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章-水驱曲线

合集下载

综合可采储量分析实验-水驱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综合可采储量分析实验-水驱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综合可采储量分析实验-水驱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验学时:2学时 指导教师:康志宏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分析和预测可采储量的理论与原理;2. 掌握应用电子表格绘制分析图件;3. 熟悉相关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 实验原理1.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一个天然水驱或人工水驱的油藏,当它已经全面开发并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后,含水率达到一定高度并逐渐上升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对数坐标表示油藏的累积产水量Wp ,以普通坐标表示油藏的累积产油量Np ,做出两者的关系曲线,常出现一条近似的直线段,称为水驱特征曲线。

2. 前苏联学者马克西莫夫,1959年以经验公式提出的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半对数关系式,后于1978年我国著名油田开发专家,已故中科院院士童宪章先生,命名为甲型水驱曲线。

3. 水驱特征曲线方法是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特有的研究方法。

4. 常用的水驱曲线目前已有50多种应用于油田,可以对累积产油、累积产水、累积产液、产油量、产水量、产液量、含水率、水油比、可采储量、采收率等各项指标进行预测。

5. 油田的注采井网、注采强度、增产措施等变化时,水驱曲线可能会出现拐点,但半对数直线关系可能仍然成立。

6. 水驱特征曲线方法的作用包括:求取最大的累积产量(可采储量);标定采收率;分析预测含水与累积产量的关系;评价开发效果;求地质储量等等。

(1)甲型水驱曲线:p p N B A W 11lg +=累积产量[]111)303.2lg(lg B B A WOR N p +-=开采储量[])303.2lg()1lg(11%98%98B A f f N w w R +--=(2)乙型水驱曲线:p N B A W OR 22lg +=累积产量221lgB A f f N wwp --=开采储量22%98%981lgB A f f N w w R --=(2)产出程度和含水率的关系:产出程度和含水率的关系可以从乙型水驱曲线推到出: 由: P wwN b a f f 221lg+=- 设:b 2=d ⁄ N(其中:d =N b 2 )上式为含水率和产出程度的关系式。

