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教案-- 地球的外衣

合集下载

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上第二章地球的外衣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地球的“外衣”—大气后5节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目的1、掌握风的形成,风向、风速。

2、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天气图上的等压线和天气系统。

3、比热的概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季风的形成;中国东部的季风雨西部的干旱气候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内容课前检测1、关于风的叙述错误的是()A、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B、风是空气的垂直运动C、如果一个地方和另一个地方的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D、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2、下列那种现象不能证明空气中水汽饱和()A、大雾弥漫B、蜻蜓低飞C、冰箱内部“出汗”D、墙角“出汗”3、天气图上表示气压相等的曲线叫()。

A. 等温线B. 等压线C. 等降水量线D.等深线4、浙江电视台某天天气预报第二天天气时给出如图所示的符号,关于该符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晴转雨,21℃到17℃B、雨转晴,上午17℃,下午21℃,C、晴转雨,上午17℃,下午21℃D、雨转晴,最低气温17℃,最高气温2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受热后会膨胀下沉B、空气是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的C、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只能引起空气的上升运动D、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参考答案:1-5 BDBDD知识梳理第5节、风一、风是怎么样形成的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就想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样。

二、风的二要素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

2.蚊子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3种。

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

民间常言:“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20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

民间常言:“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第一单元大气第一课 地球外衣

第一单元大气第一课  地球外衣

• 氧气:是生物维持生命的物质。没有氧,生物将无法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 氖气(Ne)是一种无色、无味、非易燃的稀有气体。通常氖可以作为彩色霓虹灯的充装气体用于户外广 告显示;此外,它还可用于可视发光指示灯、电压调节,以及激光混合气成份。
• 氢气 (H₂) 最早与16世纪初被人工合成,当时使用的方法是将金属置于强酸中。1766–81年,亨利·卡文
知识与情感升华: 不要尝试着挑战美国!努力奋斗!
• 我们还不强大,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国家提出的目标是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而美国现在就是发达国家!!
问题之六: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 原因:A、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 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B、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发生了些
• PM2.5:?优
• PM10:?优
• O3
?优
• NO2 ? 优
• SO2
?优
北京:略
/map/chi na/cn/
世界9月13空气污染/map/africa/cn/#@g/2.6323/24.4775/4z
研究大气意义深远 与生产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 2、保护地球,维持地球的生命系统。
问题之二:如何理解空气对人的生存比任 何东西都重要?
问题之二:大气的成分
• 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以及固体杂质组成,干洁空气是其中的主 要部分。
•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这两种气体占到干洁空气 的99%。
• 干洁空气中还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
问题之三:你知道大气中气体的作 用吗?
学习地球知识运用:
• • 相对论
• 比较容易理解
地球外衣 青岛市崂山区第七中学:邱显祥

1.1地球外衣

1.1地球外衣

第1节地球外衣〖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特点,对流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水和空气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教学过程〗师:地球是一个唯一有生命的地球,这得益于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但非常重要。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学生回答:联想没有大气保护的月球,月球上很多的现象在地球上都会发生。

看图: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是一层层的)一、大气的温度举例:请游过黄山的同学谈一下感受,爬到黄山上面时,有什么感觉?(呼吸困难、很冷,带厚的棉衣等)说明大气的温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读图: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说出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2500℃,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思考:哈勃望远镜大约在600千米的高空,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600千米高空的温度非常高)二、大气的分层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填表)实际上,大气分层是根据温度(主要)、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把大气分为5层,三、对流层1、对流层的厚度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实验:观察对流的形成1、烧杯里的水加热。

(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现象:烧杯中的水加热时是流动的。

2、点燃一段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置于倒扣的大烧杯的中央。

现象:空气受热时也是流动的,与水类似。

得出:对流运动的规律:受热的空气或水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或水下沉。

画出对流运动的规律的图示。

思考: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在上方?空调为什么装在房间的上方?师: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外表》教学教案教学目的:科学概念目的:知道地球外表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知道地球外表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科学探究目的:可以搜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可以画出地貌特征并分析^p 交流地貌特点。

科学态度目的: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展探究地形变化原因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的: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理解地球外表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描绘山地、高原、湖泊、平原、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地形变化的原因进展有根据的猜测。

课前准备:PPT 课件、地形模型组件、各色彩泥、透明塑料板、网格纸、白纸、水彩笔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各种各样的地貌风景图,让学生猜猜图片中的风景都位于哪里。

老师做简单介绍:这些美丽的风光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

2.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地球外表是什么样的。

结合学生答复,适时引导学生进展地貌的概括。

3.多媒体出示从太空中观察地球的图片。

地球呈现出风度的色彩和上下不平的外表,这些都代表着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使学生初步感知地球外表的样子。

