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窄右宽的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3-5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3-5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3-5课左窄右宽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行书的左窄右宽的笔画特点,掌握基本的书法用笔方法;2.掌握“如意”、“人”、“心”三个汉字的正确写法,理解汉字的意义和形式;3.发展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笔画的左窄右宽的特点,三个汉字的正确写法•教学难点:掌握行书的笔画特点,尤其是笔画的宽窄相间的变化三、教学准备•教学PPT和黑板•白纸、笔、毛笔、砚台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一些书法作品,介绍行书的基本特点和笔画的左窄右宽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左窄右宽的笔画特点行书的笔画宽度要求宽窄相间,这就是左窄右宽的笔画特点。

左窄右宽的笔画,有时表达的是意境和情感,有时也是为了呼应其它笔画或者构成。

(2)如意、人、心的正确写法显示像“如意”、“人”和“心”这样的字,进行笔画的解析,介绍其正确的书写方法。

需要提倡学生练习正确的姿势和笔画,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3. 示范讲解老师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写作,带领学生认真观察、理解每一个笔画的特点和顺序,然后进行学校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初始的笔画。

4. 教学练习教师向学生提供白纸和毛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直接进行书写练习。

每个学生都要写多次,直到形成自己的独立的表达方式。

5. 课堂总结综述今日的课程,让学生归纳总结内容要点。

学生对书法这门艺术的了解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更要面向内心,领悟到自己的个性化表达和情感体验。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定一句寓意深刻的诗歌或者歇后语,将其书写在纸上。

通过作业,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过程,通过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行书左窄右宽特点,初步掌握书写三个常见字的基本技能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审美与创造力。

六年级书法上册导学案《第12课 左窄右宽》北师大版

六年级书法上册导学案《第12课 左窄右宽》北师大版

六年级书法上册导学案《第12课左窄右宽》北师大版一、概述本课是六年级书法上册的第12课,教学内容为“左窄右宽”。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掌握“左窄右宽”这一技法,能够用笔创造出形态分明、特点鲜明的作品。

二、课前准备1.预习教材:学生应提前阅读本课教材,了解左窄右宽的概念和技法。

2.准备用具:学生应准备好毛笔、宣纸、笔洗、笔架等书法用具,以备上课使用。

3.学习氛围:课前,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学习内容1. 左窄右宽的概念左窄右宽,顾名思义,即左边窄右边宽。

在书法中,通常指字的笔画宽度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在字的左右两端。

2. 左窄右宽的技法左窄右宽是一种常用的书法技法,在多种字体中经常出现。

要想要用好左窄右宽,需要掌握以下几点技法:•毛笔按压力度:左窄右宽宽度差距的大小通常是由毛笔的按压力度来决定的,练习时要注意掌握按压力度的变化。

•笔画的变化:在按压力度不变的情况下,笔画的变化也可以实现左窄右宽的效果,如多次挑墨等。

•字形的特点:每个字的字形特点不同,所以如何使用左窄右宽需要结合字形本身的特点进行实践。

3. 左窄右宽在书法中的应用在书法中,左窄右宽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楷书中的“行”、“至”字等都是左窄右宽技法的代表性作品。

此外,在草书中也常常使用左窄右宽来突出书法中的虚实结合。

四、课堂实践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左窄右宽的技法运用到书法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这一技法的效果。

具体实践方式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课后作业1.选取一两个字进行左窄右宽的练习,探索不同的按压力度和笔画变化产生的效果。

2.仿写一篇左窄右宽技法的名家作品,提高对技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总结左窄右宽技法在书法中非常广泛的应用,掌握此技法是书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书法课教案12、左窄右宽(於林霞

书法课教案12、左窄右宽(於林霞

书法课教案 12、左窄右宽(於林霞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书法教材第七章《结构之美》的第二节“左窄右宽”,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楷书中结构布局的一种常见形式——左部紧凑、右部宽松的字体形态。

通过分析经典碑帖中“左窄右宽”的字体特点,让学生掌握此类结构的书写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左窄右宽”的字体结构特点;2. 培养学生书写“左窄右宽”结构字的能力,提高书法水平;3.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准确把握“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避免出现结构失衡的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书写“左窄右宽”结构字的能力,提高书法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经典碑帖;2. 学具:毛笔、墨汁、宣纸、练习本、字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中的字体结构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左窄右宽”。

2. 新课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结合经典碑帖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此类结构的书写方法。

3. 实践示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书写“左窄右宽”的字体,并讲解书写要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书写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和示范,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分析书写要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左窄右宽”结构字书写技巧2. 结构特点:左部紧凑、右部宽松3. 书写要点:平衡、对称、协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选取一首古诗,用“左窄右宽”的字体结构进行书写。