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及应用

水驱特征曲线类型及应用

利用水驱曲线法进行油田的动态预测,既适用于天然水驱,又适 用于人工注水开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利用有关水驱曲线法, 可以预测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油田到中后期的含水率不断上升,通 过水驱曲线研究含水上升规律,经过一些合理的措施控制含水率的上 升,从而提高产量,还可以得到极限含水率条件下的产量。相对渗透 率曲线是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工程计算中的重要参数,通过油田 的实际生产数据,利用水驱曲线法推出相对渗透率曲线,对于油田动 态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一个油田,我们要制定合理的 开采方案,首先要知道可采储量,不然无限量的开采,不仅成本高, 而且产油量也比较低,所以研究油田可采储量是油田开发必须的一个 环节。
(1-7)
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1-8)
2.5 张金庆水驱特征曲线法 张金庆先生经过多年统计分析研究,导出了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
油量的一中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
经推导累积产油量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
(1-9)
(1-10)
该方法适用于任何原油粘度和类型的水驱油藏。 以上各式中:
-累积产油量,104t; -累积产液量,104t; -累积产水量,104t; - 经济极限含水率,%。
[J].石油钻采工艺,2003,25(5) [5] 王祥,夏竹君,张宏伟,等.利用注水剖面测井资料识别大孔道
的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2,26(2) 作者简介 王国栋(198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
究方向:应用概率统计。 (收稿日期:2011-09-28)
(收稿日期:2011-10-14)
(接6页)的主要特征。④与外界互动。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从来都 不会缺少聚光灯的环绕,保持与媒体的良好互动,妥善处理与媒体的 关系,不但能树立国家队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还能借助媒体的传 播力量,为比赛造势。此时主教练就是一个外交家,他既要有外交家 的辞令回答记者的刁难问题,又要保密球队的比赛策略,对于个别敏 感话题还要能巧妙转移,这其中就包括主教练对局势的把握,对信息 传播底线的控制,以及对球队的自信。⑤临场指挥。篮球比赛有其本 身魅力所在,还有比赛进程的不可预知性。40分钟比赛,场上形势瞬 息万变,考验主教练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的应对决策。主教练要随时根 据场上局势的变化,作出战术调整,或者作出换人调整。进攻乏力, 可能需要换强力中锋,或者加多一个远投手,加强外线得分;防守吃 紧,可能需要调上防守型队员;球队领先,可能需要控制比赛节奏; 比分落后,要加快传球速度,这些变化都需要主教练得临场应变能 力。⑥鼓舞球员士气。在高水平的比赛里,技术层面的差距已经不能 决定比赛的胜负,此时球队的意志和精神上升到主要决定因素。主教 练的工作就是要激发球员的这一层面的能量,此时主教练扮演的是一 个激励者的角色,心理学和管理学方面的造诣需要双管齐下。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教学内容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教学内容
水驱特征曲线课件
对于水驱油田来说,无论是依靠人工注水 或是依靠天然水驱采油,在无水采油期结束后, 将长期进行含水生产,其含水率还将逐步上升, 这是影响油田稳产的重要因素。所以,对这类 油田,认识油田含水上升规律,研究影响含水 上升的地质工程因素,制定不同生产阶段切实 可行的控制含水增长的措施,是开发水驱油田 的一件经常性,极为重要的工作。这次我将和 大家共同学习水驱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及分析方 法。
用途:发现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运用这一
定量规律来描述和预测各油田在生产过程中的
含水变化,产油情况,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樊29块水驱规律曲线
油藏中由于水侵,含水饱和度会不断增加,导致采出液体 中水油比增加,通过推导得出水驱规律曲线的基本公式:
Logwp=a+b*Np
a:几何意义是直线延长线在纵轴上的截距;
1、计算累积水油比:R=2.3*WP*b
2、计算累计产水量为WP时的含水: fw=2.3*wp*b/(1+2.3*wp*b)=R/(1+R)
3、计算可采储量:NP=(lg21.3/a*b)/b
4、预测动态储量:N动态=7.5*b-0.969
5、计算水驱波及体积系数和驱油效率: 对多次调整的油田,其水驱特征曲线在不同的 调整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直线段,对不同的直线 段进行采收率ER与井网密度f(公顷/井)进行 统计,并绘制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同样具有线 性关系:换算后公式为ER=10A*e-2.303*f/b
b:几何意义是直线段对横轴的斜率,1/b则是对纵轴的斜率, 它的物理意义为累积产水量上升10倍所能获得的采油量。1/b 越大,即b值越小,则反应地层条件好,原油性质好,注采井 网及采油速度比较合理,反之b值越大,则反应地层条件不好, 原油性质不好,注采井网及采油速度不合理,开发效果差。

水驱特征曲线PPT课件

水驱特征曲线PPT课件

然后又倾向累积产水量一方,不同油田出现直
线段的阶段也是不相同的。油层非均质越严重,
油水粘度比越大,直线段出现和结束的含水阶
段都高,油层单一,均质,油水粘度比小的油
田直线段出现和结束时的含水一般较低。
.
23
6、一般情况下,驱替特征曲线可应用到大
小不同的单元,但是单元小则受到临时性因素 的影响大。单元越大,曲线一般比较光滑,可 靠性大,但计算结果比较笼统,同时大单元中 高含水部分和低含水部分产量比例的大幅度调 整也会使斜率发生变化,形成开发状况变好或 变差的假象。因此在标定某一个油田时,要把 独立单元标定结果和油田标定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2004 210.5 1810.74
2005 215.72 1967
.
18
.
19
.
20
.
21
1、计算对象全部为注水开发油藏,把非注
水单元混杂在一起计算,结果会有很大的偏差, 特别是复杂断块油田常把注水单元和不注水单 元放在一起计算,结过偏差会很大。
2、天然边水驱动油藏一般不用该方法。
3、高含水后,逐排关井的油田或停注造成
.
2
100 80 60 40 20 0 0
樊29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5
10
15
20
25
30
.
3
大古67块含水—采出程度曲线
100
80 含 60 水 % 40
20
0 0
理论
实际
5
10
15
20
25
30
.
4
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水 驱曲线,目前有20余种。按其构成,形成分为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特征曲线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石油和水的运移规律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

