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笔

合集下载

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的历史与历代名家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历史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

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1]”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

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是中国绘画历史长河中出现较早的表现方法。

远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工笔画的精髓在于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古代绘画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古代绘画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古代绘画艺术的流派与风格古代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在中国绘画发展的长河中,又出现了诸多的画派,每个画派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和风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古代绘画艺术的流派与风格。

一、山水画派在古代绘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山水画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

这类画派以自然界中山水、水墨表现为主,注重自然的真实和艺术感的抒发。

其中最为重要的画家是王维、苏轼、黄公望、董源等人,他们对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标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山水画派的风格独特,注重自然的真实性和艺术感的抒发,不追求高度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而是注重思想内涵和艺术的感染力。

二、人物画派人物画派也是古代绘画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以人物形象的表现为主,辅以自然景色和器物。

这类画派最早开始于唐代,经过宋代的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在人物画派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画家,如吴道子、顾恺之、郑板桥等人,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人物画派的风格独特,形象生动,情感丰富,重视个人表现力和创新性,富有现实社会意义。

三、花鸟画派花鸟画派以画花、画鸟、画虫、画鱼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它是中国画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形式,追求高度的写实性和艺术的想象力。

花鸟画派起源于唐代,但是最为著名的花鸟画派则在宋代形成,代表画家有徐渭、朱耷、赵孟頫等人。

人们喜欢用花鸟画来表达祝福、禅意以及借物以喻的思想,在感官和心灵上体现出这类画派的特色和魅力。

四、工笔画派工笔画派是中国画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它的特点是笔端精细,细节复杂。

在古代绘画史上,工笔画派的代表人物有白石道人、杨号、董其昌等人,他们的作品从内容到技法都非常出色。

工笔画派的风格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它注重细节、形象和色彩的表现,追求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

综上所述,古代绘画艺术的流派与风格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山水画派、人物画派、花鸟画派和工笔画派。

山水画-工笔

山水画-工笔

明 沈周 卢山高圖
沈周是明代吴派绘画的首要人物, 和唐寅、文征明,仇英合称之明四大 家。这幅“卢山高图”是他四十一岁 的巨作。 画面正下端有一文人,拱手而立,从 他的比例衬托出后面大山的堆栈耸立, 整个画面被繁密的岩石山头据满,一 直推到主峰,布满画幅上缘。观赏者 站在画幅前,有一种仰望大山的压迫 感,气势摄人,一道瀑布直泻而下, 形成激湍,危桥飞架于山谷间,都加
山水画-工笔
山水画---工笔的绘画要素
中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山川自然景 色为画面主体。唐王维《山水诀》里说,东西南 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山水画在 魏晋南北朝时逐渐发展,但大多作为人物画的背 景出现;到隋代始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 立的画科;五代,北宋更趋成熟,出现了许多专 作山水画的画家。山水画按表现形式有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之分。
画 法:
中国画的画法可分“工笔” 和“意笔”。 “工笔” 是用工整细致的笔触描绘物象。“意笔” 是用豪放、简炼的墨描绘物像的形像的形神,抒 发作者的感情。
六 法: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创作的
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列为首要的绘画要素。气韵生动在表现“气”的 运行流走,生物动态之状飞动之美。在以后的绘 画理论中,不少人对这“六法” 有引伸和发挥。
元 赵孟俯 鹊华秋色
赵孟俯是著名的文学家、昼法和画家,他的山水画领导元代 的画坛。元四大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都受他的影响。赵 孟俯生在公元1254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第十一代的子孙,家世 显赫,从小受到很好的书画教育。
元朝刚立,统治者之了笼络江南汉人以利治理,就征召在地 方有影响力的赵孟俯出来当官。赵氏此后在官场上步步高升,做 了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唐代,经过宋代的发展达到鼎盛,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唐代至宋代中国工笔画最早起源于唐代,当时的工笔画以线条勾勒轮廓,平面表现为主,主要以描绘佛教故事、宫廷人物、山水图等内容为主。

而在宋代,工笔画开始发展成熟,线条更加精细、用色更加丰富,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北宋人物画、南宋花鸟画等流派。

第二阶段:元代至明代元代是中国工笔画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工笔画逐渐发展为一种注重细节描绘、追求写实主义的艺术形式。

元代的工笔画主要以人物和风景为主题,画家追求表现人物的神情、服饰和环境的细节,通过逼真的写实手法来表现作品的真实感。

明代是中国工笔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明代的工笔画以画面丰满、线条精细、色彩鲜明为特点。