答案: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作业要求:字体工整、结构清晰,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多欣赏经典碑帖,提高书法审美能力;同时,尝试运用“左窄右宽”的结构进行创作,提升书法水平。

二年级上册书法导学案-第9-11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导学案-第9-11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导学案-第9-11课左窄右宽通用版1. 课程简介本文档旨在为二年级上册书法教学提供导学案,包括第9-11课——左窄右宽的学习内容。

左窄右宽是国学书法中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书法作品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考核基准。

通过阅读本导学案,学生和家长可以了解书法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技法特点和创作要领。

本导学案适用于所有学校和教师,欢迎使用和修改。

2. 学习目标1.了解“左窄右宽”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掌握“左窄右宽”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培养“左窄右宽”的创作能力和美感审美能力。

3. 学习内容3.1 “左窄右宽”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左窄右宽”是国学书法中的一种基本技法,指的是字体左右两边的宽度不同。

这种技法最早出现在中国西汉时期的篆刻中,历经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明清等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其技法特点已经趋于成熟,成为了中国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左窄右宽在行书和楷书中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楷书,几乎是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

3.2 “左窄右宽”的技法和特点“左窄右宽”是一种造型手法,是指书法作品中左右两边的宽度不同,因而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和变化感。

如果左右宽度相等,书法作品就显得缺乏美感和艺术感。

一般来说,左窄右宽要求左边窄,右边宽,左窄右宽之间的比例通常是3比5或5比7。

此外,在使用这种技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窄宽变化要自然流畅;2.窄宽要形成明显的呼应关系;3.窄宽要与笔画的粗细、长短、宽窄等形式因素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审美效果。

4. 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环节,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以便将上述技法理论转化为实际书写能力。

以下是具体步骤:1.初步练习:先练习“左窄右宽”的单个笔画,比如说“余”字的“丶”、“乙”、“口”等等。

可以利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书写,感受左窄右宽的变化并加以掌握。

2.逐步提高难度:在掌握了基本笔画之后,可以尝试运用左窄右宽创作一些简单的字或短语,如“春江花月夜”、“祖国山河美丽”等等。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第9-11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第9-11课 左窄右宽 通用版

二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第9-11课左窄右宽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字体中的左窄右宽的基本要素;2.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掌握左窄右宽的书写技巧;3.练习书写实用的常用汉字,丰富语汇。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书法字体中左窄右宽的特点以及书法笔画结构;2.掌握书写左窄右宽字体应该注意的书写规范;3.通过练习,逐步掌握书写左窄右宽字体的技巧。

三、教学内容1.教材选择本次教学选择的教材为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太和殿记》、《过零丁洋》、《清明上河图》等相关篇章。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和掌握书法字体中左窄右宽的基本要素1.引入请学生们拿出自己的课本,在黑板上展示一些包含左窄右宽字体的篇章,并请学生们观察分析。

2.讲解请教师讲解书法字体中的左窄右宽的基本要素,包括宽度不等、左右对称、形态规整等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练习请学生们在试纸上书写常用字体,特别是包含左窄右宽的字体,让学生们在练习中逐渐感受字体的特点和美感。

第二课时:通过观察、模仿和练习,掌握左窄右宽的书写技巧1.引入请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书法大师的作品,并请学生们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

2.讲解请教师具体讲解书写左窄右宽字体的技巧和方法,如左侧较宽、右侧较窄;粗细搭配,大小搭配等等。

3.模仿、练习请学生们通过模仿和练习,逐渐掌握书写左窄右宽字体的技巧。

第三课时:练习书写实用的常用汉字,丰富语汇1.引入请教师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用的常用汉字,如“静”、“和”、“祥”等,并请学生们写下几个他们自己喜欢的字。

2.练习请学生们练习书写这些常用汉字,特别是带有左窄右宽特点的字体,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如何书写这些字体。

四、教学评估1.通过观察和检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评估学生对书法字体左窄右宽的掌握程度。

2.通过点名向学生提问,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促进学生互相帮助和成长。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了解不同书法字体的基本要素和书写规则,以便今后更好地书写书法作品;2.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

左窄右宽的字教学设计

左窄右宽的字教学设计

《左窄右宽》的字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书写第六课、第七课生字中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以写好字的方式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培养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策略激发兴趣,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审美熏陶。

四、教具准备课件、《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一、写字常规练习同学们好,很高兴,写字课的时间又到了,练字前,首先让我们按《坐姿十二字》《执笔歌》作好准备坐姿十二字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1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

