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肥沃的土壤_

合集下载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2017版第二单元第3课时《肥沃的土壤》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2017版第二单元第3课时《肥沃的土壤》

第二单元第3课时《肥沃的土壤》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焕殖历,知道焕殖历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2.知道土壤贫府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科学保究1.您够制作肥料袋,学习。

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烁殖历的形成过程,目标。

科学态度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挥究态度。

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杜会与环境: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会利用肝余垃圾制作肥料袋。

改良土壤肥力。

了解土培中的紧童所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难点:建续五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教学视频、课件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的土壤肥沃,有的土壤贫病,这是为什么呢?通过问题激发学思考,回答。

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

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板书课题。

(二)观察土堆层1.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观窦工具,铲子、塑料袋观察方法:(1)在校园或学校周围找一处土地,用铲子垂直向下挖。

(2)仔细观察土壤断层。

比较上下层土壤的区别,同时注意观察动植物及其遗体的分布情况和≤烂程度。

观察结果:土壤上层颜色较深、住下逐渐变浅;落叶下的土壤是黑黑的,比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动物活动。

2.认识联殖质。

展示课件联樊的动植物遗体被称为媒殖质。

肥天的土壤里有很多动植物的遗体,还有蚯绷和很多小虫子。

软师点拨∶表层土的养分来自庭烂的动植物的通体,它们被称为烁殖历。

实殖历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实殖历越多,土堆越肥沃。

腐殖历的形成:植物和动物的遗体之所以被认为是有机物,这是固为它们曾经是生物。

当生物死了以后,细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体开始分解遗体。

在这个分解过程中,能滋养植物生长的氮元素被释放到土壤里。

三年科学下册第1单元第3课肥沃的土壤

三年科学下册第1单元第3课肥沃的土壤
2、教师结合课本P10插图,讲解做肥料袋的方法。
第2课时
1、了解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出示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的阅读资料。
2、了解肥沃的表层土的形成过程。
出示P9图给学生观察,说说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观察、讨论。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颜色、湿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汇报补充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探究
活动
给每组准备三份颜色差异明显的土壤样本(或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土壤,你有什么发现?
1、初步了解枯死的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提问:还记得上节课在校园里观察土壤时看到的情况吗?被落叶覆盖着的土壤有什么特点?没有被落叶覆盖的土壤又是什么样的呢
教案设计
课题
3、肥沃的土壤




1、能够制作肥料袋,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
2、知道死了的动植物遗体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3、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重点
动手实验,研究动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难点
动手实验,研究动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课前准备
教师
小铲子
学生
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韭菜叶、香蕉皮、透明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
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肥沃的土壤
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的肥力不同
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统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越多,土壤肥力越强。




落叶落到土壤表面后,会逐渐腐烂。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我们称为腐殖质,它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就越肥沃。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1.3《肥沃的土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肥沃的土壤》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构成和作用,探索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土壤的关注较少,对土壤的认知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壤的构成和作用,知道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土壤的多样性和肥沃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壤的构成和作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难点:保护土壤资源的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实例和实验步骤的PPT,辅助教学。

2.实验材料:准备土壤、微生物、植物等实验物品,让学生亲身体验。

3.教学资源:收集有关土壤保护的资料,为学生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土壤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多样性和美丽。

提问:“你们知道土壤是什么吗?土壤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壤的构成,包括岩石、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通过PPT 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

《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肥沃的土壤》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第三课肥沃的土壤一、目标确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肥沃的土壤》。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的成分和类型。

本节课设置了一个观察活动,两个阅读活动和一个实验活动。

通过观察土壤的表层和下层,阅读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认知腐殖质的形成使得土壤具有肥力。

通过阅读土壤贫瘠的原因和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知道土壤贫瘠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最后通过制作肥料袋,更加直观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学生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长在土壤里等等。

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

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三、学习重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四、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和阅读,能够说出腐殖质的形成原因及作用。

