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安装linux系统:rhel5.4
Redhat Linux5.4下安装Oracle_11g_R1数据库

Redhat Linux5.4下安装Oracle_11g_R1数据库目录一、安装环境 (1)二、设置内核参数/ETC/SYSCTL.CONF (3)三、设置系统资源限制 (3)四、网络设置 (4)五、创建用户组与用户账户 (4)六、设置安装路径 (5)七、解压安装文件并运行RUNINSTALLER程序 (5)八、图形化高级安装 (6)九、启动数据库 (21)十、利用脚本启动数据库 (24)一、安装环境(1)硬盘剩余空间:10G以上安装后的oracle+oraInventory目录会用差不多4G空间,再加上安装时Oracle生成的临时文件(/tmp目录需要至少400MB)...所以10G的硬盘空间已经是最低配置了,因为你可能还需要应付一些特殊情况。
(2)内存1G上(3)Swap交换---物理内存的2倍,最少2G(最少0.75倍)(4)操作系统:Redhat Linux5.4(5) 数据库版本:version 11.1.0.6.0(6) 数据库官方文件包名称:linux_11gR1_database_1013.zip(7)在安装Redhat 5.4 时一定要选择安装gnome,开发工具包,遗留开发包(8)关闭Linux的防火墙以及禁用SELINUX[root@localhost ~]# vi /etc/selinux/config(9)linux版本内核必须为2.6.18以上(10)Redhat Linux5.4安装Oracle Database 11g软件所必备的软件包1)2)3)4)5)6)7)8)9)10)11)二、设置内核参数/etc/sysctl.conf使用sysctl –p命令使/etc/sysctl.conf设置值生效三、设置系统资源限制通过/etc/security/limits.conf设置系统资源限制通过/etc/pam.d/login启动系统资源限制通过/etc/profile设置最大可启动进程数与最多可开启文件数四、网络设置要有主机名和固定的IP地址五、创建用户组与用户账户[root@localhost ~]# groupadd oinstall[root@localhost ~]# groupadd dba[root@localhost ~]# groupadd oper[root@localhost ~]#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oper oracle[root@localhost ~]# passwd oracle设置用户环境变量[root@localhost ~]# cat /home/oracle/.bash_profile最好这样一下:[root@localhost ~]# source /home/oracle/.bash_profile六、设置安装路径[root@localhost ~]# mkdir -p /u01/app[root@localhost ~]# chmod -R 775 /u01[root@localhost ~]# chown root:oinstall /u01/app七、解压安装文件并运行runInstaller程序安装文件在Oracle用户的主目录中,要使用非root用户账户安装Oracle数据库[oracle@localhost ~]$ unzip linux_11gR1_database_1013.zip八、图形化高级安装Step 01:选择高级安装并选择安装的版本Step 02:设置Oracle基目录与主目录Step 03:OUI进行操作系统最低安装需求检查Step 04:可以选择是否要建立启动数据库或配置自动存储管理(ASM)Step 05:若选择创建启动数据库,可选择启动数据库的类型Step 06:设置全局数据库名与SID。
RHEL5.4实现PXE网络引导

RHEL5.4实现PXE网络引导在linux下面实现PXE网络引导的讨论,在安装RedHat Linux企业版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情况使用一个安装引导介质(引导光盘,引导软盘,U盘等),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不通过引导光盘的方式来安装呢,而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安装呢,我们通过PXE技术就可以实现。
下面就开始进行PXE网络引导的配置配置PXE安装,需要如下步骤:1.配置DHCP服务器,用于给客户端提供IP地址和其他信息2.配置T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客户端PXE引导所必须的文件3.配置NFS服务器,用于存放安装源4.配置kickstart,用于无人职守的安装(可选)5.使用PXE功能引导客户端第一步,配置DHCP服务器有关DHCP服务器的具体配置可以参考:/u3/111899/showart_2197859.html下面是DHCP服务器的配置文件,Vim /etc/dhcpd.confddns-update-style interim;ignore client-updates;next-server 192.168.0.254;filename "pxelinux.0";subnet 192.168.0.0 netmask 255.255.255.0 {# --- default gatewayoption routers 192.168.0.254;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option nis-domain "";option domain-name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0.254;option time-offset -18000; # Eastern Standard Time# option ntp-servers 192.168.1.1;# option netbios-name-servers 192.168.1.1;# --- Selects point-to-point node (default