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香港的废奴婢运动

合集下载

钱穆谈中国经济史(套装共两册)

钱穆谈中国经济史(套装共两册)

第五章西汉时期经济
一、西汉币制的变迁 二、西汉货币币值及用途 三、汉代的役赋与田租 四、汉代有“素封”千户侯 五、先秦诸子对农商的评价 六、高祖武帝轻商恤农政策 七、汉武帝时代经济思想学说 八、西汉的盐业与铁业发展 九、王室财政与政府财政之划分
第六章新朝时期经济
一、王莽辅政,兴利除弊 二、针对贫富悬殊,行均田废奴婢 三、王莽四改币制扰民 四、新朝的五均六筦制度 五、政策推行过急致新朝败亡
中国的文化发源地,最初并不在黄河两旁,而是在其支流渭水、浦水、汾水与洛水一带,但这已是后期。因 中国最古之文化并非在水边,亦非在平原,而是在高原上。
目录分析
新版自序 绪论
第一章中国古代农业 经济初探
第二章上古时代的井 田制度
第三章封建时期的工 商业
第四章秦代经济
第五章西汉时期经济 第六章新朝时期经济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钱穆谈中国经济史(套装共两册)》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一、唐代以来的丝绢纺织业 二、元明时期的棉织业 三、宋明的陶瓷业 四、唐宋的雕版印刷术 五、唐宋的造纸业 六、宋代的钞票发行 七、元明时期的匠人
第十八章宋代之“飞洒”与明代之税制
一、宋之“飞洒”与明之黄册、鱼鳞册 二、明代之一条鞭法
第十九章清代社会经济情况
一、清代之地丁合一税 二、清代之消亡 附:民国时代之赋税
一、唐代科举社会之特征 二、宋代近代社会之特征 三、宋后中国农村新体貌 四、唐宋明之考试制度
第十二章宋代兴起之新制度
一、宋代之书院制 二、宋代之社会制度 三、宋代之遗产处理 四、宋代之保甲制度与乡约
第十四章明代经济情况
一、明代南北经济情况之转变 二、宋元明时黄河与运河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菲佣形象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菲佣形象概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菲佣形象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菲佣”形象概述在香港,菲佣是一种特有的“香港现象”。

但也因菲佣现象的普遍,港人在潜意识中认为菲律宾来的人就是“佣人”。

作为一个在异地生存的“他者”,由于她们处于香港这个种族之间相对和平的环境里,其独特性总是被忽视。

这一点可从香港的电影塑造的“菲佣”的刻板形象中得到反映。

香港的电影,是香港人对生存的描绘与选择。

虽然港人对菲佣不关心,但她们在被误解的过程中,也在电影中找到自己微弱的表达。

菲佣形象作为文化“他者”,参与塑造了香港文化的“自我”,考察香港电影中的“菲佣”形象,不仅能对异国菲律宾有更好的了解,更能以此反观香港自身的文化。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中“菲佣”形象概述菲佣风行香港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菲佣”这个词不仅是对菲律宾佣人的称呼,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香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与此相适应,港人/菲佣的二元形象符号,也成为80年代后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对人物符号。

虽然菲佣在影视中以各种客体的形式“在场”,但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异国主体确实是“缺席”的,她们往往只是一个非常微弱的陪衬符号。

如《保持通话》中的菲佣Maria只在影片中出现几秒钟,镜头是有悍匪入屋,Maria惊呼求救,却被枪杀;《青出于蓝》的菲佣Maria冒充雇主签名向财务公司借钱,连累其雇主被追债,后被警察捉去。

