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骨折

合集下载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2024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图文详解髋臼骨折七大手术入路目录1髂腹股沟入路2Kocher-Langenbeck入路3改良Stoppa入路4前后联合入路5腹直肌旁入路6髂骨股骨入路7放射状入路一、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步骤:患者仰卧位,切口起自髂嵴前2/3交界处,沿髂前上棘,横过下腹部,止于耻骨联合上方3cm(图1)。

图1 髂腹股沟入路,皮肤切口在髂前上棘下方3cm稍内侧处游离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

沿切口切开腹肌和髂肌在髂嵴上的起点,将髂肌从髂骨内板处做骨膜下剥离,显露髂窝、骶髂关节前方和真骨盆上缘。

在下方切口段切开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和腹直肌鞘前方筋膜,达腹股沟管浅环上方1cm,显露腹股沟管(图2),分离出精索或圆韧带及髂腹股沟神经,用第1根橡皮条牵开(图3)。

图2 髂腹股沟入路,显露腹股沟管前壁,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图3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显露腹内斜肌、联合肌腱,皮条牵开精索沿腹股沟韧带方向小心切开腹股沟韧带,保持它有1mm韧带附着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腹横筋膜。

注意不要损伤腹股沟韧带下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髂外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松解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共同起点后(图4),即可进入腰大肌鞘。

图4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腹横筋膜及联合肌腱在精索的后内侧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联合肌腱(图5),进入Retzius耻骨后间隙。

图5 髂腹股沟入路,切开腹直肌、联合肌腱、腹横筋膜及腹横肌将髂外血管及淋巴管从髂耻弓上钝性分离并向内侧牵开,将髂耻弓从髂腰肌上分开,牵出剪开髂耻隆起。

继续在髂腰肌下向外侧方游离,直至髂腰肌与骨盆边缘完全游离(图6)。

图6 髂腹股沟入路,游离并牵开髂腰肌,显露髂窝用第2根橡皮条将下方的髂腰肌、股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牵开。

将髂腰肌及股神经向内侧牵开,在骨膜下剥离闭孔内肌至髋骨的四边板,剥离时避免损伤髂内血管和臀上、下及阴部内血管。

用手指从外向内钝性分开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将第3根橡皮条包绕髂外血管及淋巴管。

髋臼骨折基础知识

髋臼骨折基础知识

X线检查
常规拍摄骨盆正位、髂骨斜位和闭 孔斜位片。
CT检查
对疑似髋臼骨折患者应加做CT检查 ,以明确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
conservative治疗
1 2
绝对卧床休息
髋臼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以避免移位和 出血。
药物治疗
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缓解疼痛和肿胀症状。
牵引治疗
3
对无明显位移的髋臼骨折可采用牵引治疗。
发病原因和机制
原因
髋臼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高能量暴力,如车祸、跌落等。此外,骨质疏松、骨 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慢性疾病也可能增加髋臼骨折的风险。
机制
髋臼骨折的机制与暴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身体姿势有关。通常情况下,股 骨头与髋臼顶部的撞击是导致髋臼骨折的主要因素。
髋臼骨折的危害与预后
危害
髋臼骨折可能导致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并可能伴有血管、神经 损伤等并发症。
预后
髋臼骨折的预后通常较好,但可能遗留一定的功能障碍。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有 助于改善预后。手术治疗可以恢复骨折端的解剖结构和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康复治疗则可以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2
髋臼骨折的诊疗流程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受伤原因、疼痛部位、是 否有出血等症状。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步态、肢体长度和周围神 经功能是否正常。
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感染是由于髋臼骨折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或术后护 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一种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是由于髋臼骨折手术后患者长时间卧床、 缺乏活动等原因导致的一种并发症。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伤口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者 可引起骨髓炎等严重后果。
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症状, 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

髋臼骨折分型髋臼骨折,又称髋关节骨折,是指由于外力机械作用导致髋臼骨折裂的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

它常常在老年人、儿童和运动员中发生,特别是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而易受到损伤。