is hybrid). Don't change this unless# -- you understand Netbios very well# option netbios-node-type 2;range dynamic-bootp 192.168.0.10 192.168.0.250;default-lease-time 21600;max-lease-time 43200;# we want the nameserver to appear at a fixed addresshost ns {next-server ;hardware ethernet 12:34:56:78:AB:CD;fixed-address 207.175.42.254;}在DHCP的配置文件/etc/dhcpd.conf文件里面中加上,next-server 192.168.0.254;指定tftp-server的IP地址是多少filename "pxelinux.0";指定pxelinux启动文件的位置关于DHCP服务器的配置如上就OK了。
Linux5.4 硬盘引导加网络安装

Linux5.4 硬盘引导加网络安装(适用于Linux系统的重装)1、首先下载rhel-5-4.iso镜像再解压rhel-5-4的iso文件。
2、下载软件hfs,运行hfs添加刚解压的目录。
(注意目录不要出现中文)3、提取解压的文件夹里的isolinu的的文件夹放在/ 目录下面。
(可以借助软件ssh)4、编辑grub.confvi /etc/grub.conftitle Welcome install rhel-5.4 systemroot (hd0,0)kernel /isolinux/vmlinuzro /isolinux/isolinux.bininitrd /isolinux/initrd.img保存退出5、重启:reboot6、grub就会从“Welcome install rhel-5-4”(注)如果我们的grub文件编辑出错我们这是可以按“e”来选择第一个是我们添加的引导文件第二个是系统原有的引导文件7、选择语言和键盘我们选择默认(English)(因为远程服务器的时候选择中文的话会出现乱码)这一步必须选择默认否则你的键盘可能是失去效应8、选择安装路径我们选择“http”通过http网络来安装9、设置IP地址我们选IPv4 使用静态地址。
配置静态ip10 输入http的地址和目录输入http的地址和我们添加的目录。
注意:http:192.168.1.88是http服务器的ip地址/rhel-5-4 是我们解压rhel-5-4.iso后的目录名称(目录的名称不能出现中文)正在与服务连接需找安装文件。
到这里就与光盘安装一样了,(剩下的就与光盘安装一样了。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4 系统安装和开机无法启动排错理论和实践应用浅析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4 系统安装和开机无法启动排错理论和实践应用浅析RHEL 5.4的安装主要是分为两大步骤:A.由CD/DVD的第一张光盘或者定制的引导光盘/USB引导B.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安装:1.CD/DVD(在RHEL下,如果需要烧录ISO,需要对其进行挂载,可以使用mount –o loop <filename>.iso<mount_point>,然后再使用cdrecord来对ISO进行烧录,此命令无需额外的参数和选项,它会自动的对介质类型进行判定,命令格为 cdrecord <filename>.iso)2.HTTP(用网络服务器导出光盘的内容)3.FTP(用FTP服务器导出光盘的内容)4.NFS(用NFS服务器导出光盘的内容)5.Hard Drive(光盘的ISO映像文件位于本地连接的硬盘中已被格式化的分区内)RHEL的安装/升级程序是Anaconda,它被设计为两个阶段,因此RHEL的安装/升级也就分为了两个阶段A.第一阶段是为了配合介质的引导,并通过载入内核来启动安装程序,同时运行安装程序的第一阶段的可执行程序。
第一阶段程序的目的是为了查找、载入和执行第二阶段程序收集足够的信息。
Anaconda安装程序的第一阶段可通过以下形式引导:1.DVD/CD的第一张光盘2.boot.iso(RHEL5.4下约9MB),此文件的详细路径为<mount_point>/<RHEL_Media>/images/boot.iso,使用时需要刻录到CD或者DVD上使用diskboot.img(RHEL5.4下约12MB),使用时需要向U盘中写入(U盘数据会全部丢失),此文件的详细路径为<mount_point>/<RHEL_Media>/images/diskboot.img,一般我们可以使用dd命令对USB进行写入的操作(ddif=/<mount_point>/<RHEL_Media>/images/diskboot.imgof=/dev/h(s)dx),然后启动时选择从USB启动3.预启动执行环境(Pre eXecution Enviroment,简称为PXE,读作“pixie”),这允许带有PXE兼容的以太网卡和BIOS的系统可以选择“从网络引导”。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4安装(截图)说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说明1.将光盘插入光驱,启动机器,BLOG检测成功后,按ENTER键从光驱启动。
2.CD media测试这一步选择忽略即可。
(方向键选择选项,ENTER键确定选择)3. 从这一步开始是系统安装前设置向导,选择Next。
4.系统语言设置。
选择第一项简体中文。
注意,一定要选择’简体中文’.5. 键盘设置。
选择美国英语式键盘6. 输入安装号码2515dd4e215225dd 。
7. 硬盘分区设置。
硬盘分区选择‘建立自定义分区结构’,然后选择‘下一步’开始自定义硬盘分区.8. 如果硬盘已有默认分区,则删除这些分区至下图所示。
9. 硬盘分区----根目录设置。
点击新建开始编辑分区(如下图),挂载点选择‘/’,文件系统类型选择‘ext3’,大小输入40960(即4G),其他大小选项选择‘指定空间大小’。
