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草原 (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主要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保 存释迦牟尼佛骨的法门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长城嘉峪关和汉代烽燧遗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 尔寺、丝路重镇高昌故城遗址。
丝绸之路景观
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奇特而壮丽。青海湖 鸟岛,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天鹅自然保护区和天山深处 的天池、青海的盐湖、罗布泊的雅丹地貌、吐鲁番的 火焰山和克拉玛依的魔鬼城等等,均为丝路增添了无 穷动魅力。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所涵盖的地域跨越了 中国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这里居住着 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不同的 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各自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 色、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各民族地区,游客可体 验当地民族生活,欣赏民族歌舞、参加当地居民的婚
不知道( 新疆是什么样的? )
1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
2 儿 生·根需·要发它芽,,它长就出在粗哪壮儿的·很枝·快干地。
3 不 遇 么··管 直到·遇 ,干到 那旱风么还沙坚是还强洪是,水雨不,雪软它,弱总·不 ,是··管 也那
不动摇。”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 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
今天,如果我们乘飞机西行,无论是去西亚、印 度,还是欧洲,最多不过二十多个小时。然而,在遥 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们在西行时,不论是走陆路, 还是走海路,都要花费不知多少倍的时间,也不知要 克服多少艰难险阻。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们的 祖先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通了连接
东西方文明的陆上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草原像绿毯. 羊群像白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 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 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小丘柔美.
连骏马和大牛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整理- 所有1、《草原》此次 . 我看到了草原。
那边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 空气是那么新鲜 . 天空是那么明亮 .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 表示我满心的快乐。
在天底下 . 一碧千里 . 而其实不茫茫。
四周都有小丘 . 平川是绿的 . 小丘也是绿的 .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 一会儿又下来 .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衬着. 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留 . 轻轻流入云际。
这类境地. 即便人惊讶 . 又叫人舒畅 . 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地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 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穷乐趣。
我们接见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 才抵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所有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仍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 只需方向不错 . 怎么走都能够。
初入草原. 听不见一点儿声音 . 也看不见什么东西 .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 . 远远的看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 也看到了马群 . 隐约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 .快到了。
突然 . 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小衣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奔驰 . 襟飘带舞 .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到达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 主人们马上拨转马头 . 喝彩着 . 飞奔着 . 在汽车的左右与前方带路。
静寂的草原喧闹起来:喝彩声. 车声 . 马蹄声 . 响成一片。
车随着马飞过小丘 . 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3、《白杨》白杨树素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抽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论碰到风沙仍是雨雪. 不论碰到干旱还是洪水 . 它老是那么直 . 那么坚毅 . 不脆弱 . 也不摇动。
”5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回来饱饭傍晚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每课知识要点01《草原》1.内容中心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2.注意读音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3. 重点句子(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丝绸之路》1.内容中心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注意读音薄(bó)礼4.重点句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的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这句话明了中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课件PPT

老 舍
作者简介:
老舍,本名舒庆 春,字舍予,北 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 说家、文学家、 戏剧家。
老 舍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Hale Waihona Puke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 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渲染 勾勒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流入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热情远迎 亲切相见
盛情款待 联欢话别
天 涯 碧 草 话 斜 阳
深情话别
蒙古族人民和汉 族人民情谊深厚, 怎么舍得马上分别 呢?虽然已是夕阳 西下,人们仍在草 地上依依不舍地道 别。
蒙 汉 情 深 何 忍 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 的大花。 白色的大花
草
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 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 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 既使人惊叹,有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 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日积月累_总复习

• B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 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 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二是 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 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 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 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 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 他前面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 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 C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 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 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 海音。 •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 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 B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 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 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 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 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 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 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 “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 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 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 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 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 疆建设者。
•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 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 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 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 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 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 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 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句子解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课文朗读、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奇丽的小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我心中的草原》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象。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第1课】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 (图文讲解板书设计 )课文知识点一、生字词1.易错字音蒙(měng )古包好(hào )客同行(xíng)似(sì)乎2.近义词渲染 -衬托热闹 -喧闹明朗 -晴朗奇丽 -瑰丽疾驰 -奔驰回味 -体味境界 -境地拘束 -拘谨3.反义词迂回 -径直拘束 -自然洒脱 -拘谨舒服 -难受羞涩 -大方4.理解词语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盘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 ,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 ,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课文分析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全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 ,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说说你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 ,直到夕阳西下 ,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 ,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3.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三、品味语句①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 "一〞是 "全〞和 "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 ,目之所及 ,哪里都是绿的 ,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 ,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 ,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 ,颜色青翠 ,似在流动 ,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 ,小丘线条的柔美 ,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 ,作者自然会惊叹 ,并产生舒服之感 ,因此 ,既愿久立欣赏 ,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似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 ,细细地回忆 ,品味 .