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2. 生字词:凉、气、留意、扇子、歌、藏、你、吗、农事、催、留意、炎热、凉爽、加紧、颜料、层林尽染、炎热、凉爽、粮食、温柔、留意、凉爽、歌、藏、你、吗、农事、催、留意、炎热、凉爽、加紧、颜料、层林尽染、炎热、凉爽、粮食、温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录音机、磁带。
2. 学具: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引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与同学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 朗读课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听听,秋的声音2. 生字词:凉、气、留意、扇子、歌、藏、你、吗、农事、催、留意、炎热、凉爽、加紧、颜料、层林尽染、炎热、凉爽、粮食、温柔、留意、凉爽、歌、藏、你、吗、农事、催、留意、炎热、凉爽、加紧、颜料、层林尽染、炎热、凉爽、粮食、温柔。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说学情: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
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力丰富,开始用自己的小脑袋瓜思考问题及发表自己的见解。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唤醒体验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的北方四季分明。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繁茂,冬天白雪皑皑,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自己眼中的秋天)2.师:孩子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去听听秋的声音。
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师: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老师指导朗读课题。
二、热身环节——预习检测1. 师:大家看课文序号后面的这个“ * ”,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掌和小组团结协作来完成。
2. 师:先来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每小组的4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3.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得吗?请每小组的2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4.全班齐读词语。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棒!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吧!(出示)①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人教版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人教版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人教版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1一、说教材:《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目的,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的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妙;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能交流体会,学写诗歌。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本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学过《风筝》、《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无穷乐趣。
上课伊始,老师再次带着学生欣赏了优美乐曲《秋之声》,走入秋天的美妙境界。
此后,老师提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大家更是兴趣盎然。
教法:本课的教案设计着力表达“以听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诗歌的学习方法。
通过静听各种声音,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才能,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进步教学效率。
三、说教序:〔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7《听听,秋的声音》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7《听听,秋的声音》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诗歌解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意境营造。
2. 情感体验:通过诗歌,体验秋天的声音和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秋天诗歌,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理解意境:理解诗歌中的秋天景象和情感表达。
难点-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个性化的秋天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天的图片和播放秋天的声音。
-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诗歌解析和创作。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声音,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2. 诗歌解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朗读体验:学生分组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创意表达:学生根据对秋天的感受,创作自己的秋天诗歌。
5.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全班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美好和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 诗歌解析:列出诗歌的主要意象和情感。
- 创意表达:展示学生的诗歌创作。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创作自己的秋天诗歌,下节课分享。
2.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增加对秋天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以及创意表达的完成情况。
-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听听秋的声音一、教学目的通过听秋的声音,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提升学生对季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本课文主要讲述了秋天的声音,包括各种乐器和小动物发出的声音。
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和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来感受秋天的气息和色彩。
2.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文本中描述秋的音乐和小动物声音的词语;2.学生能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自由表达对秋天的感受;3.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涂鸦的形式表达秋天的色彩和气息。