10.上一步中编辑分区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完成一个分区的编辑。
如下图所示。
11.硬盘分区----虚拟内存设置再次点击‘新建’到添加分区页面,如下图文件系统类型选择‘swap’,大小的值设置为与本机物理内存一样大即可,其他大小选项选择‘指定空间大小’,奔突设置的机器的物理内存为4G12.硬盘分区---user目录设置再次点击‘新建’进入添加分区页面(如下图)。
挂载点选择‘/usr’,文件系统类型选择‘ext3’,大小输入要设置的该分区的容量,其他大小选项选择‘使用全部可用空间’。
13. 硬盘分区完成根目录,虚拟内存,user目录分区配置完成后会得到如下图所示页面显示所有分区的信息。
核对分区信息如果分区无误,点击‘下一步’。
14.引导装载程序配置这一步使用默认选项,无须做修改,直接点击‘下一步’。
15.网络设置15.1 网络设置–接口设置点击‘编辑’进入编辑接口界面,选中Enable Ipv4 support,选择Manual configuration,IP Address 填写主机IP,Prefix添加子网掩码。
RHEL5.4安装步骤

RHEL5.4安装步骤1、回车开始安装a)输入linux dd 增加驱动b)输入linux askmethod选择安装方法2、跳过光盘检查3、下一步4、选择安装界面语言5、选择键盘类型en_us6、选择跳过序列号7、自定义分区8、设定SWAP分区,根分区,opt等分区大小。
9、设置grub---保持默认即可10、点击编辑设定IP,禁用IPv611、设定主机名,网关,DNS12、设置时区,建议取消UTC13、设置root用户密码14、定制要安装的软件15、选择桌面偏好16、都可以去掉:如果你不需要在图形界面工作17、开发工具18、都可以去掉,需要的话再自己安装19、选择管理工具/系统工具方便系统管理20、语言支持21、下一步开始格式化硬盘,安装软件包。
识别各种软件包,了解各种软件包的用途和作用。
22、安装后点击重启,重启后,23、进入第一次设置a)时钟b)软件更新设置c)kdump设置d)新建用户(如果你只用root可以跳过)24、登陆linux.用户:root密码:第13步你设定的密码。
25、用ntsysv或者chkconfig停止不必要的服务。
sendmailcupsportmaprawdevicesyum-updateiiimnfsrpcip6tables/iptables等chkconfig gpm offchkconfig hidd offchkconfig sendmail offchkconfig nfslock offchkconfig cups offchkconfig yum-updatesd offchkconfig portmap off/etc/init.d/gpm stop/etc/init.d/hidd stop/etc/init.d/sendmail stop/etc/init.d/cups stop/etc/init.d/yum-updatesd stop/etc/init.d/portmap stop/etc/init.d/nfslock stop/etc/init.d/avahi-daemon stop26、常用命令27、常用文件1)、配置网卡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2)、配置DNSvi /etc/resolv.conf3)、配置TCPWRAPPERvi /etc/hosts.denysshd:all:denyvi /etc/hosts.allowsshd:192.168.0.100:allow4)、配置vi /etc/hosts5)、配置主机名Vi /etc/sysconfig/network6)、禁用iptables防火墙/etc/init.d/iptables stop7)、设置中文显示Vi /etc/bashrcexport LANG="zh_CN"8)、加载iso光盘镜像mount–o loop rhel.iso /mnt9)、清空文件cat /dev/null > /var/log/message 10)、安装/更新/删除rpmrpm –ivh bmon-2.1.0-5.el5.rf.i386.rpm rpm –Uvh bmon-2.1.0-5.el5.rf.i386.rpm rpm –e bmon11)、安装源码包tar xf file.tar.gzcd file;make;make install。
RHEL5.4系统服务的管理

RHEL5.4系统服务的管理关于linux下面系统服务的管理的讨论,Linux系统服务可以分为三类:1、由init控制的服务2、由System V启动脚本启动的服务3、由xinetd管理的服务下面我们来介绍这三种系统服务:一.Init控制的服务Init的配置文件在/etc/inittab这个文件中。
二.System V服务经常使用几个配置文件,大多数服务启动一个或多个进程。
都是独立启动服务。
在/etc/init.d/下面的脚本都是system V服务。
[root@localhost ~]# cd /etc/init.d/[root@localhost init.d]# lsacpid functions kudzu nscd setroubleshootanacron gpm libvirtd ntpdsingleapmd haldaemon lvm2-monitor pandsmartdatd halt mcstrans pcscd sshdauditd hidd mdmonitor portmap syslogautofs hplip mdmpd psacct vmware-toolsavahi-daemon ip6tables messagebus rawdevicesvncserveravahi-dnsconfd ipmi microcode_ctl rdiscvsftpdbluetooth ipmievd multipathdreadahead_early wdaemonconman iptables named readahead_later winbindcpuspeed irda netconsole restorecondwpa_supplicantcrond irqbalance netfs rhnsdxendcups iscsi netplugd rpcgssd xendomainscups-config-daemon iscsid network rpcidmapd