明代工笔画的重要流派有达摩院派、建宁府派、吴门派等,这些流派在绘画题材、技法、风格上都各具特色。

第三阶段:清代至现代清代的工笔画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开始融入一些西方绘画的技法和风格。

清代的工笔画逐渐注重光影效果和透视原理的运用,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

而在现代,尤其是近现代,工笔画的发展更加多样化,艺术家开始尝试不同的创新,融入了一些抽象元素和当代艺术的概念,使得工笔画与时俱进,展现出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它承载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遗产和学习的资源。

无论是古代的经典作品还是现代的创新作品,中国工笔画都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2023-11-09•引言•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元明清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演变•近现代工笔人物画的新发展目•结论录01引言背景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笔人物画不断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意义研究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和传承,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与意义通过对工笔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行梳理和分析,揭示其历史演变和艺术成就,为深入研究和欣赏工笔人物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目的采用文献资料梳理、艺术鉴赏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对工笔人物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02工笔人物画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洞窟壁画在许多洞窟壁画中,都可以看到早期工笔人物画的雏形。

这些壁画通常用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墓葬壁画在中国的一些古代墓葬中,也发现了许多工笔人物画。

这些画作通常以死者生前的形象为主题,用精细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形象和服饰。

起源:远古时期早期发展:汉唐时期汉代画像砖汉代画像砖是一种以砖石为材料的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通常用线条勾勒,并注重细节的描绘。

这些画像砖为后来的工笔人物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吴道子唐代画家吴道子是工笔人物画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他的画作注重线条的运用,人物形象生动,被誉为“吴带当风”。

03宋代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宫廷绘画的兴盛技艺传承与规范化宫廷画家将技艺传承给弟子,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绘画流程和技巧,使工笔画更加精细和逼真。

历史记录与文化传承宫廷绘画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活动,还传承了前代的绘画技艺,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宫廷赞助和文人参与宋代宫廷对绘画的赞助力度大,同时文人画家的参与也提高了工笔画在宫廷中的地位。

宋代文人阶层的兴起,他们将绘画视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推动了工笔画在文人中的流行。

艺术史中的中国古代绘技法

艺术史中的中国古代绘技法

艺术史中的中国古代绘技法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绘画技法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绘画传统悠久,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绘画技法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些主要技法和流派,并探讨其对当代绘画的影响。

一、写意技法写意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写意绘画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在古代,有许多画家运用写意技法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南宋元稹的“蔚山图”和明代文徵明的“富春山居图”。

这些作品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和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的壮美与气势。

二、工笔技法工笔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它强调细腻入微的表现方式。

工笔绘画追求精确的线条和细致的色彩,以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等为主题。

唐代画家吴道子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技艺在工笔绘画中独树一帜。

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漳风戏图》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泼墨技法泼墨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种独特技法,它常常用于表现自然景物的奇特效果。

泼墨技法的运用需要画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宋代画家米芾以其擅长的泼墨技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作品《寒云堂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情感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四、写生技法写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种重要技法,它强调对自然的直接观察和描绘。

写生绘画注重对形象、色彩、光影等细节的准确捕捉,以求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的真实面貌。

明代画家沈周以其独特的写生技法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的代表作品《秋水落芙蓉》以其细腻的描绘和真实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风格特点对当代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无论是写意绘画还是工笔绘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启发和借鉴。

许多当代画家将传统的绘画技法与现代的创作思维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总之,中国古代绘画技法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绘画技艺精湛的文言文

关于绘画技艺精湛的文言文

关于绘画技艺精湛的文言文
绘画技艺精湛,在古代文言文中常被描述为“工笔细描”、
“墨守成规”等词汇所概括。

在古代中国,绘画被视为一种高雅的
艺术形式,绘画家需要具备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
绘画技艺精湛需要画家具备精细入微的观察力和手工技艺。

画家必
须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对象的形态、色彩和纹理,通过细腻的笔触将
其表现出来。

其次,绘画技艺精湛还需要画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
创造力。

画家不仅要能够忠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还要能够赋予作品
以艺术的灵魂和情感。

此外,绘画技艺精湛也需要画家对传统绘画
技法的熟练掌握和创新运用。

古代绘画家常常通过对古人经典作品
的学习和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同时不断进行技艺上
的探索和革新。

