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并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生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三、教学方式1.授课2.引导性讨论3.合作探究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出示生物分类图谈论其中的不同层次,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在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第二步:授课(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1.生命的起源。

2.细胞的概念和种类。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膜。

2.细胞质。

3.细胞核。

(三)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1.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分裂的意义。

第三步:引导性讨论1.请同学思考,什么是生命?2.请同学思考,什么是细胞?3.请同学思考,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第四步:合作探究1.学生自己分组,讨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点。

2.运用实验设备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并结合PPT展示进行讨论。

五、作业安排1.请同学为下次课程做好预习。

2.请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思考感想。

六、板书设计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授课、引导性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生命和细胞的理解,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讲解生命的起源、细胞的概念和种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点,并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同时,通过板书和图示来强化生物概念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记忆和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到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注重问题归纳总结,活跃了课堂氛围。

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更好地把实验带入教学中,以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科学的实践部分。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生命是一个凝重和让人感动的话题,这样的话题往往可以引起我们许多深刻的思考。

上一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知道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生命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指读黑板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结合这三个精彩的小故事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文章,老师想请同学们再次仔细读一读这三个故事,划出你认为感触最深的句子,然后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1)交流:出示句子、师引导: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2)学生谈自己读懂的地方。

理解点1:求生欲望。

●一生说后,师:是啊,小小的飞蛾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是那样……那样……!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谁也能这样能读?●还有谁补充(体会:挣扎极力跃动)理解点2:作者震惊。

●策略:同上,如学生讲不到,可教师引导:飞蛾求生的欲望令作者?(理解)一只小小的飞蛾为何能让作者内心达到如此震惊的地步?(生命力量、求生欲望的背后是对自己生命的珍爱)●在理解求生、力量后创设情景:同学们,当时,那只小飞蛾所处的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能从文中找一找吗?●齐读后,引导:这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小飞蛾仍然极力地寻求生还的机会,这种求生的欲望令我们感动,但这种求生的欲望背后是它对自己生命的珍爱,正因为作者感受到了飞蛾对生命的珍爱,所以作者震惊了。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材说明】《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词,会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和珍惜之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包括杏林子相关资料及文中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走进生命话题,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生命生命》,这节课让我们同台湾作家杏林子一起继续探讨关于生命的话题。

(师板书课题,生读)二、感悟生命形态1、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小飞蛾的.生命形态:⑴导入:第一个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只飞蛾。

(生读第二自然段。

)⑵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找出印证自己观点的语句,谈谈你的体会。

(生读,思考,全班交流,练习朗读重点。

学生思考的结果肯定是多方面的,如可恶的,可怜的,顽强的,了不起的等,师可相机引导生思考讨论:作者重点想表现的是哪一方面?)⑶现场采访:热爱写作的作者捉住飞蛾我们很容易理解,放了飞蛾我们也能理解,但为什么会“忍不住”放了它呢?假如你是作者,能否接受我的采访,为大家解开谜团?(师采访生,结合学生的发言,相机评价,可适时引导学生再读“但……放了它!”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学习重难点: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创设情境,感知生命:(预设4分钟)1、(播放课件)你们从中感受什么?由此,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那就是——生命。

(引导学生说)2.板书:19 生命生命(绿色粉笔)3.出示学习目标。

二.导学阶段(预设30——34分钟)(二).情景再现,直奔重点1、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就这样问“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板书:?),在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了生命的意义,你能找出来吗?(抽生汇报)(生齐读):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这句话中有一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有限”和“无限”)请圈出这对反义词。

3、巩固:生命是有限的(板书:有限),但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板书:无限)。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限的生命能够体现无限的价值,作者列举了哪三件事例呢?(抽生汇报,教师随机整理板书:极力求生的飞蛾不屈向上的瓜苗律动的心跳)(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探究文本,体现学习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意识。

)(三)、导读赏析,品味语言1.出示自学指导一:1默读前两件事例,体会作者从求生的飞蛾和不屈生长的瓜苗身上获得哪些生命的感悟,和伙伴说一说。

2.认真读第三件事例,说说你又读懂了些什么,体会到哪些生命的意义。

( 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引导、点拨品读重点语句生自主合作交流。

)3.汇报:△学习“飞蛾求生”预设引导1:“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预设引导2: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预设引导3: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依据《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

第五组课文的主题是“热爱生命”。

设计思路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应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设计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指导其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发现和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能力。

在充分朗读、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体验生命的欲望与力量,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它属于第五组的第三篇文章。

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

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

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四、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

