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二、感悟生命形态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⑴导入: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

(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

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⑶现场采访: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5.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5.19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利用问题引导,如“你们觉得生命是什么?”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2.互动探究,深入理解: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同伴互助,加深对生命主题的理解。
-教师适时介入,提供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3.多元教学,提升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生命的可贵,提高表达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提升阅读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与生命主题相关的短片或讲述真实故事,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点词汇、句子的掌握。
-进行观察日记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2.教学过程:
-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日记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抒发真情实感。
(五)总结归纳
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四年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开始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生命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生命的珍贵,懂得珍惜生命。

3.2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2.1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2.2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

1.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吗?生命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2.朗读课文2.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分享朗读感受,讨论课文主题。

3.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4.1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

4.2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探讨课文主题5.1教师提问: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命观?5.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分析课文象征手法6.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6.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7.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生命的认识。

8.课后作业8.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命的珍贵。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3.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方面。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6 同 学 们 读 了 几 遍 课 文 , 课 注 内容 ,通 过 对 重 点 词 的理 解 感 受 . 对
文 章 一 开 头 作 者 就 提 出 思 索 : 文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现 在 请 你 快 速 飞 蛾 生 命 的顽 强 。 ( 会 学 习 , 够 真 能
“ 常 常 想 , 命 是 什 么 ? 我 们 不 仅 浏 览 课 文 ,边 读 边 想 每 个 事 例 主 要 抓 住 关 键 词 联 系 上 下 文 进 行 理 解 。 我 生 ” ) 也 要 问 : 生 命 到 底 是 什 么 ? -: 们 讲 了 什 么 内容 ? 试 着 给 三 个 事 例 各 这 是 一 只 怎 样 的 飞 蛾 ? 哪 个 词 给 了 “ ”J我 i 带着 对生 命 的思索 齐读课 题 。
足 迹 , 才 让 我 领 悟 到 生 命 的 真
要 经 历 苦 难 的磨 砺 。
能感 动你 , 个 句子 、 个 词最 能 打 哪 哪
4同 学 们 说 得 非 常 准 确 , 下 动 你 , 者 让 你 大 吃 一 惊 , 者 让 你 。 接 或 或
部 分~ 2 3 4 自 然 段 的 三 个 事 下 你 的感 受 。 、、
们 就 一 起 走 进 台 湾 女 作 家 杏 林 子 的 的 都 是 叙 述 事 情 ,后 面 都 是 作 者 从 了 它 。
文 章 《 命 生 命 》 ( 书 : 命 生 这 件 事 想 到 和 感 悟 到 的 。 ) 生 。 板 生
命 )
( )学 生 交 流 令 自 己感 动 的 批 1
只 飞 蛾 正 握 在 你 的 手 中 ,说 说 你
或 者 是 比较 难 读 的 句 子 可 以 多 读 几 法 , 以抓 住 主 要 事 件 , 时 阅 读 可 的感 觉 。 ( 要 我 稍 一 用 力 , 就 动 可 平 只 它

19-《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惠洁)

19-《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李惠洁)

《19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外马路第三小学李惠洁一.学习目标①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三个事例带给我们对生命意义的启示。

三.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

2. 板书课题:生命生命(齐读课题)。

3.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4. 指名回答二.新授1. 幻灯出示课文第一段师: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这是作者的思考,也是课文的第一段,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

2. 过渡:那么课文所写的这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现在请大家自学课文3. 出示自学提示自读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子,想一想这三件事分别带给作者也带给你对生命的思考是什么?4. 学生自学5.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飞蛾是怎样对待生命的?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生:但它挣扎着……那样鲜明师:说说你的感受师:你抓住了哪个词?生:我抓住了“极力”,我感受到飞蛾对生命的渴望。

师:非常好,请你读出你的“极力”来。

点生读师:其他同学还抓住哪个词?生:我抓住了“跃动”,我感受到飞蛾它很想想留住自己的生命。

师:对,那是想留住生命的跃动。

你来读一读。

生读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你就感觉自己的手中有一只这样的飞蛾。

它极力挣扎着。

学生齐读师小结:你们知道吗,其实飞蛾的平均寿命只有9天。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

