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语篇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语篇连贯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英语写作是很讲究语篇效应的英语学习方式。

用语篇连贯理论来指导英语写作,可以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全文,从段落篇章的层面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篇连贯理论英语写作教学英语学习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是热门,而英语写作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的一个弱项,因为英语写作考究的是学习者对英语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英语综合能力的运用。

很多英语学习者对此经常是感觉到头疼,因为英语写作需要的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对英语基础知识极强的运用能力。

当前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词汇量不足、语法基础不扎实、句式单调、逻辑不清、语篇混乱不流畅等。

对于通过提高词汇量和加强语法实践能力来促进英语写作方面的教学,国内已经研究甚多,本文则从语篇的层面,用语篇连贯理论来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关于语篇连贯理论,张德禄和刘汝山在其著作《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和发展和应用》一书中认为,语篇连贯表现为语篇整体上的语义联系和语义的一致性。

而这种语义联系或一致性不是由语篇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本身来决定的,而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决定的。

它是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人们通常做事的常规和习惯,其中还包括一套约定俗成的说话和写文章的规则和原则,这些群体特征从个体的角度讲表现为人的心理认知模式等。

对于语篇连贯的条件,书中归纳出五点:文化语境、认知模式、情景语境、心理思维、语义联系和相关性。

用语篇连贯理论来指导英语写作,可以让中国英语学习者改变自己固有的汉语语篇构建模式对他们的影响,同时培养他们的英文语篇意识和思维模式,让其了解英语的语篇衔接特点,按照英语的语言习惯调整句式结构和段落层次,使英文写作全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语义连贯。

根据语篇连贯的五个条件,我们可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首先,要达到语篇连贯,就得培养文化语境和认知模式。

文化语境和认知模式是语篇连贯中的两个首要条件,因为任何人都会受到其成长文化背景的影响。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摘要:读后续写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在语篇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过程中的衔接关系是基于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介绍,分析其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引言二、语篇分析衔接理论的基本原则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在语篇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研究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之间的衔接关系。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话题连贯原则:文章中每一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叙述,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2.指代衔接原则:通过适当的代词、词组或者重新提及的方式引入下文的内容,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前文和后文之间的关系。

3.逻辑关系原则:文章中的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以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词汇衔接原则:通过使用同义词、上下义词、类比词等方式,使得文章中的词汇能够相互衔接,以保持文章的连贯性。

1.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衔接关系在读后续写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文的衔接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表达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衔接关系,揭示出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和思路,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

2.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思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指导学生在进行续写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构思。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原文中的上下文语境和逻辑关系,推测出下文可能会出现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

如果原文中提到了某个现象或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前文得出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进一步展开下文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四、结论。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三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三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Vol.20No.23【摘要】概述语篇衔接理论的相关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在高三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以意义表达为主的写作指导原则,通过示例、讲解分析等方法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语篇衔接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指导他们的应用文习作修改,从而有效帮助其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连贯性。

【关键词】语篇衔接理论;高三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引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中生毕业时要达到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能在书面表达中有条理地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阐述观点,表达情感态度;能在表达中有目的地选择词汇和语法结构,确切表达意思,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教育部2018)。

应用文写作是浙江省高考英语必考的写作题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考试说明》应用文评分原则第四条明确规定:“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

那么,在应用文写作中如何达到“有条理地描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和“上下文的连贯性”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指导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帮助学生利用各种语篇衔接手段将写作任务情景中的各个要点进行有条理的描述,体现意义的逻辑关联性,进而达到行文连贯的效果。

一、语篇衔接理论在《英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中,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指出句子组成语篇时要凭借一定的“谋篇机制”。

“谋篇机制”的作用就是把一组句子组成语篇,其方式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

他们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认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

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中的衔接机制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

(一)语法衔接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研究,语法衔接可以由指代成分(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比较成分)、语法结构的省略和替代、连词和连接成分来实现,由这些成分组成的衔接关系分别被称为指代、替代、省略和连接(张德禄2005)。