3.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带来的感受和氛围;2.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3.学生能够创造性地用涂鸦来表达自己对季节的认识和想象。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播放音乐和模拟小动物声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色彩,激发学生想象和创造力。
2. 互动探究法在听音乐和模拟小动物声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和联想,探究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3. 创造性实践法在听音乐和模拟小动物声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涂鸦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季节的认识和想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四、教学流程1. 热身(5分钟)为了让学生进入秋天的气息和色彩,可以让学生对秋天进行画面、声音的联想。
2. 正文(30分钟)1.播放秋季音乐和小动物声音,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色彩;2.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自由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3.引导学生用涂鸦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季节的认识和想象。
3.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新知识和收获。
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涂鸦和听音乐及模拟小动物声音的表现,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 体验评价通过学生的自由表达和分享,对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想象进行评价。
3. 反思评价通过课后的反思和意见收集,对教学效果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流程。
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秋,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声音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听到许多独特的声音,它们构成了秋天的交响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首先,我们听到的是秋风的声音。
秋风不像春风那样温柔,也不像夏风那样热烈,它带着一丝凉意,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颊。
秋风的声音是低沉的,它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是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
我们可以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爽,它告诉我们,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接着,我们听到的是秋雨的声音。
秋雨不像春雨那样细腻,也不像夏雨那样狂野,它带着一丝清新,轻轻地洒在大地上。
秋雨的声音是清脆的,它落在屋顶上,落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就像是在演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
我们可以感受到秋雨带来的湿润,它告诉我们,干燥的夏天已经过去,湿润的秋天已经到来。
然后,我们听到的是秋叶的声音。
秋叶不像春叶那样嫩绿,也不像夏叶那样浓绿,它带着一丝金黄,轻轻地飘落在地上。
秋叶的声音是轻柔的,它们在风中旋转,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是在跳着优雅的舞蹈。
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叶带来的美丽,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轮回已经开始,新的希望正在孕育。
最后,我们听到的是秋收的声音。
秋收的声音是欢快的,它来自田野,来自果园,来自人们的笑声。
农民们在收获庄稼,果农们在采摘果实,孩子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
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秋天最动听的乐章。
我们可以感受到秋收带来的丰收,它告诉我们,辛勤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新的希望正在实现。
秋的声音是如此丰富多彩,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聆听这些美妙的声音,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盒、颜、料”等9个生字,会写“盒、邮、渣”等13个生字,理解并积累“颜料、欢乐、凉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对秋天景象的描述,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象;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听听秋的声音”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听听秋的声音》2. 生字词的学习3. 朗读与感悟4. 联系生活实际,描绘秋天的景象5. 课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对秋天景象的描述,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象。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秋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2. 学具:生字卡片、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解决生字词。
3. 交流分享:学生分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巡视指导,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秋天的美好。
5. 理解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对秋天景象的描述。
6. 展开想象: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的景象,教师点评并鼓励。
7. 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听听秋的声音》2. 课题下方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颜料、欢乐、凉爽”等。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7《听听,秋的声音》教案设计(说课稿)

听听,秋的声音
7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任务:聆听秋之声,彩绘秋之色
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诗人,一起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声音》。
振动
掠过
zhèn
lüè
歌吟
yín
抖抖
蟋蟀
歌韵
辽阔
dǒu
xī shuài
yùn
liáo kuò
考验 词语我会认
琴鸟全身羽饰金黄,尾羽非常发达,最外侧的两根长达70厘米,端部向两旁弯曲,炫耀时尾羽展开很像古希腊的七弦竖琴。因此起名叫琴鸟。
跨学科学习
动物界中的音乐家——琴鸟
琴鸟不但美丽壮观,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种鸟类的鸣叫声,还能学人间的各种声音。如汽车喇叭声、火车喷气声、斧头伐木声、修路碎石机声及领号人的喊叫声等。歌声婉转动听,舞姿轻盈合拍,是澳洲鸟类中最受人喜爱的珍禽之一。