xfs dnsmasq kdump NetworkManager rpcsvcgssdxinetddund killall nfs saslauthd ypbindfirstboot krb524 nfslock sendmailyum-updatesd[root@localhost init.d]#在这个里面的所有脚本都是system V的服务,如果想运行这些服务,可以使用两种方式,#/etc/init.d/vsftpd restart[root@localhost ~]#[root@localhost ~]# /etc/init.d/vsftpd restartShutting down vsftpd: [ OK ] Starting vsftpd for vsftpd: [ OK ] [root@localhost ~]#直接使用脚本的方式来运行,还有一种方式,#service vsftpd restart[root@localhost ~]#[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restartShutting down vsftpd: [ OK ] Starting vsftpd for vsftpd: [ OK ] [root@localhost ~]#使用service命令来调用脚本。
redhat linux 5.4_x64安装oracle11g-1_64笔录

最近在单位一台DELL T710_x64机器上布置了一个oracle11g-1_64,从网上查很多的资料,进行综合才得以安装成功,以下是安装步骤总结,为给哪些和我一样迷茫过的初学者提供帮助,我的机器配置如下:服务器:DELL T710-64位CPU:E5520 64位×2内存:8G硬盘:STA 1T×3块RAID5 2T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5.4硬盘分区:/ :60G/boot/ :200m/usr/ :30G/swap/ :20G/tmp/ :10G/home/ :40G/ora/ :120G ;oracle11g-1系统和数据文件都在这个分区/data/ :1.5T..以下是安装步骤:1. 完全安装Redhat Linux server 5.4_X64 操作系统(1) Oracle11g-1下载地址:下载oracle需注册一个账户/technology/software/products/database/oracle11g/111060_linuxsoft.html2. 修改主机配置文件(root身份)#vi /etc/hosts# Do not remove the following line, or various programs# that require network functionality will fail.#ip地址改为服务器的地址192.168.xx.xx localhost4. 修改内核参数(root身份)#vi /etc/sysctl.conf添加下列代码:(我的服务器内存是8G,如果小于这个数你需要修改下面的参数)kernel.sem=250 32000 100 128 #每个信号对象集的最大信号对象数;系统范围内最大信号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1024 65000 # 应用程序可使用的IPv4端口范围net.core.rmem_default=4194304 #套接字接收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net.core.rmem_max=4194304 #套接字接收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net.core.wmem_default=262144 #套接字发送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net.core.wmem_max=262144 #套接字发送缓冲区大小的最大值#sysctl –p 使其生效执行后显示如下:net.ipv4.ip_forward = 0net.ipv4.conf.default.rp_filter = 1net.ipv4.conf.default.accept_source_route = 0 kernel.sysrq = 0kernel.core_uses_pid = 1net.ipv4.tcp_syncookies = 1kernel.msgmnb = 65536kernel.msgmax = 65536kernel.shmmax = 4294967295kernel.shmall = 268435456kernel.sem = 250 32000 100 128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net.core.rmem_default = 4194304net.core.rmem_max = 4194304net.core.wmem_default = 262144net.core.wmem_max = 2621445. 创建oracle用户和组# groupadd oinstall# groupadd dba# groupadd oper#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oper oracle# passwd oracle (设置oracle账户口令)6.验证nobody用户:# id nobody显示如下:uid=99(nobody) gid=99(nobody) groups=99(nobody)7.赋予.ora分区写入权限给oracle账户#chown -R oracle:oinstall /ora8.为oracle用户设置Shell限制#vi /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尾部添加下列代码:* soft nproc 2047* hard nproc 16384* soft nofile 1024* hard nofile 655369.修改登录参数(此步骤做完后,服务器只能远程登录了,测试中未使用此步骤)# vi /etc/pam.d/login添加下列代码:#session required /lib/security/pam_limits.so10.