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学生来说,相比听、说、读三项基本技能,写作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全文不连贯的现象,其主要缺点就是没有熟练地使用衔接手段。

因此,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在初中英语写作当中,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衔接理论;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一、衔接的意义衔接是一个存在于语篇内部语义概念,具体是能够将全文连接在一起的意义关系,或者是语篇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当语篇中的一个成分意义依靠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这两者之间就出现了衔接关系。

语篇衔接的具体体现,即衔接纽带,主要有语法和词汇,以及语音等等。

二、衔接的基本手段1.照应照应指的是在语篇中,一种成分对于另一种成分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能够在语篇中找到所代指的对象,另一种则是找不到代指对象的,主要分为是三种,即人称照应、比较照应和指示照应。

2.替代替代是指利用替代形式来替代文中的词汇,替代的主要作用是避免重复,同时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只要掌握了上下文中被替代的词语,就能很好地掌握替代句子的含义,英语写作中替代主要分为三种: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句性替代。

3.省略省略的主要作用同样是避免重复,同时有突出信息、承接上下文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省略可以视为一种对于篇章中的词汇进行的特殊替代。

省略是语言使用中的常见现象,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省略语言并不会带来交流的障碍,因为语言不是孤立的意义,而是与交流的场合有关,在句子中被省略的部分一般都可以通过当时的语境来找到,这种句子给句子提供解释依据的关系就是省略起到的纽带作用。

4.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通过重复、同义、上下义、互补等关系,让语篇连贯,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

复现是说同一个词语以原词、同义词、上义词和下义词等各种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将句子进行衔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词汇复现对于语篇的前后衔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写作中能够熟练地使用复现,才能算是意义完整、全文连贯的整体。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语篇分析研究的不断深入,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理论被广泛应用,其中读后续写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环节,对于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读后续写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连贯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语篇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概述语篇分析是指在语言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中,研究语言使用所形成的语篇的过程,包括语篇组织的原则、结构规律、意义所在及其背后的思维、认知和社会因素等。

语篇分析衔接是语篇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指的是通过语言符号及其组织关系在语篇中建立及识别段落间、句子间、词汇间或更为微小的语言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关联,确保整个语篇在语言和意义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在语篇分析中,衔接理论是一种分析语篇连贯性的理论,根据语言符号的音、形、义特征及其使用场合的不同,分析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探究其背后的语言内部、语用及认知因素。

衔接可以分为词汇衔接、句法衔接和语意衔接三个方面。

其中,词汇衔接主要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搭配等方法,句法衔接主要包括代词、连词、词类转换等方法,语义衔接主要包括指代关系、语境信息、推理关系等方法。

衔接现象一旦被建立,就能够确保段落、句子、词汇之间的关系和联合,使得整个语篇在语言和意义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读后续写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和思维能力,创造性地续写文段,使其内容连贯、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在这个过程中,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

浅析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篇分析是文本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着眼点是研究语言单位在特定语境下的内在关系和衔接方式。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则是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语段与语段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及过渡进行深入研究的理论分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中英语教育的转型,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需要对学生进行读后续写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而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正是为了指导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践而产生的。

研究意义:通过对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单位与语言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研究对于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和促进英语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掌握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题,找到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续写和写作。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加流畅、连贯。

最重要的是,通过将语篇分析衔接理论运用到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深入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语篇分析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正文2.1 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概述语篇分析衔接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理论,主要用于研究文本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根据该理论,一个完整的语篇应该由多个段落或句子组成,并且这些部分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以确保语篇整体的连贯性和连贯性。

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现状分析

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现状分析

语篇衔接理论在初中英语写作中的现状分析摘要:语篇衔接在学生英语写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衔接手段是行文流畅与连贯的重要保证。

本文主要以Halliday&Hasan的衔接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德阳市两名初三学生的两次模拟考试中的英语写作为案例,对目前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运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日后英语写作教学水平和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篇衔接;初中英语写作;现状分析1.语篇衔接理论1962年,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作为一个语言概念。

