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古代人物选粹——仕女篇
工笔人物画簪花仕女图临摹技法

注意表现对象 的神态和表情 :力求传达出 对象的内在精 神
注意线条的流 畅性和连贯性 :避免出现断 线或抖动现象
注意颜料的纯 度和明度搭配 :避免出现过 于浓重或不自 然的色彩效果
注意事项
A
通过以上几个 步骤的临摹学 习,我们可以 初步掌握工笔 人物画的基本
技巧和方法
B
当然要想进 一步提高绘 画水平还需 要不断地实 践和探索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 重要组成部分,簪花仕女图则 是工笔人物画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 簪花仕女图进行临摹技法的探 讨
1
准备工具和材料
毛笔:毛笔是绘画的 主要工具,可以选择 品质较好的毛笔,如
紫毫、狼毫等
准备工具和材料
墨汁:墨汁是用来调 制黑墨的,可以选择 黑墨浓度较高的墨汁
颜料:工笔画通常使 用的是中国画颜料, 可以选择色泽鲜艳、
纯度较高的颜料
x
x
x
x
x
宣纸:宣纸是常用的绘 画纸张,可以选择质地 较厚的宣纸,有利于表
现工笔画的效果
砚台:砚台是用来磨 墨的工具,可以选择 砚台表面较平滑的品
种
2
学习构图和线条表现
学习构图和线条表现
观察原图
首先仔细观察原图,了解画面的构图、线条表现 等基本特点
总之,创作属于自己的 簪花仕女图需要不断地 实践和探索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的创 作过程,我们可以逐渐 掌握工笔人物画的技巧 和方法,并表达出自己 的艺术感受和思想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 所帮助
C
希望这篇文 章能对你有
所帮助
5
创作属于自己的簪花仕 女图
创作属于自己的簪花仕女图
在临摹学习的基 础上,可以尝试 创作属于自己的 簪花仕女图。以
古典回归与现代求索——李鸣的工笔仕女画创作

后 ,女 性 题材 的 创 作 ,已逐 渐 摆 脱 传统 仕 女 画
和繁 荣。然 而 ,矫枉 往往 过正 ,过 于写 实的 画风 或 对于 现实 的过 于接 近 ,往 往 会让 自己向大众 或 媚 俗接 近 ,从而 丧失 中国 画本 有的 文化 立场 和美 学 精神 。李 鸣显 然意 识到 了这 个 问题 ,他在 仕女
一
是 中 国绘 画 创 作理 论 的 复 兴 时期 ,追 求 “ 气韵
生动 ”的 人 物 画创 作 ,表 征着 魏 晋 风 度 的一 种
审美 女 画 创 作 , 由于 中国 人
的 女性 审 美 观 已有 了较 大 的 变 迁 ,故 此 ,李 鸣
笔 下 的 女 性 , 已不 再 是 传 统 仕 女 画 中体 态 丰 腴 、雍 容 华 贵 的 贵妇 ,而 是 新 时代 一 种 新 的 女
而且 ,还 需通 过外 在的真 实 来达到 内在 的真
的刻 画来传 达 内在 的
精 神 气质 ,从 而达 到 。 传神 。 然而 “ 传神 又 何 其难 哉 !按 照南朝 谢 赫的 六法 论 ,就 是要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摘要: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满婀娜的身姿、富贵华丽的衣衫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此时期的代表作中分析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到今天,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工笔仕女画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关键词:仕女画;传神;继承;工笔人物画一、唐代及各时期工笔仕女画的特色《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加以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
由于唐代自身发展的不同,工笔仕女画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工笔仕女绘画依然具有六朝时期“秀骨清象”“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此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阎立本。
阎立本:开创了中原风格,擅长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该图以贞观十五年(641年)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情景。
此时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画面不画背景;人物地位决定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在画面中的中,人物抬辇的侍女透露出一种劲健,谈吐自然,唐太宗则是气宇轩昂,沉着稳重。
此时的人物画的特点清瘦的造型、章法洗练,用色沉着而鲜艳,采用单线平涂略施分染,所以说此时的绘画作品继承了浓厚的六朝遗风1.2盛唐时期(713年-765年)在绘画方面,吴道子创“吴家样”,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充分利用了毛笔的起落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使为毛笔绘画由“描”发展到“写”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工人物,尤擅长绘贵公子、仕女,名冠于时”。
特点“以朱色晕染耳根”(无此类作品传世)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描绘了宫廷贵妇在捣丝、络线、缝制时的劳动情景。
从细处看,画家的精细刻画将正、侧、等姿势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抬胳膊仰头向上看的红衣女童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大师林风眠之线描人体仕女图,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大师林风眠之线描人体仕女图,寥寥几笔,栩栩如生!
