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股骨髋臼撞击症在DR、CT、MRI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分析

股骨髋臼撞击症在DR、CT、MRI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分析作者:张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究在对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DR、CT、MRI诊断方案的价值,分析其临床影像表现。
方法:在本院中选择时间段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作为实验时间段,于该时间段内数据库中调取股骨髋臼撞击症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应用DR、CT、MRI三种诊断技术,对其髋关节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的异常特征。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DR、CT、MRI三种诊断方案中均存在头颈交界骨突、头颈偏置距异常、α角异常、髋臼缘增生硬化、软骨下骨硬化囊变5种特征,其中以CT诊断图像最为清晰;而关节周围水肿,软骨撕裂特征以MRI图像最为清晰。
结论:DR、CT、MRI三种诊断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均能够不同程度的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特征;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临床检查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状态以及临床组数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这样才能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案,对患者病症进行明确,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股骨髋臼撞击症;DR、CT、MRI;影像表现;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2在现代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成年人以及经常运动的年轻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炎症状况,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传统的关节蜕变理论,难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
故而在临床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一种有效且准确的诊断方式明确患者病症特点,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很有益于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1]。
DR、CT、MRI三种诊断方式,在目前临床上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不同的诊断方式在对患者病症进行明确时存在较大的差异。
故而在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2]。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 ] 曹泽毅 , 编 . 3 主 中华妇 产科 学 [ .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M] 北
2 0 2 0 0 4: 4 5.
[ ] S ekrJ Mmaglt J n atr eahs n lu dtd 4 cn e G, raohE .It uei d ei sa p ae i r n o l apm a[]F riSei, 9 23 5 :9 p r slJ . et t l 18 , 7( ) 5 3—6 9 l r 0.
不 同 影 像 学 检 查 在 髋 臼 骨 折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许 文 联 ( 包头 市 第三 医院 骨科 , 内蒙古 包头 0 44 ) 1 0 0
[ 摘要 ]目的 : 探讨 x线 片、 T 平扫及 C C T三维 重 建在髋 臼骨折 诊 断 中的 应 用。方 法 : 0 4 0 7年 对 2 0 ~2 0
n c lOb t t 2 0 , 0: e o s e , 0 0 2 1—1 2.
[ 考 文 献] 参
[ ] IayH .nrueie d ein —Anudt[]AeaO se Gy 1 nn Itatr hs s na o p aeJ . t btt —
n cl cn ,0 1 s ( 1 :8 —9 3 eo a d 2 0 ,o 1) 9 6 9 . S
[ 稿 日期 ]2 0 收 0 8一O —1 5 8 [ 者 简 介 ]刘 芳 ( 9 6 , ,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市 人 。 医学 作 1 7 一) 女 内 硬士 , 治医师。 主
[ ] 刘 春梅 . 5 宫腔粘连综合 征 6 例临床 分析 [ ] 中国 医刊 , 4
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检查诊断率对比分析

拍摄 。具体包括 : ①选择骨盆 出口位 : 保持x 线向患
者 的头部 进行倾 斜 , 保持 角度 为3 5 度之 后进 行拍 片 :
选 取 我 院2 0 1 2 年O 7 月一 2 0 1 4 年0 7 月1 0 0 例 髋 臼 隐 匿性 骨 折患 者 针对 所有 患者 全部 经过 手术 以及
成髋 臼隐匿性 骨折 患 者 的临床数 据分 析 .利用 卡方 检验 以率 形 式表 示计 数 资料 .以P < 0 . 0 5 为存 在 明 显
髋 臼骨折属 于临床较 为普遍 的一种 下肢骨折 . 针
E m o t i o n 1 6 层 螺旋 C T 有效 进行 诊 断 要 求患 者选 择仰 卧位 , 对患 者实 施横 断扫 描 . 扫描 范 围的上缘 从 患者 髋 臼上 方3 厘米 的位 置开 始进 行 . 下 缘 至患者 坐 骨结 节水 平 的位置 为止 。保 持层 厚5 毫米 , 间 隔为5 毫米。
② 选 择 骨盆 人 口位 : 保 持x线 向患 者尾 部 进行 倾 斜 .
