管末段实性占位,2例胰头癌误诊为壶腹实性占位,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误诊为胆总管实性占位,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误诊为壶腹实性占位。

1例胰头癌漏诊,超声诊断胰头稍大,1例胆管癌因肠气干扰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而漏诊。

3讨论因为胆总管下段解剖部位较复杂,位置较隐蔽,又常受前方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气体的干扰,该处病灶不易显示,所以提高胆总管下段显示率是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病因诊断的重要环节。

我们采用陈敏华归纳的显示胆总管下段的基本扫查法和附加扫查法。

基本扫查法包括压迫扫查法和旋转扫查法,后者又分为纵旋转扫查和横旋转扫查。

附加扫查法我们采用胃肠充盈法(饮水法)、利胆法(脂餐法)、体位法。

对较消瘦者可采用高频探头检查,对肥胖者及胃肠气体干扰明显者检查前一晚给予通便,扫查时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降低增益,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气配合。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2.胆囊壁增>5mm,壁毛糙
3.胆囊壁钙化
又称为“瓷器样胆囊”, 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是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纤维化的结果。瓷器样胆囊发生率 不高,仅占切除胆囊标本的0.1-0.8%,但一旦发生据统 计胆囊癌的合并率高达11-33% 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
①靠近探头侧的胆囊壁呈带状或半月状强回声,后方 伴宽大声影区,胆囊腔和其他部分的胆囊壁均不能显示
(3)如前后两壁都有 增厚,两个“三角” 的尖端相接,胆囊形 似眼镜被分隔成两个 囊腔。
分为四种类型:
1.息肉型
(1) 大小常超过20mm (2)呈乳头状或结节状 突出于胆囊腔内 (3)基底部直接与胆囊 壁相连,或带蒂 (4)回声强度与胆囊壁 一致或偏低,内部回声均 质,表面平滑 (5)病理上基本属于浸 润未超出肌层的早期胆囊 癌(Nevin氏Ⅰ、Ⅱ期)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正常胆管
不易显示肝内胆管 与门静脉伴行 呈等号状 左右肝管<3mm 汇合形成总肝管
总胆管直径4 - 8mm
胆结石症
一、胆囊结石
基本声像图特征 囊腔内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单发结石
多发结石
充满型结石
1.高回声的胆囊壁 2.与胆囊壁走行一致的强回声带 3.宽大的声影区 囊壁结石声影 综合征 (WES征 )
7. 胆管癌其他表现包括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晚期病例出现肝内转 移性病灶、肝门部及胰周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I 型: 胆总管囊肿,多见,占80~90% Ia: 肝外胆管全部囊状扩张 Ib: 胆总管局部囊状扩张 Ic: 胆总管梭形扩张
2. 癌肿侵犯总肝管引起上段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普遍扩张
3. 肝内转移性实质肿块,肝门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彩色超声对低位胆道梗阻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彩色超声对低位胆道梗阻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探讨

2 胆总管癌 . 2
分三型 : 乳头型 (0例 )肿瘤呈 乳头状 或菜花 样 , ① 1 :
自胆管壁突入扩张的胆管腔内 , 分界尚清 , 边缘不齐 , 后方无声影 ; ② 截 断型 ( 例 )肿瘤呈结 节状或分 叶状 , 8 : 堵塞 于扩 张胆管 内 , 造成 管 腔不规则截断 , 肿瘤 与管 壁无界限 , 胆管壁亮 线残缺不 齐 ; ③狭 窄型
医学信息 2 1 0 1年 1 0月第 2 4卷第 1 0期 Meia Ifr ai . c. 0 1 V 12 . 0 1 dclnom t n O t2 1 . o. 4 N . 0 o
23 .. 2器械护士 配合 术前 2 ri 0 n洗手 , a 整理器械 台 , 与巡 回护士清
4 讨 论
密观察病情变化 , 、 提高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 , 胃癌
患者 的手 术期 护理是增强患者 战胜 疾病的信心 、 保证手术 成功及延 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的关键 。
参考文献: [ 吴在德, 1 1 吴肇汉 I 科学【 . 6 j 京: 夕 M] 第 版‘E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6 . 2 540 0 [ 甄秀芬 , 2 】 于秉丽 . 癌症病人疼 痛干预 及临床 护理 I. 实用 医技杂 志 ,0 6 4 J 1 20 , :
( 6例 )肿瘤沿 胆管壁生 长浸润 , : 使管 壁增厚 回声 增强 , 管腔狭 窄 胆
变细呈鼠尾状。
其诊 断符合 率有 了明显 的提高。现将 l2 1 例经 手术 和病理 检查证 实
胆 总管下段病 变超声诊 断结果报告如下 。
1资 料 与 方 法
11 般资料 .一
20 ~ 0 0年经手术 和病 理检查 确诊为 胆总管下 段 052 1