髋臼骨折的分型是判定病人髋关节损伤的重要方法,也是治疗的关键步骤。

首先,根据髋臼骨折的发生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单侧髋臼骨折、双侧髋臼骨折和复合髋臼骨折。

其中,单侧髋臼骨折指的是骨折发生在一侧髋臼上,而双侧髋臼骨折则是指骨折发生在左右两侧髋臼上,复合髋臼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在左右两侧髋臼上,并伴有关节面损伤。

其次,根据髋臼骨折的损伤程度,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AO/OTA型(AO/OTA type)、Meyers型(Meyers type)、Paley型(Paley type)和Lauge-Hansen型(Lauge-Hansen type)。

AO/OTA型是指骨折损伤不到髋臼的深层区域,属于轻微的损伤。

Meyers型则是指骨折损伤的局限性较小,但深层区域受到影响,属于中等损伤。

Paley型是指骨折损伤的深度较大,双侧髋臼损伤均较严重,属于重度损伤。

Lauge-Hansen型则是指骨折损伤更为严重,并具有内外转位等特点,属于极重度损伤。

此外,根据髋臼骨折的损伤方式,还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轴心型(axial type)、跨节型(cross-sectional type)和斜节型(oblique type)。

轴心型是指骨折损伤发生在髋臼的纵向中,通常称之为轴索断裂或纵向骨折。

跨节型是指骨折损伤发生在髋臼的横向中,通常称之为横向断裂或横向骨折。

斜节型是指骨折损伤发生在髋臼的斜向中,称之为斜向断裂或斜向骨折。

最后,根据髋臼骨折的损伤情况,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别:扭伤型(twist type)、打击型(impact type)、剪切型(shear type)和撞击型(collision type)。

扭伤型是指骨折损伤发生在髋臼的旋转运动中,通常称之为旋转损伤。

工伤髋臼骨折赔付

工伤髋臼骨折赔付

工伤髋臼骨折赔付
工伤髋臼骨折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或其他原因造成髋臼骨折的伤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相关政策规定,工伤髋臼骨折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

根据国家标准,工伤髋臼骨折赔偿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和其他费用补偿等。

首先是医疗费用。

工伤髋臼骨折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手术费用、康复费用、住院费用等。

根据个人所在地的医疗价格,医疗费用的具体数额会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医疗费用可以报销一定比例,剩余的部分需要个人自己承担。

其次是伤残赔偿金。

工伤髋臼骨折造成的伤残程度会影响伤残赔偿金的数额。

伤残程度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通过医学鉴定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髋臼骨折造成1-3级伤残,享受一定比例的伤残赔偿金。

具体的赔偿比例和金额,根据法律规定以及当地相关政策来确定。

此外,还有其他费用补偿。

工伤髋臼骨折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交通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等。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向工伤保险基金申请相关费用补偿。

总的来说,工伤髋臼骨折的赔偿数额是根据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和其他费用补偿来确定的。

具体的赔偿金额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评估和确定,如果工伤髋臼骨折造成严重的后果和后续费用,可能会更高。

但是根据一般情况来看,工伤髋臼骨折
赔付的数额在一定范围内,大约在数万元左右。

当然,具体的赔偿数额还需要根据工伤保险政策、个人的工资和工作性质等因素来确定。

在获得工伤髋臼骨折赔付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工伤保险机构,以获得准确的赔偿数额和相关帮助。

