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管理机制的缺失分析

合集下载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从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
鹿 奶粉 事件成 为全社 会 关注 的焦 点。
三 鹿奶粉 事件 严重伤 害 了人们对 奶业 知名 品牌 的信任 。随着更 多 品牌 奶粉 被检 查 出三聚 氰胺 ,不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90 . 0
作者简 介:满炫 (9 5),女 , 17 . 湖南常德人 ,汉族 , 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讲师,主要研究经济犯罪侦查 ,南京,2 0 1 1 02
江 苏警 官 学 院学 报
J 0URNAL I OF JANGS P U OL CE OF I I F CER COL GE LE
V 12 o 2 o . 4 N . M r 2 0 a . 09

宪法行 政法研 究 ・
从 三鹿奶粉事件透视我 国食 品安全政府 管制
莴 炫
加 大投入 ,在提 高食 物供给 总量 、增 加食 品多样 性及 改进 国 民营 养状 况方 面取得 了巨大成 就 ,食 品安
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各种食品
安 全 问题 日益 凸现 。一些 不法 厂商 为获取 利益 在食 品 中掺杂使 假 的活动 十分猖 獗 ,因假酒 、农 药残 留、 食 品 中添 加违 禁物质 造成 的食物 中毒 而 导致大 量人 员伤亡 的事件 时 有发 生 。 08年 的三 鹿毒 奶粉事 件 20 更是 引发 了人们对 我 国食 品安 全管 制 问题 的深 刻 反思 。 三 鹿毒 奶粉 事件 引发 的思考 20 08年 9月 l 1日晚 ,卫 生部 指 出 ,近 期甘 肃等 地报 告多 例婴 幼儿 泌尿 系统 结石 病例 ,患儿 多有 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 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有关。 随后 的调 查发现 ,包 括雅 士利 在 内的二十 几家企 业 生产 的婴幼 儿配 方奶粉 皆含 有三 聚氰 胺 。其后 ,三

食品安全规制_政府规制失灵原因及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规制_政府规制失灵原因及政策建议

382 2011.012011年 第01期学术探讨食品安全规制——政府规制失灵原因及政策建议文/王兆伟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收到重视,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规制;对策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1-0382-01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2009年第二季度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77起,中毒3063人,死亡48人。

与2008年同期相比,中毒人数增加11.3%,死亡人数增加65.5%;与2009年第一季度相比,中毒人数增加182.3%,死亡人数增加4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食品市场的安全状况与政府规制密切相关。

为了提高食品市场的安全,则必须找出政府规制失灵的原因。

一、政府规制失灵自然垄断、人为垄断、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会使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从而损失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产生市场失灵。

政府规制即政府部门通过对某些特定产业或企业的产品定价、产业进入与退出、投资决策、危害社会环境与安全等行为进行的监督与管理,是对市场失灵的反应。

信息不对称以及规制俘虏则会带来政府规制失灵。

政府规制失灵是政府失灵在微观规制领域中的表现,属于政府失灵的范围。

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的时候可能会使规制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或损害了市场组织的效率或带来自身的低效率,产生规制失灵。

二、政府规制失灵的原因(一)监管体系混乱,频频缺位。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规制体制实行“分段规制为主,品种规制为辅”的环节管理制度,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等多部门都有规制食品安全问题的职责和权限。

不同部门之间在立法、执法上分工不明,重复执法现象比较严重。

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不同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因监管权模糊而互相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食品科技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杨月珍(准格尔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内蒙古鄂尔多斯 010300)摘 要:食品安全历来是国计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随着近年来社会公众饮食的不断丰富,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也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对社会公众的饮食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考量,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将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而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给予广大同仁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建议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Related SuggestionsYANG Yuezhen(Zhungeer Banner Market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on, Ordos 0103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has always been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With the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the public’s diet in recent years, the issu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has also begun to receive widespread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 will undoubtedly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food safety of the public.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nduct in-dep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ak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s an entry point, and then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hoping to give the majority of colleagues a certain reference.Keyword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problems; suggestions“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的毕业论文题目与范文

食品安全的毕业论文题目与范文

山东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教务处制表食品安全的论文一、食品安全的论文题目参考消费者对生鲜蔬菜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和搜寻行为研究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我国乳品进出口的影响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法问题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吴江市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控制策略研究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风险的认知和信息搜寻行为研究食品安全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及其治理体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几点法律建议饲料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民族地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超市鲜活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有机磷农药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论我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我国大型食品制造企业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探究河南省商水县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行为研究构建地方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南海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大连市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改进对策研究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控制体系研究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研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用研究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之内涵及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食品质量认证与中国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体系的构建策略环境因素对供应链中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仿真分析2009年南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法规建议食品安全预警系统框架的构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中日食品安全法比较我国食品安全应急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基层质监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分析与研究基于TPB模型的家庭食品安全风险干预研究我国食品安全损害赔偿制度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法律问题研究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诚信问题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行为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研究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管制的缺失分析苏果超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苏果超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加入WTO以来我国出口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及其治理体系网络破碎、治理失灵与食品安全供给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辽宁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研究二、相关范文参考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完善与思考【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

