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又称文献评述

文献综述又称文献评述

文献综述又称文献评述。

对某一主题的有关资料文献的综述与评价。

综述要求全面客观地说明这一主题在当前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评价则是在综述基础上表明综述者对这种状况及问题的看法。

作为大学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旨在训练学生查阅及整理资料的能力。

在高等教育,尤其是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育中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

在课程教学阶段及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均须使用。

下面是文献综述的格式,你可以参考下。

共同努力。

我也要写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这是我看到的.....大概就是这样了...。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是什么

文献综述是什么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一、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限200字以内。

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

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二、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三、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文献综述的分类标准

文献综述的分类标准

文献综述的分类标准
文献综述的分类标准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根据内容的深度和侧重特点,文献综述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综合性综述: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
理和综合,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

●专题性综述: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
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的排比并附以其它资料。

●事实性综述:对某一课题文献中的事实资料进行系统的排比并附
以其它资料。

●评论性综述:在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
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

2.按文献的广度分,可分为专题性综述和综合性综述。

此外,还可以按照文献的来源、时间等标准进行分类。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

文献综述的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文献综述的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篇一:关于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序言伴随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更加开放,竞争日益激烈。

相关领域(产业)不同程度、有条件、分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大批外资企业涌入我国市场,参与市场竞争。

竞争力是市场竞争的产物。

我国走市场竞争的道路不过20 来年,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伴随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深入,有关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研究愈发重要。

企业竞争力研究对企业良性成长壮大至关重要,也是培育与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相关组织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颇多,从不同的角度和假设前提出发,在研究对象、评价方法等方面重塑竞争力内涵,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及体系,分析企业的优劣势,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本文浏览、搜集有限的文献资料,通过综合、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求达到引导论文写作的目的。

二、关于竞争力的不同定义从目前看,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各式各样,众说纷纭。

研究方法、内容及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刘晓斌在《零售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分析》一文里通过综合能力论、生命论、功能论、状态论、机制论、素质论这不同研究角度和假设前提下的六方面得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初步概念可以简单明了地归纳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包括在服务、品牌和市场营销体现出来的外显竞争力,在经营能力、信息技术体现出来的内在竞争力,以及在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

贾玉花在《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文中通过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1985 、1994 年《关于竞争力的报告》和日欧学者的比较研究等对企业竞争力归纳为: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企业资源,在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方面所形成的比较能力。

这一概念体现了以下特征:①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上,即体现在企业的目标上。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法引言。

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法的定义、特点、步骤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一、文献综述法的定义。

文献综述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

它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整理和总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文献综述法的特点。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方法,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2.综合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

3.理论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4.实践性,文献综述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某一领域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为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文献综述法的步骤。

1.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2.文献搜集和筛选,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搜集和筛选,找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3.文献阅读和整理,接下来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梳理出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4.文献分析和综合,然后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找出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5.撰写文献综述,最后需要撰写文献综述,总结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四、文献综述法的应用。

文献综述法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写作方法

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写作方法导言:在学术研究中,文献综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介绍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以期对读者的学术写作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的重要性文献综述作为研究的第一步,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理论依据: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理论基础,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综合各种文献,研究者可以掌握研究热点、前沿问题,了解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奠定基础。

2. 避免重复劳动: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和发现,避免重复劳动。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研究者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3. 扩展思路: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拓宽思路和视野,从而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研究方法的综合分析,研究者可以发现问题的多个角度,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写作方法和技巧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1.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在进行文献综述之前,研究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范围。

只有明确研究目的和范围,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和筛选,避免陷入无限扩散的泥潭。

2.收集文献:研究者可以通过学术数据库、图书馆、专业期刊等渠道收集相关文献。

在收集过程中,可以利用关键词和搜索策略来缩小范围,并且需要反复筛选,并留下与研究目的最为相关的文献。

3.整理文献: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将文献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整理。

可以按照主题、时间、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4.分析文献:在分析文献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学派和观点入手进行比较,可以从研究设计和方法入手进行评价,还可以从实证结果和结论入手进行总结和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角度出发的,同时考虑便于集中供电、供热、供气,便于集中管理和控制,例如便于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和闭路电视及共用天线系统的应用等。