病理 有效 确诊 。 在所 有 骨折 患者 中 , 男6 6 例, 女3 4 例;
骨折 患 者 的年 龄 范 围为 1 9 岁一 6 9 岁 .患者 的平 均 年
保持角度为2 5 度之后进行拍片 ; ③选择骨盆前后位 : 要 求患 者选 择 仰 卧位 , 保持 双 足 内旋 , 角度 为 1 5 度. 保持 X 线 对患 者 的 骨盆 中央进 行垂 直 拍摄 :④ 选择
关键 词 : 髋 臼隐匿性骨折 ; c T 平扫 ; x 线平 片; 诊断率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1 6 . 8 : R 1 0 . 3 9 6 9 6 . i s s n . 1 0 0 1 — 0 2 7 0 . 2 0 1 5 . 0 3 . 0 2
CT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CT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蒲红;白林;付凯;赵世煜;陶克言【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1(012)001【摘要】目的:分析髋臼骨折CT及三维重建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50例髋臼骨折均摄X线平片及CT横断扫描,其中45例采用SSD(表现遮盖法)或MPR(多平面重建)技术作三维重建。
分析50例髋臼骨折的横断及三维重建CT表现,根据Letournel分型将其分类,重点探讨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
结果:50例髋臼骨折中,①简单骨折22例,其中前壁骨折5例,前柱骨折3例,后壁骨折6例,后柱骨折4例,横行骨折4例,X线平片仅显示19例骨折。
②复杂骨折28例,其中双柱骨折9例,T型骨折4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4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
CT横断扫描共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54块,X线平片仅显示关节腔内骨折碎片32块,并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
三维重建图像多角度、立体显示骨折及移位情况。
50例髋臼骨折中,38例行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
手术中所见与CT扫描结果完全一致。
结论:髋臼骨折CT扫描能准确对骨折分型,三维重建可弥补横断影像的不足,有助于骨折的立体定位,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总页数】4页(P43-45,51)【作者】蒲红;白林;付凯;赵世煜;陶克言【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CT 室,四川成都 610072;四川省人民医院CT室,四川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683.3【相关文献】1.三维CT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J], 王葵光;郑祖根;沈忆新2.对比螺旋 CT 与 DR 平片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金全;海忠;崔凌;郭锐3.对比螺旋CT与DR平片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朱心德4.对比螺旋CT与DR平片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朱心德;5.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徐辉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三维CT和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诊断的比较分析

浅论三维CT和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诊断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评估螺旋CT三维重建和X线平片在髋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41髋外伤性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诊治经过。
结果:36例41髋中共有骨折118处,12处髋臼或者股骨头骨折在X线平片中未能发现,检出率%;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全部显示清楚,检出率100%,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差异有显着性。
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损伤的诊断中,与普通的X线平片相比,显示了其明显的优越性,是诊断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在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中应作为首选方案。
【关键词】髋关节骨折;三维重建;X线平片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application of 3D reconstruction with spiral CT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ip joint :A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diagnosis by andof 36 patients(41 hips) with hip joint fracture were :The hip joint fracture quantity of 36 cases was 118 while the fracture detection rates of Xplains was gain themost objective view of hip joint fractures and the fracture detection rates was 100%.The difference with spiral CT