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

具体到对《生命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已学过的课文理解并感悟。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教师口述引入“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课文中,作者用哪三件事来表达的?(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心脏跳动)二、你如何理解课题,带着情感读(读课题)三、深入学习课文1、读第一个小故事(生范读)哪句话让你感到震惊划下来。

⑴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交流──读这个句子。

⑵追问:如果你就是我在受理的飞蛾你怎么办?──读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会怎么叫?如果你是那只飞蛾,你还会怎么做?同学们,现在有一只挣扎着、极力鼓动着双翅的飞蛾正握在你手里,你感到什么?──再读这个句子。

⑶飞蛾的生命只有9天,但它一分钟也不愿放弃,他每天都在辛勤地忙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为什么只有9天生命的飞蛾,此时握在别人手里,他还要挣扎?再读课题。

(是呀,无论生命多么短暂,他还是珍爱自己的生命)2、读第二个小故事:(生范读)哪句话让你感到特别震惊划下来。

⑴出示:“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追问:说说哪儿使你震惊?──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粒香瓜子?──小小种子遇到坚硬的外壳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读句子⑵同学们,你就是一粒种子,可上天待你不公,因为你是生长在砖缝的种子,既没有阳光的普照,也没有泥土供应养料,你想说什么?带着顽强、勇敢,带着对生命的.企盼,读课题。

⑶生活中,还有哪些小生命也如飞蛾、香瓜子这样为了生存而努力着?(交流──看录像:你看,初升的太阳升起来了,小草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鲜花在竞相开放,蝴蝶在花间飞舞,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它生生不息,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五彩斑斓,正是由于它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世界才因此而变得美丽)这些场景有没有让你感动,让你震惊的?小动物都如此珍爱生命,更何况我们人类呢!3、读读第三个小故事:(生范读)哪句话让你感到特别震撼划下来。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 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1、有关作者杏林子有关资料。

2、杏林子照片等。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世界上生命最短的动物是什么?蜉蝣身体细长,头部能自由转动,翅膀两对,前翅发达,后翅很小;腹部细长,有一对比身体还长的丝状尾毛。

成虫寿命依种类而定,有些极短只有数小时,最长的可达八~廿一日,通常为二~三日。

所以成语中「朝生暮死」指的是蜉蝣由稚虫变成成虫后的生命。

蜉蝣交尾后即产卵于水中,通常一~二周即孵化,稚虫长得很像「衣鱼」,也有的很像「蝌蚪」;腹部有气管鳃,生活在水中,以水中的微生物及植物组织碎片为生。

幼生期很长,有的要脱皮二十余次才成虫。

你也许以为昙花是寿命最短的花吧?不是。

南美洲亚马逊河的王莲花,在清晨的时候露一下脸,半个小时就萎谢了。

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花是小麦的花,它只开五分钟到三十分钟就谢了。

生命是如此短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杏林子的散文《生命生命》,去感受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她珍视生命、坚强勇敢的精神。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交流讨论: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2、这几件事给你什么感受?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3、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

(飞蛾求生、瓜子破土、静听心跳)三、研读与赏析同学们,要把这两个“生命”读到自己的心里去,咱们还得再次回味这三个小故事。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案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案

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9课《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者:王颖【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课前谈话。

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可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搜集身残志不残,为人类做贡献的人物资料。

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2、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3、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作者为什么用两个生命做题目?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回到课文中,用心地去体会感悟,寻找答案。

5、同学们把书翻到89页,老师想找四名同学与老师一起读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哪个事例令你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19课《生命生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者:王颖【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本文前,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教学准备】
1.课件。

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3.收集有关像杏林子一样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

课前谈话。

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可以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准备:
搜集身残志不残,为人类做贡献的人物资料。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文章《生命生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2、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3、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吗?
作者为什么用两个生命做题目?
4、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回到课文中,用心地去体会感悟,寻找答案。

5、同学们把书翻到89页,老师想找四名同学与老师一起读文章,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哪个事例令你感动。

二、讲授新课,感悟生命
过渡:刚才四名同学的朗读让老师感动,相信其他同学也同样会让老师感动的,对吗?
1、谁来谈谈最令你感动的事,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有的同学认为三个故事都令人感动,使人震惊,现在就让我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或者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和感受。

(一)讲解飞蛾:
过渡:你找到了哪些词语和句子?和同桌同学交流一下吧。

谁能来读一读你找到的词句。

老师找到了这句话,有哪些同学也找到了?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让你们震惊的词语是什么?
挣扎: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