虽然在大部分电影中,菲佣都是陪衬符号,但在《宾妹》《细路祥》这两部影片中,她们却是重要角色。

两部影片分别代表两个不同转型时期的香港:一是1979至1997年非殖民化和迎向回归的过渡期;二是1997年至今的“一国两制”下的特区时代。

《宾妹》拍摄于80年代,片中将菲律宾塑造成一个奇异、危险、混乱、落后的地方,菲律宾的男性相应地也比较野蛮、暴力。

从表层看,以菲律宾为背景展开情节,只是为了满足港人对异国的想象,增添影片的惊险性和娱乐性。

从深层看,80年代是香港经济飞跃的年代,这在潜意识中给香港观众一种高人一等的自豪感,香港社会已经进入了现代化,而菲律宾还处于原始野蛮状态,异国的落后正好衬托本港的文明。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论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中的殖民者形象

探 讨殖 民者 的性 格 虽然不 同 ,但大 多都 是 以悲剧 结尾 ,反 失 了 自由 。马 来人 把一 个普 通 的 白人 转为 暴君 ,给他 戴 上
思 殖 民制 度对 人 的摧 残 。 关键 词 :施叔 青 ;香 港三 部 曲;殖 民者
施 叔青 的 《 香 港 三部 曲》 由 《 她 名 叫蝴蝶 》 、《 遍 山洋 治者 是成 功 的,但 是 ,从 人 的本 身来 说,他 是失 败 的,他 紫 荆》 、《 寂 寞云 园》 组成 ,较少 有人 关注 到小 说 中的殖 民 把 舞 台搬 到 华 洋 杂 处 的 殖 民地 , 任 由 英 国殖 民者 现 身 说 治者 的 内里, 审视殖 民者 的诸 般心 态 。 ” 可见 ,作者 本人 丧失 了 自我, 也丧失 了妻 子和 家庭 。殖 民地 带给 怀特 的 只 《 寂 寞云 园》 中着 重 刻 画 的是 殖 民者 西恩 ・ 修 洛 。这 当・ 斯 密 的 懦弱 ,也 不 同于 道 格 拉 斯 ・ 怀 特 的冷 酷 无情 。 者 形 象 。施叔 青 在 《 她 名 叫蝴 蝶 》 的代 序 中 曾写 道 ,“ 我 有 事业 上 的成功 ,却付 出 了巨大 的代价 。
法 ,斗胆 地尝 试 国人作 家未 曾涉 足 的领域一 一 深入 白人 统 个 殖 民者 出身于 英 国的上 层 有着 良好 的教 养, 不同于 亚
是 用 心 刻 画 了殖 民者 的 形象 。《 香 港 三 部 曲》 中 的殖 民者 这 部小 说 中没有 描绘 西 恩 ・ 修 洛如 何在 香港 有作 为 ,反 复 不 同于 以往 完全 是 负面 的形 象,作 者塑 造 了有血 有 肉的殖 写 了他 逃 避贵 族 女 人 的 追 逐 ,被 黄 得 云 吸 引 ,可 他 却 是 民统治 者形 象 。

香港非法弃置废物控制管理,环境与发展.doc

香港非法弃置废物控制管理,环境与发展.doc

香港非法弃置废物控制管理,环境与发展,《环境与发展》: 张哲援(Zheyuan Zhang)江苏师范大学,221000简介:张哲媛,女,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本科,香港浸会大学硕士,现通讯单位为江苏师范大学,摘要几十年以来,拆建材料等废弃物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

该问题在香港尤其严重,因为过去几十年香港经历了经济飞速提升和市区重建。

高密度人群努力共同居住在日益减少的可用土地上,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虽然以前废弃物可以埋在填埋场,但是随着自然和公众争夺填埋场位置,现有可用空间越来越有限(环境保护署,2009a)。