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热爱生命”。

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应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设计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指导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发现和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

在充分朗读、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体验生命的欲望与力量,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它属于第五组的第三篇文章。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四、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

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已学过的课文理解并感悟。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

小学语文四年级《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主题,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生命生命》一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刻,通过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有机结合,告诉读者:要珍惜、热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本文是学生应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文,现在提前一学期学习,而且脱离了单元其它课文的辅助理解,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抽象思维稍显不足,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成了本课的难点。

为此,我将紧紧围绕单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读懂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并且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并会写本文出现的8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不屈向上、茁壮生长、震撼”等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借助资料读懂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教学准备1、学生的预习内容:(1)用横线将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画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自学生字以及不理解的词语。

(2)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3)查找并摘抄有关本文作者(台湾作家杏林子)生平的资料,150字以内。

(4)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稿纸,课堂练习中使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1)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设计。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给每位学生提供课文复印件。

(4)请组委会帮助给上课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3、教室环境布置:课桌按同桌方式布置。

《生命生命》教案优秀9篇

《生命生命》教案优秀9篇

《生命生命》教案优秀9篇《生命生命》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作必要的语言积累,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2.学习本文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言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故确立第一个教学目标。

“生命”这个话题相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还很抽象,故作者删繁就简,从具体、细小的生命入手,便于学生认识。

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珍爱生命。

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故确立目标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由具体现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生命、生命》教学设计13》。

教学难点:体验作者的生命意识,我们应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没有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录音机、磁带(轻音乐)、放像机、录像带(森林大火的场面)、投影仪、投影片。

[设计思路]1.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根据情意原理,只有真正参与才能有审美活动,因此,本文应该以学生的自主学2.“生命”是个深奥的话题,要让初一学生真正理解它会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通过朗读,对课文中具体生命现象有一定的印象,再通过“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最能引起他们共鸣的语言,深入课文内涵,感受作者的生命情怀,或许可领悟生命的可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森林大火的画面,教师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一个蚁穴被大火团团围住,里面成千上万的蚂蚁为了活命,紧紧抱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蚁球,滚向火海,随着劈哩啪啦的声音,外层的蚂蚁纷纷死去,蚁球也越来越小,但它们仍然不屈地、昂然向前滚动,直到变成一个小球,但终于逃出了火海。

如果你就在旁边亲眼目睹,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蚂蚁,你会选择什么?学生自由回答为了生命的延续,蚂蚁不惜代价,世间万物为了不辜负上苍赋予的生命,都在顽强的生存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课文《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能力:
⑴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⑵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⑶ 了解有关对待生命不同态度的名言、事例、作品。

2、过程与方法:
⑴ 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⑵ 联系上下文和理解文章的关键词句,读懂文章内容。

⑶ 联系学生生活体会,从文中获得启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⑵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读懂文中的三个事例及作者对此展开的思考,领会作者对生命所持的态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着名的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有着很深的感悟,尽管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但是她并没有荒废甚至放弃生命,而是更强烈的'呼唤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生命生命》,与作者共同找寻生命的真谛。

2、几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复习上一节课为事例概括的小标题:
捉飞蛾,赞瓜苗,听心跳。

(板书)
4、结合出示的自学方法小组讨论,找出感受最深的一个事例交流感受。

二、从感受最深处入手,引导表达
1、捉飞蛾:
⑴ 生汇报。

⑵ 对比分析两句话,引导学生对“挣扎”,“极力”,“震惊”等词有更深入的认识。

⑶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语句。

⑷ 作者在这个事例中对生命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⑸ 对于“捉飞蛾”这个小事例,同学们联想到什么?
2、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赞瓜苗”和“听心跳”段落:
⑴ 生自读交流体会,师指导朗读。

⑵ 引导学生表达思考,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从典型事例入手,加深体验
1、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2、生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应该怎样珍惜生命,怎样让生命体现无限
价值。

3、师出示对比事例,让学生畅谈感受。

四、从名言入手,指导生活
同学们,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怎样对待生命,你就会拥有怎样的生命,最后老师将送一句名言给你们,(出示课件),希望你们可以更好的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夺目,放出绚丽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