在文言文中,描述绘画技艺精湛的作品常常使用“笔墨精妙”、“工笔细描”、“墨韵横生”等词汇。

这些词汇既强调了画家对细
节的处理,又突显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意境。

在古代文言文中,绘
画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绘画家常常被称为“墨客”、“画圣”等尊称,其作品更是被誉为“绝世之作”、“神品”等美誉。

总之,绘画技艺精湛在古代文言文中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和意
义,体现了古人对绘画艺术的崇尚和推崇。

这些描述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感的启迪,使我们对古代绘画技艺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吴道子
• 吴道子(约680~759年 )唐代画 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 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约生于永隆一年(680) ,卒于乾 元元年(758)前后。少孤贫, 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 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 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 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 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 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 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 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 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 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 中文名:吴道子 • 别名: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 玄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公元680年 • 逝世日期:公元759年 • 职业:艺术,画家 • 主要成就:中国唐代第一大画 家,尊称画圣 • 代表作品:《明皇教授箓图》、 《十指钟馗图》、《金桥图》、 《朱云析槛图》 • 籍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天王送子图》
•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 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 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 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 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 抱着他(悉达太子)去朝 拜大自在天神庙,诸神向 他礼拜的故事。《天王送 子图》这幅画反映了吴道 子的基本画风,他打破了 长期以来历代沿袭顾恺之 的那种游丝线描法。中 Nhomakorabea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
• 工笔:强调以线造型,只表现 物体的固有色,抛弃环境对物 体的影响。 • 写意:也强调以线造型,但是 更强调笔墨的感觉,曰:有笔 有墨谓之画。色彩遵循“色不 碍墨,墨不碍色”的法则。利 用生宣纸渗透性强的特点,充 分发挥毛笔和墨的功能,表现 出墨的焦、重、浓、淡、清的 特点。 • 不管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不强 调对光的刻画,只表现物体本 身的固有色,和物体本身的阴 阳向背。对空间的刻画,采用 意象空间(即留白的方式。可 见《寒江独钓图》)和散点构 图(可见《清明上河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嶺南派”的地方特色
“嶺南派”中以高劍父的影響為最 大,這一派中的高奇峰、陳樹人、 何香凝等在花鳥畫上都有獨特的建 樹,他們的畫結合了一些水彩的畫 法和用色的方法,和傳統的花鳥畫 拉開了距離,以一種整體的風格顯 示了地方特色。
居廉,作 品具冊》
宋 黃居寀 山鷓棘雀圖
2. 野逸的畫風 選擇自然的山花、野草、鳥雀、 蟬蟲等,表現自然的野逸生趣, 如徐熙的作品
豆 花 蜻 蜓 圖
徐熙
• 3. 隱喻的畫風
• 借用書法筆意,將四君子梅、
蘭、竹、菊等題材擬人化, 運用筆墨,發揮書法技巧以 表現文人的特質,如柯九思 的墨竹。
4. 寫實的畫風 用西洋寫實理念所畫的花鳥、 走獸,形體逼真,自成一格, 代表畫家如郎世寧<八駿圖> 。
• 3. 沒 骨 法 • 不先用筆勾畫輪廓,只用墨
或顏料點染描繪成形的畫法, 能表現出濃淡、明暗、乾溼、 急緩之不同情趣和效果,畫 面優雅柔美,清新有生氣。
清 惲壽平 出水芙蓉圖
• 4. 寫 意 法 • 是指以較自由流暢的描繪方
法,注重意境神韻的表達, 講求意到筆不到,不求形似, 具有飄逸瀟灑的情趣。
•技 法
• 要生動地表現花鳥畫,先要
對花鳥的自然生態做觀察及 研究,才能獲得花鳥的自然 神韻。表現技法可分下列幾 種:
• 1. 白 描 法 • 以濃淡墨色線條勾出輪廓,
而不上色者,稱為白描。強 調線條之美,具有樸素清逸 的筆趣。
• 2. 雙鉤填彩法 • 先用墨線勾出輪廓,再以水
墨或色彩渲染的畫法。
葉子再用 草綠暈染 (從葉根 向葉尖的 方向化 淡),下 面兩朵牡 丹花再用 紫色二次 暈染。
右邊花 朵再以 白粉從 花瓣外 緣向內 暈染, 使花瓣 層次更 清晰。
右邊花朵 再以紫色 從花瓣內 側往外緣 暈染,仍 加強之處 再以白粉 暈染,葉 子再以草 綠暈染一 次