修改/etc/profile文件# vi /etc/profile文件尾部添加下列代码:if [ $USER = "oracle" ]; thenif [ $SHELL = "/bin/ksh" ]; thenulimit -p 16384ulimit -n 65536elseulimit -u 16384 -n 65536fifi11.切换到oracle账户#su - oracle12.为oracle用户设置环境变量(oracle身份)$ vi .bash_profileORACLE_SID=orclORACLE_BASE=/ora/oracle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11.1.0/db_1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安装时界面为中文,可选)export ORACLE_SID ORACLE_BASE ORACLE_HOMEPATH=$PATH:/$ORACLE_HOME/bin:$HOME/bin使其生效:$source .bash_profile15.上传oracle安装程序到/home/oracle目录以oracle用户上传并解压$unzip linux_11gR1_database.zip$cd database新开一个终端窗口,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xhost +然后回到oracle窗口$./runInstaller 开始安装....16. 启动oracle监听配置界面(oracle)$netca17.创建数据库(oracle)$dbca18.启动和停止监听:/ora/oracle/product/11.1.0/db_1/bin/lsnrctl start LISTENER$lsnrctl start$lsnrctl stop19.启动数据库$sqlplus /nologSQL>conn /as sysdbaSQL>startup (启动)---------------------------------------------------------------------SQL*Plus: Release 11.1.0.6.0 - Production on Mon Oct 22 13:57:07 2007 Copyright (c) 1982, 2007, Oracle. All rights reserved.Connected to an idle instance.------------------------------------------------------------------------SQL>shutdown immediate(关闭)查看oracle11g-1是否正确启动起来(root权限)#ps -ef | grep oracle启动和停止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emctl start dbconsole$emctl stop dbconsole打开IE浏览器登录管理https://192.168.xx.xx:1158/em之后登录,就可以管理oracle11g-1了,包括可以建立数据库新账户、表空间等如果在执行$ sqlplus "/ as sysdba" 时出错:sqlplus: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 /data/oracle/product/11.1/lib/libnnz11.so: cannot restore segment prot after reloc: Permission denied此时只需将SELinux设置由Enforcing改为Permissve(宽容)就可以了以root身份执行$su –root)# setenforce 0# getenforcePermissive (宽容)回到oracle用户# su – oracle再次执行$ sqlplus "/ as sysdba"SQL*Plus: Release 11.1.0.6.0 - Production on Mon Oct 22 13:57:07 2007Copyright (c) 1982, 2007, Oracle. All rights reserved.Connected to an idle instance.一切OK了设置防火墙(如果需要对这台数据库服务器远程访问,还需设置防火墙打开与oracle的有关端口):1158em端口:1521 lsnr监听端口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vi /etc/sysconfig/iptables-A RH-Firewall-1-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1521 -j ACCEPT-A RH-Firewall-1-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1158 -j ACCEPT配置oracle11g-1随linxu启动(以oracle身份)$vi /etc/oratab 设置oracle11g-1自启参数:orcl:/u01/app/oracle/product/10.2.0/db_1:Y(以root身份)#vi /etc/rc.local 添加代码:setenforce 0su - oracle -c dbstartsu – oracle –c “lsnrctl start”(全文完)2009-10-11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disremember/archive/2009/10/11/4652589.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盘安装rhel5.4
今天心血来潮,就想装一下RHEL5.4,结果发现没安装盘,想刻盘又没刻录机,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从硬盘安装了,下午捯饬了一下午,终于让我搞定了...哈哈,分享一下经验..