如果说古代中国的仕女画多传达压抑和遮蔽着的爱Y,西方人体艺术多表现张扬与敞开的爱Y,林风眠的L女画则介于二者之间,强化了对人物情致和东方韵味的表现。
林风眠笔下的L女姿势主要有两种:坐姿和躺姿。
坐姿裸女一般呈中轴线式,且既无例外地一膝着地、一膝向上;躺姿L女主要采取对角线式,自左上而右下,神情或落寞,或温婉,热烈张扬间又显示着含蓄。
林风眠笔下的L女,气质高雅,既有古典美,又具现代美,不仅寄托着画家的心绪、理想和审美追求,也有着曲折的现实寄寓。
一方面,这些娴雅如秋花照水的仕女身上都可以找到林风眠女儿林蒂娜的影子,甚至就是其直接写照;另一方面,这些仕女图其实又是林风眠对亲人思念之情的外化和折射。
看林风眠的画,就好像是在解读他的心绪,品读他独特的个性、沧桑的人生和他对世界的叩问与思索。
工笔仕女画画法(一)

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工笔仕女画画法□赵永夫一、仕女画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画法和写意画法两大类。
人们一般把以笔触洗练、水墨淋漓为方法完成的画称为写意画,把以工整细致、色彩浓丽为方法完成的画称为工笔画。
工笔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以鲜明的自身特点独立于世界艺坛。
大笔触的写意画法产生和成熟得比较晚,基本上是宋代以后才出现的。
因此,在此之前中国的绘画面貌基本上属于工整细致一统天下的局面。
从考古发掘和历史遗留来看,早在战国时期工笔画就已经成熟,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人物夔凤帛画》(如图),就是一幅典型的工笔仕女画作。
帛画刻画了一位长衣细腰、体态轻盈、面貌姣好、侧身合掌而立的妇女形象。
汉代宫廷画家毛延寿,是有史料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一位仕女画家。
汉、魏、晋三代是仕女画发展趋向成熟的阶段,晋代顾恺之的仕女造型秀骨清像,服饰薄衣广袖,线描圆润挺秀,均匀一致,如行云流水、连绵遒劲,特点分明,被誉为“春蚕吐丝”。
唐代是仕女画繁荣兴盛的时期,作品大都以描写当时宫廷贵妇的生活为主。
画家在继承前代仕女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域文化,并与之融会贯通,各持所长,呈现出流派纷呈的局面。
其中,杰出的仕女画家有张萱和周等,他们的作品风格古拙凝重、刚柔相济,人物造型大多形态丰腴、服饰华丽、笔法精细、设色浓艳,生活场景刻画细致生动,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的卓越成就和绘画风格。
五代仕女画已由唐代的肥硕丰满变得较为修长,人物表情也刻画得更加细腻传神,线条细劲圆浑、疏密有致,这从顾闳中的画中可以得到验证。
宋元时期的仕女画内容也得到拓宽,在绘画中反映世俗性和文学性,人物造型也更接近生活,刻画的形象更加俊俏、娟秀,窈窕多姿。
这一时期,仕女画在风格上形成了两派,一派继承了前代工笔重彩的传统,而另一派则开创了白描画风,如李公麟、武宗元等都有白描杰作传世。
明、清两代是仕女画发展的全盛时期,明代仕女造型上大都纤《人物夔凤帛画》战国(一)22/书画艺术·3月号3月号·书画艺术/23书画课堂shu hua ke tang细瘦削,取材表达内容从仙女、后妃到村姑、歌妓,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小说、诗词、戏曲人物,相当广泛,代表画家有唐寅、仇英等。
18 中国传世名作 唐朝仕女图——《捣练图》(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18 中国传世名作唐朝仕女图——《捣练图》(导学案)一、作品介绍《捣练图》是中国十分著名的传世名作之一,作于唐代初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是一幅手卷,由三节横轴组成,长达152.8厘米,高约68.5厘米。
作者是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他的才华被誉为“宗法世家,技能奇峭,所画速成”,因此在唐朝时期被誉为“画圣”。
这幅画采用了工笔画技法,通过精细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唐代宫廷女子生活中的一幕。
画面中,四个身着华丽服饰的仕女正在一起捣练,她们面带微笑,身姿优美,气氛欢快轻松。
通过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唐代宫廷女子娴静、淑女、典雅的风貌,同时也表现了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繁华与昌盛。
二、作品分析1. 色彩运用整幅画使用了丰富的色彩,并且色彩的运用非常协调,让人非常舒适和自然。
而且,画面中的每一个部分都非常细致,每一天的颜色也都是唯一且不同的,这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和精细感。