髋臼骨折.ppt

髋臼骨折.ppt

7. 如有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则应先处理骶骨骨 折。
8. 术中电透监护,以免螺钉进入关节腔。
内固定物:螺丝钉(拉力螺钉或空心螺钉),重建钢板和钢丝
5种松质骨螺钉的方向
髋臼后壁骨折的内固定
髋臼后柱骨折的内固定
髋臼后柱后壁骨折的内固定
髋臼前壁骨折的内固定
髋臼前柱骨折的内固定
髋臼横形骨折的内固定
❖ 11.骨牵引失效后再作髋关节置换术技术上十 分困难。术后松动率高,因此目前主张尽量 恢复髋臼的解剖形态,为日后作全髋置换术 创造条件。
❖ 12.现主张对老人髋臼骨折可选择性采用手术 复位与内固定,其结果优于一期髋关节置换 术。
小结
1.髋臼骨折往往是重大暴力的结果,并可累及 多个系统。
2.复苏很重要,虽然大出血不多见,但有移位 的髋臼骨折或伴有骨盆环骨折者失血量可不 少。
a)侧卧位
b)切口如图
c)可以显露髂骨 的外侧面与双 柱
d)暴露前柱不及 髂腹股沟途径
e)扩大髂股途径 适用于较陈旧 骨折。
4. 外侧直切口
a)侧卧位
b)可以显露后柱 髋臼顶髂翼一 半,少量的前 柱。
c)切口从髂嵴最 高点,经股骨 大粗隆作直切 口。
d)切开阔筋膜与 髂胫束
e)切断梨状肌, 闭孔内肌与股 方肌
AO分类
B2、2
B1、3 B3、3 C1、2
髋臼骨折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髋臼骨折大都为非手 术治疗,有中心性脱位者都作骨牵引,早期锻 炼,希望经过“磨合”后能得到较好的关节功
能, 问题是髋臼形态改变到什么程度才能为伤者 所忍受而不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但成功的可 能性很小,很多伤员都因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 而不得不接受了髋关节融合术。

髋臼骨折演示课件

髋臼骨折演示课件

年龄与性别分布
髋臼骨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 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从事高风险职业和活动较 多有关。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出现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失血性休克和 神经损伤等表现。查体可见髋关节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等体征。
诊断依据
炎症消除
运用冷敷、热敷、电疗等方法 ,促进炎症消退。
关节活动度恢复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 动,避免关节僵硬。
肌力训练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肌力训练计划。
功能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详细的功能锻炼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具体 的功能锻炼计划。
锻炼方式选择
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运动 等,根据患者病情和锻炼目的选择合 适的锻炼方式。
损伤。
05
药物治疗及辅助措施应用
镇痛药物使用指南
轻度疼痛
可选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注 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中度疼痛
可考虑使用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需注意呼吸抑制 等风险。
重度疼痛
应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需密切监测呼吸、循环 等生命体征。
抗凝药物在髋臼骨折中应用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后应尽早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以 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注意事项
使用抗凝药物时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同时,对 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并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 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建议
开放性骨折
对于开放性髋臼骨折,应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 类、青霉素类等。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
髋臼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中。

髋臼骨折处理的原则是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处理髋臼骨折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通过这些评估,医生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程度和骨折对髋关节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对于不稳定的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的是恢复髋臼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便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

手术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是通过使用钢板、螺钉或钢丝将骨折的骨片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工假体植入髋关节,以取代骨折的髋臼部分。

对于稳定的髋臼骨折,保守治疗是可以考虑的选择。

保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使用石膏、外固定器或拐杖等辅助装置来稳定骨折,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然而,保守治疗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并且存在骨折不愈合或再骨折的风险。

除了手术或保守治疗之外,患者还需要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和日常活动指导。

通过这些治疗,患者可以逐渐恢复
步行、上下楼梯和其他日常活动的能力。

髋臼骨折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手术或保守治疗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定性,而康复治疗则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恢复和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概述
半年前,亲戚出了车祸,他在车祸中,左髋臼骨折半髋关节后脱位。

之后急忙送到医院就诊,经过医生治疗,病情得到缓解。

送进医院当天,医院就给他做了复位,后来牵引近50天,再后手术钢钉固定。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

二、步骤/方法:
1、
医生告诉我们,髋臼骨折也是可以选择采用保守疗法的。

不过只有下面这两种情况可以考虑用保守疗法:大部髋臼完整且仍与股骨头匹配;两柱骨折轻度移位后形成继发性匹配。

因为医生都是较为专业的,所以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何,再决定是否能采用保守疗法。