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

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店铺在此整理了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食品安全论文的范文1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纰漏(一)食品安全监管对象不清食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对象,继《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食品仍然采用《食品卫生法》中的定义,即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可见,能够概括到我国食品定义中的物质可分为: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成品,成品原料,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食品。

显然,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定义没有包括国际上常见的半成品,导致实践中食品的范围较窄。

同时,从食品定义表述中可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和药品的区分相对较为明晰,但也存在实践中的困惑,特别是“以治疗为目的”理解。

此外,毒物作为与食品相对的概念而存在,《食品安全法》中并未其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导致立法、执法、司法中存在重重障碍。

(二)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之间权责不清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第4、5条中的规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行政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部等会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全国及各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整体上,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之间的责任较为明晰,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多重监管、无人监管或者上下级政府之间监管不清的问题。

例如,在沈阳“毒豆芽”事件中,囿于工商、质监和农业部门的监管缺失,最后只能由公安机关部门进行监管,导致相关权益人受损。

(三)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单一《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我国仍然强调食品安全委员会、行政卫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性,强调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模式。

当然,囿于政府本身的权力、经济实力与国家职能,自然应该以卫生部门充当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导者。

但是,鉴于政府本身理性的欠缺及相关力量的限制,政府监管之外应该有第三方力量对其进行弥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一、本文概述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更是国家民生之本。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到地沟油、毒胶囊等问题,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暴露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严重漏洞。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分析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本文期望能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以期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之所以屡见不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法律法规、监管体系、企业道德、消费者意识等多个层面。

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例如,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违法成本较低,难以对违法者形成有效震慑。

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跟不上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使得一些新兴的食品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和治理。

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尚需加强。

在实际监管过程中,由于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有限,往往难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全过程监管,从而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再者,企业道德缺失和利益驱动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直接原因。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违法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非法添加剂、虚假标注食品成分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也破坏了市场秩序。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不法商家的欺骗。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问题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订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手机App或者网站,消费者可以方便地下单订购各种美食,而商家也能够依托网络平台来扩大销售渠道和提升知名度。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尤其是一些网络订餐平台上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政府应该如何加强对网络订餐食品的监管,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呢?一、当前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 标准不统一,监管空白目前,我国对于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标准不统一、监管空白等问题。

由于网络订餐平台的涉及范围广泛,且经营者众多,有些小规模的经营者可能并没有获得相关资质或证照,缺乏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管理意识。

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比如食材不合格、餐饮环境不卫生等问题。

2. 第三方配送环节食品安全隐患大在网络订餐过程中,第三方配送环节也是食品安全的一个薄弱环节。

配送员在接触食品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食品污染的风险,而且配送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环境因素都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目前的监管中,对于第三方配送环节的监管力度还不够,监管缺失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3. 消费者难以监督,维权不易消费者在网络订餐过程中往往难以直接监督食品的安全状况。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的维权渠道也相对狭窄,很难得到有效的赔偿或补偿。

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商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忽视和漠视,进而加剧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

二、政府监管应该具备的要点1. 加强对经营者的资质审核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经营者的资质审核和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并严格要求其取得相关的许可证和证照。

对于没有获得相关资质的经营者,应该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打击。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法经营者的存在,并确保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2. 设立食品安全标准针对网络订餐食品,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标准,明确食品从采购、加工到配送的整个流程中所应该遵循的各项标准和规章。

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责任

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责任

析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责任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始终是百姓关注问题。

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频发生,更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食品生产链上有关部门是事件的直接责任方,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和机构构建方面的责任缺失。

政府作为人民的代理方,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其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此,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的现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机制势在必行。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市场失灵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恐慌。

除了企业主体责任薄弱、诚信缺失以及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外,政府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一个市场信用尚未建立,而又乏有效监管的市场,食品安全问题必然会乱象丛生,屡禁不止。

因此,一方面通过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素质,建市场信用体系,达到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不断改革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活动,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政府对食品监管的必要性(一)市场失灵难以确保食品具有安全性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告别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

人们消费的食品几乎都源自市场的供给。

通过市场交换而来的食物其安全性便不在我们掌控之中。

市场主体具有逐利的本性,商家关心的是如何使利润最大化。

再者由于市场具有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市场失灵,因此仅有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难以使得市场提供安全性食品。

因此,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亟需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给予引导与调控。

(二)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责无旁贷政府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赋予必然伴随责任的规定,政府在获得人民直接或间接授权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国以民为大,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热的生存和身体健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疯牛病、禽流感、口蹄疫和农产品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

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上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每年食品安全问题所在成的严重后果,已使它成为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

它不仅使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而且对国家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等都造成很大的干扰和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管理机制的缺失分析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由关心吃饱、吃好,变成关心吃的科学、吃的营养、吃的健康。

但是,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却不容乐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

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的食品监管体系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迫在眉睫。

加强对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研究,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试图从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监管的体系入手通过逻辑分析和比较研究法等相关分析手段,着重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中现存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政府体制的差距,并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体系的对策。

以保证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完善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概念内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为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现状。