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 ,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 ,有着无限乐趣 ,因此连静立的牛马 ,都似乎被陶醉了 ,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突然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 .鲜艳的服饰 ,奔驰的骏马 ,飘舞的衣襟衣带 ,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四、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①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 ,呼伦贝尔 ,锡林郭勒 ,包头 .②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 ,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 ,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 ,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 ,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③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 ,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 ,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 .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 ,呼伦贝尔大草原 ,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 .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 ,天空纯洁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 ,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 .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比拟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 .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 .④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土 ,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 ,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 .⑤蒙古包一般为圆形 ,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 ,上盖毛毡 ,用绳索勒住 ,顶(中|央 )有圆形天窗 ,容易拆装 ,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⑥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 ,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⑦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 ,盛在盘子里做点心 ,并不是豆腐 .⑧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 ,煮熟了吃 .吃的时候用刀割 ,用手抓 ,叫 "手抓羊肉〞 .2.读下面的句子 ,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体会 ,在抄下来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美得没有明显的界线 . "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色浓厚 ,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轻轻流入云际〞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 ,与天相接 ,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天边 .体会到草原的景色非常美丽 .(2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 ,群马疾驰 ,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答:这句话是动态描写 ,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 ,策马疾驰 ,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 ,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联系课文 ,说说对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意思是说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 ,怎么忍心马上分别 ,大家站在蒙古包外 ,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 ,在夕阳下 ,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图文解读1草原总结: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详细 最新)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会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1.师朗读导入: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2.出示片段: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6.熟读成诵: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风光美”
1.出示课题。
2.欣赏草原风光(图片滚动)。
3.引导在图片欣赏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
(通过学生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感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既体会了草原的景色美,又习得了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达的,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生动优美,揣摩语言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受到感染、熏陶)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三、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怎样理解这句话?
• “何忍别”意为“ 怎能忍心分别 ”,“话斜阳”意为 “ 在夕阳下告别 ”。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 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
主客联欢图 、 依依话别图 。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
的 风光美 、人情美 和 民俗美 ,最 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这种 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全篇处处流露出作 者对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感叹赞美之情。本文情景交融的 方式大体有哪几种?
答: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 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 心的愉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作者第 一次见到草原时的惊喜、赞叹和离开草原时的留恋之情溢于 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 描。如说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 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 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 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 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 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 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淳朴热 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一碧千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低吟 奇丽 迂回 疾驰 襟飘带舞 马蹄 蒙古包 礼貌 拘束 鄂温克 羞涩 摔跤 偏爱 天涯
lè( 勒令 ) 勒
lēi ( 勒紧 )
mēng ( 蒙人 ) 蒙 méng ( 蒙受 )
měng ( 内蒙 )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 了: 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 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 全文的中心句 ,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 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 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 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 了: 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 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 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 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 帽子,既大方,又。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 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作者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精笔细描,表 达出满心的喜悦,“绿毯”指 草原 ,“白色 的大花”指 羊群 。“绣”字表达出作者对草 原、对羊群的 喜爱 之情。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成 一幅挥毫泼墨的写意画 , 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 ,小丘的 线条柔美 ,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 和赞美 之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 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 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指 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线, 颜色清脆,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 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河!
这句话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河比喻成 “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 的 清澈 与 弯曲回旋 的特点。“河”后的感叹号, 表现了作者一行人“走了许久”后看见河的 惊喜 之情。
主客联欢图 、 依依话别图 。
解读课文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自己初见 草原的 惊喜 、赞叹 之情。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草原很辽阔,但却美的并不空 洞。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 是绿的……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 上了白色的大花。
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北京人。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 大多取材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善用北京方言。代表 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话剧 《茶馆》《龙须沟》等。蒙古包,蒙古族同胞居住 的一种房子,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 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 窗,容易拆装。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西北部,海拉尔河下游。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 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 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 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 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 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 襟裙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喻成 飞动的彩虹 ,不仅 形似而且神似。
热情迎接 激情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