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必须定期改变策略与非法弃置废物作斗争。

《废物处理条例》被认为是许多政府妥善管理废物的支柱。

在本文中非法弃置废物专门指卡车随意和盲目倾倒废物行为。

本文将重点分析香港政府在与非法弃置废物作斗争中所用到的策略,此外,也会提供相关的改进措施。

The management of wastes, such as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materials has for decades been categorized among the biggest problems facing many government agenc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issue is particularly severe in the city of Hong Kong due to the rapid economic advancement and urban renewal exercises that have been witnessed in the region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situation is further aggravated by the city’s incredibly dense population, which has to strive to cohabit on the increasingly diminishing usable land. While historically waste materials have been habitually dumped in landfills, the available landfill space has become progressively limited as natural and public oppositions persistently compete against the placement of new landfill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2009a). As a result,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HKSAR) government has been forced to regularly re-strategize in their bids to combat fly tipping.Waste Disposal ordinance is the most relevant to the management of waste material since it particularly seeks to control the 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materials, excavated materials, among others. The Waste Disposal ordinance is regarded as the backbone of the many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ssociated with proper management of waste materials. Fly tipping is used in this paper to specifically refer to the act of illegally depositing waste material,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indiscriminateand casual dumping from trucks. This article will highlight and analyze some of the major tactics used by the Hong Kong administration to fight fly tipping; also, it will facilitat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that regard.政府和私人土地上的填埋活动根据《废物处理条例》,若没有业主的授权,任何涉及在政府和私人土地上的处置惰性废物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将被视为违反现有土地使用法例。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

论清末废缠足运动作者:詹炎军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5期摘要: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大陋俗,在外国传教士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识它丑陋的一面,于是就开启了废缠足运动。

而清末的废缠足运动经过太平天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三个时期的不断深入,虽然没有将缠足的陋俗彻底革除,但是让人们普遍认识到缠足对女性的毒害,将广大女性从禁锢和陋习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末;废缠足;运动妇女缠足是病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愚昧的陋习之一,源于五代,盛行九百多年。

缠足不仅摧残女性肢体的正常发育,给女性带来极大的生理痛苦,而且给妇女加上一幅沉重的精神枷锁。

妇女如不缠足,将受到极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甚至连婚嫁都成问题。

它严重约束了妇女行动的范围,是封建社会视妇女为玩物、为奴隶思想的产物。

到了清朝才开始反对缠足,而清末的废缠足运动是由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首倡天足会而揭开序幕的,受西方传教士的影响,废缠足运动迅速发展成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移风易俗活动。

本文主要论述太平天国、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废缠足运动的情况及影响。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废缠足运动太平天国作为一个农民政权,它与传统的农民政权有所不同,在思想上吸收了西方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并且以它作为武器来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

此外,它在社会风俗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突破,那就是废除缠足的陋俗,太平天国将废除缠足作为一项政策,贯穿于太平天国整个时期。

禁止妇女缠足,是和改革社会风俗密切联系起来的。

建立在地上的天国,要消灭人间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实现“大同”之世,也要扫除旧的邪恶的习惯势力。

洪秀全在《原道救世歌》中早就指出:“歪俗移人谁挺立,但须改过急自新”①。

这就是说要改革社会旧习,刷新社会风俗。

在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看来,妇女缠足和蓄奴、卖娼、男子剃发等都是新的天国所不能容存的歪风陋俗,都必须严厉地加以革除。

太平天国将废缠足和督导教化结合起来,使废缠足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广泛实施开来,并且还收到了普遍良好的社会效果。

关于中国奴婢的历史著作

关于中国奴婢的历史著作

关于中国奴婢的历史著作
中国奴婢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相关的著作。

以下是关于中国奴婢历史的一些重要著作:
1.《中国古代奴婢制度研究》:该书由学者 A 撰写,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奴婢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衰落过程,分析了其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

2.《民国时期中国奴婢研究》:该著作由学者 B 所著,探讨了中国民国时期奴婢制度的特点和变迁。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口述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民国时期奴婢问题的复杂性。

3.《中国奴婢的社会地位和性别问题研究》:该书是学者 C 的学术著作,探讨了中国奴婢在社会地位和性别方面的双重压迫。

作者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考察了奴婢作为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生活状态。

4.《中国现代奴婢制度的历史考察》:该著作由学者 D 撰写,研究了中国近现代奴婢制度的存在与变迁。

作者以档案资料和历史文献为基础,还加入了个案研究,展示了奴婢制度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与角色。