二、授新1.观察世界地形图,从整体理解地球外表的样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气构成了地球上的气体。

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固体,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液体。

地球从形成到如今大约经过了 45.4 亿年,在地球形成的漫长历史中,地球外表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地球外表呈现出不同的地形。

2.分组讨论同学们都理解哪些地形地貌,请分小组讨论,并记录在纸上。

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指导学生进展地形地貌的归纳总结:平原、高原、山地、盆地、湖泊等。

三、地形模型1.模型概念依地形资料制成的实地模拟造型或按立体效应制成的有立体视觉和形象的实地感观模型,统称为地形模型。

2.展示地形模型组件引导学生考虑怎样做-个地形模型,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不同的地貌应该用哪些颜色区分。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

【初中地理】地球的“外衣”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的外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通常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约1000千米。

紧贴地面的大气层叫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79%,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对流层的大气质量、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主要就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上升,轻易威胁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气就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共同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气门气体和不定气体共同组成。

恒定气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就是维持不变的。

气门气体的含量往往随其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不定气体包含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就是人类维护大气和预防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大气在常温条件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

各种气体在整个大气中的组成列表如下:空气成分恒定气体气门气体氢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存活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人须要汲取新鲜的空气去保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体温三万次左右,排出的空气量为12-16立方米,相等于每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倍。

在地球上,没空气,就不可能将存有生命有机体,人类就显然不可能将展开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在地球上,人可以十几天吃食物,但如果没空气,人就可以立刻死。

因此,维护地球上的大气,就是维护人类存活的物质基础。

18课时 地球的外衣

18课时 地球的外衣

(3)影响气压的因素:
考 点 管 理
①大气的密度; ②海拔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③气体流速: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阴雨 晴朗 低压区多______天气,高压区多________天气。 (5)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应用:压力锅、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 心式水泵等都跟大气压有关。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考 点 管 理
【解析】B管口的作用是补充瓶内空气,使瓶内的液体
限 时 集 训
始终保持着大气压强的作用。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
归 类 探 究
加而增大,瓶适当升高,是为了增大液体压强,使药液 在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作用下能进入血液。
归类探究
考 点 管 理
探究类型之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及影响因素
归 类 探 究
图18-3
增大 中,杯中水柱产生的压强将________。
考 点 管 理
【解析】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微 溶于水,冷却后烧杯内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烧杯中。烧杯中的液体增多 后,深度增大,压强增大。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点悟】 大气压是大气对承载物产生的压强,与
考 点 管 理
2.下列描述中,前者属天气、后者属气候的选项是
(
A.长夏无冬,有时有小雨 B.阴转多云,四季如春
B
)
限 时 集 训
归 类 探 究
C.终年高温,冬暖夏凉
D.狂风暴雨,雷电交加 【解析】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综合状况,气候是长时 间内的天气特征。
3.[2011· 德州]2011年5月22日,一场大规模龙卷风袭击美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

环境教育教案地球的外衣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外层称为地壳,探究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2.了解地震和火山活动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视频关于地壳构造和地震、火山活动的素材。

2.沙盘或模型地壳。

3.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构造,并提问:地球的外部是什么?学生回答“地壳”。

教师解释:我们今天的课题是关于地球的外衣,地壳的探索。

第二步:地壳的组成和特点(15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或视频,让学生观看并记录笔记,以了解地壳的组成和特点。

学生可以将笔记中不理解的问题记下。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地壳运动(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领导。

领导带领小组展开活动。

2.教师提供模型地壳或沙盘,让学生观察地壳的运动过程。

3.学生根据观察和之前的学习,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地壳是如何移动的?-地壳运动会引发哪些地质现象?-地壳运动与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否有关系?为什么?4.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观点,并记录在笔记本中。

第四步:小组发言与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代表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3.听众可以对发言者提出问题、辩论或分享观点。

第五步:解答问题和总结(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解答相关问题。

2.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强调地壳的组成、特点和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活动的关系。

第六步:拓展延伸(可选,10分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地壳和地球其他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合作,激发了学生对地壳的浓厚兴趣。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和发言,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在解答问题和总结环节,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解答和指导。