用你的感受读一读。

极力鼓动:就是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来鼓动双翅。

极力地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跃动:表示心情急切。

能改成“跳动”吗?(不行。

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

用“跃动”更能表达“小飞蛾求生的强烈欲望”。

)读一读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抓住了重点词语。

2、小飞蛾为什么要挣扎,为什么要极力鼓动双翅?你是怎么知道的?(联系上下文)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你们感受到小飞蛾求生的欲望怎么样?(强烈!板书——强烈的欲望)读
4、现在把你的手伸出来,一只活生生的飞蛾正在你手中,握住,握住,你感觉到了什么?(它很可怜、它在咬我、它在扑动翅膀……)
现在你很想……?
出示: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5、去掉“忍不住”可以吗?为什么?(面对小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我不得不这样做……)齐读这句话。

理解这句话的方法是——联系生活实际
6、飞蛾的求生欲望是那么强烈,它强烈的求生欲望让我们震惊!让我们带着这
强烈的欲望齐读课题——生命生命!
(二)瓜苗
过渡:一只小小的飞蛾对于生命是如此珍惜,那世上其他生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杏林子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故事,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出示句子)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1、香瓜子的什么精神让你感动?(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顽强不屈)
2、你们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分析课文的方法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重点词语:
竟:(读)请你把竟字去掉,读读看,你觉得怎么样?
原来我们以为——(种子长不出来)
但是它现在却——(长出来了)
和我们原来想得不一样,出乎意料,这就是竟,谁能用竟字说一句话?
即使:虽然(读)
坚硬的外壳(读)
联系上下文:
“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砖缝中”说明这粒种子生长的条件恶劣。

(读)
3、阳光、泥土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但这粒种子没有,现在,你就是这粒香瓜子,你已经有了自己鲜活的生命,可是上苍对你不公啊,没有阳光、没有泥土,你想说什么?
4、艰难的环境磨炼了你的意志,那是生的渴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5、让我们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化为语言,读出来吧,(读课题)
6、在生活中,像这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还有许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片断)刚才哪一幕震撼了你的心灵?
(三)心跳
过渡:的确,柔弱的动植物都能这样对待自己的生命,何况我们人类呢,作者就想到了自己,她静听了自己的心跳,感受又是什么呢?谁来读读这件事中让你震憾的句子?
1、什么样的心跳?(板书——沉稳、有规律)
2、同学们,让我们把手放在你心脏的位置,一起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

(课件播出心跳声)
3、你们大都是十周岁,你的心脏在你的身体里跳动了十年,这样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跳动了三千六百天,现在,感受着你的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你的心情怎样?
4、作者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她也自豪,也激动,所以她想
(出示句子)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

5、这是作者对生命的两种态度?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
6、你认为怎样才算是好好地使用呢?哪个词是浪费的意思?
7、是啊,这样一个生命,“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那么
快不快乐,谁来决定?
努力不努力,谁来决定?
幸不幸福,谁来决定?
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出示句子)
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8、那你觉得作者会怎么说这句话?你能来读读吗?
9、作者这样说的,她有没有这样做呢?让我们走近杏林子……
10、(出示作者资料)作者杏林子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负责的,坚强不屈的一个人,她深深地珍爱着自己的生命。

11、再次齐读课题,读出对生命负责的决心。

三、深入感悟生命,升华情感
1、杏林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她的文章也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

从三个小故事中她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感悟,是什么呢?你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
(出示句子)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找同学读。

怎样理解?
3、提出问题。

4、你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人把有限的生命体现出了无限的价值?
(雷锋、张海迪、霍金、贝多芬、海伦·凯勒……)
5、是啊,他们也用这些话时刻激励自己,请看大屏幕——(有关生命的名人名言)
6、其实,除了刚刚大家说的这些人之外,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使用自己的生命,使它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那么虽然生命短暂,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7、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浓缩成八个字——(板书: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8、这句话的意思明白了吗?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呢?(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了。


9、这句话写得这么好,你觉得怎样才能读好它呢?
四、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1.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吧!
出示:生命的思考。

2.抒写生命感言,交流汇报。

3.作者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告诉我们什么?(生命宝贵,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生命短暂,要珍惜生命,使自己的一生活得光彩有力。

)(板书:珍爱生命)
4.小结:是的,生命是有限的,珍贵的,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热爱,再次呼唤——(生接)《生命生命》。

五、课外阅读:杏林子《和命运较量》,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这节课,同学们也让我对生命有了一定的感悟,请允许我把这些话送给你们——(出示大屏幕)
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啊……
板书:
19 生命生命———珍爱
飞蛾求生——强烈的欲望生命有限
瓜苗生长——不屈向上
静听心跳——沉稳而有规律价值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