安装前准备:
RHEL安装镜像:本人的是从chinaunix网上下载的RHEL-SERVER-5.4-I386-dvd.iso
grub for dos:grub的一个引导软件
由于本人用的双硬盘,从硬盘装的是win7系统,主硬盘装的是winserver2003系统,不过我设置的是默认从盘启动,哈哈,现在是想在主盘上装双系统,再装一个RHEL5.4的linux
首先把安装镜像文件RHEL-SERVER-5.4-I386-dvd.iso解压出来,把解压出的文件中的isolinux文件下的vmliunz文件和initrd.img文件提取出来
接着把grub for dos软件包中的grub.exe、grldr和menu.lst三个文件也提取出来
接着把vmliunz、initrd.img文件和grub.exe、grldr、menu.lst文件都放到从硬盘的C盘根目录下,把RHEL- SERVER-5.4-I386-dvd.iso 镜像文件拷贝到fat32文件系统的盘区根目录下,本人是放在E盘下,因为我的只有E盘是fat32格式的(必须是fat32格式的,ntfs格式的可能会导致文件无法识别)
接着修改系统的启动文件boot.ini,该文件一般在C盘的根目录下,
只不过是隐藏文件,可以在文件夹选项里选择显示所有隐藏文件或类型,就可以查看到boot.ini文件了,因为该文件是只读的,如果要修改该文件,需先将只读属性去掉,如果找不到的话可以在运行里输入命令“c:/boot.ini”就可以打开该文件,不过我都试过这两种方法了,前一种就找不到该文件,后一种找到了,但是修改后无法保存..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我的电脑-属性-启动和故障恢复-编辑”,可以直接打开boot.ini 文件,然后在文件的最后加上如下一句话“C:/grldr="GRUB"”,这样启动菜单列表就多了一个grub引导启动的选项,以便我们通过grub引导linux内核
修改menu.lst文件加上如下几行:
“title Install rhel-server-5.4
kernel (hd0,0)/vmlinuz
initrd (hd0,0)/initrd.img ”,第一行只是一个title,第二行和第三行就是加载linux内核的两条语句,其中的(hd0,0)代表的就是vmlinuz 和initrd.img 文件所在的分区,也就是第一个外部存储器(限于被识别为hd的设备)上的第一个主分区,IDE、SATA甚至U盘都可能被Grub 识别为hd设备(Linux会区分hd、sd),Grub设备号从0开始。
我的是放在主硬盘,所以就是hd0(我的有两个硬盘,这个只是我主硬盘,也就是第一个硬盘,就是hd0,如果是从硬盘的话,就是hd1,以此类推,你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中的磁盘管理查看你要安装的硬盘的编号,后面的0代表的是C盘,就是第一个分区,以此类推)
一切准备完工后,启动系统,设置默认启动设备是主硬盘(因为是在主硬盘上安装linux),然后启动系统,在出现启动列表后,选择grub,
然后进入grub引导界面,等待grub加载引导列表,也就是menu.lst 中的列表,在列表中选择我们添加的选项,也就是Install rhel-server-5.4,开始加载linux内核文件,开始安装rhel-server-5.4(或者参照说明,按”c“键进入grub命令行模式,手动加载,出现grub>后表示成功进入grub命令行,输入kernel (hd0,0)/vmlinuz命令和initrd (hd0,0)/initrd.img来加载内核文件,然后输入boot命令开始安装),接着开始检查设备和pci等配置,如果没有错误的话就可以进入RHEL5.4的图形化安装界面了,但是偏偏就有错误了....
主要是因为我的主板可能不兼容吧,说是acpi设置的错误,我网上查了半天,才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两种办法,可以直接修改启动命令,在menu.lst中的kernel (hd0,0)/vmlinuz后加上”acpi=off“,禁用acpi,然后再重新引导安装,或者直接在BIOS设置里禁用ACPI,然后重新安装,就可以正确安装了....
安装过程中,选择安装介质或方式的时候,选择从硬盘安装(hard disk),然后选择镜像文件所在的分区,我的是在主硬盘下,主硬盘下有三个分区,C盘,E盘和一个ext3分区,这三个对应的分别是dev/sda1,dev/sda5,dev/sda2,我的是在E盘所以我选择的是dev/sda5,可以按F2查看各分区,看看镜像文件在哪个分区里,记住该分区然会返回选择界面,选择该分区,接着按TAB键切换到下面的安装文件位置输入项,这里输入的是镜像文件所在分区的文件夹位置,记住,是文件夹,不是文件路径,比如是在分区下的redhat 文件夹下,就填/redhat,我的是在分区根目录下,所以这里不填,为空就行,直接确定,就可以,
下面的就没什么注意的了,按提示一步一步往下安装就可以了....
哈哈,大功告成,可以安息了....
转自CSDN平台的Christ_sam 按照他的方法成功安装了系统并在努力学习中希望对大家也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