2、
如果不适合保守疗法的情况,就只能采用手术治疗了。

医生建议,手术宜在骨折两三天后至10天内进行。

这时局部出血已停止,而骨折线仍清晰可见。

复位过后,要做牵引,有需要还是要用钢钉定位。

3、
在手术完,要在床上适当运动一下。

在询问医生后,方可下床运动。

俗话说,伤经动骨一百天,最好在家好好休养,营养方面也要跟得上,骨头汤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注意事项:
要根据X片愈合情况选择是否下地锻炼,在床上主要是患肢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
2016-01-14 作者:西安市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王谦张堃点击量:571我要说
2014年7月3日至5日,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创伤国际委员会(AOTrauma)举办的联合学习班在西安成功举办,AOTrauma 日本委员会主席、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理事Sawaguchi教授应邀就“髋臼骨折诊断、分型及治疗原则”作了精彩报告。

在征得Sawaguchi教授同意后,特将报告内容整理成文并呈现给大家,供骨科同道们分享。

髋臼骨折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多见于青壮年,骨折块移位可导致髋关节匹配丧失,若不经复位而任其畸形愈合,将导致股骨头与髋臼接触面减小,局部压力增加,引起关节软骨塌陷,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需恢复髋臼形态、接触区几何形态和关节内压力分布。

1.髋臼解剖结构
Letournel将髋臼分为前柱和后柱2个结构,同时包含前柱和前壁、后柱和后壁4个元素;将940例髋臼骨折患者分为单一元素的骨折(后壁型23.7%、后柱型3.2%、前壁型1.9%、前柱型4.5%和横断型7.4%)和至少包含2个元素的骨折(后柱加后壁型3.4%、T型7.0%、横断加后壁型19.5%、前柱加后半横型6.6%和双柱型22.7%)。

2.髋臼骨折诊断
髋臼骨折治疗的难点在于诊断、分型,只有明确的诊断、分型才能指导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制订合理的内固定方案。

髋臼骨折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

2.1 X线检查
X线检查包括摄骨盆前后位、髂骨斜位和闭孔斜位X 线片。

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需牢记6个标记,即髋臼顶、前壁、后壁、髂坐线(后柱)、髂耻线(前柱)和泪滴(图1)。

图1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髋臼相关标记a.髋臼顶b.前壁c.后壁d.髂坐线e.髂耻线f.泪滴
2.2CT平扫
仔细解读CT平扫图像,并与X线片进行对照,有助于了解骨折的个性化特点。

CT平扫图像中矢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横断骨折线;CT平扫图像中冠状位骨折线在X线片上表现为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线(图2)。

图2髋臼骨折CT平扫图像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图像的对应关系a.CT平扫图像(左)中矢状位骨折线在骨盆前后位X线片(右)上表现为横形骨折线b.CT平扫图像(左)中冠状位骨折线在CT三维重建图像(右)上表现为髋臼前后柱分离
2.3CT三维重建
CT三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现髋臼骨折形态及骨折块移
位方向和程度,有助于认识骨折的特点,并制订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

但它只能呈现骨折表面情况,无法展示骨折和骨骼内在结构的改变,如压缩性骨折、关节内骨折块等,对于这些易被忽视的情况应予以注意。

3.髋臼骨折分型
3.1后壁型
后壁型髋臼骨折最为常见,其X线片表现为后壁移位性骨折,常伴有髋关节脱位(图3)。

由于该型髋臼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且伴有关节压缩,其骨关节炎发生率很高。

图3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髋臼后壁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
3.2后柱型
后柱型髋臼骨折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可见髂坐线不连续,但髂耻线、前壁、髋臼顶和泪滴均完整,可伴有耻骨支骨折(图4)。

图4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髂坐线断裂、髋臼后柱移位性骨折
3.3前壁型
前壁型髋臼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前壁不连续,髂耻线在两处不连续,髂坐线和后壁均完整,伴有髋臼顶压缩时可出现海鸥征(图5)。

图5闭孔斜位X线片示髋臼前壁骨折伴髋臼顶压缩、出现海鸥
征(如黑线所示)
3.4横断型
横断型髋臼骨折累及前后柱,X线片表现为髂坐线、髂耻线、前柱和后柱均不连续,但闭孔环完整(图6)。