以上著作仅为众多研究中国奴婢历史的例子,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著作进行阅读和研究。

建构“新民”:精英视角下的民国禁婢运动

建构“新民”:精英视角下的民国禁婢运动

和 虐 待 。一 位 名 叫 阿 珠 的婢 女 , 常 需 要 做 的 包 平 括抹桌 扫地 、 痰盂 、 地 板 、 拭 银器铜 具 、 拾 洗 揩 擦 收 烟盘 烟枪 等事 , 来 伺候 小 孩 , 要 顾及 倒 茶 、 闻 还 冲
水 、 腿 、 胸 脯 、 床 叠 被 等 琐 屑 诸 事 , 遗 缕 捶 按 铺 不
随着妇 女史 研 究 的兴 起 , 及 历 史 研究 开 始 以
关注 底层人 物 , 国 时期 婢 女 的研 究 也 受 到 了学 民
市 中 百 个 女 人 中 , 至 少 也 有 三 十 或 四 十 个 , 怕 大
城 市 如 北 京 ,怕 还 不 止 此 数 。 ] 些 地 方 政 府 对 “ 州=一
犬 不 如 的 生 活 , 最 受 痛 苦 、 抱 冤 屈 、 可 怜 的 是 最 最
女 同 胞 。‘ 女 的 年 纪 一 般 不 会 超 过 二 十 岁 , 般 C婢 ] 一 是 婢 主 从 人 口贩 子 处 买 来 , 者 直 接 从 乡 下 买 来 。 或
她 们 的 社 会 地 位 低 微 , 方 面 要 承 担 着 一 个 家 庭 一 繁 重 的 家 务 , 时 也 要 忍 受 主 人 对 其 肆 意 的 打 骂 同
女 的形 象 令 人 惨 不 忍 闻 , 的 是 比如 鸡 犬 , 至 鸡 过 甚
奴 和 婢 在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即 已 有 之 , 于 其 定 关
义 , 般 普 遗 认 为 代 称 罪 人 的 男 女 家 属 没 人 宫 一 古
中 为 奴 者 , 男 为 奴 , 为 婢 ; 后 则 “ 指 丧 失 即 女 以 泛 自 由 、 人 奴 役 的 男 女 ” [1 婢 在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被 。1 奴 3 地位 低下 , 优伶 、 妓 、 丐等 同属社会 末 流 , 和 娼 乞 被 视 为 “ 民 , 法 参 加 科 举 。 奴 婢 也 没 有 独 立 的 贱 无 户 籍 , 依 附 于 官 府 , 依 附 于 私 家 , 且 作 为 奴 或 或 而 婢 , 命 名权 - 连 t g属 于 主 人 。 奴 婢 等 同 于 主 人 的 资 财 , 有 人 格 与 自由 , 人 和 子 孙 累 世 都 和 主 人 家 没 本 有 依 附 关 系 。 而 婢 女 遭 受 主 人 的 性 侵 害 , 律 上 法 也 难 给 予 有 效 的 保 护 。1 [2 ] 直 到 清 末 宣 统 元 年 , 府 颁 布新 法 时 , 正 式废 除蓄 养 奴婢 制 度 , 政 才

1948年香港工商界“反美扶日”运动

1948年香港工商界“反美扶日”运动

1948年香港工商界“反美扶日”运动
1948年,香港的工商界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美扶日”运动。

这个运动的背后起因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后对日本实行的占领政策,但在香港这个受过日本侵略的地方,这
种政策却被许多商界人士视为对中国利益的背叛。

为了表达对美国政策的不满,香港工商界人士积极组织起来,发起了这场“反美扶日”运动。

他们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来批评美国政策。


们还通过经济手段来抗议,例如抵制美国商品和拒绝与美国进行贸易。

他们还尝试与日本
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以减轻对美国的依赖。

这场运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渐渐平息下来。

尽管有一些商界人士仍然对美国持
有批评态度,但大部分人意识到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对于香港的经济和政治稳定至关重要。