2.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

3.通过制作肥料袋,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每组实验材料包(每组整块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可密封塑料袋、果皮菜叶、土、蚯蚓)、观察记录单、实验记录单等。

六、学习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肥沃的土壤》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6课《肥沃的土壤》,主要介绍了土壤的组成和肥沃的土壤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土壤的重要性,掌握肥沃土壤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土壤的组成,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壤的关注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肥沃土壤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肥沃土壤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可能了解较少。

学生喜欢观察和发现,但在描述能力上有待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打开投影仪,展示一张描绘丰收农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样的丰收农田是怎么来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2. 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家花园的土壤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和提问,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土壤的组成。

教师解释矿物质是土壤中的石头、砾石等颗粒状物质,有机质是指植物和动物的残体、排泄物等,水分和空气是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样本,并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实物示意图,展示土壤内水分和空气的存在方式,并解释它们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 教师以具体的例子说明肥沃土壤的特点:颜色深,有肥料的味道,有虫子和植物根等。

-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土壤样本,并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 教师使用香料等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让学生嗅闻,引发对肥料味的讨论。

- 教师展示显微镜下的土壤样本,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虫子和植物根。

3. 教师讲解肥沃土壤的形成过程,包括植物的死亡和腐烂,动物的排泄物等。

3 肥沃的土壤练习题

3 肥沃的土壤练习题

---------------------------------------------------------------最新资料推荐------------------------------------------------------3 肥沃的土壤练习题3 肥沃的土壤一、填空题。

1、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__, ____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2、随着土壤____增加,____逐渐增多。

3、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逐渐___。

4、落叶下面的土壤颜色是____的,比较____。

5、____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二、判断题。

1、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

()2、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3、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且枯萎。

() 4、岩床位于土壤和碎石之下的最上层。

() 5、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增加土壤肥力。

()三、选择题。

1、表层土的养分主要来自()。

A、空气B、水分C、土壤动物D、腐殖质2、____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 A、青蛙 B、蚂蚁 C、蚯蚓 D、小鱼3、腐殖质是由____变成的。

1 / 2A、泥土B、蚂蚁C、塑料袋D、灰尘4、在普通树林里,1 平方米约有___个土壤动物。

A、 3 万B、 4 万C、 5 万D、 6 万四、简答题。

1、土壤的上层和下层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腐殖质?它有什么作用?五、实验题。

一盆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一盆不含腐殖质的土壤,在两盆中挖同样大小的坑,同时种上相同数量的油菜籽,几天后,含有腐殖质的土壤里的油菜籽先___,而且长得___,叶子呈绿色。

而另盆油菜籽则后___,而且长得___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肥沃的土壤(课件共14张)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肥沃的土壤(课件共14张)
这个活动要几个星期, 同学们能坚持吗?
制 1. 往透明塑

料袋中装土、 果皮、菜叶等

我放几条蚯 蚓在里面。
我的肥料 袋做好了。

2. 往塑料袋

中均匀地洒 一点水,扎

好塑料袋。

3. 把塑料袋放在
黑暗的地方。
检测反馈:
1.选择:腐殖质是由( B )变成的。
A.泥土 B.动植物遗体 C.塑料袋
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 壤越肥沃。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了 1 0 0 0 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
亿万年来,土壤动物通过生命 活动默默地改变着土壤的肥力。如 果土壤缺少了它们,食粮、蔬菜、 花草、树木就不能生长,人类也将 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解决问题: 这两盆植物的长势有什么不同? 可能和土壤有什么关系?
活动二:变贫瘠为肥沃
独立阅读教材18页相关内容,小组交流讨论并完成下 列问题。
1.土壤为什么会变得贫瘠? 2.如何改进贫瘠的土壤?
种植绿肥,覆盖农田
收集落叶沤肥
多施农家肥
活动三:制作肥料袋
1.阅读课本第19页,了解制作肥料袋的实验步骤。 2.小组为单位制作肥料袋。 3.坚持每周视察肥料袋中产生的变化,进行记录。
2.选择:下列不能改进土壤肥力的方法有( A )
A.将土壤表面的落叶清扫掉 B.种植绿肥 C.施农家肥
3.选择:对于肥料袋,要( A )进行视察一次,并记录。
A.每周
B.每天
D.每三天
4.判断:山体的土壤比较贫瘠,因为山体的表层土经常受雨水的冲刷。( √ )
5.判断:制作好的肥料袋,不要翻动。