andplains was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of hip joint :Comparing with routineimage,technique showsincomparable superiority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e hip joint was an effective methods in diagnosing hip joint fracture and shoud be the first choicein examination of the complicatedacutabular fracture.Key wordsfracture of hip髋关节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髋关节骨折多为复杂性骨折,处理不当就会致残,故准确快速的诊断对及时治疗和减少致残非常重要。
髋臼骨折X线和CT诊断论文

髋臼骨折的X线和CT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髋臼骨折judet-letournel分类的影像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37例髋臼骨折均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依据x线和ct资料对骨折分析并依据judet-letournel 分类法分型,比较二者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ct在髋臼骨折的分型诊断和关节腔内外游离骨片等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ct还可以显示髋臼骨折伴发的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的形态变化,平片整体形态显示能力优于ct。
结论:ct是全面评估髋臼骨折的必要检查手段,其总体诊断效能优于x线片,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髋臼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89-01髋臼骨折是创伤骨科领域的难点之一,对其影像学的正确分析并分类是髋臼骨折诊断、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x线平片和ct是髋臼骨折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充分利用两种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估髋臼骨折的形态变化,指导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本文收集37例髋臼骨折的x线平片和ct资料并其进行分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本文共收集髋臼骨折37例,男26,女11,年龄18—70岁,平均38岁。
所有病例入前后均摄x线平片,包括骨盆或伤侧前后位片。
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扫描范围从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水平,层厚3-5.0cm,螺距1.5,重建间距1.5—2.5cm,骨组织窗,窗位300hu;窗宽2000hu,软组织窗,窗位45hu,窗宽350hu;所有病例均采用mpr作ct冠状位,失状位及斜位重组,部分病例行容积重组。
分析归类, x线平和ct将髋臼骨折按judet-letournel 分类方法分型,其结果采用四格表x?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根据手术结果,结合影像学资料,按judet-letournel分类方法,37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后壁骨折8例,后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2例,前柱骨折3例,横行骨折5例,t型骨折3例,双柱骨折6例,后柱、后壁骨折1例,横行伴前壁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1例,不能对其分型1例,ct 对髋臼后壁和后柱骨折的发现明显高于x线平片,对其他类型骨折的显示效果x线平片显示亦不及ct,ct显示髋臼骨折37例,显示率97.2%,x线平片发现髋臼骨折21例,显示率5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CT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CT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实习医院放射科在2007年-2010年收治的3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多平面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表面遮盖显示、(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最大密度投影等三项的表现。
结果:全部患者参照Judet分类法[1]属Ⅰ型18例,Ⅱ型12例,Ⅲ型5例。
35例骨折患者中,单侧者27例(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者8例。
主要合并症有:髋关节脱位29例,髂骨骨折16例,脊柱骨折6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耻骨联合脱位1例,骶骨骨折1例。
结论:多平面重建(MPR)能够比较清晰地显示出髋臼骨折情况,表面遮盖显示(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能够非常有效地显示出骨折位置、范围以及移位骨片等情况,三者结合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螺旋CT检查;髋臼骨折;临床诊断;临床价值高能外力通常是导致髋臼骨折的重要原因,其骨折形态复杂且移位方式多样,并且通常伴有各种严重的合并症(例如,股骨头脱位、股骨头骨折或者其他严重合并症),因此治疗难度相当大。
但是,前期的明确诊断可以非常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传统的X线检查会因为股骨头的遮挡而无法有效探查髋臼骨折,因此也无法提供准确的治疗参考;除此之外,普通的CT轴位扫描二维断层图像因为缺乏立体感和直观感也不能够为医师提供准确的治疗参考。