此后,香港与美国的经贸合作和政治关系逐渐恢复。

这场“反美扶日”运动对于香港工商界人士的自我认识和地区政治意识形成产生了重
要影响。

这次运动让他们更加关注香港的地缘政治,认识到香港的命运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并在之后的发展中努力寻找更有利于香港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道路。

这场运动是香港
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当时香港工商界人士的观念和利益,也对香港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香港的废婢运动摘要:香港1923年颁行的《取缔蓄奴新例》是其保障人权的一个重要旅程碑。

关于香港废奴婢运用,学界前辈对此多有记述。

现尝试以《申报》视觉以时间线索从反蓄婢会,英国议会,港府三个方面来浅析香港废奴婢运动,希望对香港废奴婢运动研究有所补益。

关键词:反蓄婢会英国议会香港政府“从事实上观察起来,蓄婢的主人对于奴婢的待遇,大都是残忍刻酷的,奴女终日做着杂物--抱孩,洒扫,烹饪,浣洗等等——然而他们一天辛劳的结果,还不能免掉主人的斥骂和鞭笞!此外少爷小姐们的蹂躏,欺凌更非笔墨所能形容。

”此句摘自湖上居士《蓄婢与蓄妾》一文,文章对奴婢悲惨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香港人口的增加,港岛奴婢的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

20世纪中叶以后奴隶制度在欧美等国已属非法。

1833年英国颁布《废除奴隶制度法案》,1865年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的通过,从此奴隶制度在美国废除。

香港奴婢多来源于广东地区,清末民初然随时代进步西废婢运动在世界范围已成为呼声。

奴婢制度在清末已不受法律保护,1910年清末新政所颁行的《钦定大清刑律》,其废除了人口买卖制度,主奴之划分属于非法。

1912年的辛亥革命成功后,临时政府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革除大人老爷奴婢之称呼。

随着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之思潮传人。

香港作为东方重要的国际城市,在多方面的影响下废“奴婢”呼声渐起。

一:反蓄婢会之呼声奴婢来源方式甚广,有俘虏.买卖.掠买.赏赐等。

香港慈善团体已经注意奴婢之源。

“1920年,香港某慈善团体请谕收养螟蛉者报官注册以免女子为奴隶之弊病。

”1922年在7月22日在刘铸伯与何泽生的倡议及邀请下,1921年7月30日香港华人在香港太平戏院举行召开了关于废除奴婢问题的商讨会议,参与者多达300余人。

对于废奴婢问题,参与者出现了意见分歧,一部分华人主张保留蓄婢制度,其中就有作为会议主持者的刘铸伯,他们认为奴婢的存在是因为社会贫苦无依之家面对在天灾人祸情况下,为活命不得不将子女送人,奴婢是养女的一种方式。

而且奴婢一旦离开主家可能会衣食无着,甚至面临被拐卖的命运,对于虐待奴婢他们认为应当采取保护和防范的措施。

另一部分认为蓄奴制度违背人性,奴婢凄惨的境遇正是此制度造成的因此应对废除。

在奴婢制度下,奴婢无人身自由而言,其生命财产属于主人,且其子嗣亦被烙上“奴婢”之烙印不得翻身。

从社会风气角度看,奴婢有伤风化,奴婢制度的存在为助长了娶妾之恶风;“从道德层面讲蓄奴婢制度,破坏社会道德,有违背人道”。

且与世界人权解放的潮流不相符合。

故应当废除奴婢制度。

鉴于意见的不统一,会后其分别成立了“防范蓄婢会”和“反对蓄婢会”。

其中反对蓄婢会推举杨少泉为会长,领导反蓄婢运动。

8月8日香港基督教徒假中华商会会所召开反对蓄婢第一次组织筹备大会。

会议中通过了《反对蓄婢会简章》,会后反对蓄婢成员便在学校工厂及车间等人口集中的地方,大力宣传蓄婢的社会危害。

“反对蓄婢会于10月13日在《南华早报》发表公开宣言,主要为,指出妹仔制度的弊端,废除的理由,此制度非善举等。

”活动的开展使废奴运动赢得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防范虐婢会则是在1923年成立。

