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两宋前后,我国北方除了出现辽、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外,还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一蒙古族,蒙古族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元朝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么辽的国家呢?对边疆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进行管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元朝的统治(二)、讲授新课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1.元朝的特点:师:蒙古族是如何实现全国统一的?生: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去世。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蒙古与南宋联合于1234年灭金。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军灭南宋,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师:出示元朝完成统一的图片,指出: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大的統一。
元朝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生:元朝的统一,结東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地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王朝,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的奠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2、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为后代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元朝时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北庭都元帅府C.安西都护府D.中书省4、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熔音乐、舞蹈、动作、念白于一炉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5、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的作者是()A.吴道子B.赵孟頫C.阎立本D.张择端6、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
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7、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西藏的机构是A.四川行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 D.伊犁将军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9、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10、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
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会..早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1、“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戚继光抗倭D.康熙帝抗俄12、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的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A.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3、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课件(共38张PPT)

问题设置4:阅读分析材料说说行省设置的特点?行省设置的目的?
行省制度影响
创设情景三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即中书省)分出一个机 关驻扎在外面,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材料二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 的行省制度。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2021/8/242021/8/242021/8/24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42021/8/242021/8/248/24/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42021/8/24August 24,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42021/8/242021/8/242021/8/24
自治区
不可分割
图
设计思路:通过问题教学和直观结构图演示元朝及前代与西藏交往史实,培养 学生空间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贡献
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 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 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 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 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 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 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202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新人教版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元朝的统治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元朝的统治重点,强调元朝的统治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元朝的统治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元朝的统治内容,强调元朝的统治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元朝的统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书籍:《元朝史》、《忽必烈传》、《元朝政治制度研究》等,这些书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元朝历史知识。
2. 辅助材料:
a. 准备元朝建立、统治措施、统一和社会变化的图片,如元世祖忽必烈的画像、行省制度示意图等。
b. 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如元朝疆域图、南宋与元朝的战争形势图等。
c. 收集元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作品,如元曲、壁画等,以展示元朝时期的文化特色。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古代货币交换实验,以直观地了解元朝时期的经济状况。
题型5: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元朝社会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元朝社会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蒙古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蒙古族与汉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提高、商业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等方面。这些变化对元朝时期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1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十一心课题“元朝的统治”。
教材主要围绕元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元朝的统治和社会风貌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辽宋夏金时期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元朝的统治,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困难,如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掌握元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过程2.元朝的政治制度3.元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元朝的历史。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图片教学法:运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元朝的历史。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2.历史史料(如《元史》、《元朝实录》等)3.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如成吉思汗的统一、窝阔台的继位、忽必烈的建立元朝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如行省制度、科举制度等,引导学生通过史料了解元朝的政治体制。
4.巩固(10分钟)讨论元朝的经济发展,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元朝的经济状况。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案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立意】1.单元大概念:“大中国”2.大单元主题:走向“大中国”的时代3.单元结构:4.课时线索:明线: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暗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分析】1.课程目标: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课程内容要求:认识两宋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新变化;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教材分析:历史阶段来看: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造就了多元一体乾元气象。
这一时期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等先后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与这一阶段的冲突和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教材内容来看:“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讲述了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气象、社会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则呈现了多元性和多样性文化发展的新景观,包括理学理论体系,宋词、元曲、话本等新文学体裁和科技成就。
总体来看,本课时涉及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容量偏大、知识点多,且部分内容与初中重合。
【学情分析】教授对象: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部分内容(两宋经济、宋元科技文化和城市),且具有一定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
但经济和思想板块理解难度大,学生易生畏难情绪,要求教师应深入浅出,将尘封的史料和活跃的学生对接。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重点:宋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新变化2.难点:理解“大中国”的内涵和表现【教法学法】1.教法:史料教学法、问题导学法、情境教学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设计】【设计反思】1.亮点与特色:(1)以恰当的视角,撑起单元教学的厚度与信度;(2)以新颖的史料,整合教学环节的细节与情境;(3)以平实的姿态,体悟民族交融的意义与力量。
2.担忧与困惑:本课涉及的时间跨度长,内容广泛,需要大量相关知识的储备与积淀,作为年轻教师在把控上尚有难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习题课件

哪个地区( B )
A.西域
B.西藏
C.台湾
D.蒙古
24.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
是( C )
①建立蒙古政权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亡西夏 ④创立行省制度,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遂辟雄图,混一中外;德威所指,无远弗届;建号立制,垂 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败;英明克断,用无祗悔。 材料二 元世祖重视借鉴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
A.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②④ D.①③④
18.(长沙中考)梁启超在 1905 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
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C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9.元朝时,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的机构是( B )
A.中书省
B.枢密院
——回族 ③元朝有很多定居中国的外国人 ④契丹、女真等族同汉族交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
10.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管辖“腹里”的中央的行政机
构是( A )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行省
11.(德州中考)“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
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C )
A.北魏
B.辽
C.金
D.元
3.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今天下列哪些地区都在元朝的统治范
围之内( A )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含答案解析)中考历史考点一点一练(七年级下册)

中考历史考点一点一练(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元朝的疆域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尔等族,长期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二、制度建设1、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行省制度(1)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2)在地方: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3)影响: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清以后继续沿用。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原则: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根据各地区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2、措施(1)台湾: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3)西藏:①1247年蒙古王子与吐蕃首领会晤,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
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②元朝建立后,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朝廷还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③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考点1:元朝的疆域】1、地位:()是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的()王朝。
2、疆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