水驱特征曲线可以反映出油田开发的水驱规律和水驱效率,对于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参数:
1.渗透率:渗透率是指地层对水流的阻力,是衡量地层渗透性的指标。

渗透率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2.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是指地层中水的含量与总储量的比值,是衡量地层含水量的指标。

含水饱和度越高,水的运移速度越快。

3.原油相对密度:原油相对密度是指原油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之比,是衡量原油的粘稠度的指标。

原油相对密度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4.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是指原油的相对流动性与水的相对流动性之比,是衡量原油和水的流动性差异的指标。

原油相对流动性指数越高,油的运移速度越慢。

通过测定这些参数,可以绘制出水驱特征曲线,它通常呈现出一个“S”形曲线,表示了油藏中水的运移规律和水驱效率的变化情况。

在开发油田时,可以根据水驱特征曲线来制定合理的注水方案和采油策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几种重要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渗流特征_俞启泰

几种重要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渗流特征_俞启泰

文章编号:0253-2697(1999)01-0056-60几种重要水驱特征曲线的油水渗流特征俞启泰(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北京)摘要:介绍8种重要的水驱特征曲线,推导出表示它们油水渗流特征的含水饱和度~含水率关系,因而加深了对它们水驱特征实质的认识。

由于推导是可逆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完成了全部8种重要水驱特征曲线的推导。

卡札柯夫水驱曲线是一个通式,俞启泰水驱曲线Ⅰ、西帕切夫水驱曲线、沙卓诺夫水驱曲线是其特例。

俞启泰水驱曲线Ⅰ、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卡札柯夫水驱曲线m >0时,在水驱全过程都是合理的;卡札柯夫水驱曲线m =0即沙卓诺夫水驱曲线,含水高时不适用。

俞启泰水驱曲线Ⅱ也是一个通式,纳札洛夫水驱曲线是其m =1的特例,含水低时不适用。

卡札柯夫水驱曲线和俞启泰水驱曲线Ⅱ共同组成了适用于我国水驱层状油田和底水驱碳酸盐岩油田的广义水驱特征曲线组合,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但求取参数时,使用者判断介入较多,因而它们的特例:参数求解方便的的西帕切夫水驱曲线和纳扎洛夫水驱曲线有很大使用价值。

马克西莫夫—童宪章水驱曲线在含水过低或过高时不适用,能很好描述含水中段的水驱动态,也有很大使用价值,应用时应注意它的适用性的含水界限研究。

俞启泰水驱曲线Ⅲ含水高时不适用,水驱特征类型极为罕见,使用价值很小。

主题词:水驱特征曲线;油水渗流特征;推导;形状;端点;分析;适用性1 前 言自前苏联学者马克西莫夫(М.И.Максимов)1959年提出第一条水驱特征曲线以来[1],到目前为止,已提出了32种水驱曲线之多[2~5]。

水驱曲线由于能综合反映油田生产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用极简明的关系表达出来,所以它至今在我国和俄罗斯[6,7]等国家仍被广泛应用。

影响水驱特征曲线的最根本的、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油层的油水渗流特征。

因此研究水驱曲线的油水渗流特征,对加深水驱曲线实质的认识无疑有着很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应用于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曲线,目前有20余种。

我们选出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用价值的水驱曲线,按其构成、形成分三类加以介绍。

对于每一类中的不同方法,除给出它的关系式,还提出了它的特别应用,但有关的详细推导可查阅参考文献。

一.普通直线关系式1.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式前苏联学者谢巴切夫和拉扎洛夫,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提出了累积液油比(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液量的直线关系式。

后于1995年由文献[1]完成了它在理论上的推导,除得到了有关预测可采储量和含水率的关系式外,并得到了预测可动油储量和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重要关系式。