练一练
秋天的各种声音汇成了一首美妙的曲子。请有感情地朗读《听听,秋的声音》,一边读一边想象,说说你还听到秋天的声音在哪里?仿照着课文写一写。
每一滴晶莹的露珠里
每一片飘落的叶子上
每一朵怒放的秋菊里
我喜欢“唰唰”的落叶声,它告诉我们秋天来了。
品诗句悟秋声
再次朗读诗歌,说说读到这些秋的声音,你的眼前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进行分享。
悟秋声
黄叶向大树道别的画面
想象画面,说说黄叶会对大树说些什么。
黄叶会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我仿佛看到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
大自然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听听,秋的声音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根据部编版教材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能反应秋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本单元以“秋天”为主题的教学篇目中《听听,秋的声音》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听觉上的美感,秋之韵味将大减;
没有诗歌来佐料,秋之意境顿感逊色。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
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
老师承接:因为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你们捕捉到了秋天那么多迷人的景色,是的,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季节,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去听,秋天,她还是一个——
(师出示词语“辽阔的音乐厅”,指名多个学生认读,齐读。
)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去听听秋的美妙的声音。
(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是美的,不仅美在缤纷的色彩里,还美在动人的秋声里。
课一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教学情境。
以悦目的翩翩黄叶导入,以背景音乐渲染,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奠定了本节课唯美的教学基调。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只听不看书,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来:落叶的刷刷声、蟋蟀发出的口矍口矍声。
(对于学生能够认真倾听提出表扬)其实不仅这些,书中还隐藏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正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呢!那就开始我们的发现之旅吧!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到的秋的声音或能表现隐含秋的声音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也可提出不懂的词)3.师生对话共同记录发现: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口瞿口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
在对话里理解“歌韵、叮咛、歌吟”等词;在对话里引导学生想象“黄叶和谁在道别,大雁为谁而叮咛,田野里是谁在歌唱。
”。
并随机板书。
4.指名学生读前三节,边读边品,说说你喜欢哪节中描写的秋的声音,并说明为什么喜欢,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环节以“听”为主线,在师生融洽的对话中对诗歌前三节内容进行了一次梳理,也为下面的细听秋声和情感朗读做好了准备。
] (三)细听秋声,深感秋趣。
听声音,想象说话。
(1)师导语:从刚才的对话中,我们已经听到了秋的声音,可大家听得还不够真切。
我们快跑进树林里,站到蓝天下,再去仔细地听一听吧!听听黄叶和树妈妈说些什么?蟋蟀会唱什么?而大雁有什么叮咛?秋风又有哪些欢快的歌吟?也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其
中的一个角色与同伴合作表演,想想你会怎么说、怎么唱。
(分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同学再补充、再展示朗读,教师相机给出评价和指导。
)
例如:从黄叶和树妈妈的告别声里,我们听到了一份伤感,指导学生读出依依惜别情;而在我们小朋友的耳中,那声音又是多么优美动人,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诗句。
再如,抽两个学生表演大雁和朋友告别时的对话,教师可让学生回忆你上学离家前父母会有哪些叮咛,再引导学生想象,大雁不仅叮嘱白云,叮嘱小动物们,它们飞过二户来学校上空的时候,也对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撒下了暖暖的叮咛,它们是怎么叮嘱小朋友们的?引发学生的想像,再指导学生甜甜地暖暖地读诗句“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等等。
[情感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而如何使学生在这节课里将诗句读得有滋有味,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外,如,指名读,小组
读,角色扮演读,引读等,我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趣”为佐料,为学生创设了非常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如让学生扮演黄叶和树妈妈道别时的对话,让学生想象秋风的兴奋和田野里玉米、高粱、大豆等等丰收后欢乐的歌唱……这些情境会有效激活学生的童真童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朗读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孩子们读得也便会更入情,更有味了]
(四)仿说秋声,编织秋韵
1.师导语:在美丽的秋天里,何止这些声音啊!快把耳朵、把心、把想象带上,我们再去听听,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
再将自己听到的秋天的声音编成一节小诗吧!出示诗歌仿写格式,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一节或几小节诗,写后我会选派代表诵读,并给学生们配上合适的音乐。
2.承接仿说内容,师引导学生略读诗歌第五、六两小节: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
[在细听了课文中的秋声后,我引导学生到课文外去听听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并让学生模仿课文第一二小节当当小诗人,试着编一编诗,这一仿说训练不仅架起了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培养了学生的作诗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下文“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
]
3.配乐朗读、回味全诗。
齐声朗读,有兴趣、能力者可尝试背
诵。
最后我再次拿起上课初出示给同学们的那枚枫叶,以诗一样的语言结束教学任务。
四、说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又充满挑战情趣的作业才会让学生喜欢,从而实现课后对课上内容的有效再现与完美衔接。
所以我设计的作业是画一幅秋天的画或写一首秋天的诗或编一个秋天的童话。
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带着意犹未尽的感受出色地完成。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能清晰地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大雁
(辽阔的音乐厅)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