Halliday和Hasan ( 1976)[1]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

书中Halliday和Hasan(1976)将衔接看作是一个语义概念,即存在于语篇中的意义关系。

衔接通过提供“组篇机制”的作用促进了语篇的形成,它表达了语篇部分之间存在的连续性[2]。

Halliday和Hasan( 1976)认为衔接就是“ 一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另一个成分的解释”[3]。

Halliday和Hasan 将衔接分为两大类:语法衔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词汇衔接( lexical cohesion)。

1.语法衔接语法衔接主要有照应( reference)、省略( 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 和连接( conjunction) 。

(1)照应照应可分为三类: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

人称照应包括人称代词及人称代词所有格等,如:I,she,he,it,they,her,his,heir,them,your,you等。

指示照应包括指示代词,冠词等,如:this,that,these,those,here,there,then,the等。

梁馨: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梁馨: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梁馨: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发《幸福》教育科学版21年1月刊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梁馨邮编:124000写作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写作技能的高低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与未来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能力的高低产生巨大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改高考改革的热潮,写作更是变成了重中之重。

改革后的高中英语作文比重加大,由原来的一篇应用文写作变为两篇文章写作,其中读后续写是辽宁学生之前从未接触的写作新题型。

该题型是一个由语言输入,整合转向语言输出的复杂过程,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

然而,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欠严密、语义不连贯。

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逻辑思维、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

语言知识指词汇、语法等句子层面的知识。

写作技巧主要指“语篇能力”层次上的内容,如,写作文体、段落构成和篇章构成等方面的知识。

高中生语篇连贯性差主要是由不善于使用衔接手段的因素造成的,即没有把文章看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整体,不具备语篇意识。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高中英语教师应将语篇衔接连贯理论恰当地渗透到高中英语写作中,以便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显著优化创造条件。

本文就语篇衔接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二十世纪中叶,语篇分析理论引入国内,该理论认为语篇是由句子组成的完整语言材料,是由一个或几个语段组成的。

语篇分析的要是总的来说,包括如下内容:一是衔接手段。

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即词汇复现和词汇同现。

这种形式的衔接被称为形连。

二是连贯。

连贯是基于语篇层面,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链接是无形的网络,称为意连。

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句与句之间和段落间正是由于缺少衔接手段,文章给人一种跳跃、不连贯的感觉,从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还出现了一连串的流水句,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本文就怎样把语篇衔接连贯理论运用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提出几点浅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书面表达不 再局 限于格式是 否 正确 , 言点是否 齐全 , 语 而是 向学 生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 如 行文要连贯 , 语言表达 要地道 , 句子 结构要合 理, 文章要通顺 。要求学 生具 有 较高 的语 言综 合运 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平 时不但让 学生多训 练、 多总结 , 而且更 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 日常的教学 中 , 我发 H ldy和 H sn合著 的 al a i aa C hs nE g s 17 ) oei n lh( 96 一书中的语篇衔接和连贯 的 o i
理论 很适 合指导 中学生 的 写作 教学 。韩礼 德认 为 :
收 稿 日期 : 0 0 o — 0 2 1— 4 7
如 : a edema i d rclt ehn o WeClsn — i t f e so a lpo et l lo r n le
f e d . I y u d h t o r n i n w o e e i r n s f o o t a .y n f e d w l k o y u n v r i l