第一课 地球的外衣

第一课  地球的外衣
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会由此巨大的差异? 地球有个大气层,可别小看这个大气层,它不仅能遮挡 过多的太阳紫外线以及其他有害的宇宙射线,还可以在夜间 阻止地球对热量的过度散发,就象冬天的棉衣一样,起到一 个保温隔热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 于过低。这为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而月球不 一样,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强烈吸收太阳幅射热,温度 迅速升高到180摄氏度;到了夜间热量又毫无阻挡的散发到宇 宙中,温度急剧下降到-180摄氏度。 年平均温差也是一个 道理,月球的年平均要大大高于地球的年平均温差。日平均 温差也一样
上肢关节 巧妙地利用仿生结构,使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腕镜 手腕处装有一面小镜子,航天员可以通过它随时察看自己身上的各种 开关。 背包 高1.3米,是航天服穿脱(进出)口的密封门,在背包壳体内安装舱外航 天服生保设备,背包壳体下端安装有挂包、备用氧瓶等。背包关闭通过拉紧 钢索和操作关闭手柄完成。 头盔 经过科研攻关,“飞天”航天服头盔的视野比其他同类产品要大。 摄像头 头盔还有摄像头,可拍摄航天员出舱操作。 照明灯 两侧各一照明 灯,可照亮服装胸前部分,方便航天员在阴暗面操作。 报警指示灯 两侧有报警指示灯,一旦服装出现泄露报警灯闪。同时还有语 言报警。 面窗 其面窗4层,2层充压结构,2层之间充高纯氮气, 防结雾,外面是防护面窗,外层是滤光面窗,对太阳光折射率低,迎着光照 面可拉下它。 手套 为每位航天员量身定做,看上去特别厚实,有点像拳击手套。 外层 热防护手套外层为纤维织物,有两层气密,使用特殊隔热橡胶材料,能 耐受高温到100℃。 指尖 指尖部分,只有一层气密层,保持触觉。手指背部位内有两层真空屏 蔽隔热层。 手心 在手心握物部位设置有凸粒状橡胶,主要为防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气
——地方课程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课程名称:环境教育
课题
1.1大气-地球的外衣课型新授课教学目

1.认识大气的成分,了解各种成分的作用。
2.知道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3.认识大气成分的改变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关心地球未来,保护大气、爱护环境。
板书: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学生活动:读一读,课本P4“伦敦的‘烟雾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及以人类产生的危害。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说一说:你见过当地哪些污染大气的现象?自由回答。
师:人们渴望蓝天白云,向往洁净优雅的生存环境。为此,许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士正在为治理大气污染、保护大气环境不懈地努力着,保护大气、爱护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相信明天的天空一定更蓝!
要点回顾:
1.地球上干洁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另外不家二氧化碳与惰性气体;
2.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使大气中的成分产生变化。
能力评估:
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试列举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3.人类对大气产生了哪些影响?
作业
布置
调查当地哪些生产活动对大气造成了影响?
教学
难点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改变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
大气是人类生存的第一环境要素。它不仅是生命生存的基础,还是地球的“保护神”。目前,人类的活动正在改变大气的成分。这种改变虽然微小,却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板书:第一单元大气
师:第一单元包括地球的外衣、地球在发烧、空中杀手-酸雨、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四课,这节我们学习地球的外衣。
过渡: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知道空气对人的生存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下面我们来了解关于大气的成分。
板书:大气的成分
师: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大气的重要作用,但对大气成分的认识100多年前才拉开帷幕。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了大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活动:读课本P2读一读,自主完成里面的相关问题。
师:指名检测更正。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议一义:你还知道大气中其他成分的作用吗?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大气第一课地球的外衣
一、大气的成分
二、地球的“保护神”
三、人类对大气的影响
教学
反思
要想真正让学生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及人类对大气的影响,一是教师要准备充分的资料给学生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感受当地环境的变化及带来的危害。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一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
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
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学生活动:读图,课本P3宇航服,分析讨论宇航服与普通服装相比,有哪些特殊作用或功能。学生回答后,教师为学生展示网络搜集资料。
师:大气不仅提供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而且对地球上的水、地表温度产生影响。大气是对地球上物质和能量交换、运动进行调节的平衡器,还是减轻地球受其他天体、射线冲撞袭击的缓冲圈层。
但是,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为谋求发展,越来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成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从而导致了地表温度升高、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氧层减薄等现象。
板书:地球的外衣
师:你知道吗,地球也穿着“宇航服”?这套“宇航服”就是地球大气(也就是大气圈)。大气除了提供生命得以维持的气体,还保护着整个地球,维持着地球的生命系统。我们就生活在大气底部。
学生活动:读课本P2页“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2万次左右,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也就是13~15千克的空气,相当于一天所需食物和饮水的5~10倍。一般来说,一个人在5周内不吃饭,5天内不喝水,还能维持生命,但若断绝空气5分钟就会死亡。
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补充、更正。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大气的作用,它真是地球的保护神啊!
板书:地球的“保护神”
师:大气位于地球环境的最外层,置身于地球外部宇宙环境之间,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