換葉筋 筆,蘸 白粉沿 著花瓣 線條內 側再鉤 勒一次, 並加入 藤黃, 點花蕊。
明 徐渭墨 葡萄圖
畫 牡 丹 的 過 程
• 以雙鉤填
彩法表現。 選用葉筋 筆依至善 之旅的寫 生稿作白 描,鉤花 瓣的線條 稍淡,葉 子線條稍 濃。
• 換大白鷺
(羊毫筆) 在 葉子部位 以淡赭色 打底,花 則以白粉 打底。 • (為顯示出 白粉的效 果拍攝時, 墊深色襯 紙)
以淡花青 暈染半邊 葉子,淡 紫色暈染 花瓣。設 色須淡, 多染幾次 的效果較 佳,一次 塗太濃, 則不易均 勺。
李衎《四清圖》
清代的花鳥畫
清代的繪畫藝術,繼續著元、明以來 的趨勢,文人畫日益占據畫壇主流, 山水畫的創作以及水墨寫意畫盛行。 在文人畫創作思想的影響下,更多畫 家追求筆情墨趣,風格技巧爭奇鬥艷。 在明代後期形成的諸畫派,到清代更 是分支繁衍,派系林立。
王翬(1632~1717 年),字石谷,是 「四王」中技法比較 全面、成就比較突出 的畫家,善於囊括古 來各家各派傳統,也 能觀察自然,功力深 厚,面貌多樣,代表 作有、《秋林圖》
以同樣的 畫法完成 另外兩朵 花後,補 畫一隻寫 意的水墨 蝴蝶,增 加變化的 趣味,為 完成全圖。
現代陣營
在現代花鳥畫的陣營中,有一支重他 們都接受過西畫的教育,徐悲鴻、劉 海粟、林風眠等,結合西法,創造了 自己的筆墨形式和個人風格。 此外,陳之佛從日本畫風中汲取 營養,結合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法,創 造了一種發展傳統的新風格。
郭雪湖 百合圖》
風格 1. 富麗的畫風 作品的表現工整細緻,富有裝 飾性,如黃筌,黃居寀的花鳥 作品。
花鳥畫-工筆
崔白, 善於表現 在不同季 節自然環 境中花鳥 的運動變 化及互相 關聯,如 《雙喜圖》
宋徽宗趙佶山 禽臘梅
文同 墨竹》
元代的花鳥畫
在水墨梅竹方面,元代盛於宋代, 這一時期,畫竹作為文人雅事,既有 畫家專門畫竹,也有山水畫家“畫山 畫水不足便畫竹”,有趙孟螰、高克 恭、王蒙、倪瓚、吳鎮、李衎、方崖、 劉敏善等畫竹的作品。
“海派”的重要人物
吳昌碩的畫最直接的是受到趙之謙的影 響,成為“海派”後期支撐“海派”的 重要人物。 他的畫寫花卉種類甚多,深具筆力, 氣勢雄渾。又善於用色,與墨形成對比, 往往燦爛無比。他結合詩書畫印,相得 益彰,表現了文人畫最有代表性的特質。
京派”範疇
齊白石發掘花鳥畫的新內容,在水族、 草蟲、蔬果等方面的作品,給世人以豐 富的生活感受。 “京派”畫家中的名流還有陳師曾、溥 儒、王夢白、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 黃胄等。
惲壽平,早期師法元人畫山水,晚年專攻花卉,重在「攝 情」,畫風清新雅麗,《牡丹》《花卉冊》等。
鄭燮的蘭、竹,《叢竹圖》
惲氏
惲壽平創造了一種風格,而且具有深 遠的影響。他畫花卉,筆法多樣,工 細中多變化;點花粉筆帶脂,復以染 筆足之,被認為是前人未傳的獨造之 法。 惲氏一派的傳人甚多,主要有繆 椿、章坤、馬元馭、張子畏、惲標、 惲冰等。
王武 蔣廷錫 鄒一桂
王武所畫略存院體風格,位置經營和 設色賦彩都表現出深厚的功力。
蔣廷錫和鄒一桂是清代宮廷風格的代 表,他們的畫工整平穩,得寫生意趣。
沈銓在題材上比較多樣,繪畫翎毛、 走獸,無一不能,因客居日本,在日 本產生較大的影響。
近現代的花鳥畫
近現代花鳥畫的發展有著很強的地域 性,“海派”,“京派”“浙 派”“嶺南派”,至於以新法而進入 傳統花鳥畫的陳之佛等,更是異軍突 起。這一時期畫壇上所呈現的變化, 扭轉了清末以來花鳥畫的頹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