()
×

小学三年级科学关于土壤的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关于土壤的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关于土壤的练习题一、填空题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

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湿润的土壤颜色较深,手感有粘性,有潮湿味和酸臭味。

干燥的土壤颜色较浅,手感无粘性,气味较淡。

3、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

4、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它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将土壤放在一个铁盆里,放在火上烧,可以看到土冒烟,闻到刺鼻的气味,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6、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土壤。

7、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为8、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5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7.1%。

每年有50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泊。

二、选择题1、经过三周的观察,我发现下面这些垃圾在土壤中能腐烂的是,不能腐烂的是①电池②果皮③剩饭④泡沫塑料⑤菜叶⑥塑料袋⑦旧报纸⑧玻璃片⑨树叶⑩小石子2、肥沃土壤的特点是A含砂多 B含水多 C含粘土多 D汗腐殖质多3、土样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A砂土 B粘土 C空气 D水4、造成黄河水变黄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光的照射B河底泛起的泥沙 C水土流失5、土壤中的酸臭味,来自土壤中的A砂土 B粘土 C腐殖质6、在土壤中施,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

A化肥B水C农家肥 D农药三、判断题1、地球上的陆地就是土壤。

2、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只含有土。

3、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环境。

4、垃圾应该采用分类处理的办法。

5、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6、小明的爷爷买东西的时候从来不用塑料袋装,而是自己带一个布袋子,他说这样有利于环保。

7、防止水土流失,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事。

8、毁林开荒可以多打粮食,是造福子孙的好事。

9、树木多它们需要的水分就多,所以树木不能保护水土。

10、无节制的开荒毁林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

11公路两旁的树木应该及时砍掉。

四、问答题1、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答:能腐烂的垃圾,也就是腐殖质,可以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使植物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制作人:莫海玲
小思考:
为什么这里寸草不生

这里的土壤不肥沃
这里又为什么如此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 现有什么不同? • 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 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 黄色,较硬、岩石增多。
小结:
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 养分很丰富,下层土壤能提 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 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岩石逐 渐增多。岩床位于土壤和碎 石之下的最底层。
蚯蚓的作用
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 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的 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 益虫,我们要保护蚯蚓。
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 “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 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 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 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 为腐殖质。腐殖质是植物 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 越多,土壤越肥沃。
概念学习: 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
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 物质。是土壤肥力的衡量标准 像这样颜色发黑、 潮湿肥沃、蚯蚓喜 欢生活的土,我们 称之为含有腐殖质 的腐殖土。
资料
常用的方法有:种植 绿肥、收集落叶、粪 便沤肥、修筑梯田。
你还知道哪些增加土壤肥力的例 子?
• 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 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 田,放养蚯蚓等。
动动手:到花圃、菜地采集土层
看看肥沃的土壤里有什么
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 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 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 并经常翻动。
阅读资料:
科学家们通过辛勤的工作,迄今已经从土壤 中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土壤动物 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助手,亿万年来它 们默默无闻地分解着生物遗体,改变着土壤 的肥力。如果土壤缺少了它们,粮食、蔬菜 就不能生长,花草、树木就会枯萎死亡,我 们人类也将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课后拓展:
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里长 出的植物茁壮且呈绿色, 而在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 物则细弱、柔软且枯黄。
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 上的表层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那里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有的地区通 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 土壤的肥力。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 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
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土壤分类和分布
同学们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