层螺旋CT三维重建有效克服了以上缺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在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组中共有3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5-44岁,平均28.9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压伤8例。
三维CT和X线平片对髋关节骨折诊断的比较分析

显示 了其明显的优越性 ,是诊 断髋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 ,在 复杂性髋关节骨折 的诊 断 中应作为首选 方案 。 [ 关键词 ]髋关节骨折 ;三维重建 ;X线平 片 [ 中图分类号 ] R 8 . [ 63 3 文献标识 码 ] A [ 中图分 类号 ] 10 2 4 ( 00 0 0 8 0 0 8— 34 2 1 ) 2~ 0 3— 2
icm aa l s p r r yi tedan s n ea yo ehpjit nuy I w sa f ci eh d nda n s ghpjit rc n o p rbe u ei i ig oi a dt rp t i o jr. t a nef t em to si i o i i on f - ot n h s h f h ni e v g n a
Meh d :A rt seteaa s f i n s y3 —TadX— y0 3 ae t ( 1hp )wt h itrc r w r p r r e . to s e op c v nl io d goi b D C n r f 6p tns 4 i r i ys a s a i s i i j n f t e e e om d h p o a u e f
[ 摘要 ]目的:评估 螺旋 c T三维重建 ( D C )和 x线平片在髋关 节骨折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3 -T 6例 4 1 髋外伤性髋 关节损伤 的 x线平 片和 螺旋 c T三维重建等影像 学资料及 临床诊 治经过 。结果 :3 6例 4 l髋 中共有骨折 l8处 , 1 1 2处髋臼或者股 骨 头 骨折 在 x线 平 片 中未能 发 现 ,检 出率 8 . % ;螺 旋 C 98 T检 查 及 三 维 重 建全 部 显 示 清 楚 ,检 出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与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探讨CT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
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23个髋臼骨折者的影像资料,部分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
结果:CT对简单和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DR平片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0%,2例漏诊,对复杂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53.8%,6例仅诊断为简单型骨折。
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而DR仅显示3处。
结论:CT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分型和关节内碎骨片的发现率远高于DR,因此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髋臼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数字X线摄影术
髋关节属多轴杵臼关节,所承受的力是人体体重的2~3倍[1]。
髋臼是组成髋关节的球窝,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损伤,处理不当常致严重的后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残疾。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因髋臼解剖的复杂性、组织间结构重叠、患者难以配合标准检查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常难以全面、准确显示髋臼骨折的全貌,对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无须来回搬动病人,无组织结构的重叠,并可多平面重建,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影像资料。
作者对我院21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23个髋臼骨折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PACS系统中搜集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诊断为髋臼骨折患者21例,其中单侧受伤19例(右侧11例,左侧8例),双侧2例,共计23个髋臼。
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13~95岁,平均51.6岁。
所有病例均为外伤所致,致伤原因车祸4例,高处坠落伤3例,跌伤14例,就诊时间为伤后1 h~5 d。
1.2 检查方法
21例患者采用Kodak公司DR 7500摄片检查(除5例摄骨盆正位片外,其余16例均摄单侧髋关节正位),后使用GE light speed 4层螺旋CT机平扫,病人取仰卧位,行双髋轴位扫描,自髋臼顶部髂骨翼至坐骨结节水平扫描,层厚5~
10 mm,层距5~10 mm,螺距为1~1.5,对疑有髋臼骨折者追加1.25~2.5 mm螺旋扫描,螺距为1.5,所得原始扫描数据经输入工作站进行骨组织的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多角度、多方位并结合轴位认真观察髋臼骨折的情况和关节腔内游离碎骨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骨组织、软组织及盆腔脏器的受损情况。
2 结果