该水驱曲线法,业内称为丙型水驱曲线,其关系式为:(5-1)式中:Lp—累积产液量,10m;Np—累积产油量,10m;a1—直线的截距;b1—直线的斜率,由下式表示:(5-2)(5-3)式中:Nom—可动油储量,10m;Vp—有效孔隙体积,10m;Soi—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Sor—残余油饱和度,小数;Boi—地层原油的原始体积系数。

由(5-1)式对时间t求导,并经过有关变换与整理后得:(5-4)式中:fw—含水率,小数。

当含水率fw取为经济极限含水率fwL之后,由(5-4)式得可采储量的关系式为:(5-5)式中:NR—可采储量,10m; fwL—经济极限含水率,小数。

不同含水率和经济极限含水率条件下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分别表示为:(5-6)(5-6a)式中:Ev—含水率为fw时的体积波及系数,小数;Eva—含水率为fwL时的体积波及系数,小数。

由(5-1)式至(5-3)式可以看出,丙型水驱曲线的累积液油比(Lp/Np)与累积产液量 (Lp)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直线关系,并由直线斜率的倒数可以确定水驱油田的可动油储量 (Nom);由(5-5)式可以确定当含水率达到经济极限时的可采储量(NR);由(5-6)式和(5-6a)式可以分别确定,不同含水率和经济极限含水率时的水驱体积波及系数。

水驱特征曲线名词解释

水驱特征曲线名词解释

水驱特征曲线名词解释
水驱特征曲线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实验或模拟得到的
描述水驱过程中含油层性质变化的曲线。

它是研究和评价水驱效果
的重要工具之一。

水驱特征曲线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参数:
1. 含水饱和度(Sw),表示地层中的水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水的入侵和油的排出情况。

2. 油饱和度(So),表示地层中的油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比例。

油饱和度的变化可以反映水驱过程中油的排出和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

3. 水油相对渗透率曲线,描述水和油在地层孔隙中的渗透能力
随饱和度变化的关系。

水相对渗透率和油相对渗透率随着饱和度的
变化而变化,通过绘制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
了解水驱过程中水和油的渗流特性。

4. 油水饱和度比(So/Sw)曲线,描述油和水饱和度比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饱和度比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和水的相对分布情况。

5. 油水界面位置曲线,描述油水界面在地层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绘制油水界面位置曲线可以了解水驱过程中油水分布的动态变化。

水驱特征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评估水驱效果,优化开发方案,预测油田产能,指导生产调整和增产措施的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966 0.9958 0.9987
平 均
• 1区三件样品驱油效率表明:TK102井上部的岩心驱油效率最高,为 58.13%,TK102井下部的岩心驱油效率最低,为52.01%。三种方法 (国内经验公式法、室内统计法、残余油饱和度法)平均值0.5302作为 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驱油效率取值,略低于国内25个水驱砂岩油田 在水驱开发结束时平均驱油效率0.531。
截距A2=log(μoBoρw/nμwBwρo)+m(3Swi+Sor-1)/4.606 斜率B2=3m(1-Swi)/4.606No
3、丙型水驱曲线关系式 Iraj Ersaghi 等人,利用油水相对渗透率比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半对数关系, 以及Welge公式 R=A3+B3(1/fw-ln((1-fw) /fw)) 说明甲型、乙型直线平行
Bo (1 s wi ) Bo (1 s wi ) sw 1 R Boi Boi
将(7-8)式带入(7-6),联立得(7-9),由上式得乙型水驱曲线(7-10)式
1 Bo (1 swi ) Bo (1 swi ) 1 1 R ln(c w ) ln WOR Boi Boi d o d
fw 1
w o
1 K ro K rw