高层大型建筑不论普通型(如民用住宅)还是豪华型(如火灾自动报警及其消防联动系统,作为火灾的先期预报、火灾的及时扑灭、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为了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人类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

本系统可负责不断地监视现场的温度、浓度等,并不断反馈给报警控制器,控制器将接到的信号与内存的正常整定值比较、判断确定火灾[1]。

当发生火灾时,可实现声光报警、浓度显示、报警限设置、延时报警及与上位机串口通信等,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智能化的烟雾传感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层大型建筑增多。

这主要是从高级宾馆),都日益重视防火和保安技术的普及应用。

国家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住宅楼高10层以上、建筑物高24m以上的均为高层建筑范畴。

高层建筑楼层多,人员密集,如果发生火灾,疏散困难,扑救也困难。

因此高层建筑,特别是高级宾馆及居民楼,一旦失火,损失严重,极有可能造成人员饬亡。

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必须从建筑设计上采取防范措施,安装功能齐全可靠的自动报警与消防系统。

传统的火灾系统探测报警是根据某种单一的火灾探测器所采集的火灾探测参数,采用阀值比较法来判定火灾的[2]。

但是,火灾信号的多样性和探测器类型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的误报的现象十分普遍。

为了能够提早准确报警,目前大量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智能型探测器来取代传统的单一传感器,用于区分非火灾信号和火灾信号。

人工嗅觉模拟技术数以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它由气敏传感器阵列、模拟识别系统、信息提取技术三部分组成[3]。

人工嗅觉技术应用于火灾火灾报警报警系统中可以利用气体传感器矩阵列完成火灾信息的数据融合,增加信息可靠性:模式识别中的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完善了火灾判断规则,增加判别的灵活性:多种信息提取技术能使非线性信号线性化,使火灾判别更简单化。

如果对多传感探测器的信息只是进行简单的或非判断,相当于把多传感器进行简单的组合,并不能充分发挥多传感探测器的有效作用。

而人工嗅觉模拟技术中的气体传感器阵列能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能充分发挥多传感器有效作用。

它利用多个传感器获得的各种信息,得出环境或对象特征的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基本形式可分为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

警系统。

从发展来看,系统可分为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又可分为可寻址开关量报替系统、模拟量探测报警系统以及多功能火灾智能报警系统[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技术的核心是火灾信号探测技术。

以下是火灾报警系统的几种探测技术。

感烟探测器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探测器,据统计各种感烟探测器在国外市场上的销售和使用量约占火灾探测器总量的70%~80%。

其中主要是单一火灾探测原理的点型离子感烟和光电感烟探测器,且光电感烟探测器的用量越来越大于离子感烟探测器。

有数字说,在日本离子感烟探测器只占市场份额的3%,光电感烟则占97%以上,成为主导产品,这主要是出于环保的原因,离子感烟的原料镅-241 等,属于放射性元素[5]。

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离子感烟探测器正在逐步缩小份额,预计会退出市场, 而由光电及其它新型探测器的出现来取代。

近些年, 感温技术在探测原理、方式上没有大的突破,出现的新技术是线型感温探测技术,欧洲已经出现了对可选择的探测热源精度在1米之内的新一代感温电缆。

线型感温探测器在我国已能生产并投入应用,主要适宜于电缆管井、配电装置、货架仓库、管道线栈、冷藏及市政设施、桥梁、港口等。

光纤温度探测系统也已进入我国市场,并在扬子、长江三峡等大型项目中得到应用,但尚无自己的产品。

火焰自动探测技术主要是用于工业、国防等领域的防火、防爆上。

国外新出现的体型火焰探测技术,是该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是采用红外摄像监视燃烧的烟、温、气体和火焰在空间的分布[6]。

美国将其称为机械图像探测技术。

它优越于点型和线型火灾探测技术,是最为直观、确切的,广泛用于火焰监视、火灾探测上,必将成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对于物质燃烧初期产生的烟、气体或易燃易爆场所泄漏的可燃气体的探测,可使我们及时发现或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发生[7]。