23个髋臼骨折的分型(图1、2),伴发骨折、脱位、关节内碎骨片(图3)及关节囊内肿胀情况的CT与DR显示见表1。
图1 DR平片示右侧髋顶一条线形骨折线,误诊为简单骨折
图2 同一患者CT清晰显示累及髋臼前壁、后壁及后柱的复杂骨折
图3 MPR冠状位(A)和轴位(B)清晰显示关节腔内小碎骨片及后壁骨折
表1 CT与DR对髋臼骨折和伴发征象的比较例
注:括号中为所占百分比
3 讨论
髋臼是组成髋关节的重要结构,是由前柱(髂骨耻骨柱)与后柱(髂骨坐骨柱)所构成的倒“Y”形凹陷,分为4个壁2个柱:前壁为耻骨体,后壁是坐骨体,顶壁为髂骨体,内侧壁由髂、耻、坐骨体的盆壁部分构成,又称方形区或四边体;前柱始于耻骨支,经方形区前方延伸达髂前上棘或髂嵴,后柱始于坐骨大切迹经髋臼上方负重区和髋臼面后方向下达坐骨结节。
较大的暴力尤其是坠落伤、严重的车祸而易致髋臼骨折。
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骨折处理不及时或不适当都会导致骨折不愈合或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因此合理使用影像学检查,迅速而准确地判定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成为影像科和骨外科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
3.1 CT较DR在髋臼骨折检查中的优势地位
由于髋臼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传统X线平片需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骨盆向患侧倾斜45°)及闭孔斜位(骨盆向健侧倾斜45°)3个角度投照位置(本组全部病例只行常规髋关节或骨盆前后位片)[3];但因髋臼结构复杂,骨骼及软组织重叠较多,肠道气体干扰,损伤后的骨盆解剖发生变化,加之患者受伤较重和合并复合伤,多因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不能配合多体位检查等诸多因素制约,影响髋臼全貌的显示,常难以对臼窝的骨折线和移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作出精确的诊断。
CT检查并结合多平面重建,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4]。
据文献报道,X线平片斜位片检查的可能性很小,检查难度大,诊断困难[5]。
本资料中23个髋臼骨折DR平片明确诊断简单骨折8例,漏诊2例,复杂骨折7例诊断准确,6例仅能发现1处骨折,造成误诊,对关节腔内的碎骨片只发现3处。
而CT只需患者平卧在检查床上接受检查,横断面扫描避免了组织的重叠和肠道气体的干扰,对骨结构和软组织具有高度分辨率,所以髋臼骨折的显示充分而全面,对髋臼骨折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关节腔的碎骨片也能清晰显示,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
3.2 CT与DR在髋臼骨折分类中的应用比较
髋臼骨折是一种累及关节面的复合损伤,髋臼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分类方法很多,根据Letournel分类法将髋臼骨折分为简单骨折和复杂骨折两大类[6]。
简单骨折包括前壁骨折、前柱骨折、后壁骨折和后柱骨折;复杂骨折指包含上述两类或两类以上的骨折[7-8]。
我们沿用上述的分类法,根据骨折线的多少和走行来分类,本组资料显示CT对复杂性骨折分型的准确性明显高于DR,当然造成DR误诊的原因可能与只摄前后位片而未摄双斜位片有关。
我们认为此分型简便、实用,有利于影像医师的诊断和骨科医师掌握。
另外髋臼骨折往往还并发其他部位的骨折和髋关节的脱位及关节囊的肿胀,CT和DR平片在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本组资料表明,对髋臼骨折的判定CT较DR平片有如下优势:(1)显示骨折解剖位置准确,对复杂性骨折分型更为准确;(2)对骨折线的走向和数量、关节腔内碎骨片多寡及移位情况显示清楚,判断准确;(3)能清楚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
因此,在髋臼骨折的分型、碎骨片的显示及随访中,CT较DR平片对临床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DR平片检查仍然是影像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作为常规的外伤筛选检查方法,而CT可作为重要的补充,尤其是临床高度怀疑而DR平片阴性者,必须行CT检查,这样就可为临床提供较全面详实的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4.
[2]纪年尚,马建林,蓝孝全,等.16层螺旋CT与DR在髋关节创伤诊断中的对比与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896-898.
[3]王如清,黄胜,巴奇,等.螺旋CT与X线平片在诊断髋关节创伤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2(6):421-423.
[4]杨涟,顾金林,张宗军.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2008,36(3):210-211.
[5]FISHMAN E K,MAGID D,DREBIN R A,et al. Advanced three- 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acetabular trauma:volumetric image processing[J]. J Trauma, 1989,29(2):214-218.
[6]LETOURNEL E. Acetabular fractures: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 Clin Orthop,1980,151(1):81-86.
[7]BRANDSER E, MARSH J L. Acetabular fractures:easier classification with a systematic approach[J]. AJR,1998,171:1217-1228.
[8]卡内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3卷[M].9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4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