井 号 井段,m 原始 含油 饱和 度, % 72.99 71.39 70.45 71.61 残余油 饱和度 ,%
1区相渗基本资料汇总统计表
Kro/Krw~Sw 驱油 效率 ,% 直线段 开始时 的采出 程度, % 7.82 16.14 5.24 9.73 直线 段开 始时 的含 水, % 5.1 29.2 7.6 14.0
图 7-3 反S型水驱曲线
水驱曲线直线式判断方法 1、方法1 丙型 2、方法2 乙型 甲型
相渗曲线
直线
甲型直线
三、校正水驱曲线 (一)在Wp项上加校正系数c
N p a(lg( w p c) lg b)
(二)校正系数 C
步骤: (1)在未经校正的水驱曲线上取三点1,2,3,
(7-11)
(2)其横坐标之间有关系
(4)那么校正系数值
Np2
(3)可以相应得到三个点的纵坐标为Wp1、Wp2、Wp3
1 ( Np1 Np3 ) 2
2 Wp1Wp 3 Wp 2 C Wp1 Wp 3 2Wp 2
(7-12)
四、常用的3种水驱曲线关系式对比 1、甲型水驱曲线关系式 logWp=A1+B1Np 截距A1=log(2NoμoBoρw/3mnμwBwρo(1-Swi))+m(3Swi+Sor-1)/4.606 斜率B1=3m(1-Swi)/4.606No 2、乙型水驱曲线关系式 logWOR=A2+B2Np
k ro ce dsw k rw
(7-4)
w
o 1 o 1 ds WOR e ds w ce w c
w
(7-5) (7-6) (7-7) (7-8)
w 1 1 sw ln(c ) ln WOR d o d
Boi (1 s w ) R 1 Bo (1 s wi )
低含水阶段采出 厂型含水率曲线:即见水时,含水不快不慢,属于中间类型.
• 相对渗透率是岩石~流体间相互作用的动 态特性参数,相渗曲线是油藏开发设计和 开发效果评价的最重要依据之一。1区目前 只有3块岩心利用稳定流法测试了相渗数据。 由于岩心、试验条件、试验压差及流体粘 度的不同,相渗曲线具体形态不同。其相 渗基本数据统计如表。 • 室内试验岩心样品的含水变化主要取决于 分流方程:
(7-9)
R B A ln WOR
(7-10)
Boi A Bo (1 s wi )d
Boi w 1 B 1 [1 ln(c )] Bo (1 swi ) d o
lgWOR 图7-2 乙型水驱曲线
式中: R-采出程度, WOR-水油比, Sw-含水饱和度, 在极限含水率下,水淹区平均含水饱和度。可根据 含水率曲线来求。 Swi-束缚水饱和度,岩心分析或测井解释 kro-油相对渗透率, krw-油相对渗透率, Boi-油的原始体积系数, Bo-油的目前体积系数,
7 水驱曲线(前言) 7.1 含水规律研究 7.2 水驱曲线推导 7.3 水驱曲线应用
7.2 水驱曲线推导 一、乙型水驱曲线
乙型水驱曲线是指水油比与采出程度成半对数直 线关系 (一)推导乙型水驱曲线(p243):
含水率fw公式:f w
qw 1 qL 1 u w k ro uo k rw
7.1含水规律研究
一、表示方法
在注水开发的油田,研究含水变化规律的方法主要是水驱 曲线和含水率曲线(fw是含水饱和度的函数).
二、水驱曲线发展史
• 美国Wright于1958年,首次建立了水油比与累积产油量的半 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式. • 前苏联马克莫夫于1959年建立了累积产油与累积产水的半 对数直线关系. • 我国1981年童宪章在前人基础上将水驱曲线命名为甲乙丙 三型 • 陈元千推导了甲乙丙三型公式。 • 至今,已有非线性水驱曲线和广义水驱曲线等许多类型
(二)从乙型推导出甲型
因乙型水驱曲线公式中,采出程度Np与累积产油 量Np等价,水油比WOR与累积产水量Wp等价。
N p a(lg W p lg b)
二、甲型水驱曲线 (一)公式 习惯上,在坐标系里设 :Y=lgWp,X=Np 甲型水驱曲线斜率: 3mSoi/4.606No
动态分析:
水驱曲线直线斜率的大小,即直线的陡缓主要取决于油田储量的大小。地 质储量No与斜率成反比,储量愈大则直线斜率愈小即愈缓。 若地层条件好,原油性质好,注采井网以及注采速度又比较合理,水驱曲 线变平.