图6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髂坐线、髂耻线均断裂,髋臼横
行骨折累及前后柱
3.5后柱加后壁型
后柱加后壁型髋臼骨折后柱和髂坐线不连续,但前柱和髂耻线仍完整,常伴有髋关节后脱位、后壁压缩(图7)。

图7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髂坐线断裂、髋臼后柱和后壁骨折、
前柱和髂耻线完整
3.6T型
T型髋臼骨折即横断型髋臼骨折伴有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垂直骨折,X线片上所有纵向标记线均不连续,但髋臼顶和髂骨翼连续。

这类骨折有时需经联合入路手术。

骨折线的T型柄可垂直于耻骨下支,也可斜向前方或后方,形成各自不同的T 型骨折(图8)。

3.7横断加后壁型
横断加后壁型髋臼骨折髂坐线和髂耻线均不连续,闭孔环完整,髋臼顶与髂骨翼相连(图9),常伴有关节软骨破坏和骨坏死,预后不佳。

3.8前柱加后半横型
前柱加后半横型髋臼骨折髂坐线和髂耻线均不连续,前壁或前柱骨折伴有后柱横行骨折线,髋臼顶和部分后柱与髂骨相连,CT 平扫示前壁或前柱骨折线呈冠状位,后半横行骨折线呈矢状位(图10)。

图8T型髋臼骨折a.X线片b.骨折线T型柄方向
示意图
图9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髋臼横形骨折伴后壁骨折、髂坐线和
前耻线均断裂
图10前柱加后半横型髋臼骨折a.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髂耻线和髂坐线均断裂、髋臼顶和后柱部分与髂骨相连b.CT平扫示前壁骨折线呈冠状位,后半横形骨折线呈矢状位
3.9双柱型
双柱型髋臼骨折常伴有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髂坐线不连续,后柱向内移位,髂耻线不连续,髂骨翼骨折,闭孔环骨折,前、后柱分离,所有垂直标记线均不连续(图11)。

图11双柱型髋臼骨折a.骨盆前后位X线片b.闭孔斜
位马刺征示意图
4.髋臼骨折治疗
4.1治疗原则
髋臼骨折治疗原则包括准确分型,充分利用单一入路进行手术,对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

4.2治疗方法选择
髋臼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除患者基本情况外,主要根据骨折类型和形态进行选择。

髋臼骨折保守治疗适应证有骨折无移位、关节稳定等。

治疗方法为牵引3~4周,部分负重4~6周,然后开始完全负重。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适应证有难复性脱位、不稳定性骨折、髋臼顶移位>2mm、关节内骨折、坐骨神经损伤、股骨骨折及膝关节损伤等。

手术治疗禁忌证有全身情况差、
骨质疏松症、严重粉碎性骨折、伤口污染、术者缺乏外科手术经验、手术设施不足等。

4.3手术入路
4.3.1K-L入路
K-L入路取侧卧位或俯卧位,适用于后壁型、后柱型、横断型、后柱加后壁型、横断加后壁型髋臼骨折及伴有难复性或不稳定性脱位、关节内有游离骨折块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需注意的重要解剖结构有坐骨神经、旋股内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上神经和臀下神经(图12)。

4.3.2髂腹股沟入路
髂腹股沟入路适用于前壁型、前柱型、前柱加后半横型、双柱型、横断型及T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需注意的重要解剖结构有股神经、股动静脉及股外侧皮神经(图13)。

图12K-L入路示意图
图13髂腹股沟入路示意图
总之,正确诊断和治疗髋臼骨折需做到:①熟悉髋臼解剖结构及其在X线片上的位置和形态;②根据不同位置的X线、CT平扫和CT三维重建等检查明确髋臼骨折诊断;
③掌握并应用Letournel分型方法准确判断髋臼骨折类型,并据此选择治疗方法、制订手术计划;④根据相应手术适应证,选择髂腹股沟入路或K-L入路;⑤在治疗过程及康复训练中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