国际上以CO 探测技术发展最快。

理论上认为,火灾中的燃烧,不论是多么充分的燃烧,都会产生CO ,因此,CO 探测也是火灾探测的一个途径。

目前常用的CO 探测方法有四种:比色分析法、半导体法、电化学法和吸光法。

国外由于家庭市场的发展比较快,因此以家用为主的电池电源的比色分析法[8]。

CO探测器和采用干线电源的半导体CO 探测器销量很大,占主导。

目前此类产品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降低成本、延长寿命,以促进其普及。

高层建筑或建筑群体着火后,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有组织、有步骤的紧急疏散;二是进行有效灭火。

为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必须采取最有效的灭火方法。

灭火自动控制系统一般分为自动水灭火系统和固定喷洒灭火剂灭火系统[9]。

自动水灭火系统根据结构和灭火过程,基本分为两类,即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消火栓灭火是建筑物中最常用的灭火方式。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内、外消防栓灭火系统[1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有效控制或熄灭突发性的建筑火灾,在高层建筑及建筑楼群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固定式消防灭火设备。

它主要用来扑灭初期的火灾并防止火灾蔓延[11]。

自动水灭火系统根据喷头的开启形式可分为闭式喷头系统和开式喷头系统;根据报警阀的形式可分为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干湿两用系统、预作用系统和雨淋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有两个基本功能。

1.在火灾发生后,自动进行喷水灭火。

2.喷水灭火的同时发出警报。

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在高层建筑或建筑群体中,除了设置重要的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以外,还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安全可靠、灭火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及维护方便、成本低且使用期长等特点。

在灭火初期,灭火效果尤为显著。

消防控制室对联动控制应具备以下功能:火灾报警后停止有关部位风机,关闭防火门,接收和显示相应的反馈信号;启动有关部位防烟、排烟风机和排烟阀,接收并显示其反馈信号;控制防烟垂壁等防烟设施。

火灾确认后,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接收、显示其反馈信号;强制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接收、显示其反馈信号[12]。

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应按照疏散顺序接通火灾警报装置和火灾广播,并应确保设置的对内外的消防通信设备良好有效,应能解除所有疏散通道上的门禁控制功能[13]。

消防控制室对室内消火栓系统,能控制消防泵的启停,显示起泵按钮的位置,显示消防水池的水位状态、消防水泵的电源状态,显示消防泵的工作状态、故障状态。

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控制系统的启停、显示报警阀、闸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工作状态,显示消防水池的水位状态、消防水泵的电源状态[14]。

在报警、喷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这些信号;在延时阶段,应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被保护场所主要进入口处,应设置手动紧急启、停控制按钮;主要出入口上方应设气体灭火剂喷放指示标志灯及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宜在防护区外的适当部位设置气体灭火控制盘的组合分配系统及单元控制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15]。

对泡沫、干粉灭火系统,能控制系统启停能显示系统工作状态。

对泡沫灭火系统,能控制泡沫泵及消防泵的启停,控制泡沫灭火系统有关电动阀门的开启、关闭,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对于粉末灭火系统,能控制系统的启停,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

对常开防火门的控制,应满足在门任一侧的火灾探测器报警后,防火门应自动关闭,防火门关闭信号应送到消防控制室。

对防火卷帘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两侧应设置感烟探测器组及警报装置,且两侧应设置手动控制按钮。

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应按下列程序自动控制下降:感烟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至距地1.8m处;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卷帘下降到底。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及防火卷帘的关闭信号应送至消防控制室。

参考文献[1] 魏立明.智能建筑消防与安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1[2]孙景芝,韩永学.电气消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3]张言荣.智能建筑消防自动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4]刘顺波.智能建筑公共安全系统[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11[5]阎士琦.智能电气防火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6]侯志伟.建筑电气识图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7]郑强,么达.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系列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朱润科.建筑电气消防浅谈.[J]东莞:科技资讯,2012.10(28)33~35[9]Holt,Mike.Fire Alarm System Facts.[J]EC and M: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andMaintenance,105 40-44[10]Wang SuLi, Liu .GanlaiAutomatic Fire Alarm and Fire Control Linkage System in Intelligent Buildings.[J]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FITM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2010.[11]边久荣.无线火灾自动报警器的发展与未来[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6,07(04):13—19[12] 单夫来.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可靠性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8,(9).[13] 陈倬.浅析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发展[J].科技资讯,2009,(21).[14] 李俭秋.人因工程与控制室[J].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6(4):40-44.[15] 杨孟琢. 核电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J]. 中国工程科学,2002,4(8):1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