胆道疾病的相关检查

胆道疾病的相关检查

胆道疾病的相关检查
一、B超:胆道疾病首选。

无创,安全、快速、简便、经济而准确。

注:检查前3日禁食牛奶、豆制品、糖类等易发酵产气的食物,前1日晚餐进清淡饮食,以保证胆囊内胆汁充盈;检查当日晨应禁食、禁饮,以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二、内镜超声(EUS)可用于了解胆总管病变部位和大小;判断胆道梗阻部位及原因。

用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及胆泥淤积等胆道疾病的诊断。

术前禁食4--6小时,术后禁食2小时,行穿刺活检者禁食4--6小时。

三、放射学检查
1.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适用于低位胆管梗阻的诊断,易诱发急性胰腺炎和胆管炎,逐渐被MRCP代替。

显示胆胰管系统,鉴别肝内外胆管梗阻部位和病变范围,同时也可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有无病变。

2.PTC(经皮经肝胆道造影)和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1)PTC:X线透视,用细针穿刺,经过胸或腹壁、肝脏进入肝内胆管,注入造影剂,显示肝内外胆管,了解胆管内病变部位、范围,帮助鉴别黄疸。

(2)PTCD:PTC+置管于肝内胆管引流减压。

可缓解梗阻性黄疸、改善肝功能,为择期手术做准备。

3.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非侵入性,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影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临床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本组72例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

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胆梗阻性疾病作出较准确的诊断,对于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胆道梗阻性疾病超声诊断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72例均为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的住院患者,男54例,女17例,年龄11~80岁,平均53.2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仪器:PHILIPS HD1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MHz。

方法:检查前空腹8小时以上(急诊除外),按常规胆道系统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同时结合运用高档数字超声中的X-RES、SonoCT、以及三维重建等技术手段。

对难以显示胆总管下段者,可采取适当加压探头、饮水或延长扫查时间等方法,尽可能显示胆总管全程,并仔细观察梗阻部位及其声像图特征,同时鉴别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

不能确诊者,可于次日复查。

结果
72例病例中,超声诊断准确率93.1%(67/72),误漏诊率为6.9%(5/72)。

其中误诊4例,2例壶腹部癌分别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及胰头癌,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漏诊1例胆总管下段小结石(见表)。

讨论
提高胆总管下段梗阻部位的显示率。

由于胆总管下段的解剖部位较为复杂,位置较深且隐蔽,而且常常受到病员自身情况如肥胖、胃肠气体的干扰,故该处的病灶不易显示。

在胆道系统常规扫查的基础上,我们采取饮水、改变体位、加时、加压探头等方法,同时,运用现代超声X-Res、SonoCT、以及三维成像等技术手段,使病灶显示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尤其是肥胖、胃气干扰较大的较小的病灶。

具体方法是:病员取平卧位,先在第一肝门部显示胆总管下段以后,探头沿胆总管上段长轴扫查,然后往下显示胰头部,在胰头部后外侧显示扩张的胆总管,探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轻轻向下移动探头,连续显示胆总管中下段至十二指肠壁内段,同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气,适当加压探头,加时扫查,结合三维透明成像模式、X-Res、SonoCT等手段,辨别病灶与胆总管管壁之间的关系以及病灶本身有无血流信号,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

误漏诊原因分析:1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结石,由于肿块后方伴弱声影,未考虑到部分癌肿含有纤维成分以及钙化而出现声影,同时对CDFI和三维成像的应用缺乏耐心,应当多切面扫查,仔细观察肿块与管壁的关系,同时结合病史,耐心、细致地检查;1例胆总管下段胆栓误诊为结石,因探及强回声周围可见液性暗带包绕,尽管其后方无声影,但由于结石发生率较其他疾病高得多,故而首先诊断为结石从而导致误诊,其原因是临床经验不足所致;2例壶腹部癌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和胰头癌,系多次超声检查均提示结石和胰头癌,因此检查时不应仅满足于发现病灶而导致先入为主,特别是胆总管扩张的程度与结石大小不吻合时,应当仔细询问病史并充分运用CDFI。

总之,造成胆总管下段梗阻误漏诊原因主要是检查者手法不熟练,经验不足以及缺乏耐心、细致的检查,同时,未充分应用现有设备多种技术手段。

其次是较小的病灶,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汁充盈不足,超声显示困难。

此外,患者肥胖及胃肠气体干扰也有关系。

超声的诊断价值:应用超声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准确率较高,目前已经得到公认,已经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1%。

对于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超声诊断,我们认为掌握好的检查方法及注意避免误漏诊的原因,并根据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对大多数胆道梗阻性疾病能够作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著.黄志强胆道外科.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4
2 王薇.胆总管下段病变的B超、CT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7,13(3):246
3 黄丽萍.三维超声成像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4):277
4 陆治.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井冈山医学报,2000,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