指实掌空才美观。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

这节课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来练字。

(一)请同学们看田字格里的生字,观察这些生字,看看哪种结构的字最多?这些左右结构的字,从宽窄方面看,大部分的字都有什么特点?(二)锁定目标,引导观察。

1.出示“址、扒、择、搜、掘、均、柄、铺”,怎样能把左窄右宽的字写好呢?2.发现共性和不同。

引导观察,怎样才能把左半部分写苗条呢?右半部分怎样写才舒展呢?左右两部分怎样搭配才美观呢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1、教师示范书写“址、择、铺”三个字。

2、学生书空、练习写两个,领悟其书写要领。

展示几本作业,师点评。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其他字,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自我评价、展示。

5、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规律,并以口诀的形式总结规律。

体形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四、拓展延伸我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奖励大家休息一下,共同来欣赏一个故事。

1、课件播放《王献之依缸练字》的故事。

2、学生谈感受。

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12课左窄右宽》教案

《第12课左窄右宽》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左窄右宽汉字在实际书写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左窄右宽汉字的学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但在课后,我收到一些学生的反馈,表示对于某些难点知识还是有些迷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这些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互评、自评,发现并改正书写中的错误,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12课左窄右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书写汉字时,有没有注意过有些字是左边窄右边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汉字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左窄右宽汉字的基本概念。左窄右宽是指汉字结构中,左边部分相对较窄,右边部分相对较宽的特点。这种结构在汉字书写中具有重要的美学和规范性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汉字案例,如“陈”、“侧”等,分析它们如何体现左窄右宽的结构,并探讨这种结构如何帮助我们书写出更美观、规范的汉字。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第12课左窄右宽》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非常积极,对左窄右宽的汉字书写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字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字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字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及教学设想
本次写字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字&183;钢笔字)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是第二组课文第六课和第七课中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的字。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对写字提出的要求是: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标准、端正、整洁。

可是我们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常常无视写字教学,很多学生并没有到达(课标)提出的写字要求,特别是学生的执笔姿态、间架结构安排等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写字教学不容无视。

由于上述教材中把写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通常教学方法是在阅读教学中预留肯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字。

这样的指导不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地领悟习字的规律,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因此,我在教学中,整合教材中的内容,利用每周的写字课,按照习字的一般规律,从根本笔画,到间架结构系统地进行写字教学。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标准的书写第六课、第七课生字中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以写好字的方法稳固识字、累积词语。

3.培养写字的兴趣和观赏字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标准的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审美熏陶。

五、教具打算
课件、(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窄右宽》的字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书写第六课、第七课生字中左右结构之“左窄右宽”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以写好字的方式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培养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规范的书写“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观察,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策略
激发兴趣,引导观察;示范讲解,反复练习;多元评价,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审美熏陶。

四、教具准备
课件、《王献之依缸习字的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写字常规练习
同学们好,很高兴,写字课的时间又到了,练字前,首先让我们按《坐姿十二字》《执笔歌》作好准备
坐姿十二字
头正身直,
臂开足安,
心静气缓。

执笔歌
距离笔尖三厘米,
拇指食指相对夹。

中指首节垫笔杆,
无名小指自然弯。

指实掌空才美观。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说:写好字的关键是结构。

这节课我们就从字的结构入手,来练字。

(一)请同学们看田字格里的生字,观察这些生字,看看哪种结构的字最多?这些左右结构的字,从宽窄方面看,大部分的字都有什么特点?
(二)锁定目标,引导观察。

1.出示“址、扒、择、搜、掘、均、柄、铺”,怎样能把左窄右宽的字写好呢?
2.发现共性和不同。

引导观察,怎样才能把左半部分写苗条呢?右半部分怎样写才舒展呢?左右两部分怎样搭配才美观呢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教师示范书写“址、择、铺”三个字。

2、学生书空、练习写两个,领悟其书写要领。

展示几本作业,师点评。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其他字,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自我评价、展示。

5、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和书写规律,并以口诀的形式总结规律。

体形窄,左边站,
横向短,捺笔收。

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
左右谦让才美观。

四、拓展延伸
我为你们的进步而高兴,奖励大家休息一下,共同来欣赏一个故事。

1、课件播放《王献之依缸练字》的故事。

2、学生谈感受。

是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书法家们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同学们不一定都能成为书法家,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持之以恒,一定会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同学们,老师就把这八个字送给大家。

让我们大声把它读出来:“勤学苦练持之以恒”
3、在自制的书签上书写这句话,作为你的练字的信条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