华人团体在1922年3月26日反对蓄婢会正式成立后,到会者700余人参与人数较多,且此活动还得到了广州政界的支持“广州大理院亦派代表与会”。

会后他们在新界等地举行演说征文征曲比赛,此外他们还上书香港政府和英国国会,请求立例禁止蓄奴婢。

同时上书中国中央政府请求全国禁止蓄奴婢。

对此会议,外界反响不一,但多持支持态度。

部分人士认为禁止蓄奴婢制度愿望虽然美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问题。

他们认为作为奴婢是日暮途穷莫可奈何的勾当,父母将子女送给人主必有其苦衷,若将遣散回家,是否该奴婢之意愿,即使考虑到将其送往救济院,但其对济院能否容纳如此多的奴婢,救济院之待遇救都表示怀疑,因此他们主张对待奴婢问题应采取缓和渐进措施,不可立行禁止。

但大部分人士对反蓄婢是赞同的,其废奴婢的理由更多的是从人权,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层面出发。

南方政权1922年2月24日,孙中山大总统就发布了废除奴婢制的法令。

虽然广州的废奴运动起步时间较香港晚,但此时大总统的废奴命令无疑是对香港废奴运动的有力支持。

二:英国议会之态度因香港属于英国殖民地,故香港之奴婢问题也受到了英国议员及国会的关注。

在1877—1882年轩尼诗任港督时期,其就主张严禁苦力贸易,其认为奴婢就是奴隶应对废除。

“1881年香港首席按察司就指责买卖女童成为婢女等同违法的奴隶制度。

”1919年英反蓄婢人士希士路活在任据香港海军副司令时,曾为废除香港奴婢制度而积极活动,当其归国后在英国公众场合批判香港的蓄婢恶俗,在多方势力的努力下,1920年11月份英国国会从其本国的法律角度出发,其认为香港的奴婢制度是不合法的,违背人权。

“伦敦电英国殖民部次官爱默氏今日在下议院答复议员二人质问谓香港或他殖民地皆无奴隶制度,华人中有一种习惯父母与保护人可将女孩售与供家庭操作之役,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使用该女孩者,因此享有苛遇女孩之权,此女孩受法律保护与偕父母同居之女孩无稍异,对此香港总督似宣劝令重要华人组织善后保证女婢并该良现状。

”由此可知英国当局不承认蓄婢之主人享有虐待奴婢之权,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国情,时任港督的史塔士采取缓和渐进的办法来逐步改变奴婢之现状既通告劝华人组织来保护婢女防范虐待奴婢现象的发生。

香港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奴婢亦多是华人,香港政府当局认为无华人之参与废奴婢问题无法妥善解决,因此香港立法局在1921年7月23 日邀请香港华人于30日参与会议讨论买奴问题。