第三部分为建立我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对策。

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发展需要,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政府规制体系的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监管体制目录内容摘要 (1)第一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 (3)(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时沿革 (3)(二)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4)第二章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现状 (6)(一)具有严密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6)(二)重视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6)(三)具有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7)(四)HACCP管理技术监管………………………………………………………………8(五)提倡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8)第三章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对策 (9)(一)吸取外国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制体制 (9)(二)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规制环境 (10)参考文献 (11)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政府管理机制的缺失分析第一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分析任何完美的理论都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科学理论应有的生产力价值也才能得以彰显。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史沿革为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现状提供了历史参照系和进一步改革的路径依赖表。

令人可喜的是,面对我国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些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初步效果。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在纵向监管、职能配置、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存在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法治不完善、监管体制未理顺、社会监管缺位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历时沿革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作为一种行政制度安排会随着社会发展状况、监管技术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改革。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处于探索阶段。

1964年,国务院颁布了《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但其他配套的法律法规基本是一片空白,食品质量标准也只制定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没有制定自己企业的产品标准,当时由各级卫生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逐渐建立并历经了五次较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是1982—1994年: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或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执行国家食品卫生监督的职责。

在这段时期,食品安全监管以食品卫生监督为主,没有过多涉及食品安全的监管。

第二次调整是1995u2003年。

1995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将原由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或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调整至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并赋予卫生行政部门8项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在此期间,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始介入食品安全监管领域。

1998年,国务院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出口食品工作。

2001年,国务院批准将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下辖质量技术监督和出入境检验检疫两个执法系统,实行垂直管理体制,进出口食品的监管职能因机构合并,划归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部门。

第三次调整是2003--2004年。

2003年,国务院决定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除继续行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外,还负责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

第四次调整是2004年9月1日,国务院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将由原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管职责划归质检部门,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

第五次调整是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当年6月1日下式实施。

2009年下半年,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和食品安全标准评审委员会分别宣告成立。

2010年2月6日,国务院发文宣布成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食品安全法》确定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地方各级政府承担组织协调工作。

在行政监管系统之外,还要求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要求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加强舆论监督,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的普及工作,赋予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举报权(二)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工业的格局越来越复杂,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发展需求,其中的一些弊端也日益显现,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尽管有关部门在政策的实施和协调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高水平的综合协调以及很多其它预期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

本文仅以纵向监管、监管职能、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1.纵向监管不明确就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而言,政府各部门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系统十分复杂。

卫生部、农业部从中央到地方均为分级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副部级的身份很难驾驭各正部级的监管部门,而且尚无地方上的职能部门,无法实行地方上的监管。

针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暴露出的弊端,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的《食品安全法》对其进行了某些校正。

《食品安全法》的思路,是建立中央协调、两级监管的制度,但是,由于《食品安全法》是基本法,只是建立制度框架,没有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进行详细而明确的规定,因此,需要由国务院以实施细则的形式对其加以明确。

例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龙头,这使得过去群龙无首的局面得以改进,但是食品安全委员会能否有专业人力承担此项重大任务令人堪忧;中央与地方在监管工作上的职责有了进一步的厘清,但是按食物链来分工监管仍会呈现大量的环节空隙;旨在解决“马后炮’’问题而设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它的具体实施仍是困难重重。

地方政府追求政绩与食品监管也存在着许多矛盾。

目前,个别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设立门槛,为各部门监管设置障碍。

有些地方政府明确规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某些地域如开发区等,各个执法部门不得擅自进入,如需要到企业进行检查必须报请当地政府同意,甚至个别省份的市县级政府规定,每年有连续的一两个月是“无检查月",在此期间,任何单位任何部门不得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还有的地方规定,只有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才能到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和开展工作。

这些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虽然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带来了政令不通、企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保护伞和孽生腐败的摇篮。

2.监管职能不清晰政府有关部门监督职能不清晰,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段监管环节之间存在模糊地带,部门职责边界不明晰,执法工作中交叉与缺位现象并存。

食品安全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完整的食物链,很难进行精确地切割界定,一些新生经营业态的出现,使得执法界面更加模糊。

职责边界的不清晰,导致了监管工作中的交叉与缺位现象的并存。

对于规范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政府各部门依照相关规定都在加强监管,对于不规范的小作坊、小摊点、无证经营户,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各自为政、重复执法的现象依然严重,政府各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而且监管责任也难以落实到位。

第二,监管职能的分散导致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监管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社会资源比较有限。

长期以来,监管人力财力不足、执法装备落后制约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同时十分有限的监管资源又存在着巨大的浪费。

从执法人力上看,目前分散在农业、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的执法人员数量已超过百万。

但具体到每一个执法部门,人员短缺与任务繁重之间的矛盾便相对凸显。

从财政投入上看,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经费投入,但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又都杯水车薪。

如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2005年,全国已有从事食品相关检验的各类技术机构5630余家,农业、质检、卫生等部门都拥有自成体系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

常规检验检测力量的低水平重复设置,使有限资源分散化,一方面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另一方面,无力及时地进行技术升级,造成有些对技术装备要求较高的检验项目无法开展。

第三,齐抓共管的背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被实质性边缘化的风险。

由于承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门众多,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在每一个监管部门中所占比重又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