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限时训练10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附详细解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附详细解析)

人民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限时训练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唐晚期,啖助、赵匡和陆淳等创立了“新春秋经学”,流露出极鲜明的欲重整人伦、重正纲纪的想法,使经学由以训诂为特色的章句之学向陈析义理方向发展。

“新春秋经学”的创立A.否定了先秦传统儒学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C.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D.有助于宋明理学形成2.“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

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3.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B.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C.理学对人性的摧残D.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5.宋明理学家篡改《大学》原义改变其顺序,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即用“平均”或“均平”的理念与方法去治理国家,“平天下”成为在天理所规定下的均平理想境界。

可见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利于规范社会秩序B.宋明理学家具有爱国爱民的济世精神C.外族入侵是“平天下”思想产生的源泉D.理学家放弃了先秦儒学大一统的理想6.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

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

”这反映了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7.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2023-2024人教初中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2023-2024人教初中9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3单元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1.下面是反映世界现代史上某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大合唱”的主题应该是( )A.解决中国山东问题B.协调列强在中国的利益C.处置战败后的德国D.限制各国海军军备2.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一切重大问题的是最高委员会。

它由最初的“十人会议”缩小为“四人会议”,整个和会拖了5个多月时间,全体会议只开过7次,成为和会的一种点缀。

材料强调巴黎和会( )A.是一次分赃会议B.被大国强权操纵C.对德国进行严惩D.使各国矛盾激化3.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

这反映出(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D.战后世界新秩序已经确立4.宿文渊在《二战全史》一书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

要寻找这颗“种子”就应该仔细探究(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B.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C.处置德国的《凡尔赛条约》D.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5.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对外扩张受到限制的国家是( )A.中国B.英国C.美国D.日本6.1899年,美国就提出了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直到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署,“门户开放”的原则才以条约的形式被各国所确认。

通过该条约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华沙会议D.雅尔塔会议7.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英、美等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支持日本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到支持中国收回山东权益。

该转变反映了( )A.德国对日本的极大不满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英、美等国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D.英、美等国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企图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答案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这段话意在揭示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B、嫡长子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C、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D、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 A【解析】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封建”的概念,所谓“封建”实质是指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该区域内建立邦国的分封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实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

3.据史书记载,秦朝皇帝玉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钮,上刻文是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上供玉玺,臣子谄媚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丞相左右【答案】 C【解析】“受命于天”说明皇权是上天赋予的,“既寿永昌”反映的是皇位世袭,故选C项。

A项不符合“本质反映”限定,排除;B项错在“专有”,不符合史实。

4.(济南三模)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答案】 B【解析】根据史实,秦始皇建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武帝建立中外朝制、解决王国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力,分割地方权力,结束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康熙设南书房,加强君主权力。

新城中学高二第三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新城中学高二第三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

新城中学高二第三次限时训练历史试题命题:叶华娟一、选择题(本答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据史学家研究,我国在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家谱的产生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任嚣任南海郡郡尉统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根据秦朝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4、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6、《宋史记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国,如臂之使指,无有留难。

自筦库微职,必命于朝廷,而天下之势一矣。

”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7、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

”这里的“封建”和“选举”分别指()A.分封制和民主选举制度 B.封建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C.封建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D.分封制和官员选拔制度8、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就公民的活动和权利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发现雅典公民()①可以通过抽签的方式担任国家的所有官职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和表决③担任公职,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可以领取“津贴”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扩大到妇女和老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9、《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A.可以保护大众的利益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C.可以随意解释,有利于保护贵族特权 D.是公平的10、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样一件事,一个自由民男子娶一个女奴为妻又后悔了,将妻子“休”回“娘家”。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023_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2023_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年秋学期盐城市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第一次限时训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

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

”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戚继光B.林则徐C.邓世昌D.邱少云2.如表所示现象与《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有直接关联的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棉花24.19 5.56棉纱13.38 5.56斜纹布14.92 5.56A.开放通商口岸B.赔款2100万银元C.割让香港岛D.货物关税的协议3.“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

”这一现象起因于()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4.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为了打开和扩大中国市场C.以清政府的失败求和而告终D.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5.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虎门硝烟②义和团运动③戊戌变法④黄海海战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6.中国版图在清朝前期像一片“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

由此可知,引起版图变化的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C.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D.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7.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明确规定将全部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它也为后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封建的土地纲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它颁布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洋务运动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8.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10课