画面的色彩主要是以绿、蓝和红为基础,既有鲜艳的颜色,也有柔和的色调,整幅画面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温馨的感觉。
2. 人物描绘画中描绘的四个仕女人物形象非常优美,虽然都身穿华丽的服饰,但是每一个人物的线条和姿态都有所不同,既体现了她们各自的特点,也表现出了各自的性格。
画面中的四个仕女有些微笑,有些低垂着头,画面给人一种细腻和典雅的感觉。
整幅画面展现了唐代宫廷女子的娴静、淑女、典雅的风貌,同时也表现了唐代社会和文化的繁华与昌盛。
3. 空间布局画面中采用了三节横轴的形式,整幅画面由左向右展现,空间分配合理,每一节画卷中的画面都有着明确的主题和构图。
在整个画面中,人物、器物、装饰物等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得非常均衡,画面看上去非常和谐。
另外,画面中的背景也非常精细,通过描绘园林,几何柜和窗画等物品,强调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盛态势。
三、教育意义这幅画虽然描绘了唐代女子的生活画面,但是它不仅仅是反映了一般的女子生活。
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盛和成熟,女子的仪态、谐趣等精神氛围更加平和、优雅、含蓄,也为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杜堇《仕女图卷》-明杜堇工笔人物仕女画全卷高清大图赏析

杜堇《仕女图卷》-明杜堇工笔人物仕女画全卷高清大图赏析作品名称:仕女图卷作者名称:杜堇创作时间:明代作品规格:共六段,每段纵30.5厘米,横168.9厘米作品材质:绢本设色收藏现状:上海博物馆藏图片规格:共六段:33573x1000像素资源大小:12MB《仕女图卷》,明代,杜堇,绢本设色,手卷,共六段,每段纵30.5厘米,横168.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点击下载:明代杜堇《仕女卷》完整全卷共六段33573x1000像素高清大图上海博物馆的《仕女图》长卷,笔法简洁,意境却格外生动。
它描绘了明代宫廷女子的生活、游戏的场景。
整幅长卷共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单独场景。
包括:捣丸、蹴鞠、戏婴、画像、梳妆、弹乐六组,以树石楼阁加以分割,作品同样对人物的动作、体态、神情进行精心的描绘,甚至连庭院杆栏的用笔也十分精细。
《仕女图》全卷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共描绘了一百多位女性,她们艳丽的服饰,姣好的面容,体现了宫廷女性的优雅与富贵。
女性面部画的三白妆,以及她们的服装款式,都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仕女图卷》就像是电影胶片一样,把古代宫廷女子的时尚生活,真实地呈现在画卷之上。
然而,这样一幅堪称巨制的画卷,它的作者杜堇却是一位民间画师,虽然他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是关于他的身世,历史上却仅仅留下了只言片语。
今天的我们只能从他仅存的画卷中,试着拼凑出对他的记忆。
杜堇,明代画家,生活在15-16世纪初,原姓陆,字惧男、号柽居、古狂、青霞亭长,江苏镇江人。
对于今天的收藏界来说,杜堇的画作,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神佛,人们都并不陌生。
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这些国宝殿堂中,杜堇的画作一直被奉为上品。
民间流落的杜堇画作一旦现身拍卖会,飙到天价也不足为奇。
然而,相比较作品的名气,杜堇的生平却不为人所熟知。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杜堇的词条仅有寥寥数行。
关于他最生动的记录,竟然是在一个诗人的诗句里。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0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2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3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6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7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8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19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0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资料: 资料:网络 编制: 编制:YINGE
- 21 -
名画欣赏—杨淑涛工笔仕女图 名画欣赏 杨淑涛工笔仕女图