在会议讨论中华人意见不统一分为两派反对蓄奴派与防范蓄奴派。

随着反蓄奴声浪的高涨,英国方面鉴于内外形势,在香港蓄婢问题上其态度逐渐强硬,由防范转变为禁止。

11月2日英国下议院再次覆议香港奴婢问题。

随后不久在1922年3月9日召开的下议院答覆香港蓄奴婢制度的,港督因罢工事物异常忙冗而未作答复。

“3月23日中丘吉尔在下议院答覆质问中以谕港督出声明示,中国现有之蓄奴婢制度香港此后不复承认之。

”考虑到蓄奴婢制度在中国由来以及,因各种原因而离家之女子易变为婢女。

故又规定“凡女子在十二岁以上者,不准强令离家,又谕港督警告各奴婢除虐待外在未有保护之时不得离家”。

可见英国当局对于香港蓄奴婢现状是不满且持反对态度。

港岛的废奴婢运动同样也得到了英国人士的支持。

例如海塞尔胡德之妻就支持废奴还积极参与宣传废奴婢活动。

其妻因支持香港取消蓄奴婢制度之事而传到英国议会,反对党支持其妻行为,海氏亦对此不干涉。

“海军总司令因此事谒见海氏,海氏不愿干涉其妇之行动(反对党大声欢呼)。

”三:香港政府之举措英国议会3月23关于蓄奴婢问题的态度对香港当局有重要的影响。

香港政局随即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奴婢问题。

1922年3,香港华民政务司在同防范虐婢会与反对蓄婢会多次商讨后,确立了禁婢三项法令。

其中将象征着婢女身份的契约予以烧毁,设置教养院收留离主家但不能自谋生之婢女,设佣工介绍所为其介绍职业使其能尽快适应社会独立生活。

该法令不仅给予婢女以人身自由而且还考虑到婢女释放后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盖此禁婢办法,较之前的通告,更具操作性及可行性。

在4月16日香港华民局示奉理藩院谕英境内不准蓄奴,本港婢女离家须求华民司处理待有职方可离家,免诱拐主家不得阻见华民司。

4月18日港督司徒拔也相继发布通告言:“本帝国政府命令香港境内一律禁止蓄奴,奴婢今以不再是主人的产业,此后蓄奴以成非法”。

考虑到此若释放奴婢,婢女可能会被主家阻拦,婢女离家有可能会被诱拐为娼妓的情况,华民政务司特令:“婢女须持有职业方可离去主家,否则恐被人诱为娼妓,又主人主妇者凡其婢女欲往见华民政务司,毋得阻止。

”在多方努力下,香港立法局于1923年2月15日通过《取缔蓄奴新例》(亦有《家庭女役》一说。

),其规定:自今后无论何人以何种理由都不得雇佣婢女,不得雇佣年龄未及10岁之女仆,婢女不得转卖,凡有婢女者须在指定日期内将婢女注册。

此新例的颁行意味香港反蓄婢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对蓄婢的主家是无疑一个沉重,而对反蓄婢会运动则是有力的支持。

蓄婢现状之根除非一纸法令所能彻底解决,一些拥有婢女的主家,常常钻法律之漏洞以各种手段来反对此新例。

例如让婢女冒充养女或亲戚之女,以威胁的手段阻止婢女前往华政务局注册等等。

加之若不从源头上禁止妇女买卖很难根除蓄婢这种恶习。

在随后的几年中在反对蓄婢会的不懈努力及广大民种的支持下,1927年2月19日港府通令严禁买卖妇女,从而源头上减少了婢女的来源。

香港的奴婢数量在多方力量下共同努力下亦不断下降,港府对于禁婢运动的力度不加强。

“路透社,二十六日伦敦电,上院询及香港蓄奴事,巴斯斐答称香港蓄婢政府默认之说,绝对不确。

据最近报告香港婢女已减至四千一百十七人,凡违犯取缔虐婢新章者辄受惩办,不出数年蓄婢制可望消减。

”可间香港的禁婢运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38年颁行育女注册条例,此例的实行从源头上根除了蓄婢制度。

香港的蓄婢制在人民的反对浪潮中及日渐严密完善的的法律面前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参考文献1《申报》[N],上海,第1921年7月至1935年4月。

2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东省档案编,《广东妇女运动史料》[M]广东:广东出版社,1991年版,3张晓辉,《百年香港大事快览》[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7年版4陈平原,陈国球,《香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5 向仁富,《近代广东妇女权力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6 区志坚,《香港记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7刘小清,刘晓滇,《香港野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8 金应熙,《香港史话》[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9向富仁,《近代广东妇女权力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0李书纬,《晚清民国众生绘》[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11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2张小雷,《香港禁婢运动》,载于《文史天地》[J],第2006年0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