7 水驱曲线(前言) 7.1 含水规律研究 7.2 水驱曲线推导 7.3 水驱曲线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国内外注水开发油田特征曲线,规律:反S型曲线
•美国Wright于1958年,首次建立了水油比与累积产 油量的半对数统计直线关系式. •前苏联马克莫夫于1959年建立了累积产油与累积产 水的半对数直线关系. •研究现状、问题 •适用条件 •分类 •推导 •用途
六、含水率曲线
• 常见含水率曲线有三种:凸型\凹形\厂型
• 相渗驱替特征:室内实验的驱油效率数值是含水为100%时的采 出程度,并不反应整个水驱过程,并且,室内的驱油效率的取值 方法与实际油藏的开发并不一致,因此有必要从室内的相渗驱替 特征方面了解整个驱替过程。
• 驱油效率最高的TK102-1上部岩心的水驱曲线基本属于凸形曲线 (图5-3-1),即见水后,含水上升很快;而其余2块驱油效率虽然 相对较低,其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属于S形。在中~中高含水阶段, S51样品的水驱效果还好于TK102上部岩心的结果,在含水为95% 时,二者采出程度基本一致,为42%,而最差的TK102下上部岩 心的采出程度仅为30%。 • 1区3个样品相当一部分的储量要在特高含水即95%以上采出(图 5-3-1), 占整个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为21%~42%。
7 水驱曲线(前言) 7.1 含水规律研究 7.2 水驱曲线推导 7.3 水驱曲线应用
7.3 水驱曲线应用
一、动态分析
lgWOR
甲型水驱曲线
步骤:
乙型水驱曲线
R
1、整理所需要的数据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水油比、采出程度 2、剔除数据中的异常点 3、在半对数坐标下将散点(实际生产数据点)进行回归拟合直线。 4、求甲型水驱曲线乙型水驱曲线直线表达式 5、用相关系数、储量公式计算来验证直线表达式的正确性
二、动态预测 (一)预测最大可采储量(Npm)和采收率Re
N pm a a(lg WOR M lg lg b) 2.303
(7-13)
(7-14)
N pm N p (无水开采) Re 100 0 0 N
由水油比与含水率关系式:
WOR
1 1 1 fw
计算得极限水油比: 当极限含水率fwM=98%时, WORM=49
表达式
相关系数
S 5 1
T K 1 0 2
4582.08-4582.32 4573.34-4573.54 4582.88-4583.12
34.17 29.89 33.81 32.62
53.19 58.13 52.01 54.44
Kro/Krw=31120e-25.395Sw Kro/Krw=56314e-21.419Sw Kro/Krw=1718666e-31.1267Sw
d=?
fw
(7-16)
(2)平均含水饱和度
Soi S w S wi N p A B lg WOR N
(7-17)
水驱曲线法预测结果对比与评价
根据我国宁海油田的实际开发数据,应用我国在标定水驱开发油田可采储量 时推荐的常用方法,进行统一计算,预测当经济极限含水率取fwL=0.98(即98%) 时的可采储量。然后,根据不同方法的线性关系好坏(即相关系数的大小)和确定的 可采储量可靠性,进行必要的评价。
lgWp
lg W p a1 b1 N p
Np 图7-2 甲型水驱曲线
(二)实际水驱曲线
应为反S型,见图8-3,甲型水驱曲线为直线段Ⅱ. (三)水驱曲线的三段式 Ⅰ段:水驱很弱,水驱不稳定. Ⅱ段:全面进入水驱状态,水驱稳定. Ⅲ段:进入特高含水期 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水驱曲线常常不是直线段,所以就有水驱 曲线校正的问题。书P242-243
含水,f
1
0.8
0.6
S51井 TK102井-1 TK102井-2
0.4
0.2
0 0 0.2 0.4 0.6 0.8 1 采出程度,f

1区相渗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