21 00年量6
浅谈语篇衔接理论在 中学 英语 写作 教学中 的应 用
郭 亮
( 浙江省 宁波镇 海职 业教 育 中心 学校

35 0 120)
要 : 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 能力 , 提 既要借 助 于语法手段 完成基 本 的写作要 求 , 又要借 助 于词 汇手段 ,
英 语 写作
fr t e o e 首先 本 句 出现 了代 词 的混 用 现象 , o e hr rh . g
现了学生 在写作 中存在 的基 本 问题 。那 么 , 们该 我
如何解 决这个 问题 呢?
hr r e 同出现在动 词 fr t 后 , e o , h og 之 e 应该 为宾格 , 正 确形式是 h r rhm 才对 , e i o 这是 其 一 ; 其二 短语 cl a l t ehn 在用做 打个 电话 给 某 人 时 , 该 为 cl a e po e l 应 a l t ehn e p oe另外 “ 的朋 友 ” 学生 写 成 了 yufed l 你 , o r n , i 也是人称代词 混用 导 致 的错 误 。简言 之 , 在完 成写
通过对同学现场 写作 的文 章进 行 分析 表 明 , 学 生 由于 语 法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题 失 去 分 数 的 比例 为
3% , 4 其次依次为短语 不会运用 或乱用 , 用词 错误或 张冠李戴 , 时态混淆 , 以及拼写错 误等等 。这些也体
白了这一点 , 生就 不会 写 出此类 错误 的句子 。例 学
态 合乎各 种语 法 规则 , 后 内容 相互 统一 。例如 下 前
列 短 文 : ahro c og t icl cnet l. Myf e ne buh Lno o vrbe t a n i
H e dd i b a i g e ey p n y h c u d i t y s v n v r e n e o l .Ho v r h we e e
使文章更具 文采。 关键词 : 篇衔接理论 语
在 中学英语教 学 中, 强调 “ 、 、 、 四会”, 听 说 读 写
语 篇就是一系列 的句 子或语 段 构成 的语 言整 体 , 语
大部分学生虽在“ 、说 ” “ ” 听” “ 、 读 三方 面做 得不错 ,
但是让他们写 出完整 的一 句话 , 会 出现各 种各 样 就 的错误 。究其原因 : ~方面 , 教师 往往无 暇顾及或 不
费时 , 而且效果不 明显 。长 期 下来就 造成 了学生 现
系 以及 运用 逻辑 联结 语等 , 面我 将把 该理 论在 指 下 导书面表达 中运用 的点滴做法 分析如下 :

在能听懂 、 说 , 会 但写作水平低的现状 。 我对 我 校三 个 专业 10名 同学 进 行 了 问卷 调 8 查, 结果 表明 , 有的学生对英语写 作的重要 性的认识 不够 , 而有的同学认 为在 英语 学 习 中最为 困难 的 然
sl it hl a rm o eeeuai . 段 短 o e t pyf ycl g d ct n 本 d to p o o l o
文前 后 时态 一 致 , 用 了过 去 时态 , 明过 去 的情 都 表 况, 动词的时 、 体都合 乎规则 ; 而文 中的 Myf hr e te- — a h h . ym 、icl ovrbei等构成 了照应 , eMym . y Ln o cn et l— n i t 明
篇就其 自身而言 必须 具备 连贯 和衔 接 的特点 , 为此
可借助于语法手 段 、 汇手段 和语 音手 段来 实现 内 词
部的衔接。语法手段包含 动词时 、 、 体 照应 、 替代 、 省 略 、 比结构 ; 排 词汇 手 段包 含词 语 间为了省时 , 常把 写作 作 为课 外作 业 , 结果 学 生敷衍了事 ; 另一方 面 , 教师 指导 学 生写作 , 不但 很
作者简介 : 郭
亮 (9 4 1 一 17 . 2
) 女
浙 江 省 宁波 镇 海 职 业 教 育 中心 学校
是写作 , 正是这 种认识 导致 了写作的现状。 然而 , 当今社 会对学 生 书面 表达 能力 即写作 能

借助语 法手 段 。 完成基本 写作要求
语 法手 段 中所涉及 的动词 时 、 照 应等 , 含 体、 包
了语 篇的时态和语 态 一致 , 主谓一 致 , 人称 代 词 , 指
示代词 等对 应。总之 , 用语法手 段 , 际上就完成 运 实 了写作较低层 次的要求 , 即所完成 的语篇 的语 态 、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