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10课

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10课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位人物被称为“民国鼻祖”?A. 孙中山B. 杜甫C. 王安石D. 陈寅恪2. 我国古代从明清时期开始,直到1909年废止,共进行了几次科举制度的改革?A. 4次B. 6次C. 8次D. 10次3. 以下哪位皇帝被誉为“文治之君”?A. 秦始皇B. 刘备C. 唐太宗D. 康熙第二部分:名词解释1.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于适龄儿童和少年的教育。

2. 抗日战争:是指中国人民进行的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从1937年开始,持续到1945年日本投降。

3. 红军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间,逃离敌人围剿的艰难长途行军。

第三部分:判断题1.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至今。

正确(√)/错误(×)2.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刘知几编写完成。

正确(√)/错误(×)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结束于清朝。

正确(√)/错误(×)第四部分: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一种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通过科举考试,有才华的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获得官职。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共进行了多次改革,最终于1905年受到废止。

2.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它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最终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 请简要介绍下中国历史上的长征。

答:中国历史上的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进行的一次长途行军。

红军在1934年至1935年间,经历了艰苦困苦的行军,最终突破了敌人的围剿,到达了陕北。

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训练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第10课 鸦片战争训练试题(word版含答案)

限时训练第10课鸦片战争【虎门销烟】1. 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败、败坏和毁灭不幸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这表明()A.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人道B.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C.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D.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2.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3.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构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5.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

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鸦片战争】6.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限时训练)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探寻新航路(限时训练)

第15课探寻新航路通过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险活动,认识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

1.(2023·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反映了开辟新航路的()A.物质动力B.精神动力C.思想条件D.技术条件2.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在这些土地上藏着大量黄金这里还有宝石,有名贵的珍珠,取之不尽的香料……也许这里还有数额可观的棉花,我认为不用带回西班牙,只要在这里就可以卖得很好,比如卖到蒙古)大汗的那些大城市里”从他的叙述中,你能够得到的结论是()A.东西方贸易日渐频繁B.资本主义制度形成C.哥伦布追逐商业利润D.当地人用黄金做饰品3.(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模拟预测)九年级(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某历史事件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

“”处的内容是()A.新航路开辟的条件B.文艺复兴运动出现C.四大发明的传播D.欧洲早期大学的兴起4.(2023·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促进了物种交换。

下图中的“新世界”指的是()A.美洲B.亚洲C.欧洲D.非洲5.(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其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处风光的是()A.迪亚士船队B.达·伽马船队C.哥伦布船队D.麦哲伦船队6.(2023·北京丰台·统考二模)以下是某船队一次航行的部分记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B.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C.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7.(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1500年以来物种在各大陆之间移植的示意图》。

它反映了()A.庄园经济开始兴起B.近代科学技术进步C.新航路开辟的作用D.资产阶级统治扩大8.(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16世纪,原产于中国的茶叶传入美洲,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传入中国,17世纪后期,原产于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限时训练10
2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得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
25.子夏(孔子的弟子)曾指出:“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产品,君子(品德高尚之人)通过学习来领悟道理。

”子夏将“工匠”和“君子”相提并论是为了说明
A.私营手工业在当时已经出现B.自身修养的培养须讲究方法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思想变革引领手工业的发展
26.下面为汉代教育结构图。

从图中可以获取的最有效得信息是
A.封建教育系统已大体形成B.儒学已经垄断了学校教育
C.汉代的儒学教育逐渐下移D.太学可统领地方各级学校
27.贞观年间的乡贡须先经过当地尊长和州县官批准,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国家登记管理的家族)的人,不得参与乡贡。

这一要求
A.凸显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B.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C.说明唐代科举资格审查严格D.在于控制科举的录取比例
2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

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
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29.1912—1921年,张謇斥资扩建了几个大生分厂。

其间,大生资本集团还热衷于投资其他领域,但很快出现无法更新机器设备的问题,最终陷于亏损负债局面。

由此可知,该变局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一战结束导致产品成本增加B.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质变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D.张謇的企业投资理念有偏差
30.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红色政权打响了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被处决。

同年12月,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第一个惩治腐败的法令。

类似法令
A.有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B.是工农红色政权存在的前提
C.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范围D.说明中央苏区推崇法律至上
31.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

"这说明
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
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
32.1805年,德国法学家胡果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最普遍遵循的概念。

据此可知A.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B.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沿用
C.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D.现代民法学之源在于罗马法
33.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根据相关规定,于2016年7月13日在内阁议会最后一次出席首相问答环节后,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

该现象表明英国
A.责任内阁制已形同虚设B.国王有任免首相的决定权
C.首相必须依法履行职责D.首相与内阁成员共进退
34